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
家居洛阳下,举目见嵩山。刻作茱萸节,情生造化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菊酒携山客,萸囊系牧童。路疑随大隗,心似问鸿蒙。
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时来谒轩后,罢去坐蓬瀛。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说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239篇诗文

猜你喜欢

君子有所思行

: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紫阁山峰和终南山相连,遥远天边的颜色青翠鲜明。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凭崖远望,可以看到咸阳城,城里宫阙众多,似乎能与北极相接。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城内的南北大街交错纵横,好像画里画的那样;繁华的街市像弓弦那样笔直。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渭河的水清澈明净,奔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朝廷的礼乐典章制度非常完善,只有高官重臣的衣冠才会光色鲜亮。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祁连山边经常有战争发生,汉朝的军威浩荡,声播西域。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
有像伊尹和皋陶这样的良相贤臣辅佐,又有像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武将为朝廷出战效力,所以才有今日昌盛的局面。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宫内歌舞升平,欢乐未歇。月圆月缺,如今我也已经老去了。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月光犹有圆缺盈亏,太阳也已过中午。

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
日头正旺时都没有尽情散发自己的光彩,又何必在夕阳西下时去争那些许的光辉呢?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不要为人生的短暂而悲叹、恻怆以致泪水沾满衣襟。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ní)色。
紫阁:终南山峰名。终南:山名。秦岭主峰之一。在陕西西安南。一称南山,即狭义的秦岭。天倪:天际,天边。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qú)如弦直。
九衢: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xī )(xì)
文物:文采物色。指礼乐典章制度。翕赩:光色盛貌。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绝域:极远之地。

伊皋(gāo)运元化,卫霍(huò)输筋力。
伊皋:伊尹和皋陶。元化:造化,天地。卫霍: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歌钟:伴唱的编钟。中昃(zè):日过午而渐西斜。牛山悲:亦作“牛山叹”。后喻为人生短暂而悲叹。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紫阁连终南,青冥天倪色。
凭崖望咸阳,宫阙罗北极。
万井惊画出,九衢如弦直。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朝野盛文物,衣冠何翕赩。
厩马散连山,军容威绝域。
伊皋运元化,卫霍输筋力。
歌钟乐未休,荣去老还逼。
圆光过满缺,太阳移中昃。
不散东海金,何争西飞匿。
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
  《君子有所思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这首诗里,李白抒发了自己不得重用的无奈和愤懑,以及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宋中送族侄式颜

: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张将军往东击溃了胡军,胡军再也不敢在边境惹是生非。

胡人山下哭,胡敢海边死。
胡族人民只能痛苦地在山下哭泣,胡人军队战死在沙漠边缘。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属从都因跟随张将军而功勋显著被封为公侯,连许多地位低下的人都因此而获高官显爵。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当时功勋卓著,可惜年老时遭到谗言陷害。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以前屯兵于北国边境,此时被贬到括苍一带任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他那远大的志向丝毫不因被贬而改变,仍然招纳平民士子。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式颜你平时对张将军常怀感激之心,本来就想等候他这样的知己来赏识你。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过去的事难以多说了,既蒙知己相招,你青云展翅的生涯从此开始了。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以前你游历梁地没有遇上知己,现在到越地去终于可以获得重用了。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你这一去,虽然难免会为远离西北的故乡而愁,但更会为在东南获得重用而喜。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你要去的地方远在巍峨高耸的缙云山外,此去路途苍莽,有几千里之遥。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旅途中大雁啾啾地悲鸣,从早到晚没有停歇之时。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你登山时要小心山川湿热之气,行动和止息都要看好天气和地形。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虽然有贤明的主人,但你终究是身在客中,处于异乡。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我提着一壶酒,满满地斟上一杯,姑且劝一劝你。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我劝你只有一句话,千万不要玷辱了我们家 的名誉。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yú)台亦朱紫。
部曲:部下,属从。舆台:指地位低的人。朱紫:朱衣紫绶,形容高官显爵。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chán)毁。
馋毁:事见《旧唐书·张守珪传》:“二十七年,仙童事露伏法,守珪以旧功减罪,左迁括州刺史。”

转旆(pèi)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剖符:意指任职。括苍:山名,在今浙江丽水东南。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zǐ)
枌梓:指代乡里。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以:用。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乡山:家乡的山,截止故乡。

