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寓直中书呈黄门舅

:
帘栊上夜钩,清列听更筹。忽共鸡枝老,还更骑省秋。
循庭喜三入,对渚忆双游。紫绂名初拜,黄缣迹尚留。
月舒当北幌,云赋直东楼。恩渥迷天施,童蒙慰我求。
迟君台鼎节,闻义一承流。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苏颋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章事。苏颋是初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与燕国公张说齐名,并称“燕许大手笔”。他任相四年,以礼部尚书罢相,后出任益州长史。727年(开元十五年),苏颋病逝,追赠尚书右丞相,赐谥文宪。 100篇诗文

猜你喜欢

树中草

: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鸟在野草田间衔枝,却误入了枯桑丛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入地不深容易拔起的根植生在异地的土壤上,适逢春天尚且不会枯死。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草木虽然无情,因为彼此的依靠尚可以生存。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为什么是同一棵树上的枝叶,命运却有枯荣的不同?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客土:异地的土壤。危根:入地不深容易拔起的根。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树中草》,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发了世人命运飘忽不定的郁闷之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面对着酒杯沉默不语,今日里满怀愁绪为您送行。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圣明的时代得不到重用,突然皓首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到江南水乡去当个小官,风波经历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诸公挤满了朝廷,只有您一人在渡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我家曾住在富春的江渚,常常回忆起那临江的高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自从听说您要前去,叫我频频望着那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独居僻巷紧闭着门,夜晚寒灯静照着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北风吹起微雪,抱着被子愿意同住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您这一路走到京口,正是桃花盛开之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舟中自会大发感兴,湖上定能多写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虬龙且要深潜屈蟠,黄鹄高飞也不论早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请爱惜您青云之器,努力添加餐饭。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42、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3-73、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2-144

对酒寂不语,怅(chàng)然悲送君。
怅然:失意不乐貌。悲送君:一作“愁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明时:指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盛世。攻文:一作“工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泽国:水乡,江南水量丰富,故云,此处指江宁。从:任职。

群公满天阙(què),独去过淮水。
天阙:皇宫前的望楼,此处指朝廷。淮水:即淮河,赴江宁须经此河。

旧家富春渚(zhǔ),尝忆卧江楼。
富春渚:富春江,为钱塘江上游,在今浙江富阳县南。渚:水中小洲。岑参父植曾任衢州司仓参军,衢州在富春江上游衢江,参随父曾居此。卧江楼:无考。当指富春江畔一小楼,岑参曾居于此。南徐州:东晋南迁,侨置徐州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故云。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频望:一作“频梦”。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穷巷:冷僻简陋的小巷。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京口:今江苏镇江。桃花时:桃花开在阴历二月,送别时是冬天,等王昌龄走到京口时,已在二月桃花盛开的季节了。

舟中饶(ráo)孤兴,湖上多新诗。
饶:多。孤兴:陆机《文赋》:“对穷迹而孤兴。”指感时触景,而独自幽赏。

潜虬(qiú)且深蟠(pán),黄鹄(hú)举未晚。
虬:传说中有角的龙。蟠:深屈而伏。此处以潜虬比拟王昌龄才华横溢而不得重用。黄鹄:天鹅。举:高飞。此处也以黄鹄拟王昌龄。黄鹄举:一作“鹤飞来”。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器:才具。青云器,指廊庙才。努力加餐饭:此处告慰好友远行多自珍重。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42、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3-73、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2-144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此诗为送别王昌龄而作,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仕途多舛给予同情,并勉励友人再展鸿图,青云直上。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此四句写为将赴贬所的王昌龄饯行,而悲凉忧郁的气氛笼罩着大家,使他们把盏对斟,欲说还休。君子临治世,当有为于天下,而王昌龄却难君臣遇合,被贬外官。诗人叹息王昌龄徒有生花之诗笔和可干青云的文章,却得不到朝廷重用,以展自己的经世才华。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此四句写王昌龄赴江宁任一微官,而路途遥遥,跋山涉水,又转而叹惋朝廷官员济济,独君被“明主弃”,流落异地,寂寞孤独。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此四句写由王昌龄将赴的江宁贬所,引起作者对往日居住地的追念,诗人对好友的殷切关怀与牵挂,也随好友征帆一路追随到江南水乡那个有过少年时的欢乐与眼泪的地方。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此四句写穷巷独居的诗人,荧荧一盏孤灯相伴,北风卷着雪花在屋外肆意飞舞,如此寒凉之景,作者想起将远行的好友王昌龄,漫漫征程孑然独往,好友的凄凉光景当比自己尤甚。情动之下,临别之余,诗人邀好友再抱被同宿,一叙寒暖。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此四句为诗人想象王昌龄南行至京口时,当是桃花烂漫的季节。虽然孤舟孑行,无人做伴,见此桃花纷纭、春意盎然之景也必当诗兴大发,佳篇连成,精神焕发起来。

