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

:

图书应明主,策府宴嘉宾。台曜临东壁,乾光自北辰。

网罗穷象系,述作究天人。圣酒千钟洽,仙厨百味陈。

成山徒可仰,涉海讵知津。幸逢文教盛,还睹颂声新。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刘升

刘升,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开元中书舍人。景云(710年~711年)中授右武卫骑曹参军。开元(713年~741年)中累迁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能文,善草隶,亦工八分。开元八年华阴主簿咸廙所撰唐华岳精享昭应碑,为其所八分书。《唐书本传、金石文字记、徐州志》 3篇诗文

猜你喜欢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如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蜀州东亭,盛放官梅,尔乃勃发诗兴,就像当年咏梅扬州的何逊。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此时,面对雪景,自然遥遥相思,何况赶上送别客人,恰逢腊梅迎春,不由想起故人。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幸亏没有寄来折梅,勾起我岁末伤情,赏阅折梅,怎勘那乡愁缭乱,思绪纷纷。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这里的江边,也有一棵梅花,渐趋吐蕊,朝朝暮暮,催的我白发丝丝,繁霜染鬓。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xùn)在扬州。
东阁:阁名。指东亭。故址在今四川省崇庆县东。仇兆鳌注:“东阁,指东亭。”一说谓款待宾客之所。官梅:官府所种的梅。何逊在扬州:典出《初学记》卷二十八。何逊:南朝梁诗人。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春:一作“花”。可:一作“更”。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岁暮:岁末,一年将终时。若为:怎堪。唐王维《送杨少府贬郴州》诗:“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cuī)人自白头。
垂垂:渐渐。朝夕:时时,经常。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二句赞美裴迪咏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像当年何逊在扬州咏梅那般高雅。何逊是杜甫所服膺的南朝梁代的诗人,杜甫《解闷十二首》之七,有“颇学阴(铿)何(逊)苦用心”的诗句,这里把裴迪与何逊相比,是表示对裴迪和他来诗的推崇。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二句上承“动诗兴”,说在这样的时候,单是看到飞雪就会想起故人,思念不已,何况你去东亭送客,更何况又遭遇到那恼人的梅花,要你不想起我,不思念我,那怎么可能?这样遥领故人对自己的相忆,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谢忱和心心相印的情谊。“此时”,即肃宗上元元年末、二年初,正是安史叛军气焰嚣张、大唐帝国万方多难之际,裴杜二人又都来蜀中万里作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忆之情,弥足珍重。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大概裴诗有叹惜不能折梅相赠之意吧,诗人说: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折梅一定会乡愁撩乱、感慨万千的。诗人庆幸未蒙以梅相寄,恳切地告诉友人,不要以此而感到不安和抱歉。在我草堂门前的浣花溪上,也有一株梅树呢。“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这两句是说:这一树梅花啊,如今也在渐渐地开放,好像朝朝暮暮催人老去,催得我早已白发满头了。倘蒙您再把那里的梅花寄来,让它们一起来折磨我,我可怎么承受得了!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此头安得不白?与梅花梅树又有什么相干!可怜这“江边一树”,也实在晦气,自家无端挨骂不算,还牵连得百里之外的东亭梅花,也被宣布为不受欢迎者。

  此诗通篇都以早梅伤愁立意,前两联就着“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构思重点在于抒情,不在咏物,但历来被推为咏梅诗的上品,明代王世贞更有“古今咏梅第一”的说法(见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卷九引)。原来,诗歌大抵以写情为第一要义,咏物诗也须物中见情,而且越真挚越深切越好,王世贞立论的出发点,应该也是一个“情”字。这首诗“直而实曲,朴而实秀”(清人黄生语),在杜诗七律中,别具一种风格。

参考资料:

1、 赵庆培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516-517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纪南陵题五松山

:
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
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
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圣达之人或隐或显,喜欢晦光韬迹,莫辨智愚。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鱼龙同池,鱼知道何时龙将飞去?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
当时和傅说一起打工的人,知道他日后会腾达吗?

