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中赠先还知己

:
蓬转俱行役,瓜时独未还。魂迷金阙路,望断玉门关。
献凯多惭霍,论封几谢班。风尘催白首,岁月损红颜。
落雁低秋塞,惊凫起暝湾。胡霜如剑锷,汉月似刀环。
别后边庭树,相思几度攀。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120篇诗文

猜你喜欢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祭五岳典礼如同祭祀三公,五岳中四山环绕嵩山居中。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衡山地处荒远多妖魔鬼怪,上天授权南岳神赫赫称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半山腰喷泄云雾迷迷茫茫,虽然有绝顶谁能登上顶峰。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我来这里正逢秋雨绵绵时,天气阴暗没有半点儿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心里默默祈祷仿佛有应验,岂非为人正直能感应灵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片刻云雾扫去显出众峰峦,抬头仰望山峰突兀插云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紫盖峰绵延连接着天柱峰,石廪山起伏不平连着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严森险峻惊心动魄下马拜,沿着松柏小径直奔神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粉色墙映衬红柱光彩夺目,壁柱上鬼怪图画或青或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登上台阶弯腰奉献上酒肉,想借菲薄祭品表示心虔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主管神庙老人能领会神意,凝视窥察连连地为我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手持杯蛟教导我掷占方法,说此卜兆最吉他人难相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我被放逐蛮荒能侥幸不死,衣食足甘愿在此至死而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做侯王将相的欲望早断绝,神纵使赐福于我也难成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此夜投宿佛寺住在高阁上,星月交辉掩映山间雾朦胧。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猿猴啼时钟响不觉到天亮,东方一轮寒日冉冉升高空。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祭秩:祭祀仪礼的等级次序。三公:周朝的太师、太傅、太保称三公,以示尊崇,后来用作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皆:一作“比”。“四方”句:是说东、西、南、北四岳各镇中国一方,环绕着中央的中岳嵩山。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火维:古代五行学说以木、火、水、金、土分属五方,南方属火,故火维属南方。维:隅落。假:授予。柄:权力。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穷:穷尽,这里用作动词。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秋雨节:韩愈登衡山,正是南方秋雨季节。晦昧:阴暗无光。清:一作“晴”。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潜心”句:暗自在心里默默祈祷天气转晴,居然有所应验。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静扫:形容清风吹来,驱散阴云。众峰:衡山有七十二峰。突兀:高峰耸立的样子。青:一作“晴”。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紫盖”两句:衡山有五大高峰,即紫盖峰、天柱峰、石廪峰、祝融峰、芙蓉峰,这里举其四峰,写衡山高峰的雄伟。腾掷:形容山势起伏。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森然:敬畏的样子。魄动:心惊的意思。拜:拜谢神灵应验。松柏一径:一路两旁,都是松柏。趋:朝向。灵宫:指衡岳庙。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丹柱:红色的柱子。动光彩:光彩闪耀。“鬼物”句:墙上和柱子上画满了彩色的鬼怪图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升阶”两句:伛偻(yǔlǚ):驼背,这里形容弯腰鞠躬,以示恭敬。荐:进献。脯(fǔ):肉干。脯酒:祭神的供品。菲薄:微薄的祭品。明其衷:出自内心的诚意。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庙令:官职名。唐代五岳诸庙各设庙令一人,掌握祭神及祠庙事务。识神意:懂得神的意旨。睢盱(suīxū):抬起头来,睁大眼睛看。侦伺:形容注意察言观色。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手持”两句:是指庙令教韩愈占卜,并断定占到了最吉利的兆头。杯珓(jiào):古时的一种卜具。余难同:其他的卦象都不能相比。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窜逐蛮荒:流放到南方边荒地区。甘长终:甘愿如此度过余生。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侯王”两句:意思是说,封侯拜相,这种追求功名富贵的愿望久已断绝,即使神灵要赐给我这样的福禄,也不行了。纵:即使。难为功:很难做成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高阁:即诗题中的“门楼”。曈昽:月光隐约的样子。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猿鸣”句:猿鸣钟响,不知不觉天已亮了。钟动:古代寺庙打钟报时,以便作息。杲(ɡǎo)杲:形容日光明亮。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火维方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曈昽。
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

