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无为观

:
九疑山深几千里,峰谷崎岖人不到。山中旧有仙姥家,
十里飞泉绕丹灶。如今道士三四人,茹芝炼玉学轻身。
霓裳羽盖傍临壑,飘飖似欲来云鹤。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元结

元结

元结(719~772年),中国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 、聱叟 。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载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 (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102篇诗文

猜你喜欢

赠陈商

: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长安城里有一个男子汉,二十岁的年纪心灵已经枯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佛经《楞伽》堆放在桌上,《楚辞》常常带着手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人生有时会弄得穷困无能,对着黄昏,姑且喝几杯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如今前进的道路已经堵塞,何必要存在幻想等白了头?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清苦可怜的朋友陈述圣,穿着粗布衣,边耕锄边陈列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学成了尧舜时代的古朴文体,时髦人却要求他衰朽的骈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我的柴门前车迹稀稀落落,夕阳西下,榆树影子又长又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黄昏时候,你来访问我,你苦守节操,致使额上已经打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你像那五千仞的太华山,劈地而出,抽拔挺立,森严而灵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身旁连一寸一寻的土堆都没有,却独立冲云霄,触动牵牛与北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达官贵人纵然不赏识你,可是哪能锁得住我的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我李生要师法你这太华山,傲然端坐,观看长天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逢上寒霜就做那坚强的朴樕,得到暖气就做那柔美的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当了奉礼郎,却迫使我离开这个意愿,面黄肌瘦,如同任人摆弄的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刮风飘雪,仍然在斋坛上值班,佩带铜印,贯穿着黑丝带的印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像奴婢受人颐指气使,只能乖乖地替人捧簸箕拿扫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老天的眼睛不知什么时候能睁开,也让我这把沉沦的古剑大声一吼。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1-1452、 潘水根.中国文学简明读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114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léng)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楞伽:佛教典籍名,是法相宗所依的经书之一。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道已塞:指仕进无路。《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chú)(zǔ)豆。
鉏:同“锄”。俎豆:俎和豆是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学为尧(yáo)舜文,时人责衰偶。
衰偶:大约是批评其文章气有迂腐气。

柴门车辙(zhé)冻,日下榆(yú)影瘦。
“柴门”二句:描写其居处冷落,连日光树影都显得不舒畅。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太华: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境内。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jiá)牛斗。
旁古:一作“旁苦”。寻:古时长八尺为一寻。戛:触动,碰撞。斗牛:泛指星宿。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李生”二句:言自己要向陈商学习,宁愿闲坐,也不奔走于富贵之门。

逢霜作朴樕(sù),得气为春柳。
朴樕:木名。《诗经·召南·野有死麕》:“林有朴樕。”毛传:“朴樕,小木也。”后常以比喻平庸之材。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礼节”二句:言自己虽为奉礼郎,但在礼节方面远不及陈商,就像巫祝祭祀所用的刍狗一样卑琐不堪。这是自嘲之辞。

风雪直斋(zhāi)坛,墨组贯铜绶(shòu)
直:通“值”,值班。斋坛:祭坛。当时李贺任奉礼郎,职掌祭祀君臣版位、陈设祭器、赞导跪拜,所以说直斋坛。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jī)帚。
臣妾:犹奴婢。郑玄《周礼注》:“臣妾,男女贫贱之称。”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天眼”二句:言何时得遇明主,自己将如古剑鸣吼飞腾。这是激愤之语。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41-1452、 潘水根.中国文学简明读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114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楞伽堆案前,楚辞系肘后。
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
只今道已塞,何必须白首?
凄凄陈述圣,披褐鉏俎豆。
学为尧舜文,时人责衰偶。
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
黄昏访我来,苦节青阳皱。
太华五千仞,劈地抽森秀。
旁古无寸寻,一上戛牛斗。
公卿纵不怜,宁能锁吾口?
李生师太华,大坐看白昼。
逢霜作朴樕,得气为春柳。
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
风雪直斋坛,墨组贯铜绶。
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
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此诗开头八句,作者诉说自己政治上“穷拙”的遭际。在“只今道已塞”的景况下,他日暮饮酒,酷爱诵读《楞伽经》和《楚辞》,以排遣内心的苦闷。他已看破官场的黑暗内幕,仕进的前途已经被阻塞,所以产生了“心已朽”的心态。这时他已二十一二岁,诗云“二十”,当为约数。“人生”两句,表达了很深的人生感叹。

  第九句至第十六句,写陈商的景况。先形容他寒酸落拓,穿着布衣,雅尚礼仪,他不肯追逐时尚,苦学古文辞,不像时人追求委靡的骈偶文风。次叙他的家很少有人来访,门庭冷落,连车轮的印迹都冻结起来,门前的榆树在夕阳照射下拖着瘦长的影子。这里,写景凄凉,与前文写人“凄凄”相呼应。黄昏时节来寻访作者,固守苦节,春气亦为之郁结不畅。以上八句诗,描述陈商的形貌、品格及其遭际。

  第十七句至第二十四句,称颂陈商的品格并表示师法陈商的心意。前四句写华山之高峻,用暗喻手法,比喻陈商人品、才学之崇高。后四句,说公卿们纵使不看重陈商,作者也不能禁口不称赞,他还要师法陈商,宁愿终日箕踞长坐,也不肯奔走权贵之门。诗句生动地表达出作者钦佩陈