峥嵘(róng)(jìn)云外,苍莽(mǎng)几千里。
缙云:山名,即仙都山,在今浙江缙云东。苍莽:郊野或天空青碧无涯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登临多瘴(zhàng)疠,动息在风水。
瘴疠:山川湿热郁蒸之气,人中之则病。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贤主人:指张守珪。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zǐ)
沦滓:沦落玷辱。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敢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张守珪被贬括州(今浙江丽水东南)后,遣人招纳高适的族侄式颜前去,高适遂作此诗送别。全诗先称赞张守珪业绩辉煌,多有溢美之词;随即叹其遭贬,言辞惋惜;又对其身遭遇而志不堕十分称许;承此对族侄被招甚感艳羡,却又十分清醒地看到前途多曲折,因而谆谆教诲,言辞恳切,令人感奋;最后挥酒劝别,一句“家声勿沦滓”,在全篇曲折行文之末陡然提出,收煞有力,恰如一声惊雷,振聋发聩。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

: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于永贞元年九月诗人被贬永州,如今北归走了四千里,从永州回到了长安。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朝廷下诏许可在暖和的春天返回京城,在回途的官道上两旁处处开放了新花。

参考资料:

1、 高学良.通信典故: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年06月

十一年前南渡(dù)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十一年前:指公元八前。五年诗人被贬离开长安的时间。南渡:指被贬到永州。四千里外:永州北距长安约四千里。四千里:这里说“四千”,是举其成数。

(zhào)书许逐阳和至,驿(yì)路开花处处新。
许:许可。逐:跟随。阳和:暖和的春天。驿路:官道,古时供传车、驿马通行,沿途设有驿站。

参考资料:

1、 高学良.通信典故:人民邮电出版社,1986年06月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头两句是说,11年前被贬于4000里外的永州,此时终于回来了,语含喜悦,也有感慨。后两句借用景物来描写回京路上的欢快心情。春光,鲜花,是实景,但也是作者心理状态的反映。这样借景抒情比直接叙述更加生动,真切。末句“处处新”三字用得精当,值得好好体味。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这里看来是对事实的描述,其实精炼地概括了诗人复杂和激动的情感。其中包含着他对当年遭受贬斥的愤懑,对长期放逐生活的回忆,以及重回长安时的激动心情。交集的百感凝聚在诗句的朴素描绘之中,增强了抒情力量。

  “诏书”使他伴随着温暖的春天一同回到长安来,路上的景物明媚喜人。“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朝廷诏返京城,又是红这阳春季节,驿路上花开簇簇,既清新又温暖,此时面对此景,再有一步就可迈入长安东城门的诗人不能不深感激动、喜悦,激动、喜悦而不明说,仅用“处处新”三字来见意,便胜过了万语千言。因此“驿路开花处处新”,这是诗人自己精神状态的写照,反映出诗人的愉快心情和愿望。这是写花,更是写人,是将人的情意寄托于花,又由花来表人之情意,含蓄蕴藉而不失自然流转,堪称得体。

  然而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不可调和的,事实上,顽固保守势力并没有放松对他的打击,他回到长安后所得到的却是再一次贬逐。所以,诗篇在抒发他的战斗理想的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大地主顽固派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对顽固派头子唐宪宗始终存有幻想,反映出诗人自己的阶级局限性。

参考资料:

1、 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二九六一部队 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法家诗歌选析:河北人民出版社,1976年04月2、 姚立岩 王少阁 刘金城.历代绝句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08月3、 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2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笋壳落掉后,新竹就很快地成长,像用刀把碧玉削开;你看那些健壮的大笋都是奇伟非凡之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它们一夜之间将会猛长一千尺,远离竹园的数寸泥,直插云霄,冲天而立。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刮去竹上的青皮写下我楚辞般的诗句,白粉光洁香气浓郁留下一行行黑字迹。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新竹无情但却愁恨满怀谁人能够看见?露珠滴落似雾里悲啼压得千枝万枝低。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缝中长着两三根竹子,早晨在郊野间大路上见到时有竹根露出地面并有不少新笋刚刚露头。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今年水湾边春天的沙岸上,新竹会像青玉般地挺拔生长出来。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我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

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风吹竹声时,仿佛雨啸;而风和景明时,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7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3-6243、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0-122

(tuò)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sǔn)是龙材。
箨落:笋壳落掉。长竿:新竹。削玉开:形容新竹像碧玉削成似的。母笋:大笋。龙材:比喻不凡之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更容:更应该。别却:告别,离去。

