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已在外漂泊多年,年纪大了还不能怀乡。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在门前忽然遇到一位客人,他说是从故乡来的。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皱着眉头一起握手,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一起饮酒。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情意恳切的询问旧朋友,详细周到地问起孩子们。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衰微的家族有很多兄弟侄儿,哪个去观赏园池亭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旧日的庭园如今是否依然存在?新树也该会栽上了。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柳行植得疏密合适,茅草房修剪得有宽有窄。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从哪里移来的竹子?又栽种了几棵梅树?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渠沟里不该断绝水流,爱生青苔的石头是否依旧?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院中的果实哪一种先熟?林中的花哪一种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客居的心情只想多询问,为我回答不要让我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不久将乘坐下泽车驱马而行,回去铲除旧院中的杂草。
参考资料:
1、 伍心铭.唐诗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8-92、 萧枫,桑希臣.唐诗宋词元曲 一:线装书局,2002.01:第18页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旅泊:漂泊,这里指在外做官,未能归乡。
忽逢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敛眉:皱起了眉,这里指掉泪动容,是表达思乡之情。衔杯:喝酒。
殷(yīn)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访:询问。屈曲:详细周到。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衰宗:衰微的宗族,是一种自谦的说法,犹言“寒家”。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zhāi)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jī)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羁心:羁旅的情怀。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下泽:车名,是一种适于沼田行驶的短毂车。莱:草名,又名藜。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生田间、路边、荒地、宅旁等地,为古代贫者常食的野菜。
参考资料:
1、 伍心铭.唐诗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8-92、 萧枫,桑希臣.唐诗宋词元曲 一:线装书局,2002.01:第18页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忽逢门前客,道知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
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
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园莱。
这是一首思乡诗。作者在外居官多年,思念故乡之情油然而生。这时,遇见了家乡来的人,便殷勤问起亲戚朋旧、居室池台、园林植树等情况,表达了恋念故乡的情思。
这首诗是写王绩绩在他乡遇到故人,内容虽然质朴平淡,但是意境隽永。开篇便营造了一种意境,将读者带人诗人寄居的大都当中。根据后人考证,此处所说的旅泊多年的城市应当是长安城,城里车水马龙、房屋鳞次的繁华留住了诗人的脚步,所以诗人才有感而知,到老了仍然没有想着回家。
诗写得颇有意境,一开头它就把读者带到诗人寓居的他乡京城里。这儿房屋鳞次栉比,车水马龙,以致诗人在外旅居多年,到老了仍没有想回故乡,然而“乐不思蜀”只是表面的意思,继续读下去就可以知现“故乡”始终魂牵梦绕在诗人心中。诗人忽然在自己门前遇到了多年不见的故乡人,久别重逢,彼此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情不自禁地紧握着对方的手。接着客人被热情地请进了屋子,贤淑的主妇迅速准备好了洗尘的酒肴。座中,主客相谈十分亲热融洽。主人一个劲地询问着故乡的事。他首先问起亲朋好友,连他们的孩子都仔仔细细地询问到了。
接下去,到诗人开始询问自己的宗族的近况。王绩是隋末大儒王通的弟弟,他的二哥是《古镜记》的作者,此外还有弟兄四人。王通死于大业年末,他的儿子王福畤(王勃之父)、王福郊以及其他子侄在王绩作这首诗时,大都在故乡,因此王诗说“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接着,诗人一连提了许多问题,问到旧居、栽树、建房、种竹、植梅、渠水、石苔、园果、林花等等。而这一连串的提问,在表现了诗人关心故乡亲人的的迫切心情的同时,在人们的眼前呈现出一幅幅自然风景和社会生活图画。最后,诗人以叮嘱故人回答不要有顾虑和表示自己将告老回乡作结,娓娓动听,余韵无穷。王绩受老庄思想影响较深,他的不少诗作尽管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羁束的不满,但也往往表现出遗世独立、消极隐遁的思想。读罢这首诗,使人感到王绩一生虽有逃避醉乡的一面,但他又并非真如他所说的“长昏饮”,而是也有清醒和热爱生活的一面的。
