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萱

:

晓起望术阡,萱花盈古道。采萱欲忘忧,佩之转纷扰。

岂有壮士怀,听命寸茎草!勿谓百年短,计日不为少。

忧更多于日,忽忽忧中老。蕙茝化为茅,勿叹秋风早。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方式济

(1676—1717)清安徽桐城人,字沃园。方登峄子。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官内阁中书。因《南山集》案株连,随父戍黑龙江,卒于戍所。所至必考核古迹。工诗,有《述本堂诗集》二卷,并附有《龙沙纪略》。 15篇诗文

猜你喜欢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听说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过了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73 .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连年:接连多年。一作“年年”。唐郑遂初《别离怨》诗:“荡子戍辽东,连年信不通。”

春风曾(zēng)不到,汉使亦应稀。
曾:竟,竟然。一作“长”。应:一作“来”。

白草通疏勒(lè),青山过武威。
疏勒:地名,唐时安西四镇之一,在今新疆疏勒。武威:地名,今属甘肃省。

(qín)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勤王”句:一作“不敢道远思”。勤王:谓尽力于王事。《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侯莫如勤王。’”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473 .
闻说轮台路,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此诗所写,都是回应其他人的关心和慰问。诗题“发临洮将赴北庭”,因而诗中所叙述,也是临洮至北庭沿途景物。开头“闻说”者,则说明此行轮台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此次虽是作者第二次出塞,但到北庭还是第一次,所以凭传闻写出轮台的寒冷与荒凉,但是调子并不低沉。

  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过武威”写景,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衬托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曾不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揭示出西域戍边的艰苦性。

  尾联在内容情感上起到了点染和升华的作用,全面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这两句其实是回答别人“勤王道路远,家乡何时归”的关怀,写得很有创意,把忠君报国之志和思念故乡之情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结构上点明了诗歌主旨,升华了主题,言简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参考资料:

1、 戴伟华.岑参边塞诗新论——以人缘和地缘为视角.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采樵作

: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打柴打进深山里头,山林幽深树木重重叠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桥梁崩塌横卧树杈支撑,道路险阻垂藤缠绕连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夕阳西落樵伴渐见稀少,山风吹拂身上的薜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拄着轻便手杖放声长歌,望着平野的炊烟款款而归。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72页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63-64页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chá)拥,路险垂藤接。
槎:竹木筏。一作“楂”,通“杈”,旁出的树枝。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luó)衣。
萝: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薜:香草名。

长歌负轻策(cè),平野望烟归。
长歌:拉长声调唱歌。负:背,扛。这里的拄持的意思。策:木细枝。这里指手杖。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372页2、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63-64页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采樵作》的作者是孟浩然,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9卷第47首。这首诗写深山观采樵所见景物和隐居的幽趣。采樵人是樵夫,不是作者自己,首句写樵夫。“山深”以下三句写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险阻难行。作者捕捉“桥崩”、“卧楂”、“垂藤”等生动形象入诗,写得很传神。后四句写日暮时杖策长歌返归,萧然旷远的意趣想象可得。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6月版:第63-6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雪诗

: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长安城中大雪纷纷,鸟雀迷途难以互寻。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觅壁。
富贵人家并不怕冷,椒泥涂墙壁香又匀。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朱门处处烧着红炉,觅周放下重重罗帐。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席上奏起玄妙乐曲,玉液琼浆斟满杯子。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室内饮宴室外大雪,人人困倦汗洒满身。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哪知城中饥寒的人,手脚冻裂苦苦呻吟。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3-55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9-162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mì)
难相觅:指鸟雀互相难以寻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jiāo)泥四壁。
椒:植物名,其籽实有香味,封建社会,富贵人家常以椒末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暖芳香。泥:用如动词,以泥涂抹。

到处爇(ruò)红炉,周回下罗幂(mì)
爇:烧。幂:幂本作“巾”字解,这里与“幕”字相同,诗人可能是为了押韵而用了“幂”字。

暖手调金丝,蘸(zhàn)甲斟琼液。
金丝:泛指乐器。丝,丝弦。金,形容丝弦的贵重。蘸甲:古人饮宴,酒要斟满,举杯喝酒时,指甲能沾到酒,这里的“蘸甲”指斟满酒。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醉唱玉尘飞:室内饮宴欲舞,室外大雪飞扬,一说:席上歌者吟唱大雪纷飞的景象,亦通。玉尘,指雪。困融:愧倦,懒散。香汗滴:指歌者舞者滴洒香汗。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cūn)劈。
岂知:哪里知道。皴:皮肤因受冻而开裂。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3-55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9-162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张孜生当唐末政治上极其腐朽的懿宗、僖宗时代。他写过一些抨击时政、反映社会现实的篇,遭到当权者的追捕,被迫改名换姓,渡淮南逃。他的诗大都散佚,仅存的就是这一首《雪诗》。

