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释疏言还道林寺诗
繄释氏兮易暴使仁,释何在兮释在斯文,
湘水滔滔兮四望何依,猿狖腾拏兮云树飞飞。
月沉浦兮烟暝山,樯席卷兮橹床闲。偃仰兮啸咏,
鼓长江兮何时还。
湘川超忽兮落日啘啘,松覆秋亭兮兰被春苑。
上人去兮几千里,何日同游兮湘川水。
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圣达之人或隐或显,喜欢晦光韬迹,莫辨智愚。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鱼龙同池,鱼知道何时龙将飞去?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
当时和傅说一起打工的人,知道他日后会腾达吗?
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
可是当他遇到殷朝武丁的赏识以后,不是成为了国家的栋梁,气冲斗牛吗?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伊尹据说是生于桑树间的,来历不明,寄养在厨房师傅那里,长大以后也能辅佐殷朝啊!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当太子当皇帝以后道德败坏,伊尹照样把他禁闭在铜宫中,自己毫无愧色担当起摄政的责任。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三年以后,太子改邪归正,伊尹又重新立他为帝,而自己仍旧发誓担负辅翼的角色。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这是件多么脍炙人口的事情,留下了万古英名。
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
当时运太背的时候,孔夫子也是没有办法的。
鸾凤忽,麒麟不来过。
凤凰的巢穴也会颠覆,麒麟也不到来,喝水都塞牙。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小人蒙蔽君王,就像龟山的阴影蒙蔽鲁国一样,有才无权位,能起什么作用呢?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还不如归来,隐居山林,等待时机。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487-4882、 王新龙.李白文集 3.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33-1343、 余嫦英.铜都历代诗词集注(铜陵文史资料第10辑).铜陵:铜陵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铜陵市地方志办公室,1994:154、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圣达有去就,潜(qián)光愚其德。
圣达:才智高超的人。就:归、趋、从。潜光:指避世。愚其德:有德而其貌若愚。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鱼与龙:鱼,喻一般人。龙,喻圣达。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fù)说(yuè)情。
傅说情:傅说操筑于傅岩,殷高宗得之,命为相,致殷中兴。
一朝和殷羹(gēng),光气为列星。
和殷羹:这是殷高宗命傅说作相之词,说他是国家极需要的人。为列星:相传傅说死后,其精神“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páo)佐皇极。
捐庖佐皇极:《史记·殷本纪》载: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汤任以国政,致于王道。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伊尹将太甲放逐到桐宫,以使其悔过。桐宫,位于商汤墓附近。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史记》:“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太甲,而授之政。”此二句说太甲三年后悔过改善,伊尹将其接回,重新掌管政权,自己继续辅佐。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则:法则、榜样。
时命或大缪(miù),仲尼将奈何。
时命或大缪():谓命运不济,生不逢时。命,命运。缪,差错。仲尼:孔子的字。
鸾(luán)凤忽(cháo),麒麟不来过。
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孔子家语》:“孔子自卫入晋,至河,闻赵简子杀窦犨鸣犊、舜华,乃临河而叹曰:‘丘闻之,刳胎杀夭,麒麟不至其郊;覆巢破卵,凤皇不翔其邑。何则?君子违伤其类也。’遂还,息于陬。”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龟山:在充州泗水县东北七十里。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宵济:夜渡。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487-4882、 王新龙.李白文集 3.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33-1343、 余嫦英.铜都历代诗词集注(铜陵文史资料第10辑).铜陵:铜陵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铜陵市地方志办公室,1994:154、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李白这首长诗,主要以三位古代圣贤的事迹构作而成。诗人借古抒怀、以典述志,明晰地表达出诗人仕途“穷达”观,含蓄地透露出诗人晚年的悲愁幽恨。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般尤为仕人遵奉的信条,李白亦不例外。