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秋天的湘江风平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送人出外,我还得回去,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无限。
参考资料:
1、 金文.语文教学大纲重点推荐篇目 2 读破好唐诗 .西安市: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年:159页2、 《少年成长必读中外名著丛书》编委会.中国文学名著 唐诗 第2版 .延吉市: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141页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潮:指波涛。发: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pín)茫茫鹧(zhè)鸪(gū)飞。
白蘋:一种植物。鹧鸪:鸟名,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听之悲切。
参考资料:
1、 金文.语文教学大纲重点推荐篇目 2 读破好唐诗 .西安市: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年:159页2、 《少年成长必读中外名著丛书》编委会.中国文学名著 唐诗 第2版 .延吉市:延边大学出版社,2006年:141页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去,更显得江面开阔。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善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富变化。联系全诗送别的情境来理解,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抑郁。次句“湘中月落行人发”,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时分。第一句着重写空间,第二句着重写时间,而且,次句开始的“湘中”和首句开始的“湘水”,“湘”字重复,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增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流利自然,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诗的行云流水回旋复沓的旋律,而加上“发”与“归”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回环往复的充分渲染。如果说,前面两个七字句弹奏的还是平和舒缓的曲调,那么,“送人发,送人归”,则为变奏之声,急管繁弦,就“凄凄不似向前声”了。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见,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给,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伤感情态,见于言外;“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蘋动静互映,那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更给读者以无穷的意味。
这首诗描述湘江畔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惆怅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浅白而情韵丰富。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759-760页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东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天未亮就吃了饭,赶着牛去村东干。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天刚亮就下了田,直至暮色归家园。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木犁翻土札札响,乌鸦老鹰飞不断。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竭尽筋力勤劳动,收点粮食过一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粮食交尽出苦力,姑且回到空屋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子孙天天长大了,世世代代亦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烟火人家篱笆隔,相聚黄昏来谈白。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院边秋蝉叽叽叫,无风苎麻正寂寂。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收下蚕丝尽交税,空留布机斜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乡村小吏夜到来,杀鸡煮饭备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都说官长心真狠,常有文书来责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车陷泥潭不能出,东乡交租稍延误。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官府从来不宽恕,肆意鞭打血肉糊。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千万备好田租赋,免得皮肉也受苦。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交纳新税就在即,唯恐重蹈东乡路。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路上蒺藜满眼生,弯曲缠绕古城壁。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蓼花覆盖塘堤岸,池中之水更清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此时秋收已完毕,樵夫牧童日暮归。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寒风劲吹柳叶稀,霜下梨枣已透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行路之人迷归路,野鸟竞相寻归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田家老人笑留我,黑夜原孤独谨慎。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幸亏今年收成好,不用担心没得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875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92-294页蓐(rù)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蓐食:坐在床席上吃早饭。徇:从事,尽全力去做。所务:所从事的农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lěi)耜(sì)声,飞飞来乌鸢。
