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草春

:
瑶草春,杳容与,江南艳歌京西舞。执心轻子都,
信节冠秋胡。议以腰支嫁,时论自有夫。蝉鬓蛾眉明井底,
燕裙赵袂萦辘轳。李生闻之泪如绠。不忍回头看此井。
月中桂树落一枝,池上唳孤影。露桃秾李自成谿,
流水终天不向西。翠帐绿窗寒寂寂,锦茵罗荐夜凄凄。
瑶草春,丹井远,别后相思意深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顾况

顾况

顾况(生卒年不详),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唐朝海盐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行世。 192篇诗文

猜你喜欢

夏日叹

: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
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
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
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
夏季太阳从东北方升起,中午时太阳正当头顶,火辣辣的。

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
太阳晒透厚厚的土地,酷热难熬,能有什么法子释放这难忍的闷热?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
上天久不打雷降雨,莫不是号令反常了?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即使降雨也无法滋润万物,因为田地都已经干得尘土飞扬了。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飞鸟、池鱼皆因干旱和酷热而死了。

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万民仍然流离失所,举目望去,田园一片荒芜。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
黄河以北大片地区都变成叛军的巢穴。

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
动乱使人想起幽蓟二郡,唐王朝的军队如今在哪里呢?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
我忧心如焚,吃不下,睡不安,心情很不舒畅。

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抚今思昔,叹当朝没有贤臣良相。

参考资料:

1、 海兵.杜甫全集祥泩: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127-129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517页3、 费振刚主编,少陵诗传(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07,第223页

夏日出东北,陵(líng)天经中街。
陵天:升上天空。陵天经:一作“经天陵”。中街:古人指日行的轨道。此指太阳当顶直射。

朱光彻厚地,郁(yù)蒸何由开。
朱光:日光。彻厚地:晒透大地。郁蒸:闷热。开:散释。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
上苍:苍天。乖:违背,反常。

雨降不濡(rú)物,良田起黄埃。
濡:湿润。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hāo)莱。
万人:百姓。流冗: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唯蒿莱:田园荒芜景象。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
大河:黄河。化:一作“尽”。虎与豺:喻安史叛军。

浩荡想幽蓟(jì),王师安在哉。
幽蓟:幽州(范阳郡)和蓟州(渔阳郡),安史叛军老巢。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
未谐:指心情不愉快,不安稳。

(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眇然:遥想。贞观:唐太宗年号(公元627~649年),贞观之治为唐初盛世。数子:指贞观名臣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偕:同。

参考资料:

1、 海兵.杜甫全集祥泩: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127-1292、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517页3、 费振刚主编,少陵诗传(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07,第223页
夏日出东北,陵天经中街。
朱光彻厚地,郁蒸何由开。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
雨降不濡物,良田起黄埃。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莱。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
浩荡想幽蓟,王师安在哉。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
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夏日叹》的前半部分主要写这次旱灾,后半部分写战乱,并对天灾人祸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极言民生疾苦。

  诗中说,久旱无雨,田地里干旱得尘土飞扬,湖泊池塘都干涸了,飞鸟缺水而死,鱼儿干涸而死,成千上万的灾民逃荒流散,一片荒凉景象。这个时候,河北一带仍然被安史叛军占据,叛军就像豺狼虎豹,凶暴横行,残害人民,而朝廷军队连影子都看不见。杜甫认为天灾人祸都与朝廷的政策失当和腐败无能有关。他说:“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拿贞观之治与现实作比较,显然唐肃宗不可能像唐太宗那样平定和大治天下,唐肃宗身边的那些大臣,也无法与贞观年间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名臣相比,如今的朝廷是令人失望的。

  旱灾接着饥荒,在华州的生活十分艰难,现实政治又是如此让人失望,司功参军的职务也不能做什么实质性的工作,更谈不上施展自己远大的政治理想了。于是,在立秋后不久,杜甫毅然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开始了他常年漂泊不定的生活。诗的未尾对贞观之治的追忆和贞观君臣的赞扬很明显是在表示对现实堤的不满。

  先写太阳照耀郁蒸难开,在请问苍天无雷时似乎也在暗示朝政失度;次写旱灾严重程度和百姓流亡生活,兼及安史之乱仍未并息的时局现状。在这种天灾人祸的现实中,诗人对案不能食之余想到的是今昔的对比,诗的末尾对贞观之治的追忆和贞观君臣的赞扬很明显是在表示对现实朝政的不满。

参考资料:

