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鸽篇

:

君不见贾谊寰中推逸才,仇香坐处馆常开。栖鸾未即冲天去,驯鸽先能听事来。

亦闻无角巢君屋,诸处不栖如择木。宁随贺燕空绕梁,为逐迁莺俱□□。

风窗月户清节凉,抚翼和鸣君子旁。双影时时临砚水,轻毛片片落书窗。

□君德,辉彩鲜鲜生羽翼;感君心,灵庆昭昭相应深。

何必淮南投小吏,飞来□□化为金。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昂

李昂

李昂(并非唐文宗李昂),诗作很少,全唐诗中仅存其二首,他的生平事迹也记载极少,只知道他在开元时任考功员外郎。虽然李昂在唐代诗人里毫无名气,存诗也少,但他的诗作还是相当不错的,写得激越豪壮,恰似一曲嘹亮雄健的军中乐章,能从中感受到大唐盛时那贲张的血脉。 6篇诗文

猜你喜欢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

: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
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双鳃呀呷鳍鬣张,拨剌银盘欲飞去。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
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
鲁地的酒色如琥珀,汶水鱼紫鳞似锦。

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
山东小吏豪爽俊逸.提来这两样东西送给客人。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二人意气相投,两相顾惜,两条鱼一杯酒以表情意。

双鳃呀呷鳍鬣张,拨剌银盘欲飞去。
鱼儿吞吐双鳃,振起鳍鬣,跋刺一声,要从银盘中跳去。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
唤儿擦净几案挥刀割肉,红的如同花落,白的好似雪飞。

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为你下箸吃足了酒,著鞍上马,醉蒙蒙地归去。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84-6852、 王缵叔.食经·食单·食疗方: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2263、 蔡毅.中国历代饮酒诗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72-73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lín)
鲁酒:鲁地的酒。纹鱼:一种产于汶水的河鱼,肉白,味美。汶鱼是汶河流域所产的赤鳞鱼,古时用作贡品献给帝王。汶:汶水。

山东豪吏(lì)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
豪吏:有豪气的官吏,这里称美中都小吏。远人:远来的客人,指李白自已。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双鳃呀呷鳍(qí)(liè)张,拨剌(là)银盘欲飞去。
呀呷:吞吐开合貌,形容鱼的两腮翕动。鳍鬣:鱼的背鳍为鳍,胸鳍为鬣。拨剌:鱼掉尾声。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
几:桌案。霜刃:闪亮的利刃。白雪:李白诗意本于此,谓剖开的鱼红者如花,白者如雪。

为君下箸(zhù)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箸:筷子。著:登。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684-6852、 王缵叔.食经·食单·食疗方: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01月第1版:2263、 蔡毅.中国历代饮酒诗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72-73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
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双鳃呀呷鳍鬣张,拨剌银盘欲飞去。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
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这首诗记述诗人在浪迹江湖的旅途中,收到中都一小吏赠送的酒、鱼,便豪兴大发,烹鱼煮酒,二人对酌,直到酒酣饭饱,才“醉著金鞍上马归”。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是盛赞中都小吏礼物的珍贵。以“斗酒诗百篇”而著称的“谪仙人”李白,对山东名酒素有特殊的感情,曾经为此写下热情洋溢的诗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中都小吏带来的美酒也是光“若琥珀”,这就使李白愈感谢小吏的情意。