  “潜虬且深蟠,黄鹊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此四句写诗人赞赏王昌龄的高才大器,虽不得明君赏识,一时重用,亦当如葆真之潜龙,待举之黄鹄,终有一日青云直上,鸿图再展。

  诗人感叹好友远谪他乡,孑然独往,同情好友抱名器而蹀躞一时,不得重用,劝慰好友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当珍重自我,葆光守真,以待人生之转机。全篇弥漫着诗人对好友的真切挂念和殷殷祝福。旧居的追忆、陋屋的同宿、远途的想象、春光中的诗兴,诗人设身处地地与好友同悲欢,真挚的友谊不言而喻。语言朴素自然却感情丰沛,思绪万千。

参考资料:

1、 阮堂明 解评.岑参集.太原:山西古藉出版社,2010:3-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侠客行

: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侠客经鸿都门出城,当时天空正彤云密布,整个城池都被遮蔽这一片阴暗之中。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身上的宝剑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剑上还沾染着仇敌微红的馀血。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胯下的飞马频频地发出惊叫,三更时分到达霸陵,这正是一个清冷孤寂的雪夜。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80-82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què)
鸿都门:东汉洛阳宫门名,其内置学及书库。城阙:城门两边的望楼,此处指整座城楼。

宝剑黯(àn)如水,微红湿馀(yú)血。
“宝剑”句:言宝剑在黯淡的夜色中反射出如水的寒光。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bà)陵雪。
惊:《乐府诗集》作“嘶”。霸陵:汉文帝的陵墓及陵邑。汉文帝霸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毛西村,汉霸陵城在灞桥区谢王庄附近。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80-82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馀血。
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

  此诗开头,“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是写侠客出发时的天气。“鸿都门”,点明出行的地点。此时彤云密布。这“阴云”,是自然景色。天昏地暗,前路未卜,为侠客的行侠描述出一个恶劣环境。同时,也隐约地渲染出侠客的义无反顾、知难而进的坚毅性格。这“阴云”,又是侠客心境的写照。世路艰辛,郁悒萦怀;世事不平,义愤填膺。心情自然是苦涩沉甸。这就暗示出侠客行侠的缘由。诗一开始便以阴云般浓厚的艺术气氛。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余血。”宝剑是侠客的武器,是侠客的伴侣,正可用它衬托侠客的形象。诗的上一句是用比喻说明剑的锋利。晚唐诗人沈彬《都门送行》中“一条灞水清如剑”,是以剑喻水,由剑的寒光来写水的清沏。而此诗却以水喻剑,由水的清沏来写剑的寒光。二诗异曲同工,均具神似之妙。相传春秋时,越王允常聘用冶工欧冶子铸造五把名剑,一曰“纯钩”(一作“纯钧”)。其剑“光乎如屈阳之华,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湖,观其文如列星之行,观其光如水溢于塘”(见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绝书》亦云:“太阿剑色,视之如秋水”。后来许多诗人皆以水比剑。诗中侠客所持之剑,竟同“纯钩”“太阿”一般,寒光如水,锋芒逼人。诗的下一句是从剑身看剑的锋芒。侠客剑上沾染着的“微红”,正是仇敌的“馀血”。以此剑出手刃敌,干净利落、痛快淋漓。由此可见宝剑之锐不可挡。诗人正面写剑,却侧面显示了侠客行侠的结果。诗中不提侠客,只言宝剑。实际上,正是通过写宝剑的锋利,展现出仗剑游侠的英姿壮采。

  结尾二句“白马夜频惊,三更霸陵雪”,由侠客胯下的飞马来交代游侠的行迹。“白马金羁侠少年”(《古乐府》),马亦是侠客的伴侣,可用马来衬托侠客的形象。诗中的白马与黑夜形成了反差,飞奔的白马为漫漫的黑夜带来了一点亮色。而频频的马叫声,又打破了寒夜的寂静,使夜幕下的大地有了活力。诗人从视觉到听觉,描绘出清冷孤寂的环境,渲染出一股旅途萧瑟的气氛,反衬出侠客于天寒地冻之中英勇奋进的雄姿。侠客自洛阳出发,三更时分到达霸陵。诗以描写霸陵的雪夜风光作结,这既照应了开头阴云蔽城的天气,首尾相应,清楚交代出侠客的行踪。

