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州赠别周愿侍御

:
漂泊楚水来,舍舟坐高馆。途穷在中路,孤征慕前伴。
风雨一留宿,关山去欲懒。淮南木叶飞,夜闻广陵散。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陈存

陈存,字体仁,号本斋,龙泉(今属浙江)人,徙居安吉州(今浙江湖州)。理宗淳佑七年(一二四七)进士。开庆元年(一二五九),由淮东制置大使司主管机宜文字除秘书郎。景定元年(一二六○),迁著作佐郎(《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由兵部尚书出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宋亡,归里教授生徒,元七征不起。事见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同治《湖州府志》卷九○。今录诗五首。 11篇诗文

猜你喜欢

题子瞻枯木

:
折冲儒墨阵堂堂,书入颜杨鸿雁行。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折冲儒墨阵堂堂,书入颜杨鸿雁行。
苏轼摆出强大的阵势,在儒家和墨家之间驰突纵横。他的书法,可跟颜真卿、杨凝式同列并行。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在他的胸中,本有着高山深谷般的境界,所以能画出老木盘屈在风霜之中的傲骨峥嵘。

参考资料:

1、 赵彩娟,郁慧娟,温斌编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补选: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05:第197页2、 赵祖堃等选注.宋诗三百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7.03:第99页

折冲儒(rú)墨阵堂堂,书入颜杨鸿雁行。
折冲:原意为折退敌方的战车,即抵御敌人。诗中有纵横驰骋之意。儒墨:儒家、墨家。阵堂堂:阵势强大。颜杨:唐代颜真卿和五代杨凝式的并称。颜真卿:唐代书法家,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杨凝式: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五代书法家。

胸中元自有丘壑(hè),故作老木蟠(pán)风霜。
元:本来,原先。丘壑:山水幽深之处,比喻深远的意境。蟠:盘曲而伏。

参考资料:

1、 赵彩娟,郁慧娟,温斌编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补选: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05:第197页2、 赵祖堃等选注.宋诗三百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7.03:第99页
折冲儒墨阵堂堂,书入颜杨鸿雁行。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诗的首句“折冲儒墨阵堂堂”说苏轼用堂堂之阵来平息儒墨之争,学术不偏激,能得其平。赞扬苏轼的学识渊博,又以“折冲”的驰骋之意表现他洋溢的才气。“书入颜杨鸿雁行”,这里不是说苏轼的书法像颜真卿、杨凝式,而是说他和颜、杨两人一样是当时第一流的书法家。这句称赞他的书法高妙,是从运笔使墨、技艺不凡而言,又已经暗含着“师心使气”而写形传神的命意。第三句“胸中元自有丘壑”是全诗之眼。不仅是说苏轼落笔之前胸中已有成像,更强调了综合学识、才艺、经历等诸多因素在其内心积蓄的丰富涵养。即唯有这样的内涵,胸中才会有这样的成像。“故作老木蟠风霜”,这历尽“风霜”的“蟠曲”“老木”,岸然苍劲,既是高明笔墨的表现,也是画家胸襟的写照。“胸中丘壑”原是东晋谢鲲形容自己的隐逸情趣,被诗人借来表现画家的外观与内力的融合。这幅枯木,是苏轼胸中的郁结自然吐露的。跟凡庸之辈不同,所以落笔作画,有“老木蟠风霜”之态。至于称赞书法,当是画上有题字的原故。最后两句巧妙地把评画和品人结合到了一起。热情地赞扬了苏轼的艺术造诣,高度评价了苏轼的人格,两者结合,自然而贴切。

  这首诗前二句说苏轼在学术上有集大成的特点,书法可与颜杨并驾并驱。后二句说正是这些深厚的艺术修养、人生体验,使苏轼画出格高韵古的枯木图,达到诗、书、画三者相互圆融的艺术的化境。诗以议论开端,仍以议论承转,通篇阐述画理,到尾句才扣到枯木图上。全诗构思特点是,不光写“老木蟠风霜”,还写出了苏轼的为人,写出了他的“折冲儒墨”,写出了他的“胸中丘壑”,构思奇特。

参考资料:

1、 赵彩娟,郁慧娟,温斌编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补选: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05:第197页2、 陶文鹏主编.宋诗精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01:第333页3、 蒋方编选.黄庭坚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19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日