  中都小吏能以名贵的贡品金赤鳞赠送李白,可见其情深意长。李白在诗的头两句首先从光彩色泽上对鲁酒,汶鱼进行点染,说明礼物的名贵,为下文抒写小吏对诗人的挚情做好铺垫。“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直抒胸臆,热情赞美中都小吏高尚的心灵,赞美小吏对李白这异乡“远人”的深情厚谊。第三句中诗人不用“小吏”而用“豪吏”,既是对小吏的尊重,又暗示出李白对中都小吏位虽卑,德却高的赞赏,换句话说,“小吏”德本高位却卑,说明封建社会的黑暗。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在这两句诗中,直接吟咏彼此之间的真挚的友谊。中都小吏和诗人的“两相顾”,因为二人的意气之“相倾”。而二人“意气相倾”的力量支点又都在于有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崇高心灵。正由于有了这共通的价值观,因此中都小吏对“赐金放还”的李白不但不鄙弃,相反,还“意气相倾”地“携斗酒双鱼于逆旅”来拜访。也正由于有了相通的心灵,因此李白对小吏那不附炎趋势的高尚品格才愈加钦佩,“斗酒双鱼表情素”一句是对“意气相倾两相顾”的补充,“斗酒双鱼”原本是中都小吏为“表情素”赠予诗人的礼物,但在“恨相逢之晚”的氛围中,诗人却将“斗酒双鱼”“借花献佛”般地反赠小吏,表达了诗人对小吏由衷敬慕的“情素”。

  “双鳃呀呷鳍鬣张,跋刺银盘欲飞去”两句。是写赤鳞鱼出水后的神态:赤鳞鱼发着呀呷的声音,鳍鬣都大张开来,在盘中激烈地翻滚着几欲飞走。“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肥花落白雪霏”两句,重在描写宰鱼,做鱼的过程,意思是招呼孩子擦净桌案挥刀宰鱼,雪白肥嫩的鱼肉呈现在眼前。这里“呼”、“拂”、“挥”三个动词给人以欢快之感,使诗句的内在节奏感迅速加快;而“红”、“花”、“白”三种鲜亮的色彩,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这些充满动感和色彩感的字词的巧妙间用,显示出李白及其家人酬谢中都小吏时轻松快捷的心情。

  结句“为君下筯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意思是希望小吏开怀畅饮,之后再上马酣然归去。这首诗歌虽然不象《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作一样著名,但在李白描写友情的诗歌中仍不失为一首佳作。它体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的深挚友情。

  李白自离长安后,饱览世态之炎凉,倍尝势力小人的鄙视。困窘之时,素昧平生的中都小吏能毅然冲破世俗樊篱,“携斗酒双鱼于逆旅”拜访李白,更显其心灵之美。同时通过揭露小吏的位卑与心灵的高洁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控诉摧残人才的封建社会。另外,此诗写鱼酒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而李白豪爽坦诚、热情待人的音容笑貌,也宛然可接。

  “意气相倾两相顾”,也显示了一代大诗人与下层社会一小吏意气相投的真挚友谊及心心相印的心灵之美。

参考资料:

1、 蔡毅.中国历代饮酒诗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72-7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前出塞九首

: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悲伤凄凉的离开家乡,来到遥远的交河城。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衙门有规定的路程期限,否则就得设法逃离触犯法律的责难。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您拥有广阔的疆域领土,为什么还要再争夺无度?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辜负父母的养育之恩,暗自悲泣却不敢言,背起兵器踏上征程。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杀人要有限制,各个国家都有边界。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只要能够制止敌人的侵犯就可以了,难道打仗就是为了多杀人吗?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我从军十多年了,难道没有一点点的功劳?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一般将士看重争功贪赏,我想说一下自己的功劳但羞于与他们同调。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中原尚且有斗争,何况边疆地区呢?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大丈夫志在四方,又哪能怕吃苦?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30-36页 .

(qī)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戚戚:愁苦貌。因被迫应往,故心怀戚戚。悠悠:犹漫漫,遥远貌。交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是唐王朝防吐蕃处。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yīng)祸罗。
公家:犹官家。有程期,是说赴交河有一定期限。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死无时:是说时时都有死的可能,不一定在战场。正因为死活毫无把握,所以也就顾不 得什么骨肉之恩,说得极深刻。

走马脱辔(pèi)头,手中挑青丝。
走马:即跑马。辔头,当泛指马的络头。脱是去掉不用。青丝:即马缰。挑是信手的挑着。

(jié)下万仞冈,俯身试搴(qiān)旗。
捷下:是飞驰而下。搴:拔取。是说从马上俯下身去练习拨旗。

磨刀呜咽(yè)水,水赤刃伤手。
呜咽水:指陇头水。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轻:是轻忽只当没听见。肠断声指呜咽的水声。

