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皇甫冉宅欢宴(一作对酒)

:
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情。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
暗滴花茎露,斜晖月过城。那知横吹笛,江外作边声。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继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53篇诗文

猜你喜欢

城上

:
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
虽然已经从军入幕也只是徒劳无为,生活是这般无聊,我只有独自登上高城。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看沙洲上的禽鸟因失去伴侣而翘首远望,江边的树木在云彩掩映下留下淡淡的阴影。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边境的征伐一直拖延未能取胜,可繁重的军需赋税已把地方榨得民穷财尽。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唉,可叹那贾谊空有游刃有余的韬略,纵然成天作赋论兵也不过是虚度光阴。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 张强 刘海宁解评.李商隐集 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12-113页2、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257页

有客虚投笔,无憀(liáo)独上城。
有客:诗人在郑亚幕府充任幕僚,故自称“有客”。虚:徒劳,枉自,白白地。投笔:投笔从戎的省语。无憀:即无聊,空虚、无所依托的样子。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沙禽:停留在沙洲上的水鸟。著:附着。

边遽(jù)(qǐ)天讨,军须竭地征。
遽:传递官府文书的驿车。稽:迟延。天讨:朝廷对入侵者的征讨,此指对西北边地党项族的征讨。地征:土地赋税的征收。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贾生:指西汉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游刃极:游刃有余,应付自如。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 张强 刘海宁解评.李商隐集 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12-113页2、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257页
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首联“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感叹自己无所事事,因“上城”远眺,拟消散心中之“无憀”。“虚”字极佳,将投笔从戎的心事勾起。“独”字传神,万般无奈独上城楼。

  颔联“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写望中景色,失伴的鸟,树木在云彩掩映下留下淡淡暗影,景语即情语,这些景色是凄清空落的,这一切也压在诗人的心头。

  颈联“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由景物转入议论时事,诗人慨叹讨寇不力而军需赋税苛繁弄得民穷财尽。就算目睹国势动乱,自己纵有韬略,也不过是虚度光阴。国事维艰,这一联给读者以喘不过气来的重压。

  尾联“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宕开一笔,只言才智足以匡国的贾谊被弃之不用。由此上溯首句“虚投笔”之语,一个心忧国事、渴望报效国家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一联情感愤激,极写诗人心中的苦闷。

  诗人登城眺远,写景抒怀,以抒发其壮志难酬的苦闷,写得情景交融,含而不露,颇有韵味。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 张强 刘海宁解评.李商隐集 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12-113页2、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25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村行

: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仲春时节我经过南阳县西,村庄里的桑树都长出了嫩芽。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和风吹拂着依依垂柳,点点细雨滴在曲折的池塘上。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披着蓑衣的牧童正在唱歌,穿着红裙的少女隔着篱笆偷偷张望。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我走进农家脱下半湿的衣裳,主人摆出丰盛的饭菜招待我。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6402、 胡可先.杜牧诗选:中华书局,2005:67-683、 刘逸生.杜牧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77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wù)
春半:阴历二月。南阳:地名,古称宛,今河南省南阳市。村坞:村庄,村落。坞,四面如屏的花木深处,或四面挡风的建筑物。

(pīng)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娉娉:姿态美好的样子。回塘:曲折的池塘。

(suō)唱牧牛儿,篱窥(kuī)(qiàn)裙女。
蓑:草制的雨衣。茜裙:用茜草制作的红色染料印染的裙子。茜,茜草,多年生植物,根黄赤色,可作染料。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shǔ)
征衫:行途中所穿的衣服。馈:招待。鸡黍:指村人准备的丰盛饭菜。

参考资料:

1、 孙建军.《全唐诗》选注:线装书局,2002:36402、 胡可先.杜牧诗选:中华书局,2005:67-683、 刘逸生.杜牧诗选: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77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这是一幅美丽的农村风景画。仲春季节,南阳之西,一派大好春光。美时,美地,美景,在“春半南阳西”中,隐约而至。遍村柔桑,欣欣向荣。着一“过”字,境界全出。“柔桑过村坞”,在动态中,柔桑生长的姿态和鲜嫩的形状,活现在眼前,这就把春天的乡村,点缀得更美了。加之垂柳扶风,娉娉袅袅,春雨点点,回落塘中,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趣。再看,那农家牧童,披着蓑衣,愉快地唱着歌;竹篱笆内,可窥见那穿着绛黄色裙子的农家女的倩影。行路征人,解松半湿的衣衫,在村里歇脚,村主人热情地用鸡黍招待客人。这首诗,首联、颔联是写村景,颈联、尾联是写村情。其景实,其情真,与诗题是呼应的。

