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词韵窄,酒杯长。翦蜡花、壶箭催忙。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浓密的柳荫把河桥遮藏,黄莺在清静的古台旧苑中鸣啭,我曾多少次骑着骏马到此处与你共度春光。还记得那次夜泊桥边,很快便进入了温柔之乡。我的词才显得笨拙,只顾与你共饮清觞,共剪灯花,那一宵过得太快太匆忙。还记得与你嬉游之处,青草铺就的小路上留下你轻盈的脚步,两舟相并,我与你荡漾于城南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十年如梦,梦醒后倍觉凄凉,恰似那西湖上燕子飞去,人去楼空燕巢已荒。今日我重到葑门,百感交集,像从前一样唤酒品尝。急雨拍打着溪面,岸上的落花轻狂。又见到几只乌鸦掠过雾雨苍茫。而今又来到故人的楼上,还有谁能与我凭栏远眺,指点芳草斜阳?
柳暝(míng)河桥,莺(yīng)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当时短泊,温柔便入深乡。词韵窄,酒杯长。翦(jiǎn)蜡花、壶箭催忙。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zhào)横塘。
柳暝河桥:日暮时停舟于杨柳掩映的河桥之下。暝,日落黄昏之时。河桥,苏州河上的小桥。莺晴台苑:晴日登上莺声婉转的苏州台苑。台苑,指苏州姑苏台的苑圃。策:马鞭。蜡花:蜡烛的火花。壶箭:古代的计时仪器。铜壶装水滴漏,壶中有箭标识时辰。凌波翠陌:与美人在岸上遨游。凌波,女子步履轻盈貌。翠陌,长着青草的道路。连棹横塘:与美人在水上遨游。棹,船桨,指船。横塘,一个连一个的池塘。
十年一梦凄凉。似西湖燕去,吴馆巢(cháo)荒。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yīnɡ)。溪雨急,岸花狂。趁残鸦、飞过苍茫。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形容人去楼空如燕去巢荒。西湖吴馆,作者经常住宿的地方。此处指佳人离去。银罂:银制的酒器。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702、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71-1733、 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72-73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适:往。
不辞驿(yì)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lín)。
驿骑:犹言“驿使”,传驿的信使。凌:冲冒。天骄:此处指契丹。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灵隐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苏轼时知杭州。
单(chán)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借指辽国国主。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702、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71-1733、 王水照 王宜瑷.苏轼诗词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72-73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旬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联系当时辽国每每扣押宋朝使臣的事实,苏轼的担心并非多余。用李揆故事,又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参考资料:
1、 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702、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71-173眼约也应虚,昨夜归来凤枕孤。且据如今来分里,相于。只恐多时不似初。
原先的约会之期,成不了现实。昨夜,他爽约了,回来之后孤单地枕着凤枕。现在看来来分还是会趋于亲近的,只是怕再过一些时候就不如从前了。
深意托双鱼。小剪蛮笺细字书。更把此来重问得,何如。共结因缘久远无。
赶紧将自己的一片深来厚意托付给书信,剪裁好信笺,用细细的字写好信。再把彼此的来分重新问清楚,怎么样?两人共结姻缘会很久远吗?