丈夫誓(shì)许国,愤惋复何有!
丈夫:犹言“男儿”、“健儿”或“壮士”,是征夫自谓。誓许国,是说决心把生命献给国家。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送徒有长:是指率领(其实是押解)征夫的头子,刘邦、陈胜都曾做过。远戍:指人说,是征夫自谓。“亦有身”是说我们也有一条命,也是一个人。是反抗和愤恨的话。仇注:“远戍句,此被徒长呵斥而作自怜语。”不对头。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附书:即捎信儿。六亲是父母兄弟妻子。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tiáo)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迢迢:远貌。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shū)忽数百群。
河:即交河。“骑”字照以前的习惯读法,应读作去声,因为这是名词,指骑兵。倏忽:一会儿工夫。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树:立也。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jiāng)
亦有限:是说也有个限度,有个主从。正承上句意。自有疆:是说总归有个疆界,饶你再开边。和第一首“开边一何多”照应。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雨雪:下雪。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指落:手指被冻落。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汉月:指祖国。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单:音禅。汉时匈奴称其君长曰单于,这里泛指边疆少数民族君长。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四五动:是说没费多大气力。奔:是奔北,即吃了败仗。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yuán)门。
名王:如匈奴的左贤王、右贤王。这里泛指贵人。正是所谓“擒贼先擒王”。辕门:军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能无:犹“岂无”、“宁无”,但含有估计的意味,分寸功,极谦言功小。观从军十年 馀,可知“府兵制”这时已完全破坏。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dí)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众人:指一般将士。苟得,指争功贪赏。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杜甫诗选注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8月版 :第30-36页 .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余,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仆,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军行入高山。
径危抱寒石,指落层冰间。
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掳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

  《晋书·乐志》载汉乐府有《出塞》《入塞》曲,李延年作,是一种以边塞战斗生活为题材的军歌。杜甫作《出塞》曲有多首,先写的九首称为《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为《后出塞》。杜甫的前后《出塞》曲,并非军歌,而是借古题写时事,意在讽刺当时进行的不义战争。

  杜甫这九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士兵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尖锐地讽刺了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不义战争,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给兵士和百姓带来的苦难。

  第一首叙述自己初别父母被迫远戍的情景。第二首叙说上路之后的情景。离家已远,死生难料,只好索性豁出性命练习武艺。第三首,诉说自己一路上心情的烦乱,故作自励之语以求自解。第四首,描写自己在路上被军吏欺压和驱逼的情景。第五首,自叙初到军中时的感慨:官兵对立,苦乐不均,身为奴仆,难树功勋。第六首,征夫诉说他对这次战争的看法。实际上是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明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政治观点。第七首,征夫诉说他大寒天在高山上筑城和戍守的情况。第八首,征人诉说自己初次立功的过程和对待功劳的态度。第九首,征人自叙他自己从军作战十余年的经历。前四首写出征,重在刻划离别之情;后五首写赴军,重在刻划以身许国。

  这九首连章体的组诗,“借古题写时事,深悉人情,兼明大义”,主题鲜明,内容集中,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有许多独特之处。

  首先,这组诗“九首承接只如一首”,前后连贯,结构紧凑,浑然成为一个整体。杜甫的《前出塞》组诗第一首是起,写出门应征,点题“出塞”,引出组诗主旨:“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以之为纲,统摄全篇。以后各首便围绕这一主题展开,顺次写去,循序渐进,层次井然。第九首论功抒志;带有总结的性质,可为结。中间各首在围绕主题展开的同时,每首又各有重点。前四首写出征,重在写征人的留恋之情;后五首写赴军,重在写征人的以身许国。条理清晰,又波澜起伏,曲折有致。诗人在情节的安排上亦前后照应,过渡自然。如第二首“骨肉恩岂断”承第一首“弃绝父母恩”;第八首“虏其名王归;系颈授辕门”呼应第六首“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就使九首如线贯珠,各首之间联系更为紧密,不致分散。浦起龙说:“汉魏以来诗,一题数首,无甚铨次,少陵出而章法一线。如此九首,可作一大篇转韵诗读。”足见这种连章体组诗也是杜甫的一大创造。

