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洪道士山院

:
霞外主人门不扃,数株桃树药囊青。
闲行池畔随孤鹤,若问多应道姓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秦系

秦系[唐]约唐玄宗开元八年至宪宗元和五年间在世(即约公元七二o午至八一o年间在世)字公绪,越州会稽人。年八十余岁。系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40篇诗文

猜你喜欢

春园即事

: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昨夜雨湿蹬上轻便木屐,春寒料峭穿起破旧棉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挖开畦埂清水分灌田垄,绿柳丛中盛开几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草地中间画出棋枰对弈,树林一头升降汲水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还拿来那鹿皮面的小几,黄昏后凭倚它隐身蓬蒿。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7-118

宿雨乘轻屐(jī),春寒著弊(bì)袍。
宿雨:夜雨;经夜的雨水。屐:木头鞋,泛指鞋。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弊袍:即敝袍,破旧棉衣。

开畦(qí)分白水,间(jiàn)柳发红桃。
畦:田园里分成的小区。间柳:杨柳丛中。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jié)(gāo)
棋局:棋盘。古代多指围棋棋盘。桔槔:亦作“桔皋”。井上汲水的工具。在井旁架上设一杠杆,一端系汲器,一端悬、绑石块等重物,用不大的力量即可将灌满水的汲器提起。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鹿皮几:古人设于座旁之小桌。倦时可以凭倚。鹿皮作成,隐士所用。日暮:傍晚,天色晚。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7-118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
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
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
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这首诗写春中田园景色,意境清丽淡远,然而又色彩鲜明,写景如画。诗歌流动着自然的美景和诗人安闲恬适的情怀,清新优美。田畦既分,白水流入畦垅之间,从远处望去,清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白光;在翠绿的柳树丛中夹杂着几树火红怒放的桃花。红桃绿柳,桔槔起落,畦开水流,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摆棋对局,凭几蓬蒿,其乐也融融。如画般的景象,似梦般的意境,一切都是那么清幽绮丽,赏心悦目。

  此诗颔联“春寒著弊袍,间柳发红桃”写出了诗人眼中春雨微寒,桃红柳绿的春景。这里注意了冷色与暖色的对比映衬,并注意到亮度转换的巧妙处理,每句的意象虽单用一种色调,两句之间又有鲜明的反差,但是这样不同颜色的两组意象的并置投射在人的视觉“荧屏”上所呈现的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复合效果”,使意象色彩空间的构型更具张力。颈联“开畦分白水,林端举桔槔”写出诗人眼里的农人忙碌着在田间劳作(汲水往田里灌溉)的景象。这是人们的劳动生活场面,是真正的田园生活图景。后人对颈联两句评价甚高。这两联描绘了一幅梦幻般的田园风光图,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在这首诗中,作者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写出隐者的生活,写出了特定环境中的特有景象。但这种渲染之笔,很像一篇高士传,所写的还是理想中的人物。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17-11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避地司空原言怀

: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伦。
刘琨与祖逖,起经鸡鸣晨。
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
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俟乎太阶平,然后托微身。
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
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伦。
南风自古以来都在一刻不停的呼啸,豪杰圣人仍在做着治理国家的思考。

刘琨与祖逖,起经鸡鸣晨。
然而西晋末年一代名将刘琨和祖逖,经常在雄鸡报晓时候起来练习武艺。

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他们都有匡扶晋室收复国土的决心,终究还是被朝廷陷害成为获罪之人。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我和他们虽遭遇相同但结果不一样,我沿着皖河水边漫游饱览潜山风光。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
最后选择禅宗道场司空山筑屋定居,这里与三祖寺天柱山北面遥遥相邻。

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雪晴时这里可以映照万里之外月光,云开时这里可以沐浴九江之域春风。

俟乎太阶平,然后托微身。
等到有一天灾难过去天下太平之时,就把这里作为远离朝廷的托身之所。

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我在这里要把全部家产用来炼仙丹,吞下仙丹使自己容貌鲜嫩永远年轻。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
我希望的就是得到长生不老的妙术,最终这样就可以保持自己真实自然。