  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是客观的现实生活在诗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由于客观现实和诗人境遇的不同,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有变化。《衡岳》和《山石》虽是出自同一手笔,且是同类题材的作品,但两者风格明显有别。《山石》写得清丽飘逸,而此诗则写得凝炼典重。

  诗人通过仰望衡岳诸峰、谒祭衡岳庙神、占卜仕途吉凶和投宿庙寺高阁等情况的叙写,抒发个人的深沉感慨,一方面为自己投身蛮荒之方终于活着北归而庆幸,一方面对仕途坎坷表示愤懑不平,实际上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抗议。

  开篇六句写望岳。起笔超拔,用语不凡,突出南岳在当时众山中的崇高方位,引出远道来访的原因。“我来”以下八句写登山。来到山里,秋雨连绵,阴晦迷蒙;等到上山时,突然云开雨霁,群峰毕现。整段以秋空阴晴多变为背景,衬托出远近诸峰突兀环立,雄奇壮观,景象阔大,气势雄伟。“潜心默祷若有应”句,借衡岳有灵,引起下段祭神问天的心愿。“森然”以下十四句写谒庙,乃全诗的核心。韩愈游南岳,虽不离赏玩名山景色,但更主要的还是想通过祭神问天,申诉无人理解、无处倾吐的悒郁情怀。在叙写所见、所感时,肃穆之中含诙谐之语,涉笔成趣。最后四句写夜宿佛寺。身遭贬谪,却一觉酣睡到天明,以旷达写郁闷,笔力遒劲。末句“寒日”,呼应“秋雨”、“阴气”。全篇章法井然。

  这首诗的思想价值虽不高,艺术表现上却有特色。全篇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境界开阔,色彩浓重,语言古朴苍劲,叙述自由灵活。篇幅不短,而能一韵到底,一气呵成。双句末尾多用三平调,少数收尾用“平仄平”,音节铿锵有力,重而不浮,颇具声势。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鹭鸶

: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鹭鸶身穿雪白的衣裳,生有雪白的头发和青玉一样的嘴巴。它们成群地在溪中捕鱼,美丽的身形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突然,他们因为受惊而飞起,背衬着碧绿的山色,向远方飞去,那洁白的身影,宛如朵朵梨花飘舞在晚风之中。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6872、 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273、 杨春俏.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184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xī)影中。
鹭鸶:此指白鹭,羽毛为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青玉:蓝绿色的玉。群捕:许多只鹭鸶在一起捕食。溪影:溪中的影子,形容溪水清澈。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碧山:指山色青绿。落晚风:在晚风中飘落,随晚风飞舞。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6872、 任文京.杜牧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1273、 杨春俏.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184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开首两句,并不是什么特殊的赞语,而是通俗朴白的写实,然而就是这样一落笔,一群“雪衣公子”洁白美丽的形象,夕阳西下,蔽于溪影之中待机捕食鱼、虾的习性和机智,却全被描绘出来了,同时,诗人的迷恋之情也寓于其中了。白鹭那洁白的羽毛很美,故有“雪衣”、“雪衣公子”的美称。诗人正是被白鹭的这一特色所吸引,所以从这里切人表现白鹭的精神,表达自己的迷恋之情。而两个“雪”字的连用突出的是白鹭的“形”,其“神”尚未现,诗人巧妙地把它放在惊飞远去的情景中精心描绘,以