1、 海兵编著,杜甫诗全集详注,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第12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九日

: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今日景物格外的好,山峰松柏参天,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手携一壶流霞酒,采取这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细细欣赏。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这里地处偏僻,怪石嶙峋,松树古远,微风吹来,松涛声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酒杯中倒映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却不知道让我怀念的朋友都在哪里。

参考资料:

1、 邵愈强,王友乾.中国节令诗歌选:学林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59页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云景好:景物好。

携壶酌(zhuó)流霞,搴(qiān)菊泛寒荣。
流霞:美酒名。搴菊:采取菊花。寒荣: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指菊花。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shāng)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觞:古时的酒杯。落帽:典出《晋书》,后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之态。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空:徒然。友生:朋友。

参考资料:

1、 邵愈强,王友乾.中国节令诗歌选:学林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59页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这是一首重阳节登高抒怀之诗。

  一二句写秋高气爽,开篇写令人赏心悦目的秋景。秋日的天空,辽阔高远,一碧如洗,朵朵白云在蓝天中飘浮,它们时而分开,时而连成一片,时而像一团团的棉球,时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涛,变幻不定,千姿百态;秋日的大地,明丽清爽。只见层叠的山峰松柏参天,波平浪静的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三四句写饮菊花酒,在这天高气爽的秋天里,又逢重阳佳节,诗人携壶登山,开怀畅饮,而且边饮酒边赏菊。“泛寒荣”,一方面表现了秋菊的姿色,另一方面有诗人怀才不遇的伤感。

  “地远松石古”四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赏秋时的见闻和感受。在山高林密的大山深处,松柏葱茏,怪石嶙峋,阵阵微风吹来,响起松涛清越高雅的音韵,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佳节美景令诗人陶醉,禁不住举杯照欢颜,杯中映出自身的笑容。“还自倾”三字表现了诗人悠然自乐,兴趣盎然的神态。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尾句由写景转为抒情。诗人独自一人饮酒赏秋,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不胜收,可是孑然一身的孤独感无法排解,因而酩酊大醉,以至“落帽”,狂放高歌中充满了思念故交之情。

  诗人独自一人重阳登高,通过对自己所见和所感的描写,表达了了自己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最后高歌独酌,抒发怡情自然的旷迭的襟怀。

参考资料:

1、 邵愈强,王友乾.中国节令诗歌选:学林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59页2、 李月辉.名画唐诗佳句欣赏: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01月:第79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伤愚溪三首

:

故人柳子厚之谪永州,得胜地,结茅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目曰愚溪。柳子没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故人柳子厚之谪永州,得胜地,结茅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目曰愚溪。柳子没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
我的老朋友柳宗元谪居永州,得了一块好地方,在那里建造房屋,种植蔬菜,筑造了池塘小洲,建起了亭台楼榭,命名为愚溪。柳子死后三年,有一个僧人云游零陵,告诉我说:“愚溪再也不像从前的样子了。”一听到僧人这话,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悲痛,就把听到的情况写成七言诗,以表哀悼。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溪水悠悠地流着,春天自然来了,草堂已经没有主人,燕子还是飞回。

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隔着帘子,只看到庭中长满野草,那一树山榴花,依旧烂熳地盛开。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草圣似的几行草书还留在断墙残壁上,当年手植的千株柑树已经属于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只看见里门上仍是当年那块通德匾,但是只有柴车寂寞地出入在斜阳下。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当年的柴门和竹篱还依依存在,野草和青苔却一天天增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现在纵使邻居有人懂得吹笛,但老朋友谁能在从这里经过?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2-352、 吴在庆 编选.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13-115

故人柳子厚之谪永州,得胜地,结茅树蔬,为沼沚(zhǐ),为台榭,目曰愚溪。柳子没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nǎng)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shēng),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
愚溪:原名冉溪,柳宗元谪居永州(治今湖南零陵)时更名为“愚溪”。柳子厚:即柳宗元,子厚是柳宗元的字。谪:指官吏降级,调往边远地方。结茅树蔬:建造茅屋,种植蔬菜。为:筑造。沼:小池塘。沚:水中的小洲。目曰愚溪:取名叫愚溪。无复曩时:不如过去。曩,从前的,过去的。胜:禁得起。恨:憾。这里指伤悼之意。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悠悠:悠闲自在。草堂无主:指柳宗元已去世。