: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草屋边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ōu)不惊。

桃花嫣(yān)然出篱(lí)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míng)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这是汪藻的成名作,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三:“此篇一出,便为诗社诸公所称。”清新明快,与同时张耒相近。作者最慢由此出名。桃花出篱,红杏出墙,皆为农村中常见之景。而此处却以清丽之笔写出一个宛如开卷有益人似的桃花。它始而嫣然一笑,令人魂飞;再一细看,花蕊半绽,又似含情脉脉少女。诗虽咏物,却事有作者本人的少年心性,其中跃动着青春的脉搏,决不能说它风格轻俏。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我本来已老大无成,不该再说什么了,可是,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 的寒意。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可是我们当时所谈 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只有那个照人间沧桑、不关时局安危的西窗明月。我们谈得如此投机,一次又一次地斟着酒, 更换着琴瑟音乐。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国家大事依然如故,可是人心却大为消沉,不同于过去了。请问你们,神州大 地,究竟还要被金人割裂主宰多久呢?汗血良马拖着笨重的盐车无人顾惜,当政者却要到千里之外用重金收买骏马的骸骨。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1531-1534 .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g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sè)
老大:年纪大。那堪:“那”通“哪”;堪:能,可。堪当重任。元龙臭味:陈登,字元龙。孟公瓜葛:陈遵,字孟公。瓜葛:指关系、交情。楼头:楼上。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发:头发,指像头发一样轻。硬语盘空:形容文章的气势雄伟,矫健有力。西窗:思念。进酒:斟酒劝饮;敬酒。鸣瑟:即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nóng):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jùn)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xiāo)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渠侬:对他人的称呼,指南宋当权者。渠︰他;侬︰你,均系吴语方言。神州:中原。离合:分裂和统一。此为偏义复词,谓分裂。汗血盐车:汗血,汗血马。骏马拉运盐的车子。后以之比喻人才埋没受屈。骏骨:喻招揽人才。目断:纵目远眺;关河:即边塞、边防,指边疆。怜:爱惜,尊敬;中宵:半夜。试手:大显身手。补天裂:女娲氏补天。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1531-1534 .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此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文学作品的艺术力量在于以情感人。古今中外的优秀诗作,无不充溢着激情。该词即是如此。作者与陈亮,都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词人,都怀有恢复中原的大志。但南宋统洁者不思北复中原。因而他们的宏愿久久不得实现。当时,词人正落职闲居上饶,陈亮特地赶来与他共商抗战恢复大计。二人同游鹅湖,狂歌豪饮,赋词见志,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首词,就是当时相互唱和中的一篇佳品。词中,作者胸怀对抗战恢复大业的热情和对民族压迫者、苟安投降者的深切憎恨,饱和笔端,浸透纸背。正如周济所云:“稼轩不平之鸣,随处辄发,有英雄语,无学问语”(《介存斋论词杂著》)。词人这种慷慨悲凉的感情,是运用健笔硬语倾泻出来的,因而英气勃郁,隽壮可喜。

  周济还指出:“北宋词多就景叙情,……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介存斋论词杂著》)。与以情为中心的就景叙情不同,即事叙景是以叙事为主干,以抒情为血脉,以写景作为叙事的烘染或铺垫。这首词的上阕,便采用了即事叙景的艺术手法。在追忆“鹅湖之会”高歌豪饮时,以清冷孤寂的自然景物烘染环境氛围,从而深刻地抒发了词人奔放郁怒的感情。

  作者作为一名忠愤填膺的抗成志士秉笔作词,胸中沸腾的激情难以遏制,不免直泻笔端。“老大那堪说。”直写心怀,感情极为沉郁。“那堪”二字,力重千钧,义蕴极为丰富。当此之时,英雄坐老,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以收复中原为已任的志士们,胸中的烈焰是永远也不会熄灭的。因此,下面“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两句,抒发了作者的壮怀,并且与陈亮的“同志”之情拍合。“元龙”、“孟公”,皆姓陈,又都是豪士,以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作者与陈亮友谊既深,爱国之志又复相同,因而引以为快事。不久前,两人“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辛《祭陈同父文》)这是大慰平生的一次相会,故在此词中津津乐道:“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词人时在病中,一见好友到来,立即与之高歌痛饮,彻夜纵谈。

