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记得那年夜晚,我与谢娘在花下初次相遇时的情景。临近水池的堂屋西面画帘低垂,我们携手暗自约定相会的日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不知不觉残月将尽,清晨的莺语已经响起。分别后,从此音信断绝。如今都是各在他乡,想见面恐怕更没有机会了。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第2465页2、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70页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水堂:临近水池的堂屋。相期:相约会。李白《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chóu)(chàng)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残月,谓将落的月亮。音尘:消息。隔音尘,即音信断绝。因:缘由,这里指机会。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第2465页2、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70页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这首词写男子对女子的忆念。上片追叙男子与情人初次相见倾心的情景;下片写男子与女子分别的痛苦画面及离恨。

  此词上片以极通俗的语言,写极欢乐的爱情。

  “记得”二字,直贯而下。“深夜”是相会的时刻;“水堂西面”的“花下”是相会的地方;“画帘垂”照映深夜人静,“携手”句写两情相投。一个“花下”“深夜”的镜头,把词人的思绪,推回到遥远的过去。“水堂”“帘垂”“携手”“相期”,低低切切,耳鬓厮磨,情深爱笃,是十分美好的回忆。过去的欢情写得愈热烈,此时的心情就显得愈凄凉,不言悲而悲转浓,不言愁而愁益深,这就是所谓“以乐景而写悲”的艺术手法。

  下片以无限的惆怅,写无限的离恨。

  “晓莺”承“花下”;“残月”承“深夜”;“相见更无因”承“携手暗相期”,句句有着落,层层有照应。歇拍三句,有景有情,以情为主。“晓莺残月”状离别的凄清环境。“从此”以下,为别后情状:人各一方,音信断绝,无由相见。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7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记得那年夜晚,我与谢娘在花下初次相遇时的情景。临近水池的堂屋西面画帘低垂,我们携手暗自约定相会的日期。
不知不觉残月将尽,清晨的莺语已经响起。分别后,从此音信断绝。如今都是各在他乡,想见面恐怕更没有机会了。

注释
谢娘:晋王凝之谢道韫有文才,后人因称才女为“谢娘”。
水堂:临近水池的堂屋。
相期:相约会。
残月,谓将落的月亮。
音尘:消息。隔音尘,即音信断绝。
因:缘由,这里指机会。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第2465页2、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7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赏析

  这首词写男子对女子的忆念。上片追叙男子与情人初次相见倾心的情景;下片写男子与女子分别的痛苦画面及离恨。

  此词上片以极通俗的语言,写极欢乐的爱情。

  “记得”二字,直贯而下。“深夜”是相会的时刻;“水堂西面”的“花下”是相会的地方;“画帘垂”照映深夜人静,“携手”句写两情相投。一个“花下”“深夜”的镜头,把词人的思绪,推回到遥远的过去。“水堂”“帘垂”“携手”“相期”,低低切切耳鬓厮磨,情深爱笃,是十分美好的回忆。过去的欢情写得愈热烈,此时的心情就显得愈凄凉,不言悲而悲转浓,不言愁而愁益深,这就是所谓“以乐景而写悲”的艺术手法。

  下片以无限的惆怅,写无限的离恨。

  “晓莺”承“花下”;“残月”承“深夜”;“相见更无因”承“携手暗相期”,句句有着落,层层有照应。歇拍三句,有景有情,以情为主。“晓莺残月”状离别的凄清环境。“从此”以下,为别后情状:人各一方,音信断绝,无由相见。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7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创作背景

  这首词有特殊的写作背景,俞陛云说:“《古今词话》称韦庄为蜀王所羁,庄有爱姬,资质艳美,兼工词翰。蜀王闻之,托言教授宫人,强夺之去。庄追念怏怏,作《荷叶杯》诸词,情意凄怨。”即韦庄的爱姬被蜀主王建所夺,韦庄创作这首词,就是回忆以前的欢乐,诉说此后的痛苦。又传说韦庄的爱姬读了这首词后,因痛苦而绝食而死。杨偍《古今词话》和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记载:韦庄有宠姬,姿质艳丽,兼擅词翰,为蜀主王建所夺,于是作《荷叶杯》、《小重山》等词,词流入禁宫,姬闻之不食而死。

参考资料:

1、 《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17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韦庄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305篇诗文

猜你喜欢

春思二首

: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在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有的轻薄人都醉死在这温柔乡里。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tú)(mí)
当垆:卖酒。酴醿:种经几次复酿而成的甜米酒,也称重酿酒。