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中庭:庭中。山榴:山石榴,又名杜鹃花、映山红。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草圣:东汉张芝善草书,人称”草圣“。此处指柳宗元的墨迹,柳宗元是书法家,善章草。木奴:柑橘树的别称。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qiáo)车。
里门通德榜:东汉孔融为北海相,十分敬仰郑玄,命高密县为他专门设郑公乡,并将里巷的大门修得很高,使得较高的车马也能通过,号为通德门。此喻指柳宗元故居里门。樵车:柴车。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lǚ)更谁过?
山阳:汉代县名,在今太行山之南。东汉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即在此地。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2-352、 吴在庆 编选.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13-115

故人柳子厚之谪永州,得胜地,结茅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目曰愚溪。柳子没三年,有僧游零陵,告余曰:“愚溪无复曩时矣!”一闻僧言,悲不能自胜,遂以所闻为七言以寄恨。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唯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草圣数行留坏壁,木奴千树属邻家。
唯见里门通德榜,残阳寂寞出樵车。

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诗前小序,一是概括了柳宗元居愚溪的情况,点出“结第树蔬,为沼沚,为台榭”的特征,与八愚胜景相吻合;二是说明写诗的原因,听说愚溪草堂已不像过去的样子,故“悲不能自胜”,写诗以寄恨。

  第一首诗从愚溪、草堂下笔,溪水悠悠,芳草萋萋,春来燕回,主人已去,引起无限伤感。满树鲜艳的山榴花开得正旺,对柳宗元的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首诗先写柳宗元的遗书、遗物,睹物思人,使人回想柳宗元的生平。接着笔锋一转,由物及人,借孔融表彰郑玄立通德门之事,赞扬柳宗元的学问、德行。结尾以夕阳之下寂寞过往的樵车,来反衬草堂的凄凉,不平之气隐含其中。

  第三首写草堂风光,柳树团团,竹林青翠,而草堂的野草青苔因主人离去而日渐增多,显得更为荒凉。后面用典,借西晋正始年间(240~249)向秀与嵇康的交情来抒发心中的怅恨,指出:即使邻人善于吹笛,又有谁能够经过愚溪草堂,像向秀那样感笛声而写出新的《思旧赋》呢?

  这三首诗都着眼于一个“伤”字,哀伤住过愚溪的挚友旧侣。诗中所咏景物多是与柳宗元有关的旧物,其最明显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情从景出,风格显得极为蕴藉缠绵深厚。

参考资料:

1、 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2-352、 编选.刘禹锡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13-11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

参考资料:

1、 周锡卿,施丁,周用宜.山河壮丽:团结出版社,2006-06-01

黄山四千仞(rèn),三十二莲峰。
黄山:古称黟山,唐改黄山。在安徽省南部,跨歙、黔、太平、休宁四县。

丹崖夹石柱,菡(hàn)(dàn)金芙蓉。
菡萏:即荷花。

伊昔升绝顶,下窥(kuī)天目松。
天目:山名,在浙江临安县西北,上有两湖若左右目,故名天目。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yú)踪。
炼玉:指炼仙丹。羽化:指成仙而去。黄山有炼丹峰,高八百七十初,相传浮丘公炼丹于峰顶,经八甲子,丹始成。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温伯雪:名伯,字雪子。李白此处借其名以喻温处士。独往:谓离群而隐居。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shā)井。
丹砂井:黄山东峰下有朱砂汤泉,热可点茗,春时即色微红。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凤吹:用仙人王子乔吹笙作凤鸣事。云车:仙人所乘。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陵阳:即陵阳山,在安徽泾县西南。相传为陵阳子明成仙处。

回溪十六度,碧嶂(zhàng)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niè)彩虹。
桥:指仙人桥,又名天桥、仙石桥,在炼丹台,为黄山最险之处。

参考资料:

1、 周锡卿,施丁,周用宜.山河壮丽:团结出版社,2006-06-01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峰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黄山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石柱峰、吴蓉峰、莲花峰,均高耸峭拔。直刺青天,形如蓬荷。王琦在解释前两句诗时说:“诗意则谓黄山三十二峰曲口莲花,丹崖夹峙中,植立若柱然,其顶之圆平者如菡萏之未舒,其项之开放者,如关蓉之己秀。未尝专指三峰而言也”

  诗人自叙曾游黄山,描写其高峻神秀,有神仙遗踪。 黄山的朱砂泉,自朱砂峰流来,酌饮甘芳可口,浴洗令人心境清廓。气爽体舒。自己来到黄山时,有仙乐呜奏,温处士整理仙车相迎。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踏着彩虹化成的石桥,拜访温处士。