  第二,以点来反映面。整组诗只集中描写了一个征夫的从军过程,但却反映了整个玄宗天宝末年的社会现实:“开边一何多”,这里有连续不断的黩武战争;“单于寇我垒”,也有敌人对唐王朝边境的侵扰。两种战争交替进行,性质是复杂的。诗中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流离失所的沉重灾难,也有封建军队中官兵不公的现实;既有军士对奴役压迫的不满和反抗,也有征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既有征人戍边筑城的艰难困苦,也有士兵们的英勇作战。可谓这一时期的全景纪录。

  第三,整组诗都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由征夫直接向读者诉说。这样寓主位于客位,可以畅所欲言地指斥时政。这正是用第一人称的自由方便处。此外,诗人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叙事,仿佛亲身经历一般,这就增加了真实感和亲切感,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第四,诗人善于抓住人物特征,着重人物的心理刻划,精心塑造了一个来自老百姓的淳厚朴实、勇敢善战的士兵的生动形象。诗人在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时,或通过人物行动的细节描写以突出他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如第二首写这个征人冒险轻生、拚命练武的行动,就反衬出这个征人内心的苦闷和忧怨;第三首用磨刀伤手而自己不觉来刻划他“心绪乱已久”,内心烦乱不安的矛盾痛苦。这种用人物行动细节的描写来刻划人物复杂的内心变化,就使人物的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直接说教。或通过比兴手法来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变化,如第七首“已去汉月远,何时筑城还。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就将自己思念故乡、想念亲人的迫切心情托之“汉月”,寄之“浮云”,这就使人物复杂抽象的心理变化和感情特征具有可感性、形象性,使读者易于了解和接受。此外第八首描写这个征人对敌作战的英勇顽强,第九首写他对功赏的正确态度,虽着墨不多,但都形象逼真,跃然纸上。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 .成都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0年6月版 :第249-251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踏歌词四首·其三

: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新词宛转轮流相传,振袖倾鬟在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月落乌啼云雨消散,游童在路上拾花钿。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0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huán)风露前。
递相:轮流更换。鬟:环形发髻。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diàn)
花钿:女性的一种首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0
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记写当时四川民俗,每当春季,民间男女相聚会,联翩起舞,相互对歌的热烈场景。全诗四句,主要在勾勒一种狂欢的场面和气氛。第一句写歌,第二句写舞,第三句写歌停舞散,第四句却从侧面含蓄地补足写出歌舞场面的热烈。

  首句的“新词”,表示当时那些歌男舞女所唱的歌子,都是即兴抒怀、脱口而出的新曲,悠扬宛转,十分悦耳动听,并一递一句接连不歇。这句虽用平述记叙的语气,却寄寓着作者对民间男女的无上智慧和艺术才能的赞赏与称颂。第二句用“振袖倾鬟”来写他们的舞姿情态,活现出当时那些跳舞者热烈的情绪和狂欢的情景。“月落乌啼云雨散”是说他们歌舞竟夜,直至天明。从意思上讲,狂欢之夜的情景已经写完,但作者又用“游童陌上拾花钿”一语,对狂欢之夜做了无声的渲染。次日,游童们沿路去拾取女郎遗落的花钿(女子的首饰),花钿遗落满地而不觉,可知当时歌舞女子是如何沉浸在歌舞狂欢之中。这种从侧面的、启人想象的写法,其含意的丰富和情味的悠长,更胜于正面的描写。这可联想到画家齐白石在艺术构思上的一个故事,一次,齐白石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诗意,但画家在画面上并没有画蛙,而是用一股山泉,几个蝌蚪来表现,从而调动人们的想象,使人联想到“蛙声十里”的喧嚣情景。艺术巨匠们的构思,常常是出人意表的。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833-83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夜宴桃李园序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桃花 一作:桃李)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桃花 一作:桃李)
  天地是万物的客舍,时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死生的差异,就好像梦与醒的不同,纷纭变换,不可究诘,得到的欢乐,又能有多少呢?古人夜间执着火炬游玩,实在是有道理啊。况且温和的春天以秀美的景色来招引我们,大自然又给我们展现锦绣风光。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弟弟们英俊优秀,个个都有谢惠连那样的才情,而我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灵运。清雅的赏玩不曾停止,高谈阔论又转向清言雅语。摆开筵席来坐赏名花,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中。没有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倘若有人作诗不成,就要按照当年石崇在金谷园宴客赋诗的先例,谁咏不出诗来,罚酒三杯。