耒耜:耕地翻土的工具。这里泛指农具。乌鸢:乌鸦和老鹰。这里泛指鸟类。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竭:尽。兹:这个。筋力事:指重体力劳动。持用:拿来取用。穷:过完,度过。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篱(lí)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篱落:篱笆。烟火:指人家。这两句是说,篱笆把一家家隔开,傍晚时左邻右舍聚在一起交谈。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庭际:院落边。虫:一作“蛩”。疏麻:麻名。这里泛指一般的苎麻。方:正。寂历:寂静。
蚕丝尽输税,机杼(zhù)空倚壁。
尽输税:全部拿去交了税。机杼:指织布机。空倚壁:空空的靠在墙边。
里胥(xū)夜经过,鸡黍(shǔ)事筵(yán)席。
里胥:乡村小吏。事:备办。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峻:严厉。各言长官峻:指来的里胥是一批,他们各自都说官长严厉。文字:指文书。督责:督促,责备。
东乡后租期,车毂(gǔ)陷泥泽。
后租期:延误了交税的期限。毂:车轮中心贯轴的圆木,这里是指代车轮。车毂陷泥泽,是解释“后租期”乃因车轮陷进了泥潭里的缘故。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zì)狼藉。
公门:官府。少推恕:很少酌情宽恕。鞭朴:鞭打。恣:肆意,指肆意鞭打。狼藉:纵横散乱的样子。这里形容被打得血肉模糊。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可惜:可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zhǒng)前迹。
迎新:迎接新谷登场。唐德宗时开始分秋夏两季征收赋税,规定夏税要在六月交毕,秋税要在十一月交毕。新谷登场也就是交秋税的时候到了。在此岁:在这个时候。踵前迹:指踏着前人的足迹。
古道饶蒺(jí)藜(lí),萦回古城曲。
饶:盛多。曲:角落。
蓼(liǎo)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蓼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水边或湿地。被:遮盖。绿:一作“渌”,澄清。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行人:指诗人自己。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念:关心。原陆:高而平的地面。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zhān)与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875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92-294页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田家三首》是一组完整的诗篇。第一首诗写农民一年四季从早到晚,辛勤紧张地在地里劳动,到头来却无法维持生计,因为他们的劳动果实全都被官府以田赋和徭役的形式搜刮去了。他们不仅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且子子孙孙还得把这种悲惨的遭遇延续下去。第二首诗通过具体的事例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吏为催租逼税而威胁恫吓直至私刑拷打农民的种种罪行,从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封建暴政下的痛苦生活。这首诗前六句写农民在完成夏税的征敛中被封建官府剥削一空的情景,次十句写里胥在催租时对农民的敲诈勒索和威胁恫吓的情景,后二句写农民听了里胥的一席威胁话语后所产生的恐惧心理。第三首诗前八句描绘的是秋收后农村的景象,后六句则是描绘诗人因迷路在农家借宿的经过。这首诗用非常朴素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淳朴可敬的田翁老人形象,反映了诗人和农民亲密无间的关系。
这三首诗体现了一些共同的特色。一是叙事朴实生动,客观真实;二是语言质朴无华,几近口语,体现了田园诗的本色;三是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与对话描写,极富艺术感染力,忠实客观地表现了农村悲惨的生活图景,含蓄而又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封建官吏的憎恶,对穷苦民众深切同情的民本思想和对自己遭贬永州、前途无望的愤慨。清人毛先舒说这组诗“叙事朴到”,这一评价是精当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522-524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92-294页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秦代的那座古墓成了长满野草的山岭,可它那幽暗的地宫,却是豪华壮丽的宫殿。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墓顶上镶着大珍珠,象征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墓底用水银灌注成江湖河海。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墓中有江海人岂能渡过;暗黑阴冷,永远无春的地下,绝无雁鸭飞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野风吹得松树哗哗作响,像是被始皇封为大夫的泰山松的哀悼声。
参考资料:
1、 宇野直人,李寅生编.中日历代名诗选 中华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225页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幽宫:幽冥界的宫殿,这里指秦始皇的陵墓,又指地下的孤独, 紫台:与“紫微宫”义同,天帝的宫殿。转指天子的宫殿。