(shēng)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笙歌:奏乐唱歌。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贾至的《春思二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下面是古典诗词专家陈邦炎先生对组诗第一首(“草色青青柳色黄”)的赏析。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

  “日长风暖柳青青, 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 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像,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诗的语言有时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须可以为读者所理解。也就是说,一首诗可以容纳联想、奇想、幻想、痴想,却不是荒诞不经的胡思乱想;诗人可以自由地飞翔他的想象之翼,却在感情的表达上要有可以引起读者共感之处。这首《春思》诗,正是如此。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思归

:
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
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
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

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
温暖春日中新绿的柳枝被风吹得高低起伏,东风吹动出外游人的心。

外地引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
在异地看引家乡的花感觉到无边寂寞,在异乡听到家乡的乐曲让自己感到更加凄凉。

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
红花飘落在地上,岸边的樱桃还没有熟透,小草重新生长绿色染遍了洲渚。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
如果可以回到家乡,还是早些回去,不然子安死了,李安也亡了。

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
暖丝:温暖春日中新绿的柳枝。断:不连续、断开。

外地引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

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
垂:垂 落、垂下。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diāo)谢吕安亡。
子期:钟子期, 春秋时代楚国人,精通音律, 俞伯牙挚友。吕安:魏晋时期的风流名士,落拓不羁,恃才傲物,“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与他是至交。

暖丝无力自悠扬,牵引东风断客肠。
外地见花终寂寞,异乡闻乐更凄凉。
红垂野岸樱还熟,绿染回汀草又芳。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

  羁留异地,思乡永远都是游子的滥觞,而韦庄的这一首《思归》更清婉别致、屈曲缠绵,道尽了异客乡情,实是难得一见的思乡佳作。全诗格调清断,惆怅中带着哀凉。

  首联以柳丝随风摇曳,东风徐徐拂过发际的暖春之景写异客断肠之悲,“无力”“断”两个词用法极妙。

  颔联,诗人承上贯下,借景抒情,以“外地”“异乡”点明了客居他乡的境况,而身在他乡,乡思难忘,彼时,“见花”“闻乐”,非但不觉美好,反而倍觉凄清落寞,乐景哀情,强烈的反衬,更将这份落寞推到了极致。

  而颈联,看似全然在写景,绿野垂杨,樱桃再次红遍,岸边汀草,复又碧染芳菲,一个“还”字,一个“又”字,相互映衬,既道出了岁月流转、光阴流逝的惆怅,又表达了长期漂洎在外的悲苦。

  既然苦,那么回乡吧。但“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回乡自然是好的,然而近乡情总怯,诗人也一样,思及归乡,他也忍不住思绪万端、顾虑重重,若“我”归时,故友凋零,知交不在,又该如何是好。而诗人这种矛盾的思绪,恰 又从侧面烘托了他强烈的思归之意。字字珠玑,圜转巧妙,可谓浑然天成。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姑孰十咏

:

姑孰溪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谢公宅
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凌歊台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慈姥竹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望夫山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牛渚矶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
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
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天门山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姑孰溪
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我喜爱这溪水的清幽,乘兴在水中漫游。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
荡起船浆怕惊动鸥鸟,垂下钓竿等待鱼儿上钩。

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水波翻动了朝霞映下的艳色,岸上的春山延绵着重重叠叠。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不知是哪家的女子在水边浣纱,可惜与这红颜少女不曾相识。

丹阳湖
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
淼淼湖水似与天相连,风波浩荡永无止境。

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
远处的商船象从天上而来,一片白帆在云间航行。

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
千岁之龟游于莲叶之上,鸟儿宿在芦花丛间。

少女棹轻舟,歌声逐流水。
少女荡起轻快的小舟,歌声伴着流水的声音。

谢公宅
青山日将瞑,寂寞谢公宅。
青山已在暮色笼罩之中,谢公故宅一片寂静。

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
竹林里人声已经消逝,水池中映出的月色显得格外清冷。

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
庭院里到处是衰败的荒草,厚厚的苍苔已积满废井。

唯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只有那清风显得幽闲自在,时时在泉石间奏起乐声。

凌歊台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
为暸望旷野而登上古台,台高真使人能够极目。

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重峦叠嶂在远空中排列,杂花绿树在高平的陆地上相间密布。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闲云有时飘入窗内,翠野之中长出了松竹。

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我很想看一看碑上的文字,无奈那青苔侵满了碑石,怎能让我去读?

桓公井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
掘井的桓公早已成为古人,废井却至今未曾枯竭。

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石壁上积出冷冷的苍苔,井中的寒泉中沉着一片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
山上的桃花到了春天还要开放,梧桐渐渐在秋风中落叶。

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澈?
可惜这里路远人迹罕至,谁能见到这古井之水依然清澈?

