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孙思顺

:
天涯相遇两相知,对榻清谈玉屑霏。
芳草漫随愁共长,青春不与客同归。
薰风池馆蛙声老,落日帘栊燕子飞。
南浦他年重到日,湖山应识谢玄晖。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杨载

杨载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132篇诗文

猜你喜欢

拨不断·酒杯深

: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
端起满满的酒杯开怀畅饮,难忘那故人的一片真心,今日相逢请别推,尽情地喝吧。你要唱歌时让我慢慢把酒斟,屈原为了坚持清白节操而自殉由他云吧。醉了的人和清醒的人还争什么?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45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zhēn),屈原清死由他恁(nèn)。醉和醒争甚?
酒杯深:把酒杯斟得很满。歌:这里指即席吟诗或放声歌唱。由他恁:由他去。恁,如此。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4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小梁州·篷窗风急雨丝丝

: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吟髭。淮阳西望路捻之?无一个鳞鸿至,把酒问篙师。
迎头便说兵戈事。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吟髭。淮阳西望路何之?无一个鳞鸿至,把酒问篙师。
急风扑打着篷窗,细雨丝丝,愁闷难遣只有捻须思索,吟诗填词。西望淮阳,今日要到哪里去?盼不到一封书信来,端着酒杯向船夫问一个底细。

迎头便说兵戈事。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船夫一开头就说兵戈战事。告诉我风流已成往事,不要再去回忆追思,酒楼坍塌了,茶肆也被烧成灰,歌台妓院成了军营,往日的歌妓舞女再也找不到了。

篷窗风急雨丝丝,闷捻(niǎn)吟髭(zī)。淮阳西望路何之?无一个鳞鸿至,把酒问篙(gāo)师。
闷捻吟髭:因为愁闷难遣,而捻着胡须思索吟诗。路何之:路怎样走。鳞鸿:即鱼雁传书,代书信。篙师:船夫。

迎头便说兵戈(gē)事。风流再莫追思,塌了酒楼,焚了茶肆,柳营花市,更呼甚燕子莺儿!
柳营花市:喻指歌楼妓院,妓妇女居住。燕子莺儿:比喻歌妓。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寿阳曲·远浦帆归

: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落花飘落在水面,好像连水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已经散去。

参考资料:

1、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9-20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4
夕阳下,酒旆(pèi)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酒旆: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两三航:两三只船。航:船。着岸:靠岸。

参考资料:

1、 李汉秋 李永祜.元曲精品.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19-20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4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有文场“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散曲描绘的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这首曲是他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中的一首。湘水从广西发源,流经湖南零陵,与从九嶷山北流的潇水会合,称为潇湘(今称湘江),流入洞庭。宋人曾画潇湘风景山水画八幅,称为“潇湘八景”。

  这支小令,描画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画面疏朗闲淡,颇为宁静,并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前三句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那夕阳西下,流动的江水,归航渔船的划桨拍打着江水,像悦耳的音符响起,流动着伸延着,还有那渔夫,使人感到仿佛他在唱着渔歌,而“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写景不刻意浓墨重彩去铺陈,而是淡描勾画,才会取得自然朴实的效果。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是对渔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怎样的情景?作者不写渔船靠岸后,渔民们忙乎的劳动场面,而写桥头渔市已结束,卖鱼人(包括打渔人)各自回到家中,他们居住的环境是“落花水香茅舍”,因是晚上,家家亮起了灯光,灯光映照在水里,花、水、茅舍足说明这是个优美的环境。有美的景,情又怎样呢?曲里没有明写,而是隐含在曲句里,需要读者去体会去感受去想象。也许有的人走到家门前,见妻儿迎上来,所有的劳累疲惫已消散,享受着至爱亲情;也许有的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盘算着企盼着渔市能给家庭带来好日子;也许有的在为家人烹饪美味佳肴,给家人予温馨予关爱……家是乐园是港湾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体现出渔民怡然自得的乐趣。

  离家人在外奔波操劳,总有割舍不了想家念家,惦家人的情结,其浓情浓思浓愁让我们读懂了李密的《陈情表》及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拳拳之情,也让多少人唱出心中的歌《常回家看看》……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拨不断·大鱼

: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大鱼力量胜过了那神鳌,力气之大可以砸碎风浪,即使背负着蓬莱岛也轻而易举。万里夕阳都无法照全它的身影,只能见到它高耸的华美脊背。就是翻个身还嫌东洋太小。这样的大鱼,姜太公要怎么钓呢?

参考资料:

1、 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5
胜神鳌(áo),夯(hāng)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神鳌:传说中海里的大龟,事见《列子·汤问》。夯:此指扛、顶。蓬莱岛: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锦背:那大鱼的脊背美似锦绣。太公怎钓:姜太公曾用无饵之钩,离水三尺钓来周文王,得成功业。此处说以太公钓术之高也无法钓这大鱼。

参考资料:

1、 滕 森.元曲三百首彩图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15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

