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
分别才几天,门前就长满了野稻与冬苋菜。
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秋蝉在梧桐树上不停聒噪,从日出叫到日落,声音凄凉。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
秋天的露水把萤火虫打湿,严霜将兔丝草枯萎。
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
反正也没人看,不妨把紫色绣裳掩严实了,想你就哭,和着蝉声,从早哭到晚。
参考资料:
1、 王新龙.李白文集 3: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lǔ)葵。
穞:野生的稻谷,穞,自生稻也。葵:冬苋菜,《广雅》:葵,菜也,尝倾叶向日,不令照其根。
寒蝉聒(guō)梧桐,日夕长鸣悲。
聒:聒噪、吵闹。
白露湿萤(yíng)火,清霜凌兔丝。
兔丝,蔓草也,多生荒野古道中,蔓延草木之上,有茎而无叶,细者如线,粗者如绳,黄色,子入地而生。初生有根,及缠物而上。其根自断,盖假气而生,亦一异也。
空掩紫罗袂(mèi),长啼无尽时。
罗袂:丝罗的衣袖。亦指华丽的衣着。
参考资料:
1、 王新龙.李白文集 3: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9此诗作年不详。诗以拟代独处之思妇口吻写秋日思情,诗中描画秋日萧瑟景物以衬托伤感气氛,以景寓情,相思之深见于言外。另外此诗用自然景象极写别后的凄凉、寂寞与悲哀的心情。情景交融,十分完美。
首句写离别时间短暂只有几日,而主人公感觉十分漫长,认为门前已长野草,道出主人公度日如年的殷切思念之情。
第二、三句通过写寒蝉、白露、清霜等描画出秋天的萧瑟、肃杀、凄冷,从而写出主人公的凄苦心情。白露、清霜一句对仗工整、描写细腻如画,想来主人公生活在离别的痛苦中,耳中所闻、眼中所见皆勾起自己的思念忧伤。
末句写主人公独守空房、长啼无尽。“空掩紫罗袂”叙述主人公身穿华丽服饰其雍容华丽却无人欣赏,只能掩严实自己的服饰。“长啼无尽时”刚好与次句的“日夕长鸣悲”相呼应,且在啼哭时间上要更久长一些,把离别后的悲伤写得淋漓尽致、动人心弦、催人泪下。
纵上所述,本诗有诗意、有境界、有情感,处处充满缠绵、委婉,在闺怨诗里面,艺术水平是很高的。
参考资料:
1、 郁贤皓.李白大辞典:广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01月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彭蠡湖的天色已晚,水边的桃花都透出春意。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鸟儿渐渐飞远,变成很多的白色的点,红色的落日正好落到剩一半。
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
为什么要做迁徙的客人呢,没有多少劳作,却落得一声病。
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
如果来到这儿眺望,很少有不忧伤愁楚的人。
彭蠡(lǐ)湖天晚,桃花水气春。
彭蠡湖:即今鄱阳湖。鄱阳湖在古代有过彭蠡湖、彭蠡泽、彭泽、彭湖、扬澜、宫亭湖等多种称谓。
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
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
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二月里的湖水呀是那么清澈,家家户户春意盎然,鸟儿快乐地鸣叫。树林里的花儿开了又谢,扫也扫不完;小径上翠绿的青草呀,充满了勃勃生机,踏上去之后,很快就又可以生长起来。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我的酒友又来喊我去喝酒了,我们拿出酒杯啊,打开酒瓮。酒杯握在手中啊,歌妓们在眼前唱歌跳舞。歌舞是那么的优美动人啊,千万不要停下来啊!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chéng)。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诗的颈联和尾联,酒伴来相命,开樽共解酲。当杯已入手,歌妓莫停声。