  诗分三层: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八句为一层,揭露了“豪贵家”征歌逐舞的豪奢生活;后两句为一层,写“饥寒人”的贫苦。

  诗以“长安”开头,表明所写的内容是唐朝京都的见闻。“大雪天”,说明季节、天气。雪大的程度,诗人形象地用“鸟雀难相觅”来说明。大雪纷飞,迷茫一片,连鸟雀也迷失了方向,真是冰天雪地的景象。这就为后面的描写、对比安排了特定环境。

  以下,以“其中”二字过渡,从大雪天的迷茫景象写到大雪天“豪贵家”的享乐生活。“捣椒泥四壁”,是把花椒捣碎,与泥混合,涂抹房屋四壁。汉未央宫有椒房殿,乃皇后所居之室。这里写“豪贵家”以椒泥房,可以想见室内的温暖、芳香下华丽。

  “到处爇红炉”两句,写室内的陈设。既然是“豪贵家”,他们陈设之富丽,器物之精美,自不待言,但诗中一一撇开,仅选择了“红炉”“罗幂”两件设施。“红炉”可以驱寒,“罗幂”用以挡风。红炉“爇(燃烧)”而“到处”,言其多也;罗幂“下”而“周回(周围)”,言其密也。这表明室外雪再大,风再猛,天再寒,而椒房之内,仍然春光融融一片。

  “暖手调金丝”四句,写“豪贵家”征歌逐舞、酣饮狂欢的筵席场面:歌女们温软的纤手弹奏着迷人的乐曲,姬妾们斟上一杯杯琼浆美酒。室外雪花纷飞狂舞,室内人们也在醉歌狂舞,直至人疲身倦,歌舞仍然无休无止,一滴滴香汗从佳人们的俊脸上流淌下来。

  诗的结尾,笔锋一转,“手脚生皴劈”,写“饥寒人”的手脚因受冻裂开了口子。这两句扣住大雪天“鸟雀难相觅”这一特定环境,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在这大雪飞扬、地冻天寒的日子里,“饥寒人”还在劳作不已,为生活而奔走,为生存而挣扎。这就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岂知”,很有份量,不仅是责问,简直是痛斥。作者愤怒之情,表露无遗。

  全诗采用对比的手法。诗人先写出长安城大雪纷飞的特定环境,再通过对在这一特定环境中“豪贵家”与“饥寒人”生活的对比突出主题,使主题鲜明。这种对比,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和诗的内容取得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另外,诗人又采用了白居易在其讽喻诗中常常采用的篇末点题的手法。从数量上讲,诗人用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描写富贵人家的宴饮,以三幅图画表现豪门贵族的糜烂生活:富家椒房图、罗幂红炉图、弦歌宴饮图。而在篇末仅仅用了二句点出富贵人家的对立面——“饥寒人”的苦况,可以想见“讥寒人”在鸟雀都“难相觅”的情况下会是怎样的情形,而这两句诗又赋予前八句诗以新义,指出“豪贵家”的奢侈享乐是建立在人民的贫苦的基础上,“豪贵家”的嘴脸也就更加可恶可僧了。诗人的态度是明确的,他十分憎恶那些在大雪天歌舞宴饮的“豪贵家”,无情地揭露他们,诗人把自已的同情投给了那些在大雪天痛苦挣扎的“饥寒人”,吟咏他们的痛苦,为他们请命,为他们歌唱。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二).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53-55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59-1623、 萧哲庵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67-1268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岭南江行

: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尽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江水南去隐入那茫茫云烟,遍地黄茅的尽头便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雨过天晴山腰间大象出没,阳光灼热潭水里水蛭浮现。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射工阴险地窥伺行人身影,飓母不时地惊扰旅客舟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从今后忧虑之事何止一桩,哪容我衰老之身再挨几年!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 .柳宗元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34-35 .

(zhàng)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máo)是海边。
瘴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这里的江河为瘴江。云烟:云雾,烟雾。黄茆:即黄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jiāo)(xián)
山腹:山腰。象迹:大象的踪迹。潭心:水潭中心。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jù)母偏惊旅客船。
伺:窥伺。射工:即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飓母:飓风来临前天空出现的一种云气,形似虹霓。亦用以指飓风。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huā)发待流年。
华发:花白的头发。流年:如水般流逝的光阴、年华。”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 .柳宗元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34-35 .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涎。
射工巧伺游人影,飓母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此诗写出了岭南的特异风物瘴江、黄茆、象迹、蛟涎、射工、飓母,曲折地反映出当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同时运用象征手法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政治环境的险恶,发出了“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的感慨,蕴含着对未来的忧虑之情,表示不能坐待时光的流逝,要在柳州刺史任内为治理地方有所建树。

