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晚颇欲归,主人若见留。
天色已晚我很想要回家,但是主人一直挽留。
我非不能饮,老病怪觥筹。
我并不是不善饮酒,只是年老多病不能多喝酒呀。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
主人的好意不能违背,虽然想走还是留了下来。
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我喝醉了主人就自动叫我别再喝了,醉了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
走在归家路上仍是醉意浓浓头昏沉,只见夕阳已经落在山岭头。
竹里有人家,欲憩聊一投。
看到竹林中有人家,我想投宿一晚好休息一下。
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候。
这户人家有一个老人家,他很高兴我来到,尊称我为‘君侯’。
造以我非是,俛笑仍掉头。
我告诉他我不是达官贵人,老人低头笑笑就回头走了。
机心久巳尽,犹有不平鸥。
我想当官的心早就消磨干净了,可是还是有想当官的人啊。
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连种田的老农人都看不起我,我老了还能和谁做朋友啊!
日晚颇欲归,主人若见留。
颇:很。
我非不能饮,老病怪觥筹。
觥筹:酒杯和酒筹。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
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zōu)。
陬:角落,山脚。
竹里有人家,欲憩(qì)聊一投。
憩:休息。
有叟(sǒu)喜我至,呼我为君候。
叟:老头。
造以我非是,俛笑仍掉头。
俛:同“俯”。屈身;低头。
机心久巳尽,犹有不平鸥。
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池塘边上杨柳依依,柳树旁的人家紧紧关着门窗。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蝴蝶伴着落花翩翩飞舞,燕子轻掠过水面带起一圈圈涟漪。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想要约上一些朋友一同欣赏欣赏,方如梦醒明白同行赏春的老友少了。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一年的春天又要接近尾声,独自倚着拐杖面对落日余晖。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fēi)。
掩扉:门扇。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
斜晖:指傍晚西斜的阳光。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夏日雨后初晴,午睡醒来,看到窗外满眼的绿树和青苔。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唯有南风好似多年旧友般,吹开房门,又掀起桌上的书页。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第72-73页 .青苔(tái)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初晴:天刚放晴;刚放晴的天气。青苔:苔藓。梦余:梦后。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 :第72-73页 .诗中描述了新晴之后颇为清静、悠闲的环境和心情,语言通畅易晓而又情趣十足。最后两句诙谐而有创意,用拟人的手法,把“南风”当作老朋友看待,而在这“无人”来访之时,对于“南风”的造访便产生了一种情切之感,因而“南风”也无所顾忌,可以随便翻书,成了诗人的知音,于是,就在“无人”的境况中平添了不少引人遐想的情趣。
“青苔满地初晴后”正好和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相反,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青苔满地”,比起刘禹锡“苔痕上阶绿”来,这“苔”要多得多。同样描写幽静的境界,无苔,有苔,多苔之差是巨大的,王安石用无苔以表现“净”,刘禹锡用上阶绿之苔写独处陋室之“静”,这首诗满地之苔则因久雨初晴,其中差异不能不辨,这是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
“绿树无人昼梦余”写午梦醒来之后,虽然只见到“一树碧无情”,但宁静恬适的心境却是非常好。经过长时间雨洗之后,树更是绿油油的,多么令人惬意!诸葛亮高卧隆中,一觉醒来,不是还高吟:“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吗?想到这,诗人会心地笑了。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后两句。诗人把南风写成是一个十分诙谐而又善于戏谑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开了门,闯了进来,还装作爱读书的样子,正不停地翻着书。诗人为读者种了一株诗苑“惹笑树”,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发出爽朗的笑声。其实,这样写并非诗人首创,发明权当属唐人,薛能的《老圃堂》有“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李白的《春思》有“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融薛、李诗句于一炉,经过锤炼锻造,又添上绝妙的“偷”字,表达效果远远超过了原作。这绝不是“偷”,而是创新。
而诗人在《致斋太常寺以杖画地成》中又用这一意境,写了:“杖藤为笔沙为纸,闲理庭前试草书。无奈春风犹制肘,等闲撩乱入衣裾。”可见,诗人对这一意境和这一手法是情有独钟。但相比较而言,还是“偷开门户又翻书”来得更自然亲切,也更有趣些。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 :第260-261页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离愁 一作:离情)