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我可以驾驭太阳去蓝天上欣赏美景,我可以攀摘星星到银河边嬉戏游玩。

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跟随着神仙王乔乘云游雾一起去吧!到时我将成为玉皇天宫的长年宾客。

参考资料:

1、 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 第三册 卷一四七-卷二一五,中华书局,2013.03,第1872页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伦。

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

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

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九江:在浔阳。

俟乎太阶平,然后托微身。

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

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河津:谓天河之津。

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王乔有三:一是上古之仙人,或称王子乔,或称王乔,《楚辞》中累引之。一是周灵王之太子晋,亦称王子乔。一是后汉时河东人,为叶县令者。玉天:道家所谓玉清境之天,天宝君所治,即清微天也。又王绩诗:“三山银作地,八洞玉为天。”

参考资料:

1、 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全唐诗 第三册 卷一四七-卷二一五,中华书局,2013.03,第1872页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伦。
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
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
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俟乎太阶平,然后托微身。
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
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唐肃宗至德元载),李白因永王李璘兵败受累,避居于佛教名山司空山。在司空山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写下了《舒州司空山瀑布》和《避地司空原言怀 》等作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旅宿

: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住在旅馆中没有好朋友相伴,心情忧郁,独自凝神沉思。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看着昏冷的灯火回忆起往日旧事,孤雁的哀鸣令人愁思难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相距遥远,梦魂要接近拂晓才能到家,家信更要隔年方可送达。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烟笼月照的碧江多么美丽,邻家门前就系着钓鱼归船。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73-274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88-1893、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315-3174、 胡可先.杜牧诗选:中华书局,2005:228-229

旅馆无良伴,凝(níng)情自悄然。
良伴:好朋友。凝情:凝神沉思。悄然:忧伤的样子。这里是忧郁的意思。

寒灯思旧事,断雁(yàn)警愁眠。
寒灯:昏冷的灯火。这里指倚在寒灯下面。思旧事:思念往事。断雁:失群之雁,这里指失群孤雁的鸣叫声。警:惊醒。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远梦归:意谓做梦做到侵晓时,才是归家之梦,家远梦亦远,恨梦归之时也甚短暂,与下句家书隔年方到,恨时间之久,相对而更增烦愁。侵晓:破晓。沧江:泛指江,一作“湘江”。

(cāng)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好烟月:指隔年初春的美好风景。门:门前。

参考资料:

1、 沙灵娜.唐诗三百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73-2742、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88-1893、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315-3174、 胡可先.杜牧诗选:中华书局,2005:228-229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这是羁旅怀乡之作。诗抒写旅况的索寞凄凉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联破题,点明情境,首联言旅中独宿,黯然神伤,满是羁旅思乡之情。颔联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的鸣叫使羁旅之人深愁难眠。颈联极言乡关的迢远,表现满怀的幽愁暗恨,语经千锤百炼。尾联用清丽明快的色调绘出家乡的美好风光,似乎从乡愁中跳出,实则描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内含的忧愁深长。全诗写得感情至深,含蓄蕴藉,真切动人。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起,直接破题,点明情境,羁旅思乡之情如怒涛排壑,劈空而来。可以想见,离家久远,独在异乡,没有知音,家书也要隔年才到,此时孤客对寒灯,浓厚深沉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必会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凝情自悄然”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抒情主人公神情态度的最好写照:静对寒灯,专注幽独,黯然伤神,将诗人的思念之情写到极致。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承,是首联“凝情自悄然”的具体化,诗人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思”字和“警”字极富炼字功夫。灯不能思,却要寒夜愁思陈年旧事,物尤如此,人何以堪。由灯及人,显然用意在人不在物。“警”字也极富情味。旅人孤灯,长夜难眠,一声雁叫,引孤客嫠妇愁思惊梦,归思难收。