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
可是当他遇到殷朝武丁的赏识以后,不是成为了国家的栋梁,气冲斗牛吗?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伊尹据说是生于桑树间的,来历不明,寄养在厨房师傅那里,长大以后也能辅佐殷朝啊!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当太子当皇帝以后道德败坏,伊尹照样把他禁闭在铜宫中,自己毫无愧色担当起摄政的责任。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三年以后,太子改邪归正,伊尹又重新立他为帝,而自己仍旧发誓担负辅翼的角色。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这是件多么脍炙人口的事情,留下了万古英名。

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
当时运太背的时候,孔夫子也是没有办法的。

鸾凤忽,麒麟不来过。
凤凰的巢穴也会颠覆,麒麟也不到来,喝水都塞牙。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小人蒙蔽君王,就像龟山的阴影蒙蔽鲁国一样,有才无权位,能起什么作用呢?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还不如归来,隐居山林,等待时机。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487-4882、 王新龙.李白文集 3.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33-1343、 余嫦英.铜都历代诗词集注(铜陵文史资料第10辑).铜陵:铜陵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铜陵市地方志办公室,1994:154、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圣达有去就,潜(qián)光愚其德。
圣达:才智高超的人。就:归、趋、从。潜光:指避世。愚其德:有德而其貌若愚。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鱼与龙:鱼,喻一般人。龙,喻圣达。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fù)(yuè)情。
傅说情:傅说操筑于傅岩,殷高宗得之,命为相,致殷中兴。

一朝和殷羹(gēng),光气为列星。
和殷羹:这是殷高宗命傅说作相之词,说他是国家极需要的人。为列星:相传傅说死后,其精神“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páo)佐皇极。
捐庖佐皇极:《史记·殷本纪》载: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汤任以国政,致于王道。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伊尹将太甲放逐到桐宫,以使其悔过。桐宫,位于商汤墓附近。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史记》:“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太甲,而授之政。”此二句说太甲三年后悔过改善,伊尹将其接回,重新掌管政权,自己继续辅佐。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则:法则、榜样。

时命或大缪(miù),仲尼将奈何。
时命或大缪():谓命运不济,生不逢时。命,命运。缪,差错。仲尼:孔子的字。

(luán)凤忽(cháo),麒麟不来过。
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孔子家语》:“孔子自卫入晋,至河,闻赵简子杀窦犨鸣犊、舜华,乃临河而叹曰:‘丘闻之,刳胎杀夭,麒麟不至其郊;覆巢破卵,凤皇不翔其邑。何则?君子违伤其类也。’遂还,息于陬。”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龟山:在充州泗水县东北七十里。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宵济:夜渡。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487-4882、 王新龙.李白文集 3.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133-1343、 余嫦英.铜都历代诗词集注(铜陵文史资料第10辑).铜陵:铜陵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铜陵市地方志办公室,1994:154、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圣达有去就,潜光愚其德。
鱼与龙同池,龙去鱼不测。
当时版筑辈,岂知傅说情。
一朝和殷羹,光气为列星。
伊尹生空桑,捐庖佐皇极。
桐宫放太甲,摄政无愧色。
三年帝道明,委质终辅翼。
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
时命或大缪,仲尼将奈何。
鸾凤忽覆巢,麒麟不来过。
龟山蔽鲁国,有斧且无柯。
归来归去来,宵济越洪波。

  李白这首长诗,主要以三位古代圣贤的事迹构作而成。诗人借古抒怀、以典述志,明晰地表达出诗人仕途“穷达”观,含蓄地透露出诗人晚年的悲愁幽恨。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一般尤为仕人遵奉的信条,李白亦不例外。这首诗中以傅说和伊尹两典来写“达”。要“达”,一要仕人必须是一个人才,是池中之“龙”,要发圣贤之光,怀圣贤之德,具“佐皇极”之才能;要“达”,二要君主必须慧眼识贤才。殷高宗思贤若渴,梦得圣人,遍访天下,终于在从事筑墙劳动的努力中找到了贤相傅说;伊尹不过是商汤妻有莘氏的奴隶,又当过厨子,商汤却不嫌其地位低贱,委以相位。这样,“达”者就能“兼济天下”,一展宏图。殷商时期不被人理解的傅说曾运筹帷幄,大兴殷室,死后亦化为天上星宿,他确是古来圣贤璀璨星群中的佼佼者。伊尹的治绩更为辉煌,他助汤攻击夏桀,又历佐卜丙、仲壬两王,当太甲无道时,他果断地将其放逐于桐宫,自己摄政,直至三年后太甲悔过修道,才复其帝位,忠心辅助。这种政绩,不由得使诗人无限虔诚地吟出了“旷哉至人心,万古可为则”的赞美。由此可见,“达”既是有才、适才、用才、成才的过程,又是君臣相悦、共治国政的过程。因此,“达”成了有为仕人、贤才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第三个孔子的典故是写“穷”。时世乘谬,运命不济,圣贤仲尼也无可奈何。孔子一生奔走于卫、陈、齐、楚等列国间,四处碰壁。他自卫入晋,闻赵简子杀二贤臣,曾感慨贤才求仕五路。他也曾登鲁国龟山,作《孔子龟山操》,视季桓子若龟山之蔽鲁,深感自己手无权柄,仕途窘穷,无法实现三代仁政,不得已而归来牑下,厄而著《春秋》。诗中三个典故均举名相大贤的事例,分析仕途甘苦,发穷达之论。

