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

: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从罄,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有待至昏鸦。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115篇诗文

猜你喜欢

送崔融

: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君王将派遣大将出师远征,你作为书记官也奉命随行。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饯别的酒宴规模十分盛大,雄壮的军威轰动整个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军旗在早晨的寒气中飘扬,胡笳在夜晚的边境上传鸣。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你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北方的边境秋天就能平定。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5-6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行出将:将要派遣大将出征。书记:崔融为节度使掌书记之官。

祖帐(zhàng)连河阙(quē),军麾(huī)动洛(luò)城。
祖帐:为送别行人在路上设的酒宴帷帐。连河阙:从京城连续到黄河边。阙,宫殿。指京城。军麾:军旗,这里代指军队。洛城:洛阳城。

(jīng)(zhān)朝朔(shuò)气,笳(jiā)吹夜边声。
旌旃:旗帜、军旗。朔气:北方寒冷的空气。笳:即胡笳。一种管乐器,汉魏时流行于塞北和西域,军营中常用作号令。边声:边界上的警报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坐觉:安坐军中,运筹帷幄。烟尘:古时边境有敌入侵,便举火焚烟报警,这里指战事。古北:指北方边境。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5-6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
旌旃朝朔气,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

  清代画家方薰认为,用笔的神妙,就在于有虚有实,所谓“虚实使笔生动有机,机趣所之,生发不穷。”诗画道理相同。此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别情,充满了军威,写出了胜利,取得了情景和谐,韵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君王行出将,书记远从征”以叙事的方式,交待友人远出的原因和形势,描绘出一幅君王为歼敌派将出征、书记随主帅即将远行的景致。友人从军远征,自然要说到行军战斗的事情,诗人却用烘托气氛的办法,从侧面来写出送别的题旨,升华主题,使得诗歌条理分明,富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君王”与“书记"、“行”与“远”的对举,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称赞和羡慕之情,也暗含诗人殷勤送别之情,也表现出诗人想建功立业的寄望。

  “祖帐连河阙,军麾动洛城”以写景的方式,紧接上文,描绘出一幅饯别的帐蓬连绵不断、从宫阙直伸延到河边的景致。诗人以热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使得结构显得严谨,写出征时热烈隆重的饯别场面和威严雄壮的军容。“连”、“动”两个动词,用得贴切自然,可谓一字传神,觥筹交错中,使得出征和送行的场面声势浩大、气势强劲。

  “旌旃朝朔气,茄吹夜边声”写诗人想象奔赴战场后的情景:旌旗在晨光下迎着朔风招展,笳声在月色里放声长鸣,响彻边城。“朝”、“朔气”、“吹”、“边声”,富有烘云托月之意,字里间处处充溢着豪气四溢、志兴翻飞的气势,流露出军营严肃、高昂的士气和战场的悲壮气氛,侧面夸赞行军和驻屯的整肃和警惕,暗寓出诗人对此次战争必胜信念的情愫。

  “坐觉烟尘扫,秋风古北平”描绘出一幅友人稳坐中军筹划灭敌计谋、待到北疆秋风劲吹之日传来平定的捷报的景致。诗人虽然没有把杀敌的情况加以叙述,却把友人那种飘逸豪放的气度、扬眉剑出鞘的神情,活灵活现,洋溢着诗人寄托着对朋友的希望和鼓励。诗人将饯行离别和抒怀融为一体,情意深长而又志气干云,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又衬写了包括友人在内的将士们的无畏精神。“坐觉”、“扫”、“平”,突显出诗人对友人的勉励,表现出对友人才华的信任和王师必胜的信心。

  此诗借助驰骋想象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沙场剪影。开头四句,诗人实写眼前的送别。后面四句,诗人超越空间的限制,写想象中的边塞恶劣的气候环境,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荒寒悲凉的景象,烘托出浓烈的战争气氛。此诗虚实相照,机趣盎然,格调古朴苍劲,音韵铿锵流转,写得言简意赅又不失笔调豪放,回肠荡气又不失痛快淋漓,没有悲悲切切的话语,而是充满着胜利的信心和令人鼓舞的力量。诗中着重描写友人到前线稳坐中军、运筹帷幄的威武风姿,祝颂之意即暗含其中,这样来写送别,生面别开。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5-62、 沈祥源.千家诗助读: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01月第1版:210-21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日行

: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
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
帝不去,留镐京。
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皇宫深深楼阁高耸云霄,金色的蛟龙盘旋在堂前华丽的柱子上。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美女们在窗前化妆打扮,玉手抚动琴弦。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美妙的筝声随春风吹落,传入游乐的君王的耳里,这应该是那首《升天行》吧。

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泛舟在白莲池上,如蓬莱仙境一般,楼船划破湖面急促前进,惊起阵阵波浪。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
众多的宫女们奏起音乐唱起歌曲,敲打钟鼓的声音都要使宫殿轰倒。这是多么壮观的天下百姓歌舞太平的场面呀。

我无为,人自宁。
只要君王于民休养生息,百姓就会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
天庭上三十六个天帝要来迎接,仙人们驾着彩云翩然而下。