  首联与颔联极言乡关遥远,幽愁满怀。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可见离家之远,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转,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因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也许是短梦,也许是长梦,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而这一切又都由于“家书到隔年”的实际情况。作为诗歌由写景向抒情的过渡,转句用梦境写旅宿思愁哀怨,亦虚亦实,虚中写实,以实衬虚的特点读来回肠荡气。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合,收拢有力,却并非直抒胸意,而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面对这样一幅家乡优美的画面,谁人不梦绕魂牵,更何况旅宿在外的诗人呢!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美景幽思、怨恨乡愁、委实凄绝。除却个中人,任何人也难以深味个中情。不过,“烟月”在此实际上是借代,并非一定就是“烟”,就是“月”。正所谓,文学作品的形象大于思维,此处一个“烟月”可以触发不同的旅人思妇产生不同的意象联想,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颈联与尾联看似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参考资料:

1、 赵昌平.唐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88-1892、 韩成武.唐诗三百首赏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315-31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戏为六绝句

: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笔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当今的人讥笑、指责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你们这些后生可畏了。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即便是王杨卢骆四杰操笔作诗,作品比不上汉魏的诗歌而接近《诗经》《楚辞》。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但他们还是龙文虎脊的千里马,可以为君王驾车,纵横驰骋,不像你们一跑长途就会跌倒。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你们的才力应难以超越上述几位,现在谁成就能超出他们?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你们这些人所作的浓丽纤巧的诗文,不过是像翡翠飞翔在兰苕之上一般的货色,缺少大的气度,而没有如掣取鲸鱼于碧海之中那样的雄健才力和阔大气魄,只是一些小灵小巧的玩意。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你们学诗要爱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杰这样的今人,要把他们的清词丽句引为同调。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如果你们要在内心里追攀屈原、宋玉,应当具有和他们并驾齐驱的精神和才力,否则就会沿流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继承前人、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用分先后的。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168-171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78-179页 .

(yǔ)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文章:泛言文学。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今人嗤(chī)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嗤点:讥笑、指责。前贤:指庾信。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后生,指“嗤点”庾信的人。但这里是讽刺话,意思是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bó)为文哂(shěn)未休。
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当时体:指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轻薄:言行轻佻,有玩弄意味。此处指当时守旧文人对“四杰”的攻击态度。哂:讥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尔曹:你们这些人。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

纵使卢王操翰(hàn)墨,劣于汉魏近风骚(sāo)
翰墨:笔墨。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龙文虎脊(jǐ)皆君驭(yù),历块过都见尔曹。
龙文虎脊:喻瑰丽的文辞。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tiáo)上,未掣(chè)鲸鱼碧海中。
翡翠:鸟名。兰苕:兰花和苕花。郭璞《游仙诗》:“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掣:拉,拽。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薄:小看,看不起,轻视。必为邻:一定要引以为邻居,即不排斥的意思。

窃攀(pān)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窃攀:内心里追攀。屈宋:屈原和宋玉。方驾:并车而行。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未及前贤更勿疑:这句是说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复先谁:不用分先后。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汝师:你的老师。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168-171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78-179页 .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健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健。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里有段评论杜甫绝句诗的话:“七绝乃唐人乐章,工者最多。……李白、王昌龄后,当以刘梦得(注:指刘禹锡)为最。缘落笔朦胧缥缈,其来无端,其去无际故也。杜老七绝欲与诸家分道扬镳,故尔别开异径。独其情怀,最得诗人雅趣。”他说杜甫“别开异径”,在盛唐七绝中走出一条新路子,这是熟读杜甫绝句的人都能感觉到的。除了极少数篇章如《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等外,他的七绝确是与众不同。

