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送余运,无妨时已和。
风雪送走了一年剩余的日子,气温则已经开始融和。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门前两边种着梅与柳,那绽开的梅花一朵朵,一束束,串成一条。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我歌唱你说难得,酒中的惬意何其多!
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
说不上酒中的快乐有多少,那石门山曾聆听过奇妙的歌。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诗选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104-105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85-186风雪送余运,无妨(fáng)时已和。
蜡(zhà)日:古代年终时大祭万物的节日。蜡,周代十二月祭百神之称。余运:一年内剩下的时运,即岁暮。时已和:时节已渐和暖。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夹门植:种植在门两旁。佳花:指梅花。
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唱:指咏诗。尔:你,指上句的佳花。言得:称赏之意。适:适意,惬意。
未能明多少,章(zhāng)山有奇歌。
未能明多少:难以明了到底有多少,意谓极多。指“酒中适”。章山:江西南城县东北五里有章山,乔松修竹,森列交荫。疑当指此。
参考资料:
1、 孟二冬.陶渊明诗选注.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104-105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85-186此诗开头两句写腊日一到,岁暮就会很快被送走。虽然时有风雪,但无碍于季节的转换,天气的日趋暖和,指明了自然变化规律的不可抗拒性,预示冬即去春将来,渲染了一种蒸腾向上,振奋人心的气氛。
三、四句承接“时已和”写梅、柳干粗枝繁,高大挺拔,傍屋而植,夹门而立,那绽开的梅花一朵朵,一束束,串成一条,芳香四溢,构成一个静谧恬适的境界。在此,虽未言及其中人,其中人超尘拔俗的精神风貌,却可由所居环境的幽雅揣度到八九分。
后四句集中表现所居之人的行为与思想活动。诗人写自己面对佳花把酒吟诗,觉得那花儿也似乎显得心满意足,高兴不已,深感这酒中的快乐,是多而又多。然而究竟其中有多少快乐。谁也弄不清楚,只知唯有像“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七岭之美,蕴奇于此”的章山那样的风景胜地,才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激发诗情,可写出妙言奇句佳篇的理想去处。诗人在这里恰当运用了移情于物的艺术手法,把他那种陶醉于山水,热衷隐居生活的怡然之乐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勾勒环境,清新秀雅,有力地烘染了人物的性格;抒发怀抱,移情于物,情趣盎然。尤其是“章山有奇歌”一句,既收束全诗,又有宕出远神之感,使想象由近及远,在更其广阔的空间驰骋,从而进一步拓展了诗的意境,使其更显节短韵长,余味悠然。
参考资料:
1、 王远国.中华传统节日诗赏析.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356
)
洋洋平泽,乃漱乃濯。
长河已被春水涨满,漱漱口,再把脚手冲洗一番。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眺望远处的风景,看啊看,心中充满了喜欢。
人亦有言,称心易足。
人但求称心就好,心意满足并不困难。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喝干那一杯美酒,自得其乐,陶然复陶然。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93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8洋洋平泽,乃漱(shù)乃濯(zhuó)。
洋洋:水盛大貌。平泽:浇满水之湖泊。漱、濯:洗涤。
邈(miǎo)邈遐景,载欣载瞩(zhǔ)。
邈邈:远貌。遐景:远景。载:语词。瞩:注视。此句写诗人眺望远景,心感欣喜。
人亦有言,称(chèn)心易足。
称:相适合,符合。
挥兹一觞(shāng),陶然自乐。
挥兹一觞:意谓举觞饮酒。挥:倾杯饮酒。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2011:93 2、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5-8写自己在水边的游赏,这情趣和《论语》中说的“浴乎沂,风乎舞雩”相似。“洋洋平泽”,是说水势浩大而湖面平坦,诗人就在这湖边洗濯着(这里“漱”也是洗涤之意);“邈邈远景”,是说远处的景色辽阔而迷濛,它引人瞩目,令人欣喜。这四句中写动作的两句很简单,其实就是四个动词。“乃”和“载”都没有实义,主要起凑足音节、调和声调的作用。写景的两句也很虚,不能使读者切实地把握它。但实际的效果如何呢?那洋洋的水面和邈邈的远景融为一气,展示着大自然浩渺无涯、包容一切的宽广。
诗人在湖中洗濯,在水边远望,精神随着目光延展、弥漫,他似乎和自然化成了一个整体。这四句原是要传布一种完整而不可言状的感受、气氛,倘若某一处出现鲜明的线条和色块,就把一切都破坏了。后四句是由此而生的感想:凡事只求符合自己的本愿,不为世间的荣利所驱使,人生原是容易满足的。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在朦胧醉意之中,我就自得其乐。
以上是说暮春之游在自然中得到的欣喜。陶渊明热爱自然,这是人所皆知的。他病重时写给几个儿子的遗书中,还言及自己“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不过,陶渊明之热爱自然,内中还深含着一层人生哲理。在他看来,多数人由于违背了人的自然本性,追逐无止境的欲望,于是虚伪矫饰,倾轧竞争,得则喜,失则忧,人生就在这里产生了缺损和痛苦。
而大自然却是无意识地循着自身的规律运转变化,没有欲望,没有目的,因而自然是充实自由的,无缺损的。人倘能使自己化同于自然,就能克服痛苦,使人生得到最高的实现。
至于陶渊明“欣慨交心”,并有一种感伤的缘由是他终究不能完全脱离社会而完全面对着自然生活——即使是做了隐士。当时动荡不宁、恶浊昏暗的社会现实,与陶渊明笔下温和平静的自然,恰成为反面的对照。它不能不在诗人的心中投下浓重的阴影。三四两章伤今怀古的感叹,正是以此为背景的。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83-486
)
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
富贵时候他人聚集,贫贱之时众叛亲离。
廉蔺门易轨,田窦相夺移。
廉蔺门前车马改道,田窦两家相互夺移。
晨风集茂林,栖鸟去枯枝。
晨风集于茂密树林,栖鸟离开干枯树枝。
今我唯困蒙,留士所背驰。
今日的我处境困窘,众士全部背我而去。
乡人敦懿义,济济荫光仪。
乡人待我深情厚谊,庄敬之貌遮住容仪。
对宾颂有客,举觞咏露斯。
对着亲朋高颂《有客》,举起酒杯咏唱《露斯》。
临乐何所叹,素丝与路歧。
面对舞乐为何叹息?只为白丝还有路歧。
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
廉蔺(lìn)门易轨,田窦(dòu)相夺移。
廉蔺:战国时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的并称。田窦:西汉武安侯田蚡和魏其侯窦婴的并称。
晨风集茂林,栖鸟去枯枝。
今我唯困蒙,留士所背驰。
困蒙:犹窘迫。
乡人敦懿(yì)义,济济荫光仪。
懿义:美好的情谊。
对宾颂有客,举觞(shāng)咏露斯。
临乐何所叹,素丝与路歧。