  “碧山”相托,以“梨花”比喻,笔触空灵,而白鹭的精神也就显露出来了。第三、四句:“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一个“惊”字,便把眼前之景推向了远处,顺势以“碧山”映衬出飘然远去的白鹭,而这群飘飞的白鹭又装点了青绿色的远山。山青鹭白,晚霞渐逝,这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真是情景交融、自然浑成。可是,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接着展开想像的翅膀,好像暗暗地问了自己一句:“远映碧山”的点点白鹭究竟像什么呢?哦,像雪白的梨花在静谧而轻轻的晚风中飘然落下的美妙景象!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鹭鸶溪中捕鱼,朴白平实,似无余味,其实为后边的惊飞远去营造了气势。“一树”承“群捕”,“梨花”应“雪”字,读来晓畅自然,无一点造作之感。这首诗在许多咏鹭诗中别具一格,而且它的最后两句也可以说是咏鹭诗中的名句。后人的一些咏鹭名句,如元代顾瑛的“白鸟群飞烟树末,青山都在雪花中”(《泊垂虹桥口占》)、清代郑板桥的“忽漫鹭鸶惊起去,一痕青雪上西山”(《潍县竹枝词四十首》)等,很可能就是受了杜牧的影响创作的。

参考资料:

1、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456-45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暮归

: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秋箱打黄了碧绿的梧桐树上,白鹤在栖息,城楼上的梆子声惊得乌鸦在啼叫。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踏着明亮的月色我回家进门,寒凉的风中传来不知谁家的捶绢声。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想南去渡过桂水却没有船只,想北回秦川又到处战乱不息。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虽然年过半百却不称心如意,明天看云还要抚杖而行。

参考资料:

1、 宋红.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1252、 杨佐义.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上):长春出版社,1994:847-848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tuò)复乌啼。
黄:在此用作动词,霜使原来的碧梧变黄。梧:梧桐。柝:击柝即打更。乌:乌鸦。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客子:作者自谓。捣练:捣洗白绸。

南渡桂水阙(quē)舟楫(jí),北归秦川多鼓鼙(pí)
桂水:今连江,一说为漓江,均在广西。这里应指湘水。阙:缺。秦川:古地区名。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一带。这里指长安。鼙:一种军用小鼓。鼓鼙在唐诗之中常用来比喻战争。可能是指当年吐蕃入侵。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lí)
不称意:不如意。杖:拄(杖)。藜: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参考资料:

1、 宋红.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1252、 杨佐义.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上):长春出版社,1994:847-848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这首诗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悲哀之感。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边。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天色晚了,城上守卫兵要打梆子警夜。唐诗中写夜景,常有捣练、捣衣、砧杵之类的词语。大约当时民间妇女都在晚上洗衣服,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表现了民生困难,故诗人听了有悲哀之感。

  下半首四句也同样转入抒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要想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年纪已经五十多岁,事事不称心,明天还只得拄着手杖出去看云。这最后一句是描写他旅居夔州时生活的寂寞无聊,只好每天拄杖看云。浦起龙说:“结语见去志。”(《读杜心解》)此评并不准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这首拗体七律体现了杜甫在诗艺上的追求。在这首诗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是虚实结合。尤其是第一句“霜黄碧梧白鹤栖”,一句中出现了三种颜色。仔细推究,这些颜色是有虚实之分的。“黄”和“白”是实在的,但“碧”就是虚写,因为“碧梧”叶已给严霜打“黄”了。可见用字也像用兵那样,可以“虚虚实实”。“虚写”,实质就是突破词义的束缚,使词的组合形式达到意义的丰富性,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努力就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感染力,值得借鉴。

参考资料:

1、 曹余章.历代文学名篇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302、 杜甫 等.杜甫集:三晋出版社,2008:2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寒食还陆浑别业

: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洛阳城里,花儿已经开得如雪一般铺天盖地,而陆浑山中的花儿,如今才开始发芽。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早上刚刚辞别了河桥那掠过杨柳吹来的风儿,晚上又卧在这伊川桃李间的月色中。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伊川的桃李正是芬芳面新鲜的时候。在寒食节里,山中的酒也是醉香宜人的。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山野间的老人安居乐业,快活地唱上一曲,唱一唱这身在太平盛世中的人。

参考资料:

1、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清明诗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04:第5页2、 方洲主编.唐诗三百首:华语教学出版社,2004年05月第1版:第23页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hún)山中今始发。
陆浑:地名,在今河南嵩县。别业:即别墅。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yī)川桃李月。
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清明亦有插柳、戴柳之俗。伊川:水名。即“伊河”。洛河支流,在河南西部。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酒复春:唐人名酒多用春字,如竹叶春、松醪春、烧春等。