  诗中大部分篇幅写古时贤达者的丰功伟绩,表现了诗人对他们的艳羡、赞美和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而在孔子的典故中既对圣贤大德的儒家鼻祖一生窘穷寄于同情,还为自己与之类似的“穷”途末路悲愤不已。诗人所以举孔子为仕“穷”的例子,还因为孔子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追求从政理想的精神与自己产生了共鸣。综上所述,李白的仕途“穷达”观以“达”——入世济民为核心的,他的忧喜备份由此而来,他的进步、伟大也由此而来。

参考资料:

1、 汪嘉兴,浦引仲.铜都历代诗粹(铜陵文史资料第4辑).铜陵:铜陵市政协文史委员会,1991:30-3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夏昼偶作

: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永州盛夏时节,人总是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推开北窗,凭倚着几案酣然熟睡。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中午独睡时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参考资料:

1、 庄昭选注,茶诗三百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4,第169页

南州溽(rù)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yǒu)
南州:指永州。溽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隐几:凭倚着几案。北牖:北窗。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jiù)
日午:中午。敲茶臼:制作新茶。茶臼,指捣茶用的石臼。

参考资料:

1、 庄昭选注,茶诗三百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4,第169页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此诗前两句写盛夏暑气催得诗人靠着案桌沉沉睡去之情景;后两句写四周空无一声,惟见村童在竹林捣臼煎烤茶叶。全篇可谓简而佳妙:暑热使人醉如酒,比喻生动;眠觉而无声,点出夏日午后之静谧;山童敲茶白,其声远而清脆,“茶”又使人滋生解渴清凉之意,有如“心静自然凉”之语。

  诗的首句,直白与细描并用,交代了夏昼的气候特点:“溽暑”,既潮湿,又闷热,这与北方迥然不同。“醉如酒”,形象地状写出了人们的难熬溽暑之态。由于湿度大,温度高,自然憋闷难禁,体力不支,心烦意懒,疲惫欲睡。这一句话张力颇大,叙事、抒情和寄慨,均由此而生发。

  接下三句,写诗人夏昼的闲逸生活。

  第二句紧承前脉,并与首句构成因果关系。溽暑难档,就打开北边的窗户,以透进丝丝凉意;困乏不堪,俯倚几案就酣然大睡,而且睡得既香且久。在这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无一觞一咏之乐,但能身舒神爽,逸兴遄飞,岂不快哉!三四句写诗人中午醒来,万籁俱寂,只听见隔着竹林的那边,有山村的儿童敲茶臼的声音。静,它作为一种存在,要有恰当的表现形式,常用的形式是借声显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就是用对立两极的事物互为衬托,展现了一种静中之动、动中显静的自然景观。而这首诗中以有声写无声,衬托出夏日中午环境的分外幽静,从而在极端偏僻、极端孤寂的境界中,微微透露出一点空灵生动的契机。

  诗人写闲逸的生活,写幽静的心境,反映了他在沉重压抑中追求的一种精神寄托。怀才遭谤,处境孤立,久贬不迁,而今是良马羁于厩内,猛虎囚禁柙中,因此对悠闲自在的生活十分向往。诗人的这一苦衷却常常被一些帮闲文人画匠所歪曲,如《江雪》这一著名五绝,后来的某些画家竟屡屡以诗中情景为题材绘成《寒江钓雪图》,把渔家生活描绘成闲情逸致,飘飘欲仙,这完全违背了社会现实。对此,明代的孙承宗曾作《渔家》诗为其翻案:“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真是有理有据,深中肯綮。

  艺术表现上也有可称道处。“醉如酒”,喻南方暑热,用词生新稳切;“开北牖”,看似随意,实暗含精到的诗心:惟开窗,空气通畅,才能在暑气逼人的环境下酣然熟睡,也才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山童敲击声。诗的末两句,以有声衬无声,益发展显了“无馀声”的静谧气氛。这种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见到,如王藉之“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杜甫之“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题张氏隐居二首》),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这种有声的宁静不仅赋予大自然以生机和灵气,更给人一种静美、和谐的诗意。