参考资料:

1、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9月2、 刘海波主编;宋少兵编写.初中生经典诵读 九年级上册: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07:第123-125页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qióng)(yán)以坐花,飞羽觞(shāng)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桃花 一作:桃李)
  逆旅:客舍。逆:迎接。旅:客。 迎 客止歇,所以客舍称逆旅。过客:过往的客人。浮生若梦:意思是,死生之差异,就好像梦与醒之不同,纷纭变化,不可究诘。秉烛夜游:谓及时行乐。秉:执。有以:有原因。这里是说人生有限,应夜以继日的游乐。秉,执。以,因由,道理。阳春:和煦的春光。召:召唤,引申为吸引。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大块:大地。大自然。假:借,这里是提供、赐予的意思。文章:这里指绚丽的文采。古代以青与赤相配合为文,赤与白相配合为章。序:通“叙”,叙说。天伦: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这里专指兄弟。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季:年少者的称呼。这里泛指弟弟。惠连:谢惠连,南朝诗人,早慧。这里以惠连来称赞诸弟的文才。咏歌:吟诗。康乐:南朝刘宋时山水诗人谢灵运,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琼筵:华美的宴席。坐花:坐在花丛中。羽觞:古代一种酒器,作鸟雀状,有头尾羽翼。醉月:醉倒在月光下。金谷酒数:金谷,园名,晋石崇于金谷涧(在今河南洛阳西北)中所筑,他常在这里宴请宾客。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的常例。

参考资料:

1、 吴楚材 吴调侯.古文观止:中华书局,1959年9月2、 刘海波主编;宋少兵编写.初中生经典诵读 九年级上册:安徽文艺出版社,2015.07:第123-125页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桃花 一作:桃李)

  全文生动地记述了作者和众兄弟在春夜聚会、饮酒赋诗的情景。作者感叹天地广大,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欢乐甚少,而且还以古人“秉烛夜游”加以佐证,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也显示了作者俯仰古今的广阔胸襟。文章写得潇洒自然,音调铿锵,精彩的骈偶句式使文章更加生色。

  本文开笔气势夺人:“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作者感叹天地广大,无穷无尽,光阴易逝,人生短暂,欢乐甚少。而且还以古人“秉烛夜游”加以佐证。文章开头从对天地、光阴的思考起笔,发出对天地、万物、人生的感喟,思绪像脱缰的野马驰骋与浩瀚广袤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表达出他潇洒出尘,超凡脱俗的风度。李白是在用自己对自然、生命的感悟激发读者的认同,并要大家享受自然、享受生命,及时行乐。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作者用一个表示进层关系的连词“况”承接前面,进一步回答了“为何”。“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因而应该“夜”宴;更何况这是春季的“夜”,“阳春”用她的“烟景召唤我”,“大块”把她的“文章”献给我,岂容辜负。因而更应该“夜”宴。这两句确实佳妙:第一,作者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红艳艳,惹人喜爱。“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读者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春天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绡戴骰,分外迷人。那当然不是绡彀,而是弥漫于空气之中的袅袅轻烟。“景”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独特的画面。此后,“阳春烟景”,就和作者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所创造的“烟花三月”一样,立刻唤起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至于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叫做“文章”,也能给读者以文采斐然、赏心悦目的感受。第二,这两个句子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编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自然主客拥抱,融合无间了。