帝不去,留镐京。
但皇帝不愿意随他们而去,宁愿留在人间。

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
皇帝岂能像轩辕氏那样,乘龙飞天而去,不顾他的子民,独自来往于青天之上?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小臣我祝愿皇帝寿比南山,陛下的英名万古流芳。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yíng)
紫清:紫微清都之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zhēng)
弦将手语:意思是弦与手摩擦而成声。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升天行》:古乐府名。

因出天池泛蓬瀛(yíng),楼船蹙(cù)(tà)波浪惊。
天池:指御园的池沼。

三千双蛾(é)献歌笑,挝(zhuā)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

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píng)
三十六帝:道教传说有三十六天帝。

帝不去,留镐(hào)京。
镐京:西周武王建都镐京,在长安县西北十八里,自汉武帝后遗址沦陷。这里代指国都。

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深宫高楼入紫清,金作蛟龙盘绣楹。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
因出天池泛蓬瀛,楼船蹙沓波浪惊。
三千双蛾献歌笑,挝钟考鼓宫殿倾,万姓聚舞歌太平。
我无为,人自宁。
三十六帝欲相迎,仙人飘翩下云輧。
帝不去,留镐京。
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

  《春日行》是乐府时景二十五曲之一,本咏春游,李白拟作咏君王游乐之词。在这首乐府诗中,李白借用向唐玄宗祝寿之机,用黄帝升天的故事,规劝唐玄宗无为而治,为民休养生息,与民同乐,发挥了诗歌的隐讽作用。

  此诗主要内容是讽刺封建帝王们好神仙,求长生而不成功,提倡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之术。“我无为,人自宁”,“安能为轩辕,独往入窅冥”为全诗主旨。

  全诗可分为三段。开头六句为第一段,写帝王们身居豪华富丽的宫殿,身边美女娇娃成群,享尽人间荣华富贵,而对此仍不满足,妄想成仙升天。中间五句为第二段,写帝王游冶苑池,宫女歌笑,钟鼓齐鸣,百姓祝福。这一段浓墨重彩,写尽了帝王们极尽声色的奢靡生活,看似歌功颂德,暗含讽谏之意。最后十句为第三段,表达诗人的观点:求神成仙是不可能成功的,不可能像轩辕黄帝那样聆听到广成子的教诲,也不会像轩辕黄帝那样乘龙上天,最终还得留在自己的京城。只有清静无为,才能治国安民。末二句,企望唐玄宗成就伟业,垂名万古。

  大多数献给皇帝的诗歌都比较拘谨,生怕有不当之处,李白的这首乐府诗,写如行云流水,婉转动听,应该说是成功的。既飘飘欲仙,又不卑不亢,规劝之意明显,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参考资料:

1、 郭茂倩编 崇贤书院释译.乐府诗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159-16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遗爱寺

: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手里玩赏着奇丽的彩石,面对着潺潺的溪水观赏;为了赏花,绕着寺庙周围的小路行走。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时时刻刻都能听到鸟儿在婉转啼鸣,泉水叮叮咚咚,缓缓流淌。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13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22-223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rào)寺行。
弄:在手里玩。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鸟语:鸟鸣声。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13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22-223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这是一首景抒情短诗,全诗动中有静,移步换景,通过临溪弄石、绕寺寻花、聆听鸟鸣和流水声描绘出了遗爱寺的盎然生机,勾勒出遗爱寺优美动人的风景,通过“弄”、“寻”、“行”等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这两句是说是说诗人在小溪边玩赏那些奇形怪状的溪石,微风吹来花香扑鼻沁人心脾。诗人四处张望却不知花在何处,于是诗人绕寺而行,一路上漫步寻花。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这里山光水色无限美好。小鸟的啾啾声十分动听,溪水汩汩流淌不绝于耳。这一切,让诗人感到心旷神怡。

  这首写景抒情的短诗,诗人将石、溪、花、鸟、泉等多种自然景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图画,勾勒出遗爱寺令人神往的风景,又通过“弄”“寻”“行”等细致的动作描写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诗歌两联虽然皆为对仗,但由于诗人善于运用动词,并在第二联中,及时变换句式结构,因而使得诗歌既具有整饬之美,同时又充溢着一种流动的、活泼的诗意。生动地表现了遗爱寺周围生机盎然,清幽雅致的环境气氛。抒发了作者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13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22-22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卢溪别人

: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你的小船停泊在武陵溪口,溪水还要伴随着你向北奔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当你驶过荆门进入三峡的时候,切莫同孤月一样,听着猿的悲啼发愁。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驻:停留。扁舟:小船。

行到荆(jīng)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薛校书

:
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我珍藏着吴风民歌,可没有知音与我一同欣赏。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伍子婿当年感叹:不采纳我的言论,所以姑苏城宫殿荒芜野草蔓延,徒有麋鹿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我还未作出那受人夸奖的观涛诗,满腔抱负也未能实现。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就辞别皇上,归隐山林,白白地失去了一次大好机会。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我有吴趋(qū)曲,无人知此音。
吴趋曲:吴地歌曲名。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áo)心。
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