参考资料:
1、 何新所,贾倩.晏殊 晏几道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1932、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749眼约也应虚,昨夜归来凤枕(zhěn)孤。且据如今情分里,相于。只恐多时不似初。
眼约:犹目成,通过眉目传情来结成亲好。凤枕:绣枕,绣有凤凰图案的枕头。相于:相厚、相亲近的意思。
深意托双鱼。小剪蛮笺(jiān)细字书。更把此情重问得,何如。共结因缘久远无。
双鱼:谓书信。蛮笺:唐时高丽纸的别称。得:语助词,用于动词之后,犹着。
参考资料:
1、 何新所,贾倩.晏殊 晏几道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1932、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749这首词描写了一个恋爱中的女子的心理活动,她对爱情犹疑,但却执着追求,通过反复的诰问,希望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答复。从女性复杂的心理世界出发描写爱情,可以说是晏几道词作中爱情词的一个特色。词的首句讲到两个人的约定似乎出了问题,男方的爽约,使这位女子感到他们的感情并不是非常牢固。晚上,孤枕独眠,难以入睡,千万思量,满腹狐疑。她想按照如今的这种情形,两人就已经有了许多的生分,如果要长期交往,只怕时间越久,感情越淡,不会再像当初那般情意绵绵。但女主人公似乎并不想轻易就放弃这份感情,很希望得到对方一个确切的音信。于是就用心剪下一幅蛮笺,写下细细密密的小字,把自己的深情厚意托付给那鱼雁来传递。我再次问一问,我们俩的感情究竟如何呢?我们究竟能不能结下天长地久的好姻缘呢?词作就是通过这位女子反复的思量、反复的追问,来探究她的内心世界,来塑造她丰满的形象的。小词虽小,容量却不小。
送往迎来的欢场里,多的是虚情假意。晏几道喜欢被骗,喜欢将虚情当作真意。然而,在现实的逼迫下,晏几道也有清醒的时候。这首词借歌妓口诉说,表明晏几道对与歌妓情感的另类观点。眉眼传情,原来是虚假的应酬。凤枕孤眠,才体会到欢场中的欺骗。想抓住眼前已有的情分,好好相处,但是,在欢场中被骗多了,不禁疑虑:“只恐多时不似初。”这些情感经不起时问的检验。离别后欲将心事和情感都写入书信,托邮使带给情人。信中追问:“共结因缘久远无?”词人总是不甘心或不相信自己被骗,还要一再追问。答案其实是很清楚的,只是词人故意不正视现实而已。
参考资料:
1、 诸葛忆兵.晏殊 晏几道集:凤凰出版社,2013.03:1482、 何新所,贾倩.晏殊 晏几道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05:193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小燕子飞落在雕梁画栋的华屋,静悄悄四下无人,梧桐阴儿转过了正午。傍晚清凉时美人刚出浴。手拿着丝织的白团扇,团扇与素手似白玉凝酥。渐渐困倦,斜倚枕睡得香熟。此时不知是谁在推响彩绣的门户?空叫人惊醒了瑶台好梦。侧耳听却原来是阵阵风在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nóng)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石榴花半开像红巾叠簇,待桃杏等浮浪花朵落尽,它才会绽开与孤独的美人为伍。细看这一枝浓艳的石榴,花瓣千层恰似美人芳心紧束。又恐怕被那西风吹落只剩叶绿。来日如等到美人来到,在花前饮酒也不忍去碰触。那时节泪珠儿和花瓣,都会一同洒落,声簌簌。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9-250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15-216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xiāo)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乳燕:雏燕儿。飞: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谓见真迹作“栖”。桐阴:梧桐树阴。生绡:未漂煮过的生织物,这里指丝绢。团扇:常以喻指佳人薄命失宠。扇手:白团扇与素手。一时:一并,一齐。清熟:谓睡眠安稳沉酣。枉:空,白白地。瑶台:玉石砌成的台,神话传说在昆仑山上,此指梦中仙境。曲:形容处所幽深的样子。