野老不知尧(yáo)(shùn)力,酣(hān)歌一曲太平人。

参考资料:

1、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清明诗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04:第5页2、 方洲主编.唐诗三百首:华语教学出版社,2004年05月第1版:第23页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浑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起二句紧扣题目,谓值此寒食清明节候,洛阳城中已是繁英飘荡、缤纷如雪,而陆浑山中则花始绽放。其意并不在说明城中与山中气候景物之异,而是表现诗人追随春天的脚步,从城里转向山中寻觅春光的浓厚兴趣,和对春天由洛阳转至山中这一发现的诗意感受。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对照此诗首二句,可见宋之问早在白氏之先就感受并发现了春之转移这一诗材诗境,只不过白氏明白挑出自己的诗意感悟,近乎宋诗的表现理趣;而宋之问的这两句诗则仅客观展示这一现象,而将自己的感受含蓄于诗中而已。“今始发”,则山中春光方兴未艾,正可尽情享受,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扣题内“还”字,写自己清晨从洛阳出发,晚上已在陆浑别业。这点意思如果直白道出,则根本不成其为诗。诗人不说“早发洛阳”“夕至陆浑”,而说旦别浑桥”“夕卧伊川”,这一“别”一“卧”,不仅表达了对洛阳春光的留恋,而且透出了卧赏山庄春夜美景的惬意与喜悦。将洛阳与陆浑改成“浑桥”与“伊川”,也使干巴巴的地名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和诗意。尤为出色的是在“旦别浑桥”与“夕卧伊川”之下分别缀以“杨柳风”和“桃李月”这两个全新的组合意象,不仅生动地展示了洛阳繁花飘雪之后“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幕春景象和陆浑山中月映桃李正芬芳的景象;而且由于用“杨柳”来形容“风”,用“桃李”来形容“月”,读者仿佛能闻到这“风”中飘送的杨柳的气息,这“月”下散发的桃李的芳香,造语新颖,意象优美。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又一气呵成,显得特别流丽圆转。两句诗就像是两幅情调意境很美的图画,完全可以用它们来作为两幅画的题目。音调的婉转流畅、圆转自如也同样非常突出。可以说兼有诗境美、绘画美和音乐美。虽不像“桃李春凤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那样凝练概括,但自有一种天然的风韵和流走的意致。

  第五句用顶针格,重复上句“伊川桃李”,以突出陆浑山中春色正浓,蝉联中有流走之势。第六句点明“寒食”节令,应上“桃李正芳新”,并渲染春酒又正新熟。不但春色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花香之外更兼酒香。一“正”一“复”,相互勾连呼应,传达出一种顾盼神飞的神情意态。

  七、八两句,以陆浑山中风物之美、生活之惬作收。“野老”指当地居民,也可兼包诗人自己。谓处此山中人无异于尧舜太平盛世的百姓,当酣歌一曲,终老此地。这个结尾,不无歌咏升平的意味。但话说得很艺术,很富诗情,并不是硬贴上去的颂圣尾巴,与全诗的内容风格也比较统一。武后统治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尽管矛盾斗争不断,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所歌咏的“太平”,并非纯粹的粉饰之词。

  全篇的突出特点是风调的自然流美。清新流丽的语言,一气流走的格调,圆转如珠的韵律,和贯串全诗的浓郁的春天气息,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 上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第75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忽然之间阵阵热浪排山倒海般袭来,原来是循着小暑的节气而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竹子的喧哗声已经表明大雨即将来临,山色灰暗仿佛已经听到了隆隆的雷声。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这一场场降雨,门窗上已有潮湿的青霭,院落里里长满了小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鹰感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蟋蟀羽翼开始长成,居穴之壁。

(shū)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倏忽:忽然。小暑: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yǒu)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户牖:门和窗。

鹰鹯(zhān)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鹰鹯:鹰与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