  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汉文帝为西汉时代“文景之治”的盛世明君。侠客由阴云遮天的洛京到达白雪铺地的霸陵,十分巧妙地暗示出侠客行侠的目的。诗人所寄寓的无限感叹和不尽之意自在言外。可以看出,温庭筠终身坎坷,不为世用,他在对可钦可敬的侠士精神的赞美中,自有一种抱负不得施展的感慨。这首诗写得风骨遒劲,豪迈警奇,与温诗的秾艳纤细之作,大相径庭,正显示出诗人丰富的艺术个性和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80-82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618-61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白鹿洞二首·其一

: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春深:春末,晚春。一寸光阴一寸金:以金子比光阴,谓时间极为宝贵,应该珍惜。寸阴:极短的时间。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逗笑,开玩笑。周情孔思:指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追寻:深入钻研。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环境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读书,养有一头白鹿为伴,因名“白鹿洞”。

  “读书不觉已春深”是说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春末。“春深”犹言春末、晚春。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是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引笑”指逗笑,开玩笑。道人修禅养性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了,而诗人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见诗人读书之专心致志,非同寻常。这不,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秦中寄远上人

: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 .孟浩然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 :137-138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21 .

一丘常欲卧,三径(jìng)苦无资。
一丘:即一丘一壑,意指隐居山林。语出《晋书·谢鲲传》。三径:《三辅决录》卷一谓“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后便指归隐后所住的田园。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东林:指庐山东林寺,这里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shuāi)
黄金燃桂尽:《战国策·楚策三》谓“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这里喻处境窘困。燃桂:烧贵如桂枝的柴。

日夕凉风至,闻蝉(chán)但益悲。
闻蝉:听蝉鸣能引起人悲秋之感。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 .孟浩然诗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0 :137-138 .2、 蘅塘退士 等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121 .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当为孟浩然在长安落第之后的作品。诗中充满了失意、悲哀与追求归隐的情绪,是一首坦率的抒情诗。

  第一联从正面写“所欲”。作者的所欲,原本为隐逸;但诗中不用隐逸而用“一丘”、“三径”的典故。“一丘”颇具山野形象,“三径”自有园林风光。用形象以表明隐逸思想,是颇为自然的。然而“苦无资”三字却又和作者所欲发生了矛盾,透露出他穷困潦倒的景况。

  “北土非吾愿”,是从反面写“不欲”。“北土”指“秦中”,亦即京城长安,是士子追求功名之地,这里用以代替做官,此句表明了不愿做官的思想。因而,诗人身在长安,不由怀念起庐山东林寺的高僧来了。“东林怀我师”是虚写,一个“怀”字,表明了对“我师”的尊敬与爱戴,暗示追求隐逸的思想,并紧扣诗题中的“寄远上人”。这二句,用“北士”以对“东林”,用“非吾愿”以对“怀我师”,对偶相当工稳。同时正反相对,相得益彰,更能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人进而抒写自己滞留帝京的景况和遭遇。“黄金燃桂尽”,表现了旅况的穷困;“壮志逐年衰”,表现了心意的灰懒。对偶不求工稳,流畅自然,意似顺流而下,这正是所谓“上下相须,自然成对”(《文心雕龙·丽辞》)。

  七句写“凉风”,八句写“蝉鸣”。这些景物,表现出秋天的景象。凉风瑟瑟,蝉鸣嘶嘶,很容易使人产生哀伤的情绪。再加以作者身居北土,旅况艰难,官场失意,呼吁无门,所以会感到“益悲”。

  这首诗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直抒胸臆。感情的难以抒发,在于抽象。诗人常借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描写以抒发感情;表达感情的词语,往往一字不用。而此诗却一反这种通常的写法。对“一丘”称“欲”,对“无资”称“苦”;对“北土”则表示“非吾愿”,思“东林”于是“怀我师”;求仕进而不能,这使得作者的壮志衰颓;流落秦中,穷愁潦倒;感受到凉风、听到蝉声而“益悲”。这种写法,有如画中白描,不加润色,直写心中的哀愁苦闷。而读者读来并不感到抽象,反而显得诗人的率真和诗风的明朗。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82-83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