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暖万年枝

:
霭霭彤庭里,沈沈玉砌陲。初升九华日,潜暖万年枝。
煦妪光偏好,青葱色转宜。每因韶景丽,长沐惠风吹。
隐映当龙阙,氛氲隔凤池。朝阳光照处,唯有近臣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王约

生卒年、字里不详。德宗、宪宗时人。与蒋防、郭求、郑师贞等同应进士试。事迹据《文苑英华》卷一八七收诸人诗推知。《全唐诗》存诗1首。 1篇诗文

猜你喜欢

九日龙山饮

: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九日在龙山宴饮,黄色的菊花盛开似在嘲弄我这个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醉眼看看秋风把我的帽子吹落,月下醉舞,明月留人。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60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zhú)臣。
龙山:在当涂县南十里,蜿蜒如龙,蟠溪而卧,故名。见《太平府志》。黄花:谓菊花。菊花有多种颜色,古人以黄菊为正色,故常以黄花代称。逐臣:被贬斥、被驱逐的臣子,诗人自称。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风落帽:用晋孟嘉九日登高落帽事。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60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在咏菊诗中,“龙山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山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在重阳节之际,诗人登上了当涂附近的名胜之地龙山,与好友痛饮菊花酒,借吟诗来倾泻胸中之情。首句点明时间地点,既写诗人的宴饮,也扣晋桓温同宾僚的宴饮,这样写就使以后的用典不仅自然吻合,且合情合理,亦即顺理成章。次句“黄花笑逐臣”,着重写宴饮时菊花的神态。“笑”,十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菊花盛开时的美艳的容颜。“逐臣”,追随诗人。这是说菊花开得到处都是,无论诗人到了哪里,都能看到喷吐异香的黄花,同样,诗人无论到了哪里,都有朵朵怒绽的黄花向他微笑。在登龙山之际,联想起这里曾经上演过的名士清流之事,以“逐臣”自比的李白,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不得意,把自己比作被风吹落帽的名士孟嘉,表达了对名士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三、四句“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前一句用典,重在“醉”字,后一句写实,重在“舞”字。饮美酒赏黄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能舞人自舞,体现出饮酒赏花的乐趣,表现出诗人放旷的性格、浪漫的气质。“陶然共忘机”,正是此情此景的真实描绘。可见,后两句诗是前两句诗的深化。诗的最后一句“舞爱月留人”,巧妙地将月亮拟人化,以“月留人”收尾,显得生动别致,表面上是说月亮挽留诗人,而实际上是诗人留恋这脱俗忘尘的自然之境,不愿割舍而去。

  孟嘉九日龙山落帽事,是魏晋名士飘逸风度的典型体现,历来文人多爱诵之。李白在这里以孟嘉自比,临风醉酒落帽,对月起舞弄影,自有一分超放的情味。但“逐臣”一语,也透出了他胸中的牢落不平,这就使本诗不仅仅是一篇吟赏前辈风流之作,同时也有其现实遭际的感慨在。

参考资料:

1、 葛世奇 杨春鼎编.历代咏花诗词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9月第1版:435-4362、 蔡毅 胡有清.中国历代饮酒诗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1年06月第1版:7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

:
昔闻颜光禄,攀龙宴京湖。
楼船入天镜,帐殿开云衢。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
延年献佳作,邈与诗人俱。
我来不及此,独立钟山孤。
杨宰穆清风,芳声腾海隅。
英僚满四座,粲若琼林敷。
鹢首弄倒景,峨眉缀明珠。
新弦采梨园,古舞娇吴歈。
曲度绕云汉,听者皆欢娱。
鸡栖何嘈嘈,沿月沸笙竽。
古之帝宫苑,今乃人樵苏。
感此劝一觞,愿君覆瓢壶。
荣盛当作乐,无令后贤吁。

昔闻颜光禄,攀龙宴京湖。
听说江宁以前有个光禄大夫颜延之,就在这北湖攀龙附凤,宴请群僚。

楼船入天镜,帐殿开云衢。
楼船驶入这天镜一样的湖中,锦幔围成宫殿高入云霄。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
也唱起了《大风歌》,就像刘邦当年在沛都丰乡作乐一样。