  首先,从内容方面扩展了绝句的领域。一切题材,感时议政,谈艺论文,纪述身边琐事,凡是能表现于其它诗体的,杜甫同样用来写入绝句小诗。其次,与之相联系的,这类绝句诗在艺术上,它不是朦胧缥缈,以韵致见长的作品;也缺乏运用于管弦的唱叹之音。它所独开的胜境,在于触机成趣,妙绪纷披,显得情味盎然,如同和读者围炉闲话,剪烛谈心;无论是感慨唏嘘也好,或者嬉笑怒骂也好,都能给人以亲切、真率、恳挚之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朴质而雅健的独特风格,是耐人咀嚼不尽的。

  《戏为六绝句》(以下简称《六绝句》)就是杜甫这类绝句诗标本之一。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它,每首可谈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缀成组诗,又可表现出完整的艺术见解。在中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六绝句》。《六绝句》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其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戏为六绝句》第一首论庾信。杜甫在《春日忆李白》里曾说,“清新庾开府”。此诗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兼指诗、赋),风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健笔凌云,纵横开阖,不仅以“清新”见长。唐代的“今人”,指手划脚,嘲笑、指点庾信,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因而“前贤畏后生”,也只是讽刺的反话罢了。

  第二、三首论初唐四杰。初唐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时期崇尚辞藻浮华艳丽的余习。第二首中,“轻薄为文”,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史炳《杜诗琐证》解释此诗说:“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健。”第三首,“纵使”是杜甫的口气,“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则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诗中以“卢王”来指四杰)。杜甫引用了他们的话而加以驳斥,所以后两句才有这样的转折。意思是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纵横的才气,驾驭“龙文虎脊”般瑰丽的文辞,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这三首诗的用意很明显:第一首说,观人必须全面,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第二首说,评价作家,不能脱离其时代的条件。第三首指出,作家的成就虽有大小高下之分,但各有特色,互不相掩。应该恰如其分地给以评价,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向前人学习。杜甫的这些观点是正确的。但这三首诗的意义,远不止这些。

  第四首诗继续第三首诗意,对那些不负责任地胡乱糟蹋前贤现象的批评,指责这些人自己的作品不过是一些翡翠戏兰苕一般的货色,而没有掣鲸鱼于碧海那样的伟著。

  “不薄今人爱古人”中的“今人”,指的是庾信、四杰等作家。杜甫之所以“爱古”而不“薄今”,是从“清词丽句必为邻”出发的。“为邻”,即引为同调之意。在杜甫看来,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清词丽句”不可废而不讲。更何况庾信、四杰除了“清词丽句”而外,尚有“凌云健笔”、“龙文虎脊”的一面,因此他主张兼收并蓄:力崇古调,兼取新声,古、今体诗并行不废。“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应当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

  但是,仅仅学习六朝,一味追求“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一类的“清词丽句”,虽也能赏心悦目,但风格毕竟柔媚而浅薄;要想超越前人,必须以恢宏的气度,充分发挥才力,才能在严整的体格之中,表现出气韵飞动的巧妙;不为篇幅所困,不被声律所限,在法度之中保持从容,在规矩之外保持神明。要想达到这种艺术境界,杜甫认为只有“窃攀屈宋”。因为《楚辞》的精彩绝艳,它才会成为千古诗人尊崇的典范,由六朝而上一直追溯到屈原、宋玉,才能如刘勰所说:“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则顾盼可以驱辞力,咳唾可以穷文致”(《文心雕龙·辨骚》),不至于沿健失源,堕入齐、梁时期那种轻浮侧艳的后尘了。而杜甫对六朝文学既要继承、也要批判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别裁伪体”、“转益多师”上。

  《六绝句》的最后一首,前人说法不一。这里的“前贤”,是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递相祖述”,意思是因袭成风。“递相祖述”是“未及前贤”的根本原因。“伪体”之所以伪,症结在于以模拟代替创造。真伪相混,则伪可乱真,所以要加以“别裁”。创造和因袭,是杜甫区别真、伪的分界线。诗人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写性情,写出真的文学作品。庾信的“健笔凌云”,四杰的“江河万古”,就在于此。反过来,拾人牙慧,傍人门户,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堆砌词藻,步齐、梁时期的后尘,固然是伪体;而一味模仿汉、魏时期古人的作品,也是伪体。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伪的区别,并无古、今的成见。