  他们志在恢复中原,心无俗念,视富贵轻如毛发,正笑世人之重它如千钧。讨论世事时硬语盘空(韩愈《荐士》诗:“横空盘硬语,妥贴力排”),足见议论有力。这几句是他们交谈时情景的实录。因为写在词里,故顺笔插入自然景物的描写。积雪惊堕,状述二人谈吐的豪爽;孤月窥窗,衬映夜色的清寂。英雄志士一同饮酒高唱,雄壮嘹亮的歌声直冲云霄,竟惊散了楼头积雪。这种夸张的描写,把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充分表现出来。着一“惊”字,真可谓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然而,当时只有清冷的明月与两人相伴,论说国家大事的“盘空硬语”又有谁来倾听呢?在这里,抗战志士火一样的热情和刚直狂放的性格同积雪惊堕、孤月窥窗的清寂冷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形象地写出了在苟安妥协空气笼罩南宋朝堂的情势下,个别上层抗战志士孤雁难飞的艰危处境。这样把写景与叙事胶着一体,更能充分抒发出翻卷于词人胸中的狂努之情。正因为二人志同道合,所以夜虽已很深,但他们仍“重进酒,换鸣瑟”,兴致不减。

  如果说,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情色彩,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词人想到:神州大地要想得到统一,就必须重用抗战人材,可是当时社会却是“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当道诸公空说征求人材,但志士却长期受到压制,正像拉盐车的千里马困顿不堪而无人过问一样。徒然去购置骏马的尸骨又有何用!词人连用三个典故,非常曲折而又贴切地表达了郁勃心头而又不便明锐的不平。一个“空”字,集中表达了词人对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主战派种种行为的无比怨忿。笔力劲健,感情沉郁,意境极其雄浑博大。“正目断关河路绝。”词人触景生情,由大雪塞途联想到通向中原的道路久已断绝,悲怆之情油然而生。山河分裂的惨痛局面,激起了词人收复中原的热情。他想起了晋代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动人故事,想起了古代神话中女祸氏炼石补天的美丽传说,更加坚定了统一祖国的信念,唱出了“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这时代的最强音。笔健境阔,格调高昂。用典如水中着盐,浑化无迹,从而丰富了词的义蕴,加强了形象的深广度,呈现出极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全词的意境也最后推向了高潮,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周汝昌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 :1531-1534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燕归梁·双燕归飞绕画堂

:
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延长。

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
燕子双双归来,围绕画堂翻飞,好像在留恋如彩虹艳丽的雕梁。此时有清风和明月相伴,正是美好的时光,更何况还有盛大的宴会呢?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延长。
侍女们身穿飘如白云的衣衫频频为宾客们倒酒,而且特意为大家献上乐曲。宴会上的熏香使得大家沉醉。我愿祝贺这样美好的时刻延绵长久。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582页2、 陈铁民译注.文白对照 传世藏书 文库 第三十八卷:三秦出版社,1999.10,第25页

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qǐ)(yán)张。
燕归梁:词牌名。五十三字,上片四平韵,下片三平韵。调见《珠玉词》,始创于晏殊。虹梁:如彩虹艳丽的雕梁。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shēng)簧。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延长。
云衫:飘如白云的衣衫。加意:注意,特意。延长:从文渊阁苓为“筵”,非“延”。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582页2、 陈铁民译注.文白对照 传世藏书 文库 第三十八卷:三秦出版社,1999.10,第25页
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清风明月好时光。更何况、绮筵张。
云衫侍女,频倾寿酒,加意动笙簧。人人心在玉炉香。庆佳会、祝延长。

  据《石林诗话》中载:晏殊“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节胜日,未尝辄废也”。这首词,正是他诗酒生涯的真实写照。这是一首描写盛宴之词。词的前二句“双燕归飞绕画堂,似留恋虹梁”,一方面点出“燕归飞”之时,即为阳春之际,另一方面则是吟咏那富家气魄,因为穷人家是没有“画堂"和“虹梁"的。从这一点,也可看出晏殊作词所讲究的“气象”之意。去年的燕子又飞回来了,它们绕着那精美如画的厅堂穿来飞去,象是极为喜爱这美丽的虹梁一样。下面的“清风明月好时光”句,与上二句相互呼应。清风徐来、朗月空明,这本身就极为令人心情舒畅,更何况,在这时还有那华美的酒席开筵了。整个上片,以景而著称,以气象而称道。充满了畅快、轻松、富丽之感。