延年献佳作,邈与诗人俱。
颜延之献上诗章,仿佛像个诗人一样。

我来不及此,独立钟山孤。
我是比不上他了,他像钟山一样孤傲突出。

杨宰穆清风,芳声腾海隅。
杨县令文风清穆,高誉响彻东南海隅。

英僚满四座,粲若琼林敷。
僚幕英才高朋满坐,个个如同玉树临风,一片璀璨。

鹢首弄倒景,峨眉缀明珠。
画着鸟首的船在湖中显弄倒影,个个美女娥眉如水,鬓发叠挂明珠。

新弦采梨园,古舞娇吴歈。
乐队新曲新歌引人入胜,吴语昵侬和着古典舞蹈动人心魂。

曲度绕云汉,听者皆欢娱。
歌声高亢绕云,听众如痴如醉,皆大欢喜。

鸡栖何嘈嘈,沿月沸笙竽。
声音喧闹,唧唧嘈嘈,笙竽的声音把江月摇碎了。

古之帝宫苑,今乃人樵苏。
这里曾经是帝王的宫殿,如今却是打柴割草的地方。

感此劝一觞,愿君覆瓢壶。
想到这,不禁使人感慨万分,老杨啊喝个底朝天吧。

荣盛当作乐,无令后贤吁。
荣盛之时就应该及时行乐,别让后辈笑话咱们。

昔闻颜光禄,攀龙宴京湖。
颜光禄:颜延之,字延年。孝武登柞,以为金紫光禄大夫。

楼船入天镜,帐殿开云衢。
帐殿:天子行车野次,连帐以为殿也。沈约诗:“帐殿临春籞,帷宫绕芳荟。”左思《白发赋》:“开论云衢。”

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

延年献佳作,邈与诗人俱。

我来不及此,独立钟山孤。
钟山:一名蒋山,在润州江宁县。

杨宰穆清风,芳声腾海隅。

英僚满四座,粲若琼林敷。

鹢首弄倒景,峨眉缀明珠。

新弦采梨园,古舞娇吴歈。

曲度绕云汉,听者皆欢娱。

鸡栖何嘈嘈,沿月沸笙竽。

古之帝宫苑,今乃人樵苏。

感此劝一觞,愿君覆瓢壶。
覆瓢壶:犹倾尊倒瓮之意。

荣盛当作乐,无令后贤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田园乐七首·其七

: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喝酒时正好遇到山泉,醉后喜欢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树旁。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早上到南园去摘折露葵,晚上来到东谷舂捣黄粱。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酌:斟酒,倒酒。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chōng)
露葵:莼菜。东谷:一作”西舍“。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2-12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
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
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
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
羽林军十二大将按照天星之位排列。

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
仪仗萧肃,如月照秋霜,彩旗飘飘,风卷夜云。

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
夜间戒严,户户无声,宫中奏乐,声闻九天。

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一直欢歌饮宴到日出,瑞祥的佳气葱葱围绕圣君。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东楼

: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走上那万里迢迢的沙漠之路,西行的人们都要经过这座城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一次次的出征啊,只是增添着新死者的尸骨,却不见旧死者返回灵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楼的檐角凌风翘起,多么高寒;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一片昏暗。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城门下又有驿使喧呼而过,该是西行远途与吐蕃和谈。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79-2802、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58-159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东楼:在秦州城。流沙:沙漠。指吐蕃所居之地。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但:只。征魂:指出征战士的灵魂。

楼角临风迥(jiǒng),城阴带水昏。
凌风迥:高高地迎风凌空而起。昏:昏暗。声;这里指驿使的传呼声。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驿使:信使,出往外域的使节。节:使节。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279-2802、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58-159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首联这两句写东楼的位置,是全诗关键所在。正因为西行去万里流沙道者必须经过此门,所以东楼这一普通建筑,才与历史、现实、战争、使节联系在一起。诗人登楼远视俯瞰,战士们从东楼出发踏上征途,路途遥远而艰辛,也反映了战争的艰苦。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颔联这两句写战争、写过去。 “新战骨”说“但添”,“旧征魂”说“不返”,可见将士有去无回,而且即使死了也于事无补。此二句写得十分悲惨。多年的征战,使得无数将士献身沙场,横尸荒野,何曾见到他们魂返故园?而今战场又添新战骨,更叫人感到凄凉冷落。这两句烘托出战争的残酷至极,表明了诗人对出征在外的战士的担忧和对战争的不满和愤慨。

  颈联承接首联仍然写楼,不同的是首联只写了东楼的位置,描绘的是远景,这两句却写到了东楼的本身,描绘的是近景。“楼角临风迥”,这句写“楼角”,高昂凌风,是多么的高寒;“城阴带水昏”,这句写“城阴”,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低下阴森,一片昏暗,两者构成一幅对比强烈的画面,让人感觉战乱的凄惨。这两句描写在沧桑变幻城头依旧的背后,令人觉得这座东楼既是历史的见证,照应了颔联对战争的感慨,又是生死莫测的不幸之门,从而引起了尾联——使节出国和谈,但是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不能预料。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尾联承接颈联,再写人事。前两句写的是历史上的战争,这两句写的是现实的使节;前两句虚摹,这两句实写。这几句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过去的将士多半是有去无回,而现在的使节频繁派出,对即将爆发的战争依旧没有遏制作用,不久以后仍将有大批将士如往日一样,去作战送死,表现了战争的无情。

  这首诗是杜甫的后期作品,诗人按照从远到近的方位顺序,描绘了在秦州城东楼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对将士的担忧之情。

参考资料:

1、 李济阻 王德全 刘秉臣.《杜甫陇右诗注析》: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03月第1版:158-15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