  “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转益多师是汝师”,意思是无所不学,没有固定的学习对象。这话有好几层意思:只有“无所不师”,才能兼取众长;没有固定的学习对象,不限于一家,虽然有所继承、借鉴,但并不妨碍诗人自己的创造性,这是第一层意思。只有在“别裁伪体”,区别真伪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师”谁,“师”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转益多师”,这是第二层意思。要做到“无所不师”而没有固定的学习对象,就必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别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时,也就有弘扬和舍弃的地方,这是第三层意思。在既批判又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熔古今于一炉,创作出诗人自己的佳句,这就是杜甫“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精神所在。

  《六绝句》虽然主要是谈艺术方面的问题,但和杜甫总的创作精神是分不开的。诗中“窃攀屈宋”、“亲风雅”则是他创作的指导思想和论诗的宗旨。这六首小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在这类小诗里发这样的大议论,是前所未有的。诗人通过各种事例来总结出一系列的要点,将严正的笔意寄寓在轻松幽默的笔调中,娓娓道来,庄谐杂出。李重华说杜甫七绝“别开异径”,正在于此。明白了这一点,这组诗之所以标为《戏为六绝句》,读者也就不难理解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168-171页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12月版 :第178-179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余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余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回忆昔日洛阳酒商呈糟丘,为我在天津桥南头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花黄金白璧买来宴饮与欢歌笑语时光,一次酣醉使我数月轻蔑王侯将相。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天下多少贤士豪杰与立德立言高尚之人,我只与您是心心相印成莫逆之交。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这种友情在山回海转前也不会为难或改变,为此献出全部心血倾泻全部情感也在所不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我到淮南去隐居待仕,您留在洛阳愁苦生梦相思不已。

不忍别,还相随。
您我不忍相别,依旧相随而行。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相随而行迢迢万里,访问随州仙城山,那儿有三十六案溪流回环萦绕。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走向每一案溪流都见干万朵鲜花盛开,干条万条山望都松树耸立轻风吹拂。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登银鞍挽金络来到平川大地,汉东太守亲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紫阳真人,邀您我吹笙作乐。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餐霞楼上仙乐鸣响,嘈然宛转如同凤凰啼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长袖善舞管乐吹奏催人轻举起舞,汉东太守乘醉手舞足蹈跳起来。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他手持锦袍披及到我身上,我酒醉枕在他的大腿上酣眠。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意气风发上凌九霄,整天饮酒之后便又如星离似的两地分别了。您我相隔关山分手山遥水远。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我回到故山寻找旧日家园,您也归家渡过了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您家父辈勇武如狼如虎,任并州长史遏制戎虏的进犯。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您我五月间相约穿越太行山,羊肠小道上车花催人困乏却不言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来到北都太原之地岁月久长,为您的贵信义轻黄金深受感动。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豪华之筵青玉盘上盛放琼杯美食,使我既醉且饱暂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时常出游来到城西弯曲之路,晋祠之旁流水长淌如同穆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乘用划水鸣响箫鼓,微波荡漾如龙鳞闪闪万草碧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情兴一来携歌伎带舞女来到此处,那纷纷扬扬的杨花如似雪花飘洒。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傍晚日斜之时红妆歌舞女个个欲醉,来到水边那百尺清潭映出她们效好的容颜。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初月升起辉映翠娥与婵娟,美人们换唱新曲罗衣舞动。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清风徐来欢歌飞上空中,歌声嘹亮宛转绕云而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如此时光的世间行乐难以再遇,我又西游向朝廷献上《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朝堂中青云直上难以期望,于是辞归回还东山。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渭南侨头又与您相遇一面,即刻在酂台之北又相离分手。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您问我离愁别恨今有多少,请看那暮春时节落花纷纷最为相似。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说也说不尽满怀心绪难以表述。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呼儿伏跪封上信函结束此书,寄给您千里之外的遥遥相思与祝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495-497 .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君家严君:指元参军的父亲。貔(pi)虎:猛兽。这句喻元参军的父亲是勇猛的将军。“作尹”句:并州:泛指今山西太原一带,开元十一年已改为府。尹:官名。《新唐书·百官志》:(开元)十一年,太原府亦置尹及少尹,以尹为留守,少尹为副留守,既是地方长官,同时兼管军事。遏:阻止。戎虏:强敌。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五月”二句:这年五月李白与元参军翻越太行山到太原游玩。摧轮: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摧轮:折断车轮,喻太行山路弯曲狭窄难行。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北凉:似误,应作北京,唐代称太原为北京。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琼杯”句:喻酒菜和食具的精美。案:有足的托盘。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时时”句:晋祠在唐太原城之西南,故云出向城西曲。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龙鳞:形容波纹的细碎。莎(suō):河边水草。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宜:适应。在斜日的映照下,容貌更加美丽。“百尺”句:写:画,这里作映照。翠娥:美女,这句说美人的影子照在水中。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蝉娟:美好的样子。初月辉:形容脸容象新月一般皎洁。更唱:轮流唱。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495-497 .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此诗详细叙述了诗人与好友元参军的交往。乍看来,此诗不过写作者青年时代裘马轻狂的生活,至涉及纵酒挟妓、与道士交游等内容,似乎并无多少积极的思想意义。其实不然。须知它是写于作者“曳裾王门不称情”政治遭遇失意,对于社会现实与世态人情均有深入的体验之后。因此,“忆旧游”便不仅有怀旧而且有非今的意味。诗人笔下那恣意行乐的生活,是作为“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污浊官场生活的对立面来写的;其笔下那脱略形迹的人物,又是作为上层社会虚伪与势利的对立面来写的,自有言外之意在。