星辰七曜(yào)隔,河汉九泉开。
七曜:中国古代对日(太阳)、月(太阴)与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填星)五大行星的一种总称。河汉:天河。 九泉:地下的世界。九,为极限的数字,表示“无限”之意;泉,指黄泉之国。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yàn)不回。
更闻松韵(yùn)切,疑是大夫哀。
松韵:风吹松树发出的声音。大夫:官职名。秦始皇祭祀泰山时,途中遇到大雨,遂在松树下避雨.后来秦始皇封这棵大树为“五大夫”(《史记·秦始皇本纪》)。
参考资料:
1、 宇野直人,李寅生编.中日历代名诗选 中华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225页王维的这首诗,主要是揭露他穷奢极欲,榨取民脂民膏的一面。它描写了秦始皇墓的宏大规模:陵墓象山岭一样高,墓穴象一座地下宫殿。里面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水银做的江海,黄金制的雁。这几句极力铺叙墓穴的豪华,但看不出诗人是暴露还是羡慕。再往下看就有微词:有海却没有人渡船,墓里没有春秋,雁也不会冬去春来。意思是说,再阔气,也毫无用处。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秦始皇大修陵墓已经有所不满。最后两句则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态度:陵墓周围传来了一阵阵松涛声,好象是大臣们的哀怨。他只听到卿、大夫们的哀怨而没有听到人民的呼声、怒吼,是他的局限性。不过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他对秦始皇搜刮民脂民膏是持批判态度的。
诗的中间二联,是从史书的记述中想象到的墓室中的情形,是对历史的再现。在秦始皇的墓中,还有难以赘述的广阔世界。但在现实世界中,这里的一切都是无声的,都僵硬地放在这里。死亡的时间与众不同,所以描写这方面的诗歌也就较为稀少了。然而,在这个不一样的世界中,墓中的景观又被作者好像看到了一样一一地被描写了出来。王维感觉的视觉性——画家之眼。在这里可以说是得到了最好的发挥。至尾联时,开始传来了声音。风吹松树的响声,与大夫哀悼秦始皇之死的恸哭重合在了一起,作品怪异的色彩越来越浓了。
这首诗从客观描写到最后表明作者的态度,写得很有层次。全诗写得委婉含蓄,后四句虽然流露了诗人的倾向性,但表现得比较隐蔽,不是赤裸裸的直说,耐人寻味。全诗剪裁得当,十分精炼。关于秦始皇墓内的耗费,历史上记载很多。作者只写以明珠为日月,以水银为江海等,因为这些事物为秦始皇墓中所特有,最能表现秦始皇的铺张。这首诗是王维比较重视视觉印象的代表作品。
参考资料:
1、 宇野直人,李寅生编.中日历代名诗选 中华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第225页2、 杨知秋选编.雏凤声:历代少年儿童诗作选: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第29页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早春二月,黄鹂在宫苑飞翔歌吟;拂晓时紫禁城春浓树木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乐宫的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旁的杨柳沐浴在春雨中翠色深深。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暖阳不能消散穷途落魄之憾,遥望天空常常怀有捧日赤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十年来频频献赋还知音未遇,我头发斑白愧对华贵的帽簪。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2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16-217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60 .二月黄莺(yīng)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黄莺:一作“黄鹂”。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据旧苑扩充修建的御苑。此处泛指宫苑。紫禁:皇宫。一作“紫陌”。阴阴:一作“沈沈”。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长乐:即长乐宫。西汉主要宫殿之一,在长安城内。这里借指唐代长安宫殿。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xiāo)汉长怀捧日心。
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霄汉:指高空。长怀:一作“长悬”。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zān)。
献赋:西汉时司马相如向汉武帝献赋而被进用,后为许多文人效仿。此指参加科举考试。遇:遇时,指被重用。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602 .2、 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 :216-217 .3、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4、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60 .这是一首投赠诗。此诗以其用景色隐含的请求提携之意,和不落窠臼的恭维手段而闻名。前半部分以写景为主,但融情于景;后半部分以抒情为主,但思与景谐。诗人含蓄地赞颂了裴舍人,并委婉地陈述了自己的心事。全诗未有一句是明写作者自己之情,却在景色和感情的描写中点明了自己的想法,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由此颇见作者娴熟的艺术技巧。
“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首联是说,二月天黄莺鸟飞到上林苑,春天早上紫禁城郁郁葱葱。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颔联是说,长乐宫钟声消逝在花丛外,龙池杨柳沐春雨翠色更深。
开头四句,诗人像并不在意求援似的,描画了一幅秾丽的宫苑春景图:早晨二月,在上林苑里,黄鹂成群的飞鸣追逐,好一派活跃的春的气氛!紫禁城中更是充满春意,拂晓的时候,在树木葱茏之中,洒下一片淡淡的春阴。长乐宫的钟敲响了,钟声飞过宫墙,飘到空中,又缓缓散落在花树之外。那曾经是玄宗皇帝发祥地的龙池,千万株春意盎然的杨柳,在细雨之中越发显得苍翠欲滴了。这四句诗写的都是皇宫苑囿殿阁的景色。