这首诗中以傅说和伊尹两典来写“达”。要“达”,一要仕人必须是一个人才,是池中之“龙”,要发圣贤之光,怀圣贤之德,具“佐皇极”之才能;要“达”,二要君主必须慧眼识贤才。殷高宗思贤若渴,梦得圣人,遍访天下,终于在从事筑墙劳动的努力中找到了贤相傅说;伊尹不过是商汤妻有莘氏的奴隶,又当过厨子,商汤却不嫌其地位低贱,委以相位。这样,“达”者就能“兼济天下”,一展宏图。殷商时期不被人理解的傅说曾运筹帷幄,大兴殷室,死后亦化为天上星宿,他确是古来圣贤璀璨星群中的佼佼者。伊尹的治绩更为辉煌,他助汤攻击夏桀,又历佐卜丙、仲壬两王,当太甲无道时,他果断地将其放逐于桐宫,自己摄政,直至三年后太甲悔过修道,才复其帝位,忠心辅助。这种政绩,不由得使诗人无限虔诚地吟出了“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的赞美。由此可见,“达”既是有才、适才、用才、成才的过程,又是君臣相悦、共治国政的过程。因此,“达”成了有为仕人、贤才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第三个孔子的典故是写“穷”。时世乘谬,运命不济,圣贤仲尼也无可奈何。孔子一生奔走于卫、陈、齐、楚等列国间,四处碰壁。他自卫入晋,闻赵简子杀二贤臣,曾感慨贤才求仕五路。他也曾登鲁国龟山,作《孔子龟山操》,视季桓子若龟山之蔽鲁,深感自己手无权柄,仕途窘穷,无法实现三代仁政,不得已而归来牑下,厄而著《春秋》。诗中三个典故均举名相大贤的事例,分析仕途甘苦,发穷达之论。
诗中大部分篇幅写古时贤达者的丰功伟绩,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艳羡、赞美和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而在孔子的典故中既对圣贤大德的儒家鼻祖一生窘穷寄于同情,还为自己与之类似的“穷”途末路悲愤不已。诗人所以举孔子为仕“穷”的例子,还因为孔子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追求从政理想的精神与自己产生了共鸣。综上所述,李白的仕途“穷达”观以“达”——入世济民为核心的,他的忧喜备份由此而来,他的进步、伟大也由此而来。
参考资料:
1、 汪嘉兴,浦引仲.铜都历代诗粹(铜陵文史资料第4辑).铜陵:铜陵市政协文史委员会,1991:30-32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秋浦满是竹实,凤凰来到这里怎么还会饥饿?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还同月下的喜鹊,绕了三圈都没有找到可以安然栖息的枝条。
夫子即琼树,倾柯拂羽仪。
夫子你就是琼树,倾斜下垂的枝条庇护。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敬仰你的高尚品德,别后会日夜把你思念。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李白大辞典》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 :第132页2、 李白.《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李太白集》:岳麓书社,1987 - 05:第141页竹实满秋浦,凤来何苦饥。
还同月下鹊,三绕未安枝。
夫子即琼(qióng)树,倾柯(kē)拂羽仪。
琼树:即琼枝。以谬琳琅轩为食,凤凰食之。
怀君恋明德,归去日相思。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李白大辞典》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第1版 :第132页2、 李白.《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李太白集》:岳麓书社,1987 - 05:第141页参考资料:
1、 栾睿.李白诗全集详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322页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沅水 一作:流水)
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你远行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参考资料:
1、 在军,张金玲.《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四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6-1:第17-18页沅(yuán)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沅水 一作:流水)
通波(流):四处水路相通。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参考资料:
1、 在军,张金玲.《新课标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四年级)》: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6-1:第17-18页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乐观开朗的诗词来减轻柴侍御的离愁。而实际上自己却是十分伤感。这种“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抒情手法。更能表达出诗人浓浓的离愁。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
