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要想升天飞仙,千万不要骑龙,要想游历河川,千万不能骑着老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
朋友相交应不分贵贱,就像东汉的严陵和光武帝一样。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可惜周公执政时是如此的贤明,管叔和蔡叔为什么还苦苦相逼,不能相容呢?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汉代歌谣中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汉文帝却容不下淮南王,将他流放。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骨肉兄弟尚且如同路人,我要结交的知己哪里会有呀?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朋友虽然表面上亲密无间,可是心却如同隔着千重山、千重海。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和他们相交时,就像面对着九疑山一样,让人分不清真假,茫然找不到边际。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许多花长在一个树枝上,必然会早早凋谢,桃李开花虽然很美丽,但不如松柏能四季常青,朋友也是一样。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管仲和鲍叔牙这样彼此信任的朋友早已死去,不知道后世还有没有人像他们一样,结交朋友能够贵贱不相移。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líng)及光武。
严陵:严光,字子陵,东汉余姚人。
周公称大圣,管蔡(cài)宁相容。
周公: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管蔡:管叔和蔡叔,是周武王的弟弟。
汉谣一斗粟(sù),不与淮南舂(chōng)。
“汉谣”两句:讲的是汉文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故事。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九疑峰:山名。在湖南宁远县南。其山九谷皆相似,故称“九疑”。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bào)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管鲍: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皇宫深深楼阁高耸云霄,金色的蛟龙盘旋在堂前华丽的柱子上。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美女们在窗前化妆打扮,玉手抚动琴弦。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美妙的筝声随春风吹落,传入游乐的君王的耳里,这应该是那首《升天行》吧。
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泛舟在白莲池上,如蓬莱仙境一般,楼船划破湖面急促前进,惊起阵阵波浪。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
众多的宫女们奏起音乐唱起歌曲,敲打钟鼓的声音都要使宫殿轰倒。这是多么壮观的天下百姓歌舞太平的场面呀。
我无为,人自宁。
只要君王于民休养生息,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
天庭上三十六个天帝要来迎接,仙人们驾着彩云翩然而下。
帝不去,留镐京。
但皇帝不愿意随他们而去,宁愿留在人间。
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
皇帝岂能像轩辕氏那样,乘龙飞天而去,不顾他的子民,独自来往于青天之上?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小臣我祝愿皇帝寿比南山,陛下的英名万古流芳。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yíng)。
紫清:紫微清都之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zhēng)。
弦将手语:意思是弦与手摩擦而成声。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升天行》:古乐府名。
因出天池泛蓬瀛(yíng),楼船蹙(cù)沓(tà)波浪惊。
天池:指御园的池沼。
三千双蛾(é)献歌笑,挝(zhuā)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
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píng)。
三十六帝:道教传说有三十六天帝。
帝不去,留镐(hào)京。
镐京:西周武王建都镐京,在长安县西北十八里,自汉武帝后遗址沦陷。这里代指国都。
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春日行》是乐府时景二十五曲之一,本咏春游,李白拟作咏君王游乐之词。在这首乐府诗中,李白借用向唐玄宗祝寿之机,用黄帝升天的故事,规劝唐玄宗无为而治,为民休养生息,与民同乐,发挥了诗歌的隐讽作用。
此诗主要内容是讽刺封建帝王们好神仙,求长生而不成功,提倡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之术。“我无为,人自宁”,“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为全诗主旨。
全诗可分为三段。开头六句为第一段,写帝王们身居豪华富丽的宫殿,身边美女娇娃成群,享尽人间荣华富贵,而对此仍不满足,妄想成仙升天。中间五句为第二段,写帝王游冶苑池,宫女歌笑,钟鼓齐鸣,百姓祝福。这一段浓墨重彩,写尽了帝王们极尽声色的奢靡生活,看似歌功颂德,暗含讽谏之意。最后十句为第三段,表达诗人的观点:求神成仙是不可能成功的,不可能像轩辕黄帝那样聆听到广成子的教诲,也不会像轩辕黄帝那样乘龙上天,最终还得留在自己的京城。只有清静无为,才能治国安民。末二句,企望唐玄宗成就伟业,垂名万古。
大多数献给皇帝的诗歌都比较拘谨,生怕有不当之处,李白的这首乐府诗,写如行云流水,婉转动听,应该说是成功的。既飘飘欲仙,又不卑不亢,规劝之意明显,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参考资料:
1、 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59-160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重阳节登高眺望家乡,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只感无限烦愁。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无法归去,鸿雁又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参考资料:
1、 杨鸿儒编著,唐代绝句评译 (上),华文出版社,2006.11,第11页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九月九日:指重阳节。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他乡:异乡。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yàn)那从北地来。
南中:南方,这里指四川一带。那:为何。北地:北方。
参考资料:
1、 杨鸿儒编著,唐代绝句评译 (上),华文出版社,2006.11,第11页这首诗前二句以“望乡台”、“送客杯”作对仗,用他乡送客来衬托诗中人思乡的情怀;后二句用呼告语作咏叹,从北雁南飞着想,反衬北人久居南方思念故乡的苦闷。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
诗歌开头就承题,“九月九日望乡台”,点明了时间是重阳节,地点是玄武山,此处将玄武山比作望乡台,以此来表达乡愁,思乡之情倍增。“他席他乡送客杯”,点明了诗人当时是在异乡的别宴上喝着送客的酒,倍感凄凉。诗歌的前两句就勾勒出了一个易让人伤感的环境,正逢重阳佳节,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浓郁的乡愁。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北雁南飞本是自然现象,而王勃偏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加在它身上,怪罪鸿雁,我想北归不得,你却奈何非要从北方飞来,平添我北归不能的愁思。这一问虽然毫无道理,却在强烈的对比中烘托了真挚的感情,将思乡的情绪推向了高潮。这两句是这首诗中的名句,前人在评价这两句诗时说:“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的确,这一问虽貌似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实际上却是诗人用心良苦、匠心独具之处。诗人将其怀乡之情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借无情之景来抒发自己内心深沉的情感,开启了唐人绝句寓情于景的先河。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语言简洁亦是这首诗较大的特色,用了近似日常的口语,如“他席他乡”,“那从北地来”,显得浅近亲切,这也是这首诗流传广泛的原因之一。
初唐时绝句发展缓慢,其表现方式大体上沿袭汉魏和南朝传统。而王勃的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诗人在诗中还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调,以虚词递进的句式做结语,对绝句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60-61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官府粮仓里的老鼠肥大得像量米的斗一样,看见人来开启粮仓也不逃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边疆的将士没有粮食,老百姓也饿肚子,是谁让你们天天都得吃的呢?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510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09 .官仓(cāng)老鼠大如斗(dǒu),见人开仓亦不走。
官仓:官府的粮仓。斗:古代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一作“牛”。
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qiǎn)朝(zhāo)朝入君口。
健儿:前方守卫边疆的将士。谁遣:谁让。朝朝:天天。君:指老鼠。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下)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1510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409 .这是一首讽刺诗,借“官仓鼠”的形象,讽刺那些贪官污吏,真是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官仓鼠,就是官府粮仓里的老鼠。“官仓”二字至关重要。它带来了“鼠”的特殊性,决定了诗的主题。
第一句“官仓老鼠大如斗”开篇点题,并且描绘了官仓鼠惊人的身材一“大如斗”大得像个斗!斗是粮仓中必备的量具,一斗相当于10升,能装几十斤粮食。用“斗”来形容官仓鼠,真是绝妙至极:一、写出官仓鼠出奇的个儿大;二、写出官仓鼠满肚子装的都是粮食,正像斗装粮食一样;三、斗是粮仓里的器具,鼠也生活在粮仓里,以斗喻鼠,是就近取材,有信手拈来之妙。总之,这句从身材上写出官仓鼠的特征。鼠是向来以体小著称的,“官仓鼠”却为什么如此硕大?正是由于它吃的是官粮,吞的是百姓的血汗,它们与那官府里的肥头大耳的贪官污吏是多么相似啊!
第二句“见人开仓亦不走”。亦,也。走,当跑讲。这句意思是说:官仓鼠见人前来开仓门,也不跑掉。这真是胆大包天了。这一笔写出官仓鼠的又一惊人特征。老鼠向来是以胆小著称的,它们偷偷摸摸,鬼鬼祟祟,一有响动便溜之大吉。但是官仓鼠为什么不怕人?正是因为没人整治它们,于是才从容不迫、安闲自如地对待来人。这使我们想到,那些贪官污吏之所以敢于横行霸道,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上司在纵容他们,包庇他们,甚至与他们同流合污。
第三句突然由“鼠”写到“人”:“健儿无粮百姓饥。”官仓里的老鼠被养得又肥又大,前方守卫边疆的将士和后方终年辛劳的百姓却仍然在挨饿。诗人以强烈的对比,一下子就把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矛盾展现在读者面前。
面对这样一个人不如鼠的社会现实,第四句的质问就脱口而出了:“谁遣朝朝入君口?”至此,诗的隐喻意很清楚了。官仓鼠是比喻那些只知道吮吸人民血汗的贪官污吏;而这些两条腿的“大老鼠”所吞食掉的,当然不仅仅是粮食,而是从人民那里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尤其使人愤慨的是,官仓鼠作了这么多孽,竟然可以有恃无恐,这必定有人作后台。“谁遣朝朝入君口?”诗人故执一问,含蓄不尽。“谁”字下得极妙,耐人寻思。它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去探索造成这一不合理现象的根源,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主题十分鲜明。
这种以大老鼠来比喻、讽刺剥削者的写法,早在《诗经·魏风·硕鼠》中就有。不过,在《硕鼠》中,诗人反复冀求的是并不存在的“乐土”“乐国”“乐郊”,而《官仓鼠》却能面对现实,引导人们去探求苦难的根源,在感情上也更加强烈。这就是一种发展。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揭露官仓管理不善,细细体味,却句句是对贪官污吏的诛伐。诗人采用的是民间口语,然而譬喻妥帖,词浅意深。他有“斗”这一粮仓盛器来比喻官仓鼠的肥大,既形象突出,又点出了鼠的贪心。最后一句,又把“鼠”称为“君”,俨然以人视之而且尊之,讽刺性极强,深刻地揭露了这个是非颠倒的黑暗社会。
参考资料:
1、 冯伟民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264-12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