那么,钱起赠诗给裴舍人,为什么要牵扯上这些宫殿苑囿呢?这就要看看舍人的日常活动情况了。在唐代,皇帝身边的职官,有通事舍人、起居舍人、中书舍人。这些“侍从之臣”每天都要随侍皇帝左右,过问机密大事,其实际权力范围很大。
不难理解,此诗的开头四句,并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他的目的,是在“景语”中烘托出裴舍人的特殊身份地位。由于裴舍人追随御辇,侍从宸居,就能看到一般官员看不到的宫苑景色。当皇帝行幸到上林苑时,裴舍人看到上林苑的早莺;皇帝在紫禁城临朝时,裴舍人又看见皇城的春阴晓色;裴舍人草诏时,更听到长乐宫舒缓的钟声;而龙池的柳色变化及其在雨中的浓翠,自然也是裴舍人平日所熟知的。四种景物都若隐若现地使人看到裴舍人的影子。
可见,虽然没有一个字正面提到裴舍人,但实际上句句都在恭维裴舍人。恭维十足,却又不露痕迹,可见手法高妙。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颈联是说,和煦春日也难消穷途遗恨,耿耿胸中咏怀着捧日忠心。
随后诗人笔头一转,就写到请求援引的题旨上:“阳和”句是说,虽有和暖的太阳,毕竟无法使自己的穷途落魄之恨消散。“霄汉”句说,但我仰望天空,我还是时时刻刻赞颂着太阳(指当朝皇帝),意思是自己有一颗为朝廷干事的热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尾联是说,献赋十年至今仍未得到恩遇,如今白发丛生羞对裴舍人。
末两句意思是说,十年来,我不断向朝廷献上文赋(指参加科举考试),可惜没有得到知音者的赏识,如今连头发都变白了,看见插着华簪的贵官,我不能不感到惭愧。话说到这份上,意思自然是再清楚不过的,但仍然含蓄,尚保持了一定的身份。
这首诗,通篇表示了一种恭维、求援之意,却又显得十分隐约曲折,尤其是前四句,虽然是在恭维,由于运用了“景语”,便不觉其庸俗了。由此颇见钱起娴熟的艺术技巧。全诗富丽精工,又不流于藻饰堆砌,十分难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637-638 .2、 刘扬.以乐景写哀——读钱起《赠阙下裴舍人》[J].课外语文,2010,11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不要怨恨被关在华丽的笼子里,也不要痛恨翠绿的毛被剪得残缺不全。江南气候温暖,而你的老家陇西十分寒冷。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劝你不要把话说得过于清楚,话说的太清楚,人就愈加喜爱,要想飞出鸟笼就更难了。
参考资料:
1、 李子光 李国平 贺国英主编.《旅游交通与旅游文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493页2、 汪正楚编著.《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第329页3、 张燕宁 杨旭红编译.《唐诗三百首:注音精选本》:宁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09月第1版:第257页4、 李之亮 张玉枝 贾滨选注.咏物诗精华:京华出版社,2001:第150页莫恨雕(diāo)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lǒng)西寒。
雕笼:雕花的鸟笼。翠羽残:笼中鹦鹉被剪去了翅膀。陇西: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以西,古传说为鹦鹉产地,俗称其为“陇客”。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君:指笼中鹦鹉。分明语:学人说话说得很清楚。出转:指从笼子里出来获得自由。
参考资料:
1、 李子光 李国平 贺国英主编.《旅游交通与旅游文学》: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493页2、 汪正楚编著.《中华唐诗传世名作一千首》: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第329页3、 张燕宁 杨旭红编译.《唐诗三百首:注音精选本》:宁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09月第1版:第257页4、 李之亮 张玉枝 贾滨选注.咏物诗精华:京华出版社,2001:第150页三国时候的名士祢衡有一篇《鹦鹉赋》,是托物言志之作。祢衡为人恃才傲物,先后得罪过曹操与刘表,到处不被容纳,最后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黄祖处,在一次宴会上即席赋篇,假借鹦鹉以抒述自己托身事人的遭遇和忧谗畏讥的心理。罗隐的这首诗,命意亦相类似。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诗人在江南见到的这头鹦鹉,已被人剪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子里,所以用上面两句话来安慰它:且莫感叹自己被拘囚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多了。话虽这么说,“莫恨”其实是有“恨”,所以细心人不难听出其弦外之音:尽管现在不愁温饱,而不能奋翅高飞,终不免叫人感到遗憾。罗隐生当唐末纷乱时世,虽然怀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大半辈子,无所遇合,到五十五岁那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算有了安身之地。他这时的处境,跟这头笼中鹦鹉颇有某些相似。这两句诗分明写他那种自嘲而又自解的矛盾心理。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鹦鹉的特点是善于学人言语,后面两句诗就抓住这点加以生发。诗人以告诫的口吻对鹦鹉说:你还是不要说话过于明白吧,明白的话你出去就更难了!这里含蓄的意思是:语言不慎,足以招祸;为求免祸,必须慎言。当然,鹦鹉本身是无所谓出语招祸的,显然又是作者的自我比况。据传罗隐在江东很受钱镠礼遇。但祢衡当年也曾受过恩宠,而最终仍因忤触黄祖被杀。何况罗隐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养成的愤世嫉俗的思想和好为讥刺的习气,一时也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对钱谬产生某种疑惧心理,完全是可理解的。
这首咏物诗,不同于一般的比兴托物,而是借用向鹦鹉说话的形式来吐露自己的心曲,劝鹦鹉实是劝自己,劝自己实是抒泄自己内心的悲慨,淡淡说来,却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 王明韶,曾凡星,王传光主编.《走进诗歌部落》: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08:第3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