  “会桃李之芳园”以下是全文的主体,兼包六个要素,而着重写“如何”。“会桃李之芳园”,不是为了钱别,而是为了“叙天伦之乐事”。这一句,既与“为欢几何”里的“欢”字相照应,又赋予它以特定的具体内容。这是“叙天伦之乐事”的“欢”。作者与从弟们分别已久,作为封建社会里的“浮生”,难得享天伦之乐。如今,不但相会了,而且相会于流芳溢彩的桃李园中,阳春既召我以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叙天伦之乐事”,真是百倍的欢乐。

  南朝诗人谢灵运的族弟谢惠连工诗文,撞书画,作者便说“群季诸弟俊秀,皆为惠连”。以谢惠连比他的几位从弟,不用说就以谢灵运自比了。“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了。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接下去的“密赏未已,高谈转清”,虽似双线并行,实则前宾后主。贯”的对象,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和“桃李芳园”;“谈”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乐事”,但也可以包括“赏”的对象。“赏”的对象那么优美,所以贫”是“密赏”;“谈”的内容那么欢乐,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贯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集中写“春夜宴桃李园”,这是那欢乐的浪潮激起的洪峰。“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李”之花。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飞羽觞”一句,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他们都是诗人,痛饮不足以尽兴,就要作诗。于是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怀”等句结束了全篇。

  《春夜宴桃李园序》全文百余字,紧扣题目,字字珠玑,句句溢彩。文章虽短,然跌宕有致,风格清俊潇洒,语言流畅自然。表达了李白热爱生活和自然景物的情怀。序文极具强烈的抒情性,文中不管是记时、记地、记人、记事,都充满着进取精神和生活激情,诗人把这种精神和激情,融合到手足亲情中来,抒发显得真挚而亲切,充实而欢畅,神采飞扬而又充满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上 第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第829-831页2、 曹余章主编.历代文学名篇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06月第1版:第33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夜送赵纵

: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自古来天底下人人称赞。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今晚上送你回赵州故乡,空中月明如水洒满前川。

参考资料:

1、 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92、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18-19

赵氏连城璧(bì),由来天下传。
赵纵:杨炯友人,赵州人。赵氏连城璧:战国时,赵国得到一块叫和氏璧的美玉,秦王知道后,要用十五座城池交换,故称连城璧。此处用赵氏喻指赵纵,连城璧喻指其才华。连城璧,价值很多座城市的宝玉。这里指战国时赵国的和氏璧。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君:指赵纵。旧府:赵国的故地,指赵纵的家乡山西。

参考资料:

1、 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92、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18-19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夜送赵纵》是一首送别诗,写得气魄宏大。赵纵是赵地的赵姓人,诗人为他送别,很自然地联想到天下尽人皆知的战国时赵惠文王那块和氏璧的故事。

  首句“赵氏连城璧”,是诗人以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美玉的名传天下,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诗人用比兴手法,明写和氏璧价值连城,盛名久传,暗比赵纵才华出众,天下闻名,符合地点,符合姓氏,显得非常贴切自然。诗人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称赞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发。

  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可举千斤。照应首句寓意深邃,扣住题目中的“送”字,含有“完璧归赵”的意思,让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的祝愿。诗人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使人折服。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诗人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确是一个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抚慰、称颂、仰慕之情,也都淋漓尽致再现出来。末句“明月满前川”,纯粹地描写景物,暗应题目中的“夜”字,以明月隐喻玉璧,璧如月洁,月如璧明,进一步称颂赵纵。同时,一个“满”字,既描绘了月光普照大地的景象,又抒发了诗人的满腹别情。诗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当朋友张帆远离之后,诗人伫立遥望,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空旷孤寞之意袭人。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全诗融叙事、写景于一炉,巧用典故,比兴得体,语言明白晓畅,形象鲜明可感。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自然贴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借情写景,意境深邃,别有情致。

参考资料:

1、 贾三强.千家诗新绎: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92、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18-193、 袁忠岳.唐人咏怀绝句精品赏析:花城出版社,1991:17-1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