  《村行》的艺术特色,可用轻倩秀艳来总括。《李调元诗话》云:“杜牧之诗,轻倩秀艳,在唐贤中另是一种笔意,故学诗者不读小杜诗必不韵。”所谓轻倩秀艳,即轻盈巧倩,秀美艳丽。它好像是个风华正茂的女子,秋波流转,含情脉脉,秀而不媚,艳而不淫,风姿婀娜,楚楚动人。

  轻倩秀艳,不仅显示在妇女形象和爱情生活的描写中,也表现在大自然的描绘中。除了《村行》以外,《汉江》、《寄扬州韩绰判官》、《山行》、《寄远》、《柳绝句》、《江南春绝句》等,均以轻倩秀艳见长,又各有其奇特风采。然而,它们与《村行》相比,却缺少那么一点点野趣与农村风味。《村行》一诗,在轻倩秀艳之中,显示出野逸、村朴、真挚、热情。诗人所描绘的柔桑、村坞、垂柳、塘雨、蓑衣、牧童、耕牛、篱笆、村女、主人、鸡黍等,都是美好的田园风光。

  《村行》不是静止的田园画,而是运动着的风光图。从诗题中,就点出了“行”的特色。“行”,带动全篇,连风景也是处于流动之中的。在诗人笔下,春,不是停滞的,也不是笼统地指正、二、三月,而是指农历二月中旬。这时,春天已过去一半,故曰“春半”。这个半字,虽本身不是动词,但诗人却赋予它以动作性,它显示出大好的仲春季节的来临。此外,在诗人笔下,柔桑处处,生机勃勃,但诗人在描绘它的长势时,不用满字,而用“过”字。这个“过”字,既写了柔桑的生长过程之快,又写了柔桑长势之茂盛及其涵盖面之大。此外,诗人笔下之柳,不是呈一种动势,而是呈多种动势。它不仅下垂,而且随风摇动,仿佛少女娉娉的腰肢一样,左右摆动。此外,作者所写的雨,不是大雨,而是点点细雨。“点点”,还呈现出落雨的动势。雨落水塘,溅起圆圆的水花,“回”字,与前面的“垂”字对照,“点点”与前面的“娉娉”对照,更加强了风景的动态美。如果说,前面两联是写风景动态美的话,那么,后面两联就是写风情动态美了。放牛娃唱着动听的歌,给人以听觉上的美感;从外边可以窥及篱内村女绚丽的衣裙,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征衫半湿,且解且歇,村人好客,馈以鸡黍,给人以味觉上、触觉上的美感。诗人就是如此地善于捕捉刹那间的人物的动态去表现农村的人情美。

  《村行》这首小诗,具有轻柔秀美的特点。它与《商山麻涧》等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商山麻涧》中,所写的云光岚彩,柔柔垂柳,滴滴塘雨,秀眉牧童,茜裙女儿,均富于柔和的特质。此外,诗人写竹,则“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栽竹》);写梅,则“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梅》);写鵁鶄,则“静眠依翠竹,暖戏折高荷”(《鵁鶄》);写鹭鸶,则“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鹭鸶》)。这些诗句,与《村行》虽各有特色,但都具有轻倩秀艳之美。

参考资料:

1、 林力.唐诗鉴赏大典:长征出版社,1999:1601-160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田叟

:
荷筱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烧畬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

荷筱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挑着竹器的老翁看起来有情致,我们彼此遇见之后就一起绕着村子走。

烧畬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烧荒的火光将天边映成白天的颜色,远处被照着的山显得更好看了,傍晚砍伐树木的声音在幽深的山谷里回荡。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鸥鸟与白沙云天相伴,人们也完全忘掉心计,与他相亲,鸟儿和谐融洽的在空中飞翔,可亲戚朋友却彼此一向不了解。

