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

散步长安邸,萧然景物殊。海云千里白,燕月一身孤。

尺素迷秋雁,南枝引夜乌。乡园何处是,终日费支吾。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郑廷鹄

郑廷鹄,字元侍,号一鹏,琼山人。明世宗嘉靖十七年(一五三八)探花。授工部主事,调仪制郎,升吏科给事中,晋工科左给事,擢江西提学,迁江西参政。以母老乞归,筑室石湖,著书自娱,累荐不起。祀乡贤。著有《藿脍集》、《兰省集》、《掖垣集》、《学台集》、《石湖集》。明郭棐《粤大记》卷一九、清雍正《广东通志》卷四六、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二等有传。郑廷鹄诗,以明陈是集编《溟南诗选》(民国二十年海口海南书局印行)卷二所收郑诗为底本,参校同年海口海南书局印行《海南丛书》第六册所收之《石湖遗集》。集外诗附于后。 66篇诗文

猜你喜欢

乡人至夜话

: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来的乡人虽然不认识但乡音格外熟悉,挑尽寒灯一直交谈至深夜。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
故旧去世的消息请你不要再说起,老年人总是容易伤感泪湿衣襟。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jīn)
凭:请求。老怀:老年人的心怀。

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
故旧凭君休更说,老怀容易便沾襟。

  李昌祺是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二十九岁成进士,入仕途,居官北京和广西、河南,到六十多岁才告老归家,一生游宦三十多年。古人重乡土。在外地的日子越长,越是怀念故乡,一旦能晤乡人,即使彼此素不相识,也觉得特别亲热,有说不完的话。李昌祺活了七十多岁。当他老年居官异地时,故乡的许多亲朋已经谢世;由于当时交通不便,音书梗阻,这些人的消息他无法一一知道;一旦听到故乡来人说起,老人便不禁伤心泪落,不忍卒听。这首小诗写的就是这种心情。诗中“故旧凭君休更说”的“凭”是请求的意思,“凭君”犹言“请你”,唐宋诗词中常用此义。

  不忍心听故旧死亡的消息,是老年人共同的心态。一来,人到老年,心多慈软,不能承受这种刺激;二来,故旧飘零,往往勾起老人许多辛酸往事,陷入复杂痛苦的回忆中,容易引起感伤;再则,亲朋一个个死了,他这位幸存者能不想到自己的来日无多吗?对此,年龄越大的人,越发敏感。因此,这首诗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具有广泛的典型意义。

  但是,有趣的是:故旧死亡的消息老人不忍闻,故乡的近事老人却特别想听,哪怕只是一丘一壑的变迁,一时一事的兴革。诗把这两种心情写得非常生动突出。“形容不识识乡音,挑尽寒灯到夜深”:来的这位乡人,尽管老人从不认识,但他那满口乡土语音,老人听来却格外熟悉,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长期在广西、河南游宦,几曾听到过江西吉安人的口音?贺知章说:“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是一种特殊的乡土文化的印记;在天涯异域,听到乡音便倍感亲切,彼此的心自然靠近了,而且有了共同的话题。今晚,这话题是那样富于吸引力,把老人带入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天尽管寒冷,夜尽管深沉,老人却听得津津有味,挑尽寒灯,毫无倦容。诗句对此只作了平静的叙述,我们却借着那“寒灯”的微光,看见了这位老人兴奋的脸色,激动的童心。

  于是我们看到:这首小诗揭示了一种有趣的矛盾心态——又是爱听,又是怕听。“爱听”的心情,通过“挑尽寒灯”四字写得盎然欲滴,老人仿佛小孩瞪着大眼,托着腮帮子听人讲故事一样,形象十分鲜明。“怕听”的心情,通过“凭君”二字,也显得深沉迫切,老人的形象又变得皱纹满脸,灯光下老泪纵横。正是这种有趣的矛盾,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形象,使这首小诗充满了喜剧情调。你读着它,将止不住发出幑再一想,又不禁感到凄然。

  更值得一提的是:诗写得如此自然浑成,你找不到什么“诗眼”,也找不到什么“警句”,诗人只是叙写了这次夜话的过程,他只是顺着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写一己之哀乐,却无意之中表现出了老年人的普遍的心态,勾画出从童心盎然到老怀凄怆的形象变化。诗,真有不可思议的魅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言志

: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我不像道士那样去炼金丹以追求人生不老,也不像和尚那样去坐禅;我不去做商人,也不做农夫去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空闲的时候我就画一些画去卖,不用那些来路不正的钱。

参考资料:

1、 侯蕾.《古诗词八百首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3:365页2、 张企荣.《中国诗歌故事大全 (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671页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gǔ)不耕田。
金丹:古代方士用黄金、丹砂等炼成的药物。坐禅:指佛家教徒静坐潜修领悟教义。商贾:经商。耕田:务农。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niè)钱。
写就青山:绘画。造孽钱:“造孽”本作“造业”,乃佛教用语,即要遭报应的作恶。“造孽钱”即来路不正的钱。

参考资料:

1、 侯蕾.《古诗词八百首彩图馆》: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03:365页2、 张企荣.《中国诗歌故事大全 (下册)》: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671页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此诗描写了作者心中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诗中平铺直述,开门见山不仅表明出唐寅自命清高的处世态度,还反映出他那不羁的性格。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前二句一连用了四个“不”,写诗人在摒弃功名利禄之后的有所不为。“不炼金丹不坐禅”,即不学道,不求佛。唐伯虎是一个不肯趋炎附势,但又并不放弃世俗生活快乐的漂泊者,读者对他“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的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不妨批判,但对其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那点精神是应予肯定的。“不炼金丹不坐禅”,大有“子不语怪力乱神”意味。“不为商贾不耕田”,则是不事人间产业。“不为商贾”是不屑为;“不耕田”是不能为,即孔夫子所谓“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也。四个“不”一气贯注。语极痛快干脆。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唐伯虎可以自居的头衔是画家,其画与祝允明、文徵明齐名。他不慕荣华,不耻贫贱,以鬻文卖画、自食其力为荣。“闲来写就青山卖”是非常值得敬佩的,这是从事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应有的豪言壮语,能“写青山”而“卖”之,自有可参造化之笔,此为实话,亦自负语。假清高的人往往以卖画讨润笔为可羞,殊不知这是卖知识产权,和写文章“拿稿酬”一样的天经地义。所以作者敢于大呼:“谁来买我画中山!”这样挣来的钱花着舒心。由此,诗人又反跌一意:“不使人间造孽钱!”这一笔尤其显得豪迈。一竹竿打一船人,一切的巧取豪夺、贪污受贿、投机倒把、偷盗抢劫、诈骗赌博……而获得的非法收入,得之即“造孽”,花之亦“造孽”,“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已。此句足使人深长思之。

  这诗表白了作者自鸣清高的处世态度。“不使人间造孽钱”的正气,是令人称赞的。但此诗又容易使人误会为“商贾”、“耕田”的劳动所得也都是“造孽钱”了。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36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京师得家书

: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绵绵的江水有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那么长。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行行之间没有其他的言语,只是告诉我要尽早回到故乡。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这首诗是一首思乡诗.

  江水三千里长,家书有十五行长,每行没有其它的话语,只是告诉我要早日回到家乡去。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山花子·春愁

: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在清晨的薄雾中,杨柳迷离,杏花飘落,五更的钟声突然响起。寂静荒凉的景阳宫殿外明月高悬,惨淡的月光照着那凋残的红花。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遗衣化作了彩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昔日的皇官,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剥落的画粉飞飞扬扬,留下萧瑟悲凉之景。只有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

参考资料:

1、 汪泰陵选注.清词选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杏花零落:唐温庭筠《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宋秦观《画堂春》“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景阳宫:即景阳殿,是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一带。

蝶化彩衣金缕(lǚ)尽,虫衔(xián)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蝶化彩衣:《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

参考资料:

1、 汪泰陵选注.清词选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0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这首词用古今对比的方式,写当年繁华的景阳宫殿,而今是衰柳凄迷,月照残红,虫蛀画栋,杳无人迹,一片荒凉的景象,唯有双飞燕子,依旧翩翩飞舞。作品透露出今昔盛衰、人生凄凉的深沉伤感。

  陈子龙的词婉丽风流,独具神韵,无论叙私情,还是言国事,都“以浓艳之笔,传凄婉之神”(陈延焯《白雨斋词话》)。这首《山花子》词就是一首凄丽悲婉的佳作。词题为“春恨”,但非关春情,也非关春光,而是以眼前的春色为契机,发抒悲怀故国的一腔遗恨。

  上片从残春的景象入笔,自然引发一脉凄婉的伤逝情愫。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开篇两句,呈现了四种意象——弥漫的晓雾,迷离的杨柳,零落的杏花,凄清的钟声,酿造了一种残败清冷的氛围。这是残春的景象,令人仆恓惶惆怅。五更钟,用语本于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这里暗用宋朝灭亡的旧典。《宋史·五行志》载,宋初有“寒在五更头”的民谣,“五更”谐音“五庚”,预兆宋朝的国祚在第五个庚申之后终止。宋太祖立国于公元960年(建降元年庚申),到 公园1259(理宗开庆元年)正好为五个庚申。果然,二十年后,宋朝就宣告灭亡。如今,这五更的钟声响起,不啻如一声声家破国亡的丧音,敲打着词人忧伤的心灵。

  下面“寂寂景阳宫外月,照残红”两句,又以冷月、旧宫、残花三种意象,进一步渲染寂寞、凄凉的景况。“景阳宫”,即景阳殿,是南朝陈的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公元589年(祯明三年),隋军南下过江,攻占台城(故址在今南京市北玄武湖畔一带),陈后主闻讯,即与妃子张丽华投景阳宫井藏匿,至夜,被隋军擒获。

  明朝和陈朝都建都南京。这里是用象征陈朝段灭的景阳宫旧事影射明朝的亡国。曾经照彻陈朝景阳宫殿、目睹过陈后主投井被擒一幕的明月,如今宛如深邃明睿的见证人,冷峻地观照着明朝灭亡后的惨淡景象——暮春的红花在寂寞中纷纷凋残,意味颇为深长。