  诗中“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两句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都提到“华发”,但情感有所不同。从两者相比较可知,此诗意志并不消沉,情感并不低回,作者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之意。

参考资料:

1、 王松龄 杨立扬 等 .柳宗元诗文选译 .成都 :巴蜀书社 ,1991 :34-35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赠柳

: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章台柳色垂拂繁茂,柳色或明或暗,鄄都的大路旁,柳枝像妙龄女郎在蹁跹起舞。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早就听到不少人赞美柳树风流至极,如今看到了,正当婀娜多姿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迷人的柳色一直到桥边,眼看柳色要被隔断,跨过桥向长堤延伸,我的心也紧随不舍。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柳树真忍心啊,放出如雪的柳絮,飘浮着,飞舞在青楼酒旗之间。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李商隐诗选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12-132、 田梦.李商隐诗集 插图本:济南出版社,1995:15

章台从掩映,郢(yǐng)路更参(cēn)(cī)
章台:汉代京城长安的街名。街旁多柳,唐时称为“章台柳”。从:任从。掩映:遮掩映衬。郢:战国时楚国的国都,即今湖北江陵。参差:柳条垂拂繁茂的样子。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ē)(nuó)时。
见说:听说。意谓听到别人对柳的赞赏。来当:今天自己见到的时候。婀娜:与“风流”都是写柳丝的风流极致,妩媚多姿。

桥回行欲断,堤(dī)远意相随。
桥回:桥向旁弯曲。堤远:长堤向远延伸。意相随:柳枝傍堤而去,遂意相随。这句既写柳丝,也写出诗人对柳的眷恋不舍。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忍:岂忍。花如雪:柳花似雪。青楼:古代歌舞宴饮的馆楼。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李商隐诗选注: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12-132、 田梦.李商隐诗集 插图本:济南出版社,1995:15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赠柳》,其实就是咏柳。咏而赠之,故题曰“赠”。前人认为此诗有本事,冯浩并认为系为洛阳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远,别无旁证,真实情况,已难考知。

  李商隐对柳很有感情,他的诗集中,以柳为题的,多至十几首。这一首同他别的那些咏柳诗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处,而是非常广阔的地域。“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首联就从京城长安到大江之滨的江陵,写柳从北到南,无处不在,“掩映”“参差”,秀色千里。

  “掩映”、“参差”,是写柳色或明或暗,柔条垂拂的繁茂景象,点出时间是在春天。由“从”(任从)到“更”的变化,把柳的蓬勃生机,渲染得更加强烈。次联“风流”、“婀娜”,则是写柳的体态轻盈。柔长的柳枝,千枝万缕,春风吹拂,宛若妙龄女郎,翩跹起舞,姿态是非常动人的。“见说”是听见别人说,包括古今之人对柳的赞赏。“来当”句是说自己见到眼前之柳的时候,正当其婀娜多姿之时,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从广阔的背景上,对春柳作了生动具体的描绘,写出了她妩媚可爱的风姿。

  下面接写柳色绵延不断。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笼烟罩雾,葱茏翠绿,望之令人心醉。诗人的目光,正是被这迷人的柳色所牵引,向前移去,直到桥边,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断,可是跨过桥去,向旁一弯,却又顺着长堤,向前延伸,最后虽然眼中已望不见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见到青青的柳色向远方伸去。“行”作“行踪”、“踪迹”解。“意相随”既指春柳傍随长堤而去,也指诗人的心为柳所系,紧随不舍,最后直至青楼酒旗、柳花似雪之处。“青楼”、“酒旗”是人间繁华之地;飞花似雪是春柳盛极之时。“忍”即忍心之意,字里透露出诗人的痛惜之情。花飞似雪,固然美极盛极,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诗人的爱惜之情写到极点。纪昀评此诗云:“五、六句空外传神,极为得髓。结亦情致可思。”(《李义山诗集辑评》)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尽,很耐人寻味。

  清代王士禛说:“咏物之作,须如禅家所谓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此诗全篇八句,纯用白描,篇中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写柳。而且,仔细玩味,又会发觉它们既是写柳,又象是在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风流韵致,婀娜多情,非常逗人喜爱。她也许是诗人的友人,也许就是诗人的情人,由于某种原因,他们分离了。咏柳即咏人,对柳之爱怜不舍,即对其所爱之人的依恋与思念。似彼似此,亦彼亦此,不即不离,正是此诗艺术表现的巧妙之处。冯浩说此诗“全是借咏所思”(《玉溪生诗集笺注》),大旨是不错的。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141-114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