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宫前柳

:
杨柳宫前忽地春,在先惊动探春人。
晓来唯欠骊山雨,洗却枝头绿上尘。

杨柳宫前忽地春,在先惊动探春人。
忽:形容春景来的突然。在先:预先;事先。


晓来唯欠骊(lí)山雨,洗却枝头绿上尘。
晓来:天亮时。骊山: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注释

华清宫:中国古代离宫。以温泉汤池著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汉、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汤池。
忽:形容春景来的突然。
在先:预先;事先。唐王建《赠人》诗之一:“每度报朝愁入阁,在先教示小千牛。”
晓来:天亮时。唐杜甫《逼侧行赠毕四曜》:“晓来急雨春风颠,睡美不闻钟鼓传。”宋王安国《清平乐》词:“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遶天涯。”明王守仁《夜宿天池月下闻雷》诗之一:“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茆屋。”
骊山: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王建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300篇诗文

猜你喜欢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八

: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伯乐走到跟前一看,这是千里马哪,旋毛就长在它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如今却克扣它的草料,什么时候它才能够腾飞跨越青山?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伯乐:古之善相马者,相传为春秋秦穆公时人。 旋毛:蜷曲的马毛。

只今掊(póu)白草,何日蓦(mò)青山?
只今:如今。掊:克减,克扣。白草:牛马爱吃的一种草。蓦:超越,跨越。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此诗为李贺组诗《马诗》二十三首的第十八首。诗中说,有匹生着旋毛的千里马,庸人们认不出,于是克减草料,且虐待备至,导致它缺食少力;善于相马的伯乐一看,才认出是匹千里马。诗人以倍受摧残的骏马作比,表达了对良才受到压抑和虐待的愤慨。

  刘辰翁谓“赋马多矣,此独取不经人道者。”盖李贺此二十三首皆借马以抒感。王琦谓“大抵于当时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征马矣。”二人所论皆是。此诗就是设为伯乐叹息良马不遇爱马之主,无从显其材,可为咏物诗之规范,所谓“不即不离”、“不粘不脱”于此诗中可以明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一个驿站又是一个驿站,驿骑疾驰有如流星一般。

平明发咸阳,暮星陇山头。
黎明时分从那长安出发,傍晚已经越过陇山之颠。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陇水声声令人不忍去听,呜呜咽咽多么使人愁烦。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一路风沙尘土扑满马汗,晨昏雾气露水打湿衣衫。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那西方驰来了谁家男儿,自说是新近里立功封官。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上月间从安西启程出发,一路上不停留急把路赶。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都护现在尚未到达驻地,出发时还在那西州旁边。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十天间越过了浩瀚沙漠,狂风吹起沙土从早到晚。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战马行走在那碎石道上,四蹄磨出鲜血洒在路间。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置身万里之外报效朝廷,自己并无任何追求贪恋。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并非不知边塞艰难辛苦,岂是为了妻子儿女打算。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边塞山口明月正在升起,月光先已照上高高城关。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溪水声声伴着松涛阵阵,在静夜里飕飕刮过耳边。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离家之仿只靠归梦排解,关山塞外离忧萦绕心间。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愿与为友携手同赴国事,不愁那前方的征途漫漫。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37-392、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驿:驿站,古时驿道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驿站,为往来官员歇息换马之所。驿骑:乘骡马传送公文的人。这里指乘马赴边的诗人。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平明:天亮的时候。咸阳:秦都咸阳,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此借指唐都长安。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呜咽:流水声若断若续。子:男儿。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貂裘:貂皮袍子。貂,一种动物,皮料珍,最能御寒。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新封侯:指是时宇文氏新任判官。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前月:上月。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今新疆库车)。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都护:指高仙芝。唐高宗时于龟兹置安西都护府,设都护一人,总领府事。玄宗时更置安西节度使,治所在安西都护府,节度使例兼安西都护,故称安西节度使为都护。西州:治所在今新疆吐鲁番东南哈拉和卓。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沙碛:指沙漠、戈壁。终朝:从早到晚。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奉:接受并执行。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塞垣:边关城墙。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关:陇山下有陇关,又名大震关。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飕飗(sōu liú):象声词。风雨声。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赖:依靠。离忧:别离之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子:这里指宇文判官。携手:比喻互勉共进。修:长。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37-392、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全诗大体可分为三层,开头六句叙述离长安西行情景;中间十六句叙述路遇宇文判官情景,最后八句叙述夜宿陇山情景。

  诗的开头从离京西上军起。一开始就写浑骑的飞奔。“一驿过一驿”写路程的遥远,也透露着行进的迅速;“驿骑如星流”,写行进的迅速,包包含着路程的遥远。“如星流”这一比喻把飞驰的驿骑写得很形象。接着用“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对路程的遥远和行进的急切加以补充。以上四句从奔赴边关的急切方面写。以下两句则从奔赴边关的悲愁方面写:“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写抵达陇山及产生的感受。关于陇水,《陇头歌辞》说:“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诗人途经陇山,自然要产生古今相通的行役之情和思乡之感。如诗人在《经陇头分水》中写到的:“陇水何年有,潺潺道路傍,东西流不歇,曾断几人肠”。这正是“愁”的内容。以上点出题目“初过陇山”,写总的感受,以急迫而悲慨的情调引起全诗。