  诗篇的组织,以与元演的离合为经纬,共分四段。前三段依次给读者展现出许多美好的情事。

  第一段从“忆昔洛阳董糟丘”到“君留洛北愁梦思”,追忆诗人在洛阳时的放诞生活及与元演的第一番聚散。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诗人鲜明的自我形象。从洛阳一酒家(“董糟丘”)说起,这个引子就是李白个性特征的表现。“为余天津桥(在洛阳西南之洛水上)南造酒楼”,是一个何等主观的夸张!在自称“酒中仙”的诗人面前,简直就没有一个配称能饮酒的人。少年李白生活豪纵,充满进取精神,饮酒是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一醉”而至于“累月”,又是一个令人惊讶、令人叫绝的夸张,在这样的人面前真正是“万户侯何足道哉!”至于他的交游,尽是“海内贤豪青云客”,而其中最称“莫逆”之交的又是谁呢?以下自然带出元参军。随即只用简短两句形容其交谊:彼此“倾情倒意”到可以为对方牺牲一切(“无所惜”)的地步,以至“回山转海”也算不得什么(“不为难”)了。既叙得峻洁,又深蕴真情笃意。刚开这样一个头,以下就说分手了,那时李白旋赴淮南(“攀桂枝”指隐居访道事,语出淮南小山《招隐士》,而元“留洛北”。不过这开头已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二段之间有两个过渡句。“不忍别”承上“君留洛北愁梦思”,写二人分手的依依不舍:“还相随”又引起下文第二番相会。有此二句上下衔接极为自然。