诗中此处所用的连续提问法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这类诗文形式复原了先秦以及秦汉文学诗歌常用的形式,例如《诗经》的《行露》当中,虽然只有十五句,却连用九个问句,以增强文字语气,强调人物情感。本诗也用了类似的连续提问法,虽然跟古诗文用途不同,但是却充分强调了作者悲喜交集、惆怅与激动共存的的情绪。
不过,诗人虽然情绪激动,满心渴望了解家乡一草一木的变化,但是他却在最后四句当中诉说了自己的意愿。虽然羁旅在外只能问故人家乡如何,但是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得到答案,而是期盼着不久就回到家乡。亲自去走访曾经去过的地方,游戏于田野故园当中,以解多年思乡之苦。
全诗质朴自然,并无雕砌的痕迹,平淡中见真味,含蓄中有深情,言浅而韵味无穷,一扫初唐诗坛的迤逦浮华的靡靡风气,正是王绩诗歌最主要的特色之一。王维的《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塞梅著花未”显然是受了王绩此诗的影响。特别是前两句和最后一句,与王绩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意思几近相同,末句同样采用提问法。但是,王维的《杂诗》所表达的乡情寄托在“塞梅”之上,而王绩的这首诗寄托情感的意象却比较多。
王绩的思想虽然受老庄影响颇深,不少诗作都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和渴望自由遗世的意思,这首诗亦有些许逃避的意思。然而,诗中的画面和真情却打动人心,充满了对人情事理的热爱和依恋,显然并非牢骚之作,实则读来娓娓动人,余韵不绝。
参考资料:
1、 丁敏翔,白雪,李倩.唐诗鉴赏大全集 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8:第5-6页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初升的太阳颜色像火一样,上升千里只需一刻。
出为白昼入为夜,圆转如珠住不得。
太阳出来就是白昼,沉没就是黑夜。浑圆的太阳运转起来像旋转的珠子一样不停息。
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停不住的太阳啊,我能把你怎么办呢。只好举起酒杯来唱一首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歌声愁苦,吟唱的词也是愁苦的。在座的少年们请听好。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今天还没有过完明天就紧催着要来了,秋天刚过去春天又来了。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人生漂泊时光荏苒,美丽的容颜和时光一样总是很快消逝。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一杯。
劝你勉强笑一笑,劝你勉强喝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老到来。
人的一生得不到长久的欢乐,青春年少的时光总是过的很快,老年很快就来了。
曈(tóng)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
曈曈:闪烁的样子,一般形容日出时。
出为白昼千为夜,圆转如珠住不得。
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
今夕未竟明夕催,秋风才往春风回。
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huī)颓(tuí)。
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隳颓:衰败、毁败。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且强饮一杯。
人生不得长欢乐,年少须臾(yú)老到来。
须臾:一会儿,片刻。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
姜太公在渭水边钓鱼, 李斯出上蔡门打猎。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鵕兔何足言?
钓的是周文王猎的是秦始皇,目的是安黎民平天下,那些小鱼狡兔有什么意思?
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
风云际会,天张云卷是有天数的,你们别叹息我现在处于进退两难之地。
于公白首大梁野,使人怅望何可论?
白发苍苍的于公是大梁的野老隐逸,使人怅望而不可一论。
即知朱亥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
既然知道朱亥是壮士豪杰,且愿收心于秋毫笔墨之中。
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秦国与赵国龙争虎斗,逐鹿中原,舍命救公子。
裴生览千古,龙鸾炳天章。
裴生你尽览千古典故,文章炳辉如腾龙飞鸾。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悲吟诗歌,宛如雨雪撼动林木,放书辍剑思念父母高堂。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劝你一杯酒, 拂去你衣裘上的冰霜。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你为我跳楚舞, 我为你唱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我马上要去沙漠探虎穴,鸣鞭走马越过黄河。
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
别像荆柯在易水分别那样,面对歧路便痛哭流涕!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丁放.《盛唐诗坛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25太公渭(wèi)川水,李斯上蔡门。
太公: 指姜太公吕尚。未遇周文王前曾钓于渭水。李斯:秦相,未入秦前曾在家乡上蔡东门猎兔。
钓周猎秦安黎元,小鱼鵕(jùn)兔何足言?