读者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离伤”强压心底,不让自己的“离伤”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用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更能让人感到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32-133页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qián)娄(lóu)百事乖。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顾我无衣搜荩(jìn)箧(qiè),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
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泥:软缠,央求。
野蔬充膳甘长藿(huò),落叶添薪(xīn)仰古槐。
藿:豆叶,嫩时可食。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diàn)复营斋(zhāi)。
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942-944页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春光里中空的竹子,把绿色的倩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轻轻摇摆,轻轻动荡……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露珠在长满竹笋的林间小道闪着光亮,那绿色的苔藓,正轻轻擦着竹根上的白霜。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竹子可织成竹席送给美丽的姑娘纳凉;也可以裁制成钓竿,钓上大鱼几筐。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听说三梁冠帽子的衬里用竹做成,我砍下一节竹子准备献给王孙戴上!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tái)色拂霜根。
露华:露花。霜根:竹根表面有白粉,似霜。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lín)。
锦鳞:鱼。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李贺是“王孙”,故自谓用三梁。
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这首五言律诗是吟咏竹子的,但与一般泛咏景物之作不同,根据诗意,所咏之竹当实有所指,这须待读完全诗才能明白。
诗的前四句摹写竹之形状,但写的角度却极富于变化:一、二句一俯一仰,一是下写竹子入水之态,一是上写竹笋抽空之影,这是直接写竹;三、四句写笋径露华、霜根苔色、是以露、苔衬竹,是间接写竹。但是不管是直接写还是间接写,都并非出于悬空虚拟,而是实实在在的情景和境地,是诗人置身其间的观察、摹写。他低头看见了水中的文竹,微光摇曳,斑驳可爱;抬头望见了绿色的竹影,竹影凌空而上,充溢着春天的勃勃生机。这似乎是一个清新的早晨,诗人从竹林掩映的小路走过,竹笋上还挂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带着粉霜的竹根也快要被青青的苔藓遮盖了。多么幽雅的境地!多么可爱的翠竹!这是诗人所熟悉的土地上的竹林——故里昌谷(今属河南宜阳)的竹子。据河南宜阳县委宣传部《李贺故里调查》报告上说,“今昌谷村名虽无”,但这一带的村子大都“绿竹成园,较大之竹园即有一百多亩”(转引自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由此可以想见当地竹林盛况,李贺自己也在诗中多次提到它:“舍南有竹堪书字”(《南园》)、“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竹薮添堕简,石矶引钩饵。……柳缀长缥带,篁掉短笛吹。”(《昌谷诗》)而且,除了这首《竹》诗外,还有一组诗——《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专咏故里之竹,其中一首云:“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这都可以证明这首《竹》诗所吟咏的为昌谷之竹无疑,因为在这里,李贺才更可能如此从容安闲地去欣赏它。“抽空”,形容竹子劲直挺拔上长的状态,也就是《昌谷北园新笋四首》诗中所说的“更容一夜抽千尺”或“笛管新篁拔玉青”之意。“霜根”,并非竹根上真的有霜,而是指竹根上结的白色粉末,有如寒霜,即《昌谷北园新笋四首》里“腻香春粉黑离离”的“春粉”。这四句诗不但写出了竹子的劲直潇洒,也写出了环境的幽雅迷人。
诗的后四句又换了一种笔法,写竹子的功用,并寄寓感慨:“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竹子编织为席,可以承接香汗;斫裁成竹竿,可以用来钓鱼(“锦鳞”)。但这还是普普通通的用途,算不得奇特,最值得夸耀的是竹子曾被朝廷采用,制作贤冠上的横梁。《周书》载:“成王(姬诵)将加玄服,周公(姬旦)使人来零陵取文竹为冠。”《舆服志杂注》:“天子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三梁进贤冠。”“梁”指帽子里面硬的横衬,以竹为之。这似为此诗末二句之所本。很显然诗人是有所寄兴的。竹子那潇洒的风度、劲直的气节,竹子的被重用,这些怎能不令诗人歆羡和感慨呢?诗人怀不世之才,常有济世报国之心,但终其一生,始终是郁郁不得施展,虽曾官奉礼郎,但位不过从九品上,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亦不过是“臣妾气态间,惟欲承箕帚”而已,终无能为。其情其志,于诗中时时可见,所以于吟物之中连类而及,也是很自然的了。
李贺之诗,虽然笼统地说,其光怪陆离、虚荒诞幻,是深得楚骚之真传,但细致说来,又有所区别,大抵长篇歌行,近于楚骚和汉魏乐府歌诗,而五言律绝,则更类似于齐梁间诗,显得明艳浓丽。此诗亦是如此,尤其是五、六句,活脱脱齐梁口吻。但李贺此诗并不止于咏物,而是将自己的情志编织于其中,因此与齐梁诗那种无聊至极的香艳软媚不同,这也该是李贺此诗的成功之处吧。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