石榴半吐红巾蹙(cù)。待浮花、浪蕊(ruǐ)都尽,伴君幽独。秾(nóng)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chóng)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sù)簌。
红巾蹙:形容石榴花半开时如红巾皱缩。蹙,皱。浮花浪蕊:指轻浮斗艳而早谢的桃、李、杏花等。幽独:默然独守。秾艳:色彩艳丽。千重似束,形容石榴花瓣重叠,也指佳人心事重重。秋风惊绿:指秋风乍起使榴花凋谢,只剩绿叶。两簌簌:形容花瓣与眼泪同落。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9-250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15-216这是一首抒写闺怨的双调词,咏人兼咏物,上片描写在清幽环境中的一位美人,她高洁绝尘,又十分孤独寂寞;下片掉转笔锋,专咏榴花,借花取喻,时而花人并列,时而花人合一。作者赋予词中的美人、榴花以孤芳高洁、自伤迟暮的品格和情感,在这两个美好的意象中渗透进自己的人格和感情。词中写失时之佳人,托失意之情怀;以婉曲缠绵的儿女情肠,寄慷慨郁愤的身世之感。
上片以初夏景物为衬托,写一位孤高绝尘的美丽女子。起调“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点出初夏季节、过午、时节、环境之幽静。“晚凉新浴”,推出傍晚新凉和出浴美人。“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进而工笔描绘美人“晚凉新浴”之后的闲雅风姿。作者写团扇之白,不只意在衬托美人的肌肤洁白和品质高洁,而且意在象征美人的命运、身世。自从汉代班婕妤(汉成帝妃,为赵飞燕谮,失宠)作《团扇诗》后,在古代诗人笔下,白团扇常常是红颜薄命,佳人失时的象征。上文已一再渲染“悄无人”的寂静氛围,这里又写“手弄生绡白团扇”,着一“弄”字,便透露出美人内心一种无可奈何的寂聊,接以“扇手一时似玉”,实是暗示“妾身似秋扇”的命运。
以上写美人心态,主要是用环境烘托、用象征、暗示方式,隐约迷离。以下写美人初因孤寂无聊而入梦,继而好梦因风摇竹声而被惊断。“渐困倚、孤眠清熟”句,使人感受到佳人处境之幽清和内心的寂寞。以下数句是说:美人入梦后,朦胧中仿佛有人掀开珠帘,敲打门窗,不由引起她的一阵兴奋和一种期待。可是从梦中惊醒,却只听到那风吹翠竹的萧萧声,等待她的仍旧是一片寂寞。此处化用了唐人李益诗句“开门复动竹,疑是玉人来”的幽清意境,着重写由梦而醒、由希望而失望的怅惘;“枉教人”、“却又是”,将美人这种感情上的波折突现出来了。这几句,如梦似幻,动而愈静,极其婉曲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孤寂。从上片整个构思来看,主要写美人孤眠。写“华屋”,写“晚凉”,写“弄扇”,都是映衬和暗示美人的空虚寂寞和叹惋怅恨之情。
下片用秾艳独芳的榴花为美人写照。过片转咏榴花。“石榴半吐红巾蹙”,化用唐人白居易诗“山榴花似结红巾”(《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句意形象地写出了榴花的外貌特征,又带有西子含颦的风韵,耐人寻味。“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这是美人观花引起的感触和情思。此二句既表明榴花开放的季节,又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它不与桃李争艳、独立于群芳之外的品格。这不与“浮花浪蕊 ”为伍的榴花,也即是女主人公的象征。“秾艳一枝细看取”,刻画出花色的明丽动人。“芳心千重似束”,不仅捕捉住了榴花外形的特征,并再次托喻美人那颗坚贞不渝的芳心,写出了她似若有情、愁心难展的情态。“又恐被秋风惊绿”,由花及人,油然而生美人迟暮之感。“若待得君来向此”至结尾,写怀抱迟暮之感的美人与榴花两相怜惜,共花落簌簌而泪落簌簌。
词的下片借物咏情,写美人看花时触景伤情,感慨万千,时而观花,时而怜花惜花。这种花人合一的手法,产生一种婉曲缠绵、寻味不尽的效果。作者无论是直接写美人,还是通过榴花间接写美人,都紧紧扣住娇花美人失时、失宠这一共同点,而又寄托着词人自身的怀才不遇之情。