  第二段从“相随迢迢访仙城”到“君亦归家渡渭桥”,追忆偕元演同游汉东郡即随州(州治在今湖北随县),与汉东太守及道士胡紫阳游乐情事。先写二人访仙城山,泛舟赏景,后换马陆行来到汉东。“相随”六句写风光,写行程,简洁入妙,路“迢迢”、“水回萦”、“初入”、“度尽”,使人应接不暇。然后,与远道出迎的汉东太守见面了。汉东太守的形象在此段中最生动可爱,他没有半点专城而居的官架子。他与紫阳真人固然是老朋友,对李白也是倾盖如故。这几位忘形之交在随州苦竹院──“餐霞楼”饮酒作乐,道士与诗人一同伴奏,汉东太守则起舞弄影。没有尊卑,毫无拘束,本来就洒脱的诗人举措更随便了,不但喝得烂醉,甚而忘形到“我醉横眠枕其股”了。然而太守对此则不以为忤,还脱下锦袍给他盖上。这一幕“解衣衣我”的场面写来感人肺腑。此段环境氛围描写亦妙,与道院相称。“餐霞”的楼名,如“凤鸣”的仙乐,都造成一种飘飘然非人世间的感觉。欢会如此高兴(“当筵意气凌九霄”),而分手又显得多么容易啊(“星离雨散不终朝”)。诗人与元演又作劳燕分飞,“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真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至此,诗情出现一个跳跃,直接进入第三段从“君家严君勇貔虎”到“歌曲自绕行云飞”,追忆诗人在并州受元演及其父亲热情款待的情况。从“五月相呼”句看,诗人是应元演的盛意邀请,离开安陆,同经太行山到太原府(并州)去的。曹操诗云:“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苦寒行》)然而诗人兴致很高,时令也很好,所以“摧轮不道羊肠苦”。这一段写人,以元参军为主。先从其“严君”(父亲)写起,不仅引进一个陪衬人物,同时也在于显示元演将家子的身份。李白在元演那里真是惬意爽心极了:“行来北京(太原)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他们还时常光顾城西的名胜古迹晋祠。晋水从这儿发源,风光极美。浮舟弄水,击鼓吹箫,真是快乐。以下六句专写欣赏女伎的歌舞,“其若杨花似雪何”一句大有“行乐须及春”(《月下独酌》)之慨。玩乐直到傍晚,他们还不想归去。“斜日”的红光与歌女们的红妆醉颜相乱,特别迷人;美人的倩影倒映清清的潭水中,风光绮丽。这时新月初上,美人的面容象月色般皎洁,她们轮番歌唱、起舞;歌声悠扬,随风远去,追逐行云。这里,“黄金白璧买歌笑”已化为生动鲜明的图景,可谓尽态极妍了。

  第四段从“此时行乐难再遇”到篇末。一句收束前文,然后写到长安失意时与元又一度相逢。与前三段都不同,这里没有情事的追忆,只用“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在谯郡)之北又离群”一笔带过,是说关中一面,元即赴谯郡,似乎是握手已违。大约那时诗人身不自由,心亦不自在吧!关于诗人在长安的境遇,也只有含蓄的两句话:“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然而它包含多少人事感慨啊。一向旷达的诗人,竟也发出了“问余别恨今多少”的感喟,而暮春落花景象更增添了这种别恨。这种心境是“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诗人只有通过怀旧(“遥相忆”)的方式来排遣了。当其“呼儿长跪缄此辞”拟以寄远时,心头该是怎样一种滋味!

  此诗提到“北阙青云不可期”,是含着牢骚的。但它在写法上与《行路难》、《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等等直抒旨意、嘻笑怒骂的长篇不同。它对现实的愤懑几乎没有正面的叙写,而对往日旧梦重温却写得恣肆快畅、笔酣墨饱。通过对故人往事的理想化、浪漫化,突出了现实的缺恨。因此它既有李白歌行通常所有的纵横奔放的优点,又兼有深沉含蓄的特点。这是此诗艺术上的优长之一。

  在结构上,此诗与李白七古通常那种“纵逸”的、无法而法的作风不同,而是按实有的经历如实写出,娓娓道来,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写法却又极富变化,颇多淋漓兴会之笔。通篇以七言句为主,间出三、五、九字句,且偶尔出现奇数句(如“当筵意气”以下三句成一意群),于整饬中见参差,终能“神气自畅”。这是此诗艺术上另一个优长。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87-290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