  下片,作者更加着意描绘盛宴之盛。那身着云一样美丽衣衫的侍女,频繁倾倒着美酒佳酿,身怀绝技的艺人们,鼓动着笙簧,演奏着优美的乐曲。玉炉中飘出阵阵的幽香,最后词人以“庆佳会,祝筵长”作结,从而预祝这种佳节盛会,这种喜庆美筵能够永存。

  词如词人所说:“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道:“美成(周邦彦)词多作态,故不是大家气象,若同叔(晏殊)、永叔(欧阳修)虽不作态,而一笑百媚生矣”。

参考资料:

1、 冯继魁著.唐宋诗词典故趣闻: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07月第1版,第6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
霜树重重青嶂小,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栋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翠色有无眉淡扫。身在西山,却爱东山好。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

霜树重重青嶂小,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霜树重重叠叠远山显得越来越小,流动的云团高高的楼阁仿佛就在林梢之上,九月九日重阳节刚刚过去。一杯菊花酒聊以自慰衰老的容颜。

翠色有无眉淡扫。身在西山,却爱东山好。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
翠绿山色若有若无就像淡扫的眉黛。而今虽在西山却喜爱归隐东山。流水连天夕阳横照于水里,酒尽高楼眺望那通往家乡的西河道风光。

参考资料:

1、 元好问.中州乐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562、 郭彦全.历代词今译 :中国书店,2000:414

霜树重重青嶂小,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miǎo)。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青嶂:青山。杪:一般指树枝的细梢。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黄花:菊花。

翠色有无眉淡扫。身在西山,却爱东山好。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lán)望断西河道。
西山:疑即金中都燕京之西山。东山:暗用谢安隐居东山典故。酒阑:酒宴将尽。西河:春秋卫地。今河南浚县、滑县一带。

参考资料:

1、 元好问.中州乐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562、 郭彦全.历代词今译 :中国书店,2000:414
霜树重重青嶂小,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九日黄花才过了,一尊聊慰秋容老。
翠色有无眉淡扫。身在西山,却爱东山好。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

  这首词写重阳节后,登高饮酒,面对深秋傍晚的景色,排遣思乡怀人的愁怀。“九日黄花”,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正是菊花盛开、饮酒赏菊的季节。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风俗,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赵可这首词中说“九日黄花才过了”,重阳节才过,却又登高饮酒,作者说是“一尊聊慰秋容老”,似乎是为了抚慰秋光。但从词的收尾句“酒阑望断西河道”,却透露了作者的真实心理,实际上是为了排遣思乡怀人的苦闷。作者因重阳节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似乎还萦绕心头,只不过不愿明白对人道出罢了。

  这首词的在艺术上最明显的特点是写景的技巧。整首词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深秋山水图,层次井然。上片写自己的所在的西山,有近景:“高栋飞云,正在霜林杪”;有中景:“霜树重重青嶂小”。下片写由西山望东山,是远景:“翠色有无眉淡扫,身在西山,却爱东山好”,并且写到西山之间的河流:“流水极天横晚照”。通过多层次的描写,展现了晚秋山水的全景。而这些景物画面的转换和衔接又很巧妙,是一位身在高处的人的观察所见,使读者想到好像一架摄影机从高处移动着镜头,从西山的全景移到山巅的高栋飞云,又转到远处的东山,山下的流水、道路。“青嶂小”,正是从高处所见;“翠色有无”,则是遥望所及,都是从一个中心视点出发拍摄的镜头。词中对整个画面的设色,以素朴的淡色调为主,从平淡中又透出一种丰富;重重霜树的黄叶与白霜,远山似有若无、如蛾眉淡扫一般的浅浅的翠色,流水的青碧和晚照的红色,相映相衬,显示出“秋容”虽老,但却富有特殊的美感。在这种背景之下,词人抒写出一种若隐若现的乡思,使全词形成了一种高旷中略带沉郁的格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