参考资料:

1、 尚永亮,洪迎华编选,柳宗元集,凤凰出版社,2007.10,第136-13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妾薄命

: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汉武帝曾经十分宠爱阿娇,为她筑造金屋让她居住。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武帝对她娇宠万分,即使她的唾沫落下,也会被看做像珠玉那样珍贵。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娇宠到极点,恩爱也就停歇了,武帝对她的情意渐渐停歇淡薄。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阿娇被贬长门后,即使与武帝的寝宫相距很近,武帝也不肯回车,在阿娇那里暂时停留。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雨落之后再不会飞上天空,覆水也难再收回。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武帝与阿娇的情意,各自东西。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往日美丽的芙蓉花,今日成为凄凉的断根之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如果凭借姿色侍奉他人,相好的日子是十分短暂的。

汉帝重阿娇,贮(zhù)之黄金屋。
“汉帝”两句:汉武帝曾有语:“若得阿娇作妇,必作金屋贮之。”

(ké)(tuò)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咳唾”两句:这里化用的是《庄子》里的故事。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fù)难再收。
水覆难再收:传说姜太公的妻子马氏,不堪太公的贫困而离开了他。到太公富贵的时候,她又回来找太公请求和好。太公取了一盆水泼在地上,令其收之,不得,太公就对她说:“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君:指汉武帝。妾:指阿娇。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芙蓉花:指荷花。断根草:比喻失宠。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汉帝重阿娇,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这首五言古诗《妾薄命》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依题立义”,通过叙述陈皇后阿娇由得宠到失宠之事,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妇女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的悲剧命运。

  这首五言古诗《妾薄命》属乐府杂曲歌辞。李白的这首《妾薄命》通过对汉武帝皇后陈阿娇逃脱不了色衰而爱驰的悲惨终局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悲悯,悲悯当中又有一种启示。

  全诗十六句,每四句基本为一个层次。诗的前四句,先写阿娇的受宠,而从“金屋藏娇”写起,欲抑先扬,以反衬失宠后的冷落。据《汉武故事》记载:汉武帝刘彻数岁时,他的姑母长公主问他:“儿欲得妇否?”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曰:“不用。”最后指其女阿娇问:“阿娇好否?”刘彻笑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刘彻即位后,阿娇做了皇后,也曾宠极一时。诗中用“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两句夸张的诗句,形象地描绘出阿娇受宠时的气焰之盛,真是炙手可热,不可一世。但是,好景不长。从“宠极爱还歇”以下四句,笔锋一转,描写阿娇的失宠,俯仰之间,笔底翻出波澜。娇妒的陈皇后,为了“夺宠”,曾做了种种努力,她重金聘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李白《白头吟》;又曾用女巫楚服的法术,“令上意回”。前者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后者反因此得罪,后来成了“废皇后”,幽居于长门宫内,虽与皇帝相隔一步之远,但咫尺天涯,宫车不肯暂回。“雨落不上天”以下四句,用形象的比喻,极言“令上意回”之不可能,与《白头吟》所谓“东流不作西归水”、“覆水再收岂满杯”词旨相同。最后四句交代其中原因。

  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这样一条规律:“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这发人深省的诗句,是一篇之警策,它对以色取人者进行了讽刺,同时对“以色事人”而暂时得宠者,也是一个警告。诗人用比喻来说理,用比兴来议论,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比兴的作用,不去说理,胜似说理,不去议论,而又高于议论,颇得理趣。由此可知靠美色取悦与皇上不能得到多少好处。爱是应该有距离的,不能距离为零,否则物极必反。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气韵天成,比喻贴切,对比鲜明,得宠与失宠相比,“芙蓉花”与“断根草”相比,比中见义。全诗半是比拟,从比中得出结论:“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显得自然而又奇警,自然得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奇警处,读之让人惊心动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池上早夏

: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晚春雨后,池塘积水深深,草木繁茂枝丫纵横交错。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荒落之处几只小船散乱的停放着,篱笆疏散好像是一个小小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闲静下来时就坐在席子上弹弹琴,家里酒窖的门一打开顿时香气扑鼻。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整日困倦无所事事,只能不时地逗弄不懂事的小孙子。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阴交:私下交结。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野渡:荒落之处或村野的渡口。篱落:篱笆。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yōng)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慵闲:慵懒闲适。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