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
自我反省后觉得实在是感激这眼前的一切,谁说乡间没有有明智的人,朝野里的人却不知道,真是让我吃惊。

参考资料:

1、 中华农业文明教育园地.赠田叟

(hè)(tiáo)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荷:挑,担。蓧:古代耘田用的竹器。

烧畬(shē)逢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烧畲:烧荒耕种。将砍伐的荆棘等烧成灰作肥料叫烧畲。暝:天黑,傍晚。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鸥鸟忘机:本来喻指人无机心,动物也就与他相亲。这里指隐居自乐,不以世事为怀(此处诗人把田叟比视作隐士)。 浃洽:融洽,和洽。交亲:互相亲近。句中指亲友。得路:指得志升官。昧平生:素不相识。

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
诚:实在,诚实。这句是说:田叟为人诚直,使人印象深刻。

参考资料:

1、 中华农业文明教育园地.赠田叟
荷筱衰翁似有情,相逢携手绕村行。
烧畬晓映远山色,伐树暝传深谷声。
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抚躬道地诚感激,在野无贤心自惊。

  在李商隐诗中,具体表现为对自然景物的静照观赏、对山村野趣的忘我流连。诗歌首联写与田叟相逢之情景。颔联写所见所闻,皆为田园生活之景。颈联把田叟不以世事为怀与官场得志升官者进行对比,一歌颂一讽刺,表明了作者的爱憎。尾联用野无遗贤典故,既赞美了田叟,也讽刺了当权者。

  全诗语言精工,用典精当。田园生活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世俗人际关系相比,纯朴厚直、了无机心的田叟也能使诗人感受到返朴归真的禅意,自然清景,对于红尘喧嚣的世人,具有净化心灵、抚平躁动的效用。受无常左右的凡夫俗子,蝉蜕红尘,就可以在大自然中获得审美观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了解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官场污浊的憎恶。

参考资料:

1、 李竹筠;论李商隐诗歌的忧世情怀[D];郑州大学;2006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塞上曲二首·其二

: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汉家旌(jīng)帜满阴山,不遣(qiǎn)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这首较之第一首《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浅明了许多,里面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戴诗同前人述志慷慨的边塞诗风一体同出,大都是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至于时代特征的分析、判断及有关主张,则稍嫌抽象,倘如不将上诗注为唐中期的戴诗,而随便说成为别个时代的,也是很难提出疑问来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归

: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长满青苔的小路边,仍旧是修竹临江,茅檐下的花木,依然是浓荫覆地。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离开草堂已经三年了,归来时正是春花正茂的时候。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谢安常倚杖与孤石相望,我却在浣花溪浅沙地上倾壶独酌。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欣赏那远处闲静浮于水面上的水鸥,观看那在微风中斜飞的燕子。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我今日虽回到了这地方,但不知以后又怎么样,现在蜀中多乱,世路梗阻,年纪这么大了,一个人的一生,也终会有尽头之日呀。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来日既有限,所以不同不于愁中取乐,醒后有酒又饮个醉,兴之所至便是家了,得快乐时且快乐,何必计较能在这里住上多久呀。

参考资料:

1、 刘文蔚.唐诗合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486-488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fù)地花。
苔径:长满青苔的小路。 临:挨近,靠近。覆:遮盖。

别来频甲子,倏(shū)忽又春华。
频:多次。甲子:甲为天干的首位,子为地支的首位。倏忽:一作“归到”。春华:即春花。

(yǐ)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倚仗看孤石:晋谢安所居的地方,有石一柱,谢安常倚仗相对。杜甫在这句诗里说的即指此。倾壶:指斟酒。 沙:浣花溪有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gěng),吾生亦有涯。
梗:阻塞。涯:穷尽。764年,杜甫已五十三岁。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乘兴:兴会所至的意思。

参考资料:

1、 刘文蔚.唐诗合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486-488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二月,严武再为成都尹蒹剑南节度使。三月杜甫由阆州复至成都草堂,便写了此诗。诗中反映了杜甫饱经忧患,备尝困顿之后,由于深感踪迹无常,往来不定之苦而产生自伤自解,随遇而安的思想。

参考资料:

1、 刘文蔚.唐诗合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486-48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