(zhuó)取青光写楚辞,腻(nì)香春粉黑离离。
斫取句:刮去竹子的青皮,然后在上面写诗。楚辞:代指诗歌。腻香春粉:言新竹香气浓郁,色泽新鲜。黑离离:黑色的字迹。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无情两句:写新竹虽无情思,却又似有恨,在春露烟雾中独自悲啼。此诗乃自负才华,感叹未遇知音之意。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石眼:石缝。阴根:在土中生长蔓延的竹鞭,竹笋即从鞭上生出。脉:一作“陌”。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huáng)拔玉青。
水曲:水湾。新篁:新生之竹,嫩竹。亦指新笋。笛管:指劲直的竹竿。玉青:形容新竹翠绿如碧玉。

古竹老梢(shāo)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古竹:指老竹,相对新笋言之。

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尊:同“樽”。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72、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3-6243、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0-122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脉生。
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

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
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尊。

其一

  这是一首借物咏志的诗。诗人把新笋描绘得非常美丽。竹壳一片片剥落下来,竹笋抽节上长了,它晶莹透碧,像是刚刚经过刻刀雕琢出来的碧玉一般。这里的笋的形象,是经过诗人理想化、诗化了的形象。它晶洁如玉,生机勃勃,茁壮挺拔;它要挣脱壳箨的束缚,要向上生长,由于这株笋有着如此美好的姿质,所以“母笋是龙材”的赞美就不使人感到突然,而是水到渠成。

  如果说上两句主要是写笋的外美的话,那么后两句就是承接着上面写笋的生长愿望,进一步刻画笋的内美。“更容”一词的涵义很深刻,这是假设之词,假如容许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假如容许它尽情生长,一夜之间拔节挺长千尺,它自然会脱却尘泥而直插青云之上。这里就表达了新笋冲上九霄的豪情壮志,它不甘心于埋没园泥之中的现状。这是新笋的内美。另外,“更容”一词的反面含意是,现在是“不容”,不能容许新笋一夜抽千尺,所以它就不可能拔地而起直上青云。这就包含着深沉的幽怨。抱怨自然是来自他不能尽情地生长。这一层含意则从另一角度写出了新笋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人把新笋刻画得具有这般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内心,是托物咏志,这新笋就是诗人李贺。诗人李贺虽然命途多舛,遭遇坎坷,但是他没有泯灭雄心壮志。他总希望会实现自己的拔地上青云的志愿,这首咏笋的绝句就正是他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

其二

  这首咏物诗前两句描述自己在竹上题诗的情景,语势流畅而又含蕴深厚。句中的“青光”指代竹皮,同时把竹皮的颜色和光泽清楚地显现出来:“楚辞”代指作者自己创作的歌诗。诗人从自身的生活感受联想到屈原的遭遇,这里因借“楚辞”含蓄地表达了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首句短短七个字,既有动作,又有情思,蕴意十分丰富。次句运用了对比映照的手法:新竹散发出浓烈的芳香,竹节上下布满白色粉末,显得生机勃勃,俊美可爱;可是题诗的地方青皮剥落,墨汁淋漓,使竹的美好形象受到污损。这里,诗人巧妙地以“腻香春粉”和“黑离离”这一对矛盾的形象,表现内心的幽愤。

  后两句着重表达怨恨的感情。“无情有恨”,似指在竹上题诗的事。诗人毁损了新竹俊美的容颜,可说是“无情”的表现,而这种“无情”乃是郁积心中的怨愤无法抑制所致。对此,姚文燮有一段很精彩的评述:“良材未逢,将杀青以写怨;芳姿点染,外无眷爱之情,内有沉郁之恨。”(《昌谷集注》)诗人曾以“龙材”自负,希望自己能象新笋那样,夜抽千尺,直上青云,结果却无人赏识,僻处乡里,与竹为邻。题诗竹上,就是为了排遣心中的怨恨。然而无情也好,有恨也好,却无人得见,无人得知。“无情有恨何人见?”这里用疑问句,而不用陈述句,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化多姿。末句含蓄地回答了上句提出的问题,措语微婉,然而感情充沛。它极力刻画竹的愁惨容颜:烟雾缭绕,面目难辨,恰似伤心的美人掩面而泣;而压在竹枝竹叶上的积露,不时地向下滴落,则与哀痛者的垂泪无异。表面看起来,是在写竹的愁苦,实则移情于物,把人的怨情变成竹的怨情,从而创造出物我相契、情景交融的动人境界来。