“钓周”二句:承上二句,意谓吕尚、李斯后来助周、秦成就大业, 当其钓、猎之际,小鱼、狡兔对他们而言又何足道。鵕(jùn)兔,狡兔。
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dī)触藩。
“天张”二句:意谓终有前途光明之时,我辈不须丧失信心。天张云卷,犹言天开云收。羝触藩:喻处境困顿。
于公白首大梁野,使人怅望何可论?
于公:指于逖。大梁: 今河南开封。
即知朱亥(hài)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
“即知”四句:用侯赢事。侯赢,战国时魏之隐士,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抱关者(守门人),魏公子信陵君器之,待为上宾。
秦赵虎争血中原,当去抱关救公子。
裴生览千古,龙鸾(luán)炳天章。
龙鸾:喻华美之文。天章:即文章。
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chuò)剑思高堂。
“悲吟”二句:用曾子事,谓裴十三的诗歌悲吟雨雪,怀念父母。
劝尔一杯酒,拂尔裘上霜。
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虎穴、沙漠:皆指幽州。
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
参考资料:
1、 袁行霈 丁放.《盛唐诗坛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25诗的前半是用典,先写世间旧事,继写现在,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拂尔裘上霜”表明是冬季。“劝尔一杯酒”表明是在言别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向正要离去人们告别的情景,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天张云卷有时节,吾徒莫叹羝触藩”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即知朱亥为壮士,且愿束心秋毫里”,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
在对古人的一番追思之后,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此刻的人生:“悲吟雨雪动林木,放书辍剑思高堂。”
接下来就写送行者,“尔为我楚舞,吾为尔楚歌”,这句用了直叙,只说歌与舞。一人歌唱,一人跳舞,互相在饯别送行。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语及其幽州之行,仅末四句而已。“且探虎穴”四字很值得探究。前曾言“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昌浩》),直到此诗最后一联迸出“耻作易水别”,以用典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临歧泪滂沱”,此句耐人寻味,且“临歧”二字又妙极,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用典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既赞美了对朋友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与于、裴二位的深厚情谊。
该诗反映了李白北上幽州心情从一时冲动到疑虑微妙之变化,在用韵上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
参考资料:
1、 诸传中 .《李白诗影》: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4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26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4-355锄(chú)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26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4-355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16-918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世上能了解自己的人实在在太少了,正因我想起了你,使我不忍心与你分别。
行行天未晓,携手踏明月。
离别前的夜晚,我们能携着手走啊走,夜深了,我们仍踏在满地皎潆的月光中谈心。
参考资料:
1、 鹤鸣编选.唐宋八大名家·韩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62、 马大品.历代赠别诗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03月北京第1版:128页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
知音:知己的朋友。相传古代伯牙善鼓零,其友钟子期善听琴能从琴音中知其心志。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痛无知音。此诗中亦指韩愈的文章知己。希:同“稀”。念子:想念你。不能别:不忍心分别。
行行天未晓,携(xié)手踏明月。
行行:指来回一起踱步不停。携手: 用以表现朋友之间的亲密的关系。
参考资料:
1、 鹤鸣编选.唐宋八大名家·韩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62、 马大品.历代赠别诗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03月北京第1版:128页首句开门见山,喊出一声感慨,叹人间知音难觅,其势如飞瀑直下,让人直觉晴天闻雷,立刻惊警。在这句诗里,诗人采用典中典之法,首先化用了南朝文人刘勰之语。
诗人又溶人了春秋战国时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的典故。伯牙所念,子期心明。俞伯牙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雄伟屹立于天地之间的人格形象,像大海一样浩渺纵横于宇宙之间的胸襟气度,而钟子期的情操和智慧,恰好同他产生了共鸣和契合,于是二人成了知音。
然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诗人溶入此典正是为抒发“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词)之慨。这典中之典,不仅让这句诗内容大大增量,而且还让诗人感慨的语气大大加重。特别是这样的诗句出自韩愈这样一个在政坛和文坛上均属顶级人物之口,再联想到他独特的身世和遭遇,就更觉得这一声感慨有雷霆万钧之力。
这首诗写诗人与知心朋友孟郊不忍离别,只好踏着满地的月色,彻夜相叙。道出知音难寻,依依惜别之情。寥寥四句诗,写出惜别情感,生动真切,极富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马大品.历代赠别诗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03月北京第1版:128页2、 陈秉智,陈红涛,陈洪海著.寂寞长亭 唐人别离之美:九州出版社,2012.0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