在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年少的人总是能轻易的抛弃送别之人登程远去。楼头传来的五更钟声惊醒了离人残梦,花底飘洒的三月春雨增添了心中的愁思。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万缕千丝。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那相思是没有尽头,永不停止。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选注.唐宋词选.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1522、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2-333、 江培英.宋词三百首卷一(图文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18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离愁 一作:离情)
长亭路:送别的路。长亭:古代驿路上建有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年少抛人:人被年少所抛弃,言人由年少变为年老。残梦:未做完的梦。五更钟、三月雨:都是指思念人的时候。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一寸:指愁肠。还:已经。千万缕:千丝万缕。比喻离恨无穷。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选注.唐宋词选.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1522、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2-333、 江培英.宋词三百首卷一(图文本).北京:线装书局,2003:18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绿杨芳草长亭路”,上片起句写春景、别亭和去路,用以衬托人的感情。因为就是在这芳草连天、绿杨茂密的长亭外、古道边,那年少的游子与自己的心上人告别了。无边的“绿杨芳草”所描绘出的一派春光春景,给离别愁怨的抒发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传正笔而悟。余按全篇云云,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这是晏几道为其父此词“年少”语所作的无谓辩解。实际上,此词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二句,极写相思之苦,哀怨之切。残梦依稀,钟鼓伤情;细雨迷蒙,离情更苦,这正是那被抛弃的真情的悲哀。这两句不仅有着音节对仗工整之妙,更表现了幽咽婉转的意境之美。缠绵含蓄的轻歌低叹,真切浑成的着意抒发,把暮春三月的细雨,五更的残梦,楼头离人花下的寂寞,连同所有的相思都勾连成一片,缥渺轻飏,茫茫无际。
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衷:“一寸”指心,柳丝缕缕,拂水飘绵,最识离怀别苦。两句意思是说,无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丝万缕,蕴含着千愁万恨。词意来自李煜“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末两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故云“有穷时”。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只有相思无尽处”。这里通过比较来体现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却毫无埋怨之语。此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潘君昭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39-440 .2、 王友胜选注 .唐宋词选 .西安 :太白文艺出版社 ,2004 :152 .3、 高磊 张艳玲 .宋词鉴赏大典(上册) .北京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02 :373 .孜孜矻矻。向无明里、强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
勤勤恳恳不眠休,向来胸无大志,只是勉强做着这事业。功名利禄皆是过眼云烟,对于身处困顿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帮助,哪里有值得留恋的地方,只觉时光飞逝。幸有那明理静心的佛学,让我能在精神上超越他人。
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渤。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经历过怎样的事情,才能像现在这样再无如潮水般汹涌起伏的情绪,人的一生就像那渤海上的泡沫般短暂消散。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但事物的根本是不变的。只是那少许的心中梦想已幻灭。羡慕他人眼中荣华富贵,谁又相信这世间本来无物呢?一旦心中茫然无归处,易受功名利禄所引诱。所以纵使有千种计谋在心头,也难抵突如其来的变故。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孜(zī)孜矻(kū)矻。向无明里、强作窠(kē)窟(kū)。浮名浮利何济,堪留恋处,轮回仓猝。幸有明空妙觉,可弹指超出。
孜孜:勤勉;不懈怠。矻矻:勤劳不懈貌。明:目标,意志所趋。强作:勉力而做,出自《孔丛子·执节》。窠窟:动物栖身之所。喻指事业。济: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堪:能,可以,足以。仓猝:匆忙急迫。弹指:捻弹手指作声。佛家多以喻时间短暂。超出:超越别人。
缘底事、抛了全潮,认一浮沤作瀛(yíng)渤(bó)。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没。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一旦茫然,终被阎()罗老子相屈。便纵有、千种机筹,怎免伊唐突。
底事:何事。潮: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的。浮沤: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灭,常比喻变化无常的世事和短暂的生命。瀛渤:渤海。本源: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方面。自性:佛教语。指诸法各自具有的不变不灭之性。些些:少许,一点儿。妄想:佛教语。谓妄為分别而取种种之相。机筹:计谋;计策。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