  以下十六句写途中遇字文判官及双方交谈所得边地情景。诗中先以“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来勾划出一个餐风宿露、鞍马风尘的骑者形像,为“谁家子”的出现蓄势;紧接着又用“西来谁家子”一向来强调,然后以“自道新封侯”来点明骑者的身份与心理。“沙尘”、“雾露”两句可见旅途之艰辛,而“自道”一句却又见骑者的兴奋与自豪,在上层“呜咽令人愁”的基础上,格调为之一转。“前月发安西”以下八句是骑者即字文判官叙述沿途情景。先以四句写路途的遥远,又以两句写天气的恶劣,再以两句写道路的坎坷艰难,从各个方面极写“塞垣苦”,描绘极为真切。边塞如此艰辛而逼出的却是极高昂的情调:“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这就直接揭示出骑者的内心世界,以身许国,公而忘私。这样,上面对边塞苦寒的极力铺写,就成为了突出骑者的必要铺垫。建安诗人曹植曾在《白马篇》中描写了一个“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哪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赴边战士的形象。在两诗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这种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是古今相遇的。这些诗句,为“西来”的骑者所“自道”,是戍边将土坦率真诚的表白,也是诗人对他们的赞许,其中也表现了诗人的胸襟。

  诗的最后八句又收笔写陇山夜景和诗人心境。诗人以“山口月”写所见,以“溪流与松风”写所闻,构成苍凉荒寒的陇山夜景,用它来牵动、来烘托诗人的“离忧”。“别家赖归梦,山塞多高忧”承上两句夜景写愁怀,诗的情调为之一抑,真切传达出远离家乡的诗人的情怀,而最后两句:“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情调顿时一扬,扣应题目“呈”字,以昂扬情调结束全诗。

  全诗写初过陇山途中情景,时而有急促的行进,时而有深沉的乡思,时而有边塞的艰辛,时而有昂扬的斗志,使诗的情调如波浪汹涌,充分表达了初赴边塞的诗人复杂的情怀;而以“呜咽令人愁”开头,以“不愁前路修”结束,说明“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这种慷慨昂扬的格调乃是作品的主旋律。由于有深刻的切身体验,诗中写景写事写情都极为真切,生动地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参考资料:

1、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08-110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70-17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破晓的笛声催下我思乡的泪滴,秋日的冰水响过了奔驰的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我孤单一人置身于西北的塞外,几万里途程我处在遥远的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终日里只见边塞上不断的征战,连年来只听军队中战鼓的敲击。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亲爱的家乡你如今究竟在何处?昨日的梦中我又回故乡的清溪!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3-5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94-196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tí)
晓笛:清晨羌笛吹奏之声。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入冬早,故虽秋日业已结冰。

一身虏(lǔ)云外,万里胡天西。
虏:对西北边地的蔑称。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pí)
鼓鼙:战鼓,这里指征战之事。鼙,鼓的一种。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3-5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94-196
晓笛引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故山在何处,昨日梦清溪。

  这首五律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它以苍凉的格调,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

  那是一个边地的拂晓,深秋的塞外,天气寒凉,诗人又跨上战马,踏着秋日的冰水出发了。晨风送来瑚婉的笛声,这笛声不由引起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两行热泪滚滚流下。诗歌就从这里开头。“晓笛”,“秋冰”,“马蹄”,交织成一幅单纯而又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塞外秋晓行旅图,点示出“早发”之意。而这种苍凉的意境中,透露出独处异地的乡思,这便是首句的“乡泪”,从而暗示出“怀”字。“怀”,被渲染异地风情的“晚笛”所引发,所烘托,是统摄作者眼前这幅画面的中心,也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以下六句便集中写“怀”。“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这一联写边塞的遥远和自己的形单影只。“一身”与“万里”互相对照,突出了独处塞外的孤零。“虏云”和“胡天”说的都是塞外,而用两句反复来写,就突出了异地的感觉。“虏云”而言“外”,“胡天”而言“西”,就都强调了边塞的遥远,归家的不易,也就暗示出“怀”的原因。这两句与《安西客馆中思长安》里的诗句“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都表达了一种独处异地的愁思。“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上句从所见,下句从所闻写边塞上单调而又连续不断的征战生活。当诗人置身于这种生活之中的时候,他就发现,这种生活与作者自己原来的想象有一定的距离,并不是那样浪漫的。马上颠簸,飘忽无定,乡路迢迢,归家无期,诗人是不可能不时而生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征战生活的厌倦情绪的。从某一方面说,这也反映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的厌倦及对和平安定的眷恋。

  诗的最后两句写思念故乡,形之梦寐。“故山”点出“怀”的对象,“今”承上文眼前景,“何在”启下句故乡景,用一问退出一“梦”,突出表现了对家乡之不能不时时萦怀。并且,“昨日梦”和今“晓笛”相呼应,反映了诗人之所以闻笛而落泪,并不是凭空的,而是以他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为基础的。写到这里,“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这个题目所点示的几层意思,尤其是贯穿全诗的“怀”字,就表现得十分完满而又含蓄了。

  全诗从“早发”落笔,层层写来,宛转赴题,情景交融,层次井然,感情十分深沉。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3-54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94-19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七夕

: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听着织女的配环叮咚,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的不那么明显。

一道鹊桥横渺(miǎo)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

: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今夜在这皇城中赏月,月光漫撒好似白雪铺满大地。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再想想洛阳城,清秀的风光也很现在的一样。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料想你也定当在这个晚上与我同赏一轮明月,也看到了湖水像镜子一样清澈。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总是思念你的心,就像月亮的光即使相隔千里都能看的见。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清光:清亮的光辉。这里指月光。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