  此诗通篇采用“比”、“兴”手法,移情于物,借物抒情。有实有虚,似实而虚,似虚而实,两者并行错出,无可端倪,给人以玩味不尽之感。

其三

  这首诗写竹的生命力旺盛、一片生机。“家泉石眼两三茎,晓看阴根紫陌生。”原先自家庭院中泉水石缝中长着两三根竹子,清晨看墙外的大路旁,已窜出竹根。“紫脉”,一作“紫陌”。紫陌通常指帝都郊野的道路。李白《南都行》谓:“高楼对紫陌,甲弟连青山。”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云:“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李贺的家乡福昌县在唐代东都洛阳的近郊,故其乡间大路可称紫陌。竹鞭的滋生能力极强,无论是岩缝、墙壁、坚硬的土块,它都可穿过。诗中以“家泉”与“紫脉”对举说的就是这种情况,竹鞭已从院墙底下穿过而长到墙外去了。竹鞭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是盛夏到初秋时节,如同竹笋状的竹鞭头部在表土较薄的地方常窜出地面,很快又弯成弓状,鞭头又重新钻入泥土中。诗人以“两三茎”与“紫陌生”对举,也显示出竹的顽强,两三茎不起眼的竹枝,很快长到墙外通衢大道上。见此情景使人不难设想:“今年水曲春沙上,笛管新篁拔玉青。”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情景虽非实景,却有一定的必然性。“笛管”,言新篁之材。“玉青”,言新篁之色。绘形绘色,如在目前。

  李贺本满怀着一腔热血和胸中成竹,但却最终只能是饮恨而逝,他不断地被希望和绝望所折磨着,只有靠诗歌来实现自我的存在,因此他用一种可怕的激情去创作。诗人愤懑满怀的情绪主要表现为艺术上的精雕细琢,修饰上的叠床架屋。在这首诗中,作者字斟句酌,用“家”“石”“阴”“紫”“春”“新”等等修饰各种意象组合,纵观全句,几乎无一物无修饰,无一事有闲字。他把相关的意象加以古人不常联用的字联用,加以修饰再组合起来,综合运用了通感、移情的写作手法,由家泉到石眼再到竹茎,仿佛用诗句串联起装扮一番的意象群,不是因感而倾泻,而是字字雕刻而来。此时作者诗中的竹子不再是单纯的清雅之士,而仿佛是穿上了绮丽诡异又有异域风情的楚服的起舞人。同时,把石眼、阴根等不为竹所常用的意象与竹子相连缀,更见作者的匠心独用,研磨之工。

其四

  这首诗以司马相如归卧茂陵自喻,慨叹自己家居昌谷时的清贫生活。诗的开头两句“古竹老梢惹碧云,茂陵归卧叹清贫”,意为老竹虽老,仍矫天挺拔,梢可拂云,而自己年纪并不大老,却只能像家居茂陵时的司马相如一样,甘守清贫。“古竹”是相对新笋言之。“茂陵归卧”,《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司马相如曾为孝文园令,因病免官,家居茂陵,而诗人自己也失意家居,贫困潦倒。“叹清贫”,并不见于史书记载,但却是诗人自己处境的生动写照。李贺虽忝为唐王室的后裔,但一生只做过奉礼郎之类的小官,甚至因为父名的缘故,连进士考试也不能参加,与李商隐一样“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辞官家居后更过着清贫的生活,以至两年后在贫病中死去,一“叹”字,感慨万分。“风吹千亩迎雨啸,鸟重一枝入酒樽。”这两句写的是另外两种形态下的竹枝形象。其一是风吹雨啸之中。“雨啸”,非雨声,而是风吹竹声,仿佛雨啸。这是大片竹林才有的现象,老竹叶坚硬而挺,相互碰撞,声音清脆。竹叶也可制成叶笛,吹奏起来声音嘹亮悦耳。千亩之竹,其情景气魄自与“家泉石眼两三茎”之竹不同,风吹过后声浪如排山倒海;而风和景明之日,一小鸟栖息枝头,其景却可映入酒樽之中,这又是何等静谧安闲。这情景于竹本身而言,却道出其一个特点:坚韧,不管怎么弯曲也不易折断。“皎皎者易污,峤峤者易折”,这于竹枝却不然,它是既坚又韧,而且无畏于寒冬的风刀霜剑,而被与松柏一起称作“岁寒三友”。

  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曾夸张地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往今来,喜竹、咏竹、画竹的骚客、丹青手是颇多的,而这组诗在众多的咏竹佳作中也堪称上乘。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623-6242、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20-1223、 朱世英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5-102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龙:健壮的马。连钱:形容毛色斑点状如连接的铜钱。

无人织锦韂(chàn),谁为铸金鞭(biān)
韂:也叫障泥,垂覆在马腹两侧以遮挡泥土的布帘。金鞭:以金为饰物的马鞭。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开头一个“龙”字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诗以龙脊银蹄的骏马自比,慨叹纵有千里马但却没有识千里马的伯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与愤懑之情。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