  诗人以丰宫的想像、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黄山壮丽多姿的景象;点出众降、练玉处、丹沙井,使人获得非常亲切的美感。

  诗人凭借他“伊者升绝顶”,游览黄山所得到的印象,根据所送的朋友的“处士”身份及其归居之地,驰骋想象和联想,运用有关的神话传说,创作出了这篇具右浪漫主义特色的作品。前八句正面写黄山,描写它高峡、秀丽,是神仙修炼之地,为写送温处士归山养真修造作为铺垫。 以下十四句从“送”字着笔,是全诗的主旨,中分数层;先写与温处士相遇;次写温处士是游五岳归来,归休黄山白鹅旧居,并希望他在归休之地得道成仙,以引渡自己;再次,“去去”四勺,是写同温处士分手时道剔的话,想象他在途中的经历和将要见到的景象;最后两句写他日相访,表达了诗人对温处士的感情。诗中表现出一种飘然欲仙的浪漫主义色彩。

参考资料:

1、 蔡守湘.历代山水名胜诗选:甘肃教育出版社,1987年09月:第156页-第15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思帝乡·春日游

: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春日踏青郊游,风吹杏花满头。原野小径上是谁家少年,仪表堂堂、风度翩翩。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我想要是能够嫁给他,这一生也就满足了。即使被他无情无义地休弃了,也不会后悔。

参考资料:

1、 淼译注 赵崇祚编.花间词:绘图本[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03-105页2、 毕桂发主编.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 下册[M].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07,第1144页3、 唐圭璋选编,钟振振注释.唐圭璋推荐唐宋词[M].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08,第15-16页4、 张梦机著.词律探原[M].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226页[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80页5、 郁贤皓主编,郁贤皓本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三卷 隋唐五代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06月,第388页6、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杨鸿儒注评.花间集[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03,第120-121页7、 钟尚钧,马大品,黄为之.中国历代诗歌类编[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第643页8、 (唐)温庭筠 (五代)韦庄著.温庭筠韦庄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120-121页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mò)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这里泛指道路,野外的道路。陌上,道路之上。年少:即“少年”,小伙子,青年人。足:程度副词,很,非常。风流:风度潇洒,举止飘逸,洒脱放逸,风雅潇洒。足风流:犹云十分风流,够气派、潇洒,够俊俏、多情的。

妾拟(nǐ)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妾:古代女子对自己的谦称。拟:是定、准、必的意思,与“打算”的用法不尽相同,打算,想要。与:给,这个介词后面省略了宾语。将身嫁与,把自己嫁给他。休:此处指心愿得遂后的罢休,喜悦,欢乐。一生休,一辈子就这样罢了,意思是一生就满足了,这一辈子也就算了,意谓一生有了依托,一生满足。纵:纵然,即便。弃:抛弃,弃置。不能羞:意谓不会感到害羞后悔,即也不在乎。

参考资料:

1、 淼译注 赵崇祚编.花间词:绘图本[M].吉林文史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03-105页2、 毕桂发主编.毛泽东批阅古典诗词曲赋全编 下册[M].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07,第1144页3、 唐圭璋选编,钟振振注释.唐圭璋推荐唐宋词[M].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08,第15-16页4、 张梦机著.词律探原[M].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11月,第226页[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3,第80页5、 郁贤皓主编,郁贤皓本卷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第三卷 隋唐五代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06月,第388页6、 (五代后蜀)赵崇祚辑,杨鸿儒注评.花间集[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03,第120-121页7、 钟尚钧,马大品,黄为之.中国历代诗歌类编[M].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第643页8、 (唐)温庭筠 (五代)韦庄著.温庭筠韦庄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06月第1版,第120-121页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首词写一个少女的青春的热情和她对少男的大胆追求,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自白。

  它描写一位天真烂漫、热情大胆的少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迫切要求婚姻自由,追求爱情和幸福,表现了不顾一切封建伦常大胆追求纯真爱情的主题。这首词通过对少女心理活动的传神描写,塑造出了一个具有健全人格、渴望婚姻自主的女性典型;这个典型在青年男女被剥夺了自由恋爱权利的封建社会里,有着特别的意义。但这种一见钟情的爱情,由于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础,纵使刹那间可以爆发出耀眼的火花,若所遇非人也会转眼归于毁灭,以致产生不可设想的悲剧,这是封建社会妇女的不幸处境所造成的。