  王和卿幽默诙谐,其散曲作品善用夸张手法状物写景。这首曲子即体现了这一特色。

  全文深受《列子》影响,想象奇特,充满了奇思壮采。“胜神鳌,夯风涛”写出了大鱼的磅礴气势。作者以巨鳌比,已见鱼之巨大,而作者更云“胜神鳌,夯风涛”,以一“胜”字,夸耀鱼的力量之神,还远在神鳌之上。“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则说明这鱼不仅身形庞大,还神猛无比。作者以大鱼背负蓬莱之轻松,与神鳌“夯风涛”之沉重作比,形象地写出了大鱼无与伦比的神奇力量。开头三句,作者空中落笔,极力夸耀大鱼之神力而不描绘它的形体具体如何,以悬人心念。第四句方绘其形体:“万里夕阳锦背高。”这鱼是如此不同寻常,万里夕阳都照不全它的脊背,更不见其首尾,则其全身之大,简直令人不敢想象。作者笔墨纸夸张,实已登峰造极,无以复加。下句更异想天开,层楼再上:“翻身犹恨东洋小。”真是奇想妙语。东洋已大不可测,偌大的东洋都嫌小,鱼身之大,几欲支撑天地了。至此,大鱼已神形具备,如何作结,颇难下笔,而作者却出人意料,以“太公怎钓”作豹尾,顿使全曲神采倍增。据说姜太公能用直钩便可把鱼钓到,连姜太公都没有能力将它钓走。在古代,神物神兽皆以神人为主,此大鱼却一反常态,其意味正在此鱼是毫无拘束,一任自由的。这无疑是“神”“大”的最高境界。

  这支小令以大鱼比喻志向远大、抱负超群的人。蓬莱岛是神话中的仙境,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一句,既夸张地写出了大鱼之大,也表现出大鱼胸有治国委邦的雄才大略,同时它还具有不为功名利禄所动的胸襟。作者塑造这样一个力大无穷、形大无比和无拘无束的形象,很可能是有所寄托的。它不妨可看作元初一批文人放浪形骸、恣肆任诞和无拘无束的精神折光。

  在艺术手法上,此曲想象新颖奇特、笔调幽默,造语诙谐,传神之法尤为出色。即实处写形,亦化实为虚,采用超限比喻手法,说鱼胜于巨鳌,恨东洋为小,其大究竟如何,则有意模糊不述,鱼之大便没有界限。这样,读者的想象力可得到充分发挥,因而极大地提高了作品欣赏中的可塑性和再造力。这是古代诗歌状情写物中颇具特色的手法。这首小令堪称优秀典范之一。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18-1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我侬词

: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如此多情,情到深处,像火焰一样热烈。拿一块泥,捏一个你,捏一个我,将咱俩再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我的泥人中有你,你的泥人中有我。我和你活着盖同一床被子,死了用同一口棺材。

参考资料:

1、 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166-1682、 张若晨.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戏剧之家,2017(14)
尔侬(nóng)我侬,忒(tè)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niē)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guǒ)
尔:一作“你”。侬:我。江浙一带称我为侬,对人亦可称为侬。第一个“侬”是“我”,第二个“侬”是“你”。忒:太,过甚。似:一作“如”。捻:同“捏”。尔:一作“你”,下同。齐:一作“起”。椁: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参考资料:

1、 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166-1682、 张若晨.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戏剧之家,2017(14)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赵孟頫想纳妾作了首小词给妻子示意,管氏作《我侬词》以答复。她把他们夫妻巧妙比喻成泥人,向丈夫表达了白头偕老的愿望,而这些都是小妾所不能给予的,夫妻双方都要对彼此忠贞负责任。此诗用喻新警,用词婉转,而字里行间暗藏机锋,透出铿锵英气,绵里藏针。

  《我侬词》用喻新警,把夫妻关系比喻作泥人。从两个人复杂的制作过程:捏塑、打破、调和、再塑,读者可以想象夫妇俩情感的深厚,已经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难分彼此、无法离弃的地步。此诗虽然用词设喻十分巧妙婉转,却态度鲜明,字里行间暗藏机锋,透出铿锵英气,绵里藏针。特别是末句“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表达了诗人对爱情排他性的誓死坚持。

  《我侬词》虽然题名是“词”,行文却更像元曲的白话朴质。“尔依我侬”是湖州方言,是管道昇的家乡话。它以情诗的形式,以朴实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夫妻情爱的亲密无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水乳交融难分的关系。捏塑、打破、调和、再塑这些用词表达的是只有结发夫妻オ能做到的同患难共甘苦。这些都是小妾所不能给予的,小妾是做不到也不能与丈夫一起承受的。因此夫妻双方都要对彼此忠贞负责。

  词中的语句通俗易懂,委婉恰当的表达出她反对丈夫纳妾的态度。最一后句“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个椁”,表达的是她希望能与丈夫生死相依白头偕老的共度一生,也表达出夫妻双方要为家庭互守忠诚,是家庭责任感的体现。管道昇没有明确反对丈夫纳要而是通过写诗词的形式対丈夫的深情呼唤来感动丈夫。此诗感情真挚而热烈,却又不失温柔敦厚之旨;形象鲜明,不落半点俗套。诗又全用白话写成,不受传统诗词格律的拘束,读来很像现代人的诗作。

  据说,赵孟頫看了这首诗之后大受感动,深深感到内疚,最终改变了纳妾的想法,夫妻复又恩爱如初。管道昇把他们夫妻巧妙比喻成泥人,“捻”“塑”“打破”用来形容夫妻关系,向丈夫表达了白头偕老的愿望,可谓是机智巧妙地用真情来挽救了这段婚姻。

参考资料:

1、 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166-1682、 张若晨.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戏剧之家,2017(14)3、 蓝墅.情意绵绵《我侬词》.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1992(04)4、 傅韵.应尚能歌曲《我侬词》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分析.上海师范大学,201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