这首词隐约地抒写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抑郁情怀。苏轼笔下的佳人,大多丰姿绰约,雍容闲雅。无论《洞仙歌·冰肌玉骨》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的花蕊夫人,还是这首词中的出浴美女,都能给人一种洁净如玉、一尘不染的美感。从艺术上看,上片主要写佳人,但没有正面描写她的姿容,而是先写佳人的扇和执扇的手;下片别开异境,前五句写石榴,后五句佳人与石榴合写,亦花亦人,巧妙新颖,和谐自然。此词之意蕴,冠绝古今,取景清幽,意象清隽,托意高远。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70-672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千古金陵引起人怀归的思绪。难得陪同你凭吊这历经沧桑的兴亡之地。斜风渺渺,细雨濛濛,弥散着一片别情离愁。难忘这芳草渡口,江南父老依依惜别,恳切地把你挽留。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且莫伤怀,在我的想象中,你驾着飞车穿越多彩的云霞,仙游似地以鸾鸟为陪乘者,一路凌风驭虚而来。却讶异这里的沙洲,居然名之为白鹭,并不是适宜的栖居地。于是翩翩然未曾歇翅,还是向别处飞去。
参考资料:
1、 李健江 刘洁 曲爱珍.渔家傲一百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43-442、 苏轼.苏东坡诗词名篇译解.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97-200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王胜之:即王益柔(1015—1086),字胜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千古龙蟠(pán)并虎踞(jù)。从公一吊兴亡处。渺(miǎo)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千古”句:是说金陵古城是许多帝王的都城。蟠,或作“盘”。从:与、跟。古时有数代帝王在金陵建都,故作者有“兴亡处”之喻。“江南”句:因王益柔为官清廉,有声望,所以说“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luán)骖(cān)乘青鸾驭(yù)。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骖:指在车两侧驾御。驭:指在车中驾御。因王益柔为龙图阁直学士,所以作者有此比喻。白鹭:即白鹭洲,在金陵城(今南京市)西门外,被秦淮河与长江围着。
参考资料:
1、 李健江 刘洁 曲爱珍.渔家傲一百首.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43-442、 苏轼.苏东坡诗词名篇译解.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197-200金陵赏心亭送王胜之龙图。王守金陵,视事一日移南郡。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此词开头概要地叙述了金陵的地理形势和历史变迁,是古代许多帝王看中的都城。接着着重描绘金陵百姓在蒙蒙细雨中送别王胜之的难舍难分之情。
过拍两句用游仙的比喻来称赞王胜之的品德高洁。最后以戏谑的语言、轻灵的笔意说明金陵算不得理想居地,其用意是宽慰王胜之。
在这首词中,词人送别酬唱的生活实景以及情感体验成为词作着力表现的主题。词人个体的生活体验进入词作表现的领域。与此同时,景物在词作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作用明显弱化。一方面,词中的景致不再是晏词中泛化、类型化的水乡风物,而是词人身之所历、眼之所见的现实的风景;另一方面,词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扭转,景物不再是作品中的主导性部分,而是人物眼中之景、心中之景,带有鲜明的人物活动的印记和影响。
从苏轼开始的以词作抒写主体独特的生命历程以及情感体验的创作方向,为后世众多的词人继承和沿袭。随着创作的不断丰富,词作中也融入了更复杂、多元的情感内涵。其中最集中、最响亮的声音是对功名的否定和对沉溺于功名之中的生存方式的反思,如“功名薄似风前絮”“守定微官真个错”“世上功名翻覆手”“名利场中空扰扰”等,便属此类歌咏。其次,与薄宦功名相伴而来的是对羁旅之愁和思家之念的倾诉,以及亲友离别的悲伤,如“征尘万里伤怀抱”“故园凝望空流泪”“那堪送客江头路”“忆昔故人为侣伴,而今怎奈成疏间”等,便属这类情怀的抒发。此外,归隐之愿的表达亦屡屡见诸笔端,如“从今莫负云山约”“此身甘被烟霞锢”“林泉况味终须好” 等。
参考资料:
1、 陈鑫 刘尊明.试论宋代《渔家傲》词的创作与嬗变[J].齐鲁学刊,2006(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