慈姥竹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野竹丛丛傍石而生,似烟霭掩映着慈姥山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那翠色的落影使江波澄绿,虚声中使人感到寒冷来得太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竹制箫管能吹出龙吟的声音我未曾听到,但制成笛子吹出的凤曲应当更好。

不学蒲柳凋,贞心常自保。
希望你不要学蒲柳的早凋,而要保持自己的坚贞节操。

望夫山
颙望临碧空,怨情感离别。
仰首远望身临碧空,永远是那充满离别之怨的面容。

江草不知愁,岩花但争发。
江草不知道愁苦,岩间的花儿只管斗艳争红。

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
远征的夫婿相隔千山万重,千里音信实难相通。

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
春去秋来的年复一年,这苦苦的相思何时了终?

牛渚矶
绝壁临巨川,连峰势相向。
绝壁直临着大江,山峰连绵耸立相望。

乱石流洑间,回波自成浪。
乱石突兀于伏流之间,回波相激自成巨浪。

但惊群木秀,莫测精灵状。
我惊奇那林木的葱笼秀异,而不敢测知水下精灵的形状。

更听猿夜啼,忧心醉江上。
更有那夜间的山猿啼叫,使我忧心忡忡像醉在江上。

灵墟山
丁令辞世人,拂衣向仙路。
丁令威辞别了世人,拂去俗衣来到这修仙之路。

伏炼九丹成,方随五云去。
潜身炼成了九丹,方随着彩云而去。

松萝蔽幽洞,桃杏深隐处。
今日这里的松树藤萝已掩蔽了修炼的幽深山洞,长年荒寂,桃杏已隐入在丛木深处。

不知曾化鹤,辽海归几度?
不知他成仙化鹤以后,往来于辽东与灵墟山之间有了几度?

天门山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
远远出现于江面上的天门山,两座山峰隔江相对。

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江岸掩映在松色中显出了寒意,巨石将江浪激成花一样碎。

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天边的群山参差起伏,缥缈立于晚霞外围。

落日舟去遥,回首沉青霭。
航船随着落日远去,四看山色苍苍,如同沉于一片青霭。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人游岭南

: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少年时期离开华阳四处行走游历,靠近岭南时风景仍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行路两旁满是鲜花绿竹,即是是猿猴哀怨长啸,听起来也会感到幽静。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华阳:江苏省金坛县西南茅山上的山洞。

红芳绿笋(sǔn)是行路,纵有啼(tí)(yuán)听却幽。
绿笋:绿竹。啼猿:猿的啼声。一般用以形容悲切。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夕阳已经落下西边的山岭,千山万壑忽然昏暗静寂。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月光照进松林夜晚渐生凉意,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山中砍柴人已经全都归家而去,烟霭中鸟儿刚归巢安息。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与丁大约定今晚来寺住宿,独自抚琴站在山路等你。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6-47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12

夕阳度西岭,群壑(hè)(shū)已暝(míng)
度:过、落。壑:山谷。倏:一下子。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满清听:满耳都是清脆的响声。

(qiáo)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樵人:砍柴的人。烟:炊烟和雾霭。一作“磴”。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jìng)
之:此。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宿来:一作“未来”。孤琴:一作“孤宿”,或作“携琴”。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46-47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12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孟浩然在山水诗中,很善于表现自然景物在时间中的运动变化。山区寻常的景物,一经作者妙笔点染,便构成一幅清丽幽美的图画。

  此诗写诗人夜宿山寺中,于山径之上等待友人的到来,而友人不至的情景。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

  这首诗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形象,不仅仅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态特征,而且融统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特别是“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很有韵味。

  全篇前六句都是融情入景,到了第七句,才点出“之子期宿来”,然后在第八字再点出一个“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有人的信任。“孤琴候萝径”,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修饰“径”,也似有意似无意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这一句诗,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诗的收尾非常精彩,使诗人深情期待知音的形象栩栩如生。

  表面上看起来,前六句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从一开始就在写候友,不过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前六句看起来是无人之境,实际上是有人之境。“群壑倏已暝”是诗人看到的,“松月生夜凉”是诗人感到的,“风泉满清听”是诗人的感觉,“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也是诗人看到的。这些诗句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待读到“孤琴候萝径”,暗藏在景物中的人,与抚琴候友的人迭在一起,形象蓦地活起来,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此诗名句。

参考资料:

1、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12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88-8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