作者与友人就着美景良辰,来此畅饮,并希望歌女的歌声莫停,不露痕迹地表达了惜春的心情。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林花已经开到极至,花至荼靡花事了,灿烂之后就是伤逝的开始了,显然林花已经开始凋零了,代表春天也即将逝去,但在作者心里的惋惜是不明显的,而是对更加灿烂的生命寄予希望,这一点从径草的”踏”而”还生”可以看出来。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高悬的灯烛透过细薄的纱罩放光明,花房的宫女们深夜里捣制红守宫。
象口吹香毾覴暖,七星挂城闻漏板。
香炉的象口中喷着香气,地毯暖烘烘,北斗七星挂在城头,漏板声声报深更。
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鸾帘额著霜痕。
寒气侵入殿前网罩,宫殿的暗影昏蒙蒙,绣着彩鸾的门帘横额,沾满了霜痕层层。
啼蛄吊月钩阑下,屈膝铜铺锁阿甄。
蝼蛄对着月光在曲栏下哀鸣,失意的宫女被牢牢关锁在大院深宫。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
宫女梦中走进了沙洲上的家门,天河落处的长洲上留下了她的倩影。
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
“希望君王能像太阳那样光明,放我走吧,跨鱼破浪我也马上起程!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1-102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蜡光:烛光。照纱空:烛光射过薄薄的灯纱,透明通亮。花房:宫女的居室。红守宫:宫中妇女们化妆用的一种颜料。
象口房香毾(tà)覴(dēng)暖,七星挂城闻漏板。
象口:象形香炉的出烟口。毾覴:细密的地毯。七星:北斗七星。漏板:古代报时辰的铜板。
寒入罘(fú)罳(sī)殿影昏,彩鸾帘额著(zhuó)霜痕。
罘罳:古代设在门外或城角上的网状建筑,用以守望和防御。彩鸾帘额:绣着彩色鸾鸟的门帘上的横额。著:沾着。
啼蛄(gū)吊月钩阑下,屈膝铜铺锁阿甄(zhēn)。
啼蛄吊月:蝼蛄在月光下悲鸣。钩阑:弯曲钩错的栏杆。屈膝:门帘上的环扣。铜铺:铜制的铺首。阿甄:魏文帝曹丕的皇后,清姿丽貌,初入宫时得宠,后被谗言失意,幽禁宫中。泛指失宠的宫女。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
沙渚:水中的小陆地。天河落处:银河落下的地方,比喻家乡十分遥远。长洲:县名,唐朝时属于苏州,代指宫女的故乡。
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
君:指皇帝。妾:宫女自称。骑鱼撇波:骑鱼破浪,形容宫女思乡情切,等不及坐船。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01-102“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开篇便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场面。时间是秋夜,地点是宫中花房。歌咏的对象——宫娃,正在花房持杵夜捣红守宫。宫娃在宫中杂役甚多,然诗人只选择其“捣红守宫”,极富象征性将宫娃们不幸的处境披露出来了。守宫,宫娃们一生只能厮守宫中,过着幽禁森严的生活。她们的青春和生命如同蜡烛,在漫漫长夜中渐渐消逝,那滴滴蜡珠,仿佛是她们伤心的眼泪。
夜色越来越浓了,北斗七星已斜挂城头,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得报时的漏板声间或传来。宫娃长夜不寐,顾影自怜,心底时时生出一片悲凉。