)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茂盛葱翠的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风中低垂摇摆着的小树生长在山顶上。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由于生长的地势高低不同,山顶径寸的小树,却能遮盖百尺之松。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在下级官职中。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汉代金日磾和张安世二家就是依靠了祖上的遗业,子孙七代做了高官。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等到白头仍不被重用。
郁(yù)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涧:两山之间。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离离:下垂的样子。苗:初生的草木。山上苗:山上小树。
以彼径寸茎(jīng),荫(yìn)此百尺条。
彼:指山上苗。径:直径。径寸:直径一寸。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荫:遮蔽。此:指涧底松。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世胄蹑(niè)高位,英俊沉下僚(liáo)。
胄:长子。世胄:世家子弟。蹑:履、登。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地势”两句是说这种情况恰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造成的,其所从来久矣。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ěr)汉貂(diāo)。
金:指汉金日磾(jin mi di),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七世:七代。珥:插。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冯公:指汉冯唐,他曾指责汉文帝不会用人,年老了还做中郎署长的小官。伟:奇。招:招见。不见招:不被进用。
这首诗写在门阀制度下,有才能的人,因为出身寒微而受到压抑,不管有无才能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要位,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不平现象。“郁郁涧底松”四句,以比兴手法表现了当时人间的不平。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大族子弟。仅有一寸粗的山上树苗竟然遮盖了涧底百尺长的大树,从表面看来,写的是自然景象,实际上诗人借此隐喻人间的不平,包含了特定的社会内容。形象鲜明,表现含蓄。中国古典诗歌常以松喻人,在此诗之前,如刘桢的《赠从弟》;在此诗之后,如吴均的《赠王桂阳》,皆以松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世胄蹑高位”四句,写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占据高官之位,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却沉没在低下的官职上。这种现象就好像“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势使他们如此,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至此,诗歌由隐至显,比较明朗。这里,以形象的语言,有力地揭露了门阀制度所造成的不合理现象。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段灼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即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刘毅的有名的《八损疏》则严厉地谴责中正不公:“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这些言论都反映了当时用人方面的腐败现象。左思此诗从自身的遭遇出发,对时弊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金张藉旧业”四句,紧承“由来非一朝”。内容由一般而至个别、更为具体。金,指金日磾家族。据《汉书·金日磾传》载,汉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金家都有内侍。张,指张汤家族。据《汉书·张汤传》载,自汉宣帝、元帝以来,张家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功臣之世,唯有金氏、张氏,亲近宠贵,比于外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冯公,即冯唐。他是汉文帝时人,很有才能,可是年老而只做到中郎署长这样的小官。这里以对比的方法,表现“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具体内容。并且,紧扣《咏史》这一诗题。何焯早就点破,左思《咏史》,实际上是咏怀。诗人只是借历史以抒发自己的怀抱,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而已。
这首诗哪里只是“金张藉旧业”四句用对比手法,通首皆用对比,所以表现得十分鲜明生动。加上内容由隐至显,一层比一层具体,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398-399页
)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自小不同人交往,一心爱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行年渐至四十岁,长久隐居无所成。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最终抱定固穷节,饱受饥饿与冷。
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屋风凄厉,荒草掩没前院庭。
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披衣坐守漫长夜,盼望晨鸡叫天明。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
没有知音在身边,向谁倾诉我衷情。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罕人事:很少有世俗上的交往。游好:游心,爱好。六经:六种儒家经典,指《诗》、《书》、《易》、《礼》、《乐》、《春秋》。这里泛指古代的经籍。
行行向不惑(huò),淹留遂无成。
行行:不停地走,比喻时光流逝。向:接近。不惑:指四十岁。淹留:久留,指隐退无成:指在功名事业上无所成就。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
竟:最终。抱:持,坚持。固穷节:穷困时固守节操,意即宁可穷困而不改其志。饱:饱经,饱受。更:经历。
敝(bì)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
弊庐:破旧的房屋。交:接。悲风:凄厉的风。没:掩没,覆盖。庭:庭院。
披褐(hè)守长夜,晨鸡不肯鸣。
“披褐”二句:表现寒夜饥寒交迫的窘状,即《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所说“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之意。
孟公不在兹,终以翳(yì)吾情。
孟公:东汉刘龚,字孟公。皇甫谧《高士传》载:“张仲蔚,平陵人。好诗赋,常居贫素,所处蓬蒿没人。时人莫识,惟刘龚知之。”陶渊明在这里是以张仲蔚自比,但是慨叹陶渊明却没有刘龚那样的知音。翳:遮蔽,隐没。此处有“郁闷”之意。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