  此词是写游春,有所遇,女遇男;仅是开端“春日游”三个字就极可玩味,表面看来原只是极为简单直接的一句叙述而已,然而却已经为后文所写的感情之秾挚做了很好的准备和渲染。“春日”正是感情的春心觉醒的时节,一切都表现了一种生命之觉醒与跃动。而之后更加一“游”字,则此“春游”之人的春心之欲,随春物以共同萌发及跃动从而可知。其后再加以“杏花吹满头”一句,点明时令是早春,缤纷的杏花花瓣落了游春的姑娘一头都是,“吹”字在此一句中表现出一种当繁花开到极盛时,也同时伴随有花片之飞舞的一种更为缤纷盛美的景象。而且“吹”字还可表现出一种活泼撩动的感受,则外在之春物遂与游春之人更加了一层直接的关系,写出了春光明丽,少女欢快的场面。

  前两句以八个字刻画出女子在融融春光中萌发了追寻意中人的春心;叙写至此,已经为以后的感情之引发,培养和渲染了足够的气势,于是以下由景转情,情由景生,一位也漫步在原野小径上的少年公子进入画面,虽然少女并不认识他,但他那翩翩的风度,飞扬的神采,却吸引了少女的注目,引起了少女的爱慕。九字长句“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一泻而出毫无假借,读起来笔力异常饱满。曰“陌上”,是游春时士女云集之所在;曰“谁家年少”,则表现了期望的真诚与选择的珍重;更加之以“足风流”,是对于美好多情之预想的最高要求。“足风流”是少女眼中少年公子的形象,也是少女对少年的评价,少女对少年的爱慕之情全由这一“足”字传出。

  因而少女在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一个“拟”字,点明这是少女内心的打算。曰“足风流”,曰“一生休”,前一句写期望之理想,后一句写自我之奉献,两相呼应,极为有力地表现了意志之坚决与感情之深挚。这一个九字长句与上一句的节奏句式全同,都是前面的六字句以两字为一顿,造成一波三折的气势,然后以一个三字句为总结,字字斩钉截铁,口气是真挚、诚实、坚定的。这里写出少女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殷切期望,然后用“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加重这爱的力量。这种强力的爱慕之情,不仅使她要终身相许,嫁给他,而且即使以后少年公子将她无情地遗弃,她也决无后悔。在“足”字上可见少年风流了,至此犹嫌不够,还通过“休”和“羞”两个字,层层加码地予以强调,写出了为爱情不惜代价、终身不悔的决心,进一步突出了少年风流之甚,由此足见少女之痴情。结尾处二句殉身无悔的誓词,正是以其深挚的情意,提高加深了这首小词的境界,一个真正愿为理想、事业而献身的人,是为了对它的热爱,词其所写的用情之态度与殉身之精神,确实可以引发读者一种深沉的感动与丰美的联想。

  这首词从字面解释或直为“一位女子在游春时对一个风流多情男子的向往和期待。”而若从“自比女性”的角度审视,则小词实际上婉转地传达了作者虽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抛逐在西蜀一隅,但此心仍属故唐的赤子情怀。首句“春日游”自然是对唐王朝鼎盛局面的期许;二句的风流少年乃是暗喻君王;三句的“妾”即属自比,他是要将终生都托付唐王朝的了,即便如当下的暂被抛别,也是不离不弃——“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态度决绝。

  这首词虽是少女单方面的一见钟情,然用通俗明快的语言,率真、坦直的感情表达方式和长短错落、声情激动的语调,塑造出一个敢于冲破礼教、大胆追求爱情幸福的少女形象,异常鲜明,逗人喜爱。作者以白描的手法和清新明朗的笔调,刻画这位少女天真烂漫、极富个性的形象,语言质朴而多情韵,在花间词中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该一首词纯用赋体,直抒胸臆,热情奔放,淋漓尽致,它用的是长短错落、声情激越的句式,选择的词调与所表达的内容、感情的强度都很相适,最后以誓言般的三个字短句作结,显得十分果决干脆,志不可夺。作为一位具有封建思想的文人,作者敢于道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词语,写出这样明快决绝的佳篇,不能不归之于学习民歌的结果。韦庄抒情词这种真率大胆的作风原本是民间文学的本色,在词从民间到了文人手中之后慢慢朝向婉约化道路迈进的这个历史进程中,韦庄词却一定程度地保留了民间词的一些特色,十分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盛静霞著 .唐宋词选讲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19 .2、 唐圭璋 .唐宋词鉴赏辞典 .江苏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6年12月第一版 :72-73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