  下片切入人事沧桑,抒写凭吊故国的感伤。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过片两句承袭上片意脉,呈示一派亡国的衰败景象。《罗浮山志》载有葛洪成仙,遗衣化为彩蝶的故事。“蝶化彩衣金缕尽”用其事,意谓明朝的皇族贵胄死后,五彩的遗衣化作了蝴蝶,连金丝缕也销蚀殆尽,早已失去帝王家的气象。昔日的皇官,玉宇琼楼早已朽蚀一空,剥落的画粉飞飞扬扬,只留下萧瑟悲凉之景。这虫蚀楼空的意象,正是奸佞卖国的象征。

  “惟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结拍两句,看似描绘燕舞东风的春景,实则以燕子的无情隐喻降清旧臣的无义,揭示出他们卖身求荣的丑恶嘴脸。他们恍如翩翩起舞的燕子春风得意,毫无亡国的悲恸。这两句含意隐曲,但透过言表,并不难感受到词人的义慨和愤懑。

  清陈廷焯评此词说:“凄丽近南唐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白雨斋词话》),并以“凄丽”二字概括此词特征,指出这首词凄清婉丽的风格与南唐二主李璟、李煜相近;“哀以思,则揭橥这首词的内蕴以哀恸悲思故国为指归,黍离麦秀之悲,家国身世之恨,久久翻腾在胸中,发而为词,便成哀惋清丽的绝唱。”如果说,南唐后主李煜的“哀以思”,主要是哀悼失去的天堂,追思旧日的荣华富贵,那么,陈子龙的“哀以思”则更多地是哀痛故国的覆亡,沉思亡明的教训。一是亡国亡家的君主,一是图谋恢复的志士,显然,后者的作品更富思想的深度。清沈雄谓:“大樽(陈子龙号)文高两汉,诗轶三唐,苍劲之色与节义相符者,乃《湘真》一集,风流婉丽如此!”(《古今词话·词评》)凄丽的外壳包蕴着哀以思的崇高节义,如此解读这首《山花子》词,方不辜负词人的苦心孤诣。

参考资料:

1、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347-34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登盘山绝顶

: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北国秋末,霜天晓角,草木似乎都为之震惊悲哀。盘山顶上云头相对升起,石门也好像敞开了。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在北风中喝着边地的薄酒也没能喝醉,无数的寒鸦,在风扫落叶中纷纷飞来。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只要能用武力制止外敌入侵,消除战争的祸根,情愿终生到老戍守边疆。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对有功的名将应刻石勒铭,谁有这样的资格呢?只有像名将李广、李靖这样制止外敌入侵的英雄,才配享有这种荣誉。

参考资料:

1、 丁国成,迟乃义.中华诗歌精萃下: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11:16892、 迟赵俄.古诗百首赏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08:194

霜角(jiǎo)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盘山:小名,又名盘龙山,在蓟县西北。角:古时军中的一种乐器。石门开:两峰对峙,中间如开着的石门。

(shuò)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边酒:边塞地区少数民族酿制的酒。

但使雕戈(gē)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雕戈:铁戈,泛指兵器。老边才:终生守边的将士。

(lè)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吾谁与:谁是我取法的榜样。舞剑台:盘山上有李靖舞剑台。

参考资料:

1、 丁国成,迟乃义.中华诗歌精萃下: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11:16892、 迟赵俄.古诗百首赏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08:194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诗篇前四句写山上景色。诗人登上盘山之巅,耳边传来军营之中的声声号角回荡在山间,漫山的草木为之肃然。望着那山头上的片片白云,隐约显现出对峙的山峰,犹如洞开的石门巍然屹立。飒飒北风徐徐吹来,送来边地醇美的酒香。这酒再香,也不会使诗人陶醉,而使诗人为之倾倒的是那片片的落叶,无数的归鸦,深秋的景色,壮丽的山河。

  诗篇后四句抒情壮志。作为一个将领,要如何来保卫这大好的河山。诗人立下誓愿,只要紧握手中的武器,制止外敌的进扰,即使是白发苍苍守边到老,也就了却他赤胆忠心报效国家的意愿。前人在山上刻石留名的人不少,其中最值得作者称赞的是唐初名将李靖,他一生征战南北为困立功,后人为纪念他,在山上筑有舞创台,他是作者效法的榜样。

  全诗写情抒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自然得体。诗人用“霜角”、“朔风”、“落叶”、“归鸦”等词,描绘出深秋的景色,静中有动,声色俱存,衬托出边境晏然的一派和平景象。“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是全诗的传神之笔,也是为后诗传诵的名句绝唱。当时诗人正直年富力强,施展抱负的时候,登高远望,心旷神怡,万物容于胸中,欣然命笔于纸上,故表现在诗篇中境意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读来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使人奋发向上。诗人虽身为武将,但在这首诗里,反映了他在文学方面的诗艺造诣。

参考资料:

1、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诗歌卷: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12:1388-138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