“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鸾帘额著霜痕。”寒气透进户网,殿影漫入浓雾中,依稀难辨,连绣着彩鸾的帘头上也沾满了清霜。此联虽为景语,却是情语。这里诗人着意描出“寒”、“霜”二字,以景衬情,道出宫娃身心俱寒,伤神刺骨的痛苦感受。
如果说诗的前六句以浓墨渲染出秋夜的浓重和寒冷,以此暗寓宫娃凄苦的处境和悲凉的心境,那么,诗的后六句则径直揭示出宫娃深宫生活的幽闭、压抑与孤独,昭示出她们向往自由的强烈的生的企盼。
“啼蛄吊月”是一个境界:漫漫秋夜,月下蝼蛄嘶鸣,嘘唏如泣,幽咽如吊,使人不忍卒听。诗人巧借自然界中的昆虫做比,进一步隐喻、铺陈宫娃之孤独与悲苦。
“屈膝铜铺锁阿甄”,又是一个境界:深宫大院,壁垒森严。有形无形的铰链铜锁隔绝了宫娃与外面世界的联系。“锁”,这里是禁锢宫娃自由与生命的象征。后宫成为宫娃们生活的一所牢狱。“阿甄”,这里诗人是借甄氏喻失意幽旷的宫娃。的确,在森森后宫,宫娃们的荣辱富贵,全系于君王一时之恩遇与喜怒。有幸运者,如白居易《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而暂时得意的杨玉环;有失意者,如司马相如《长门赋》中“魂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被汉武帝遗弃的陈阿娇;有遗憾者,如王安石《明妃曲》里“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而被迫远嫁匈奴的王昭君;亦有终生不得幸遇者,如杜牧《阿房宫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的众多宫女。然而宫娃们的命运,大都像白居易笔下“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的“上阳白发人”。她们年青貌美时选入宫中,从此与亲人再不得相见。耿耿残灯,萧萧暗雨,陪伴她们度过多少岁岁月月,直至满头白发。既便宫娃中幸运者,如曹雪芹笔下的贾元春,荣至贵妃,然而在省亲时也忍不住向自己的亲人倾出腹中的辛酸,称宫中是“不得见人的去处”。万恶的封建制度,不知葬送掉多少妇女的青春和幸福,临此绝境,她们不能不从内心深处发出生的呐喊。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宫娃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乡,思念着自己的亲人。可是,这只是她们的痴想。家乡的路途是那样遥远,仿佛是在“天河落处”,而宫中的制度又是那样森严,谁也不敢迈出宫门一步。也许,只有在梦中,她们才能返回家门,享受与骨肉团聚的短暂欢乐。诗句至此,写得最为动情。人非游雁,都有家园;人非草木,都有亲情。深墙大院,铜铺金锁,可以锁住她们的身子,可是锁不住她们对亲人的思念、对自由的企盼。
“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宫娃终于压抑不住内心骚动的激情,勇敢地喊出久已埋在心底的愿望:离开宫中,回到自己的世界里去。宫娃的要求是正当的,口气亦极为谦卑,但她们“请去”的意志却是十分坚强的。“骑鱼撇波”句,淋漓尽致地描摹出宫娃欲从宫中脱身的急切心情。然而,这显然又是宫娃的一片痴想。封建帝王视宫娃为宫中玩物,不会管她们幸福与否。盼望光明如太阳的君王出现,无异于西望日出,是根本不可能的,最后只能是一种“无望的期望”。诗人写出这样一种情状,尤其震撼人心。
在艺术表现方法上,这首诗亦颇有可称道之处。比兴的运用,情与景的交融,且不必论,单是构思之巧妙,便足以称奇了。诗人为表现宫娃这一形象,妙造出“三境”:环境、梦境与心境。秋夜漫漫,帘额著霜,啼蛄吊月,铜铺锁宫,描绘的是宫娃凄冷、幽闭的生活环境。“梦入家门”,“天河落处”,描绘的是宫娃幽远、缥缈的梦境。而大梦初醒,幻影依稀,恍中情不自禁地直道出“放妾骑鱼撇波去”的热切渴望,则将宫娃强烈思归,不甘寂灭的心境和盘托出了。当然,环境、梦境与心境是互相映衬、互为因果的,它们共同构成诗的意境。随着画面的拓展,感情的渲泄,这意境也就愈转愈深,愈转愈明。特别是诗的结句,豁然开朗,仿佛于重重阴霾中透露出一抹亮色,读者至此,那沉重而挹郁之气方稍许得到些释放。赞其章法,这可称之为“跌宕生姿”。
参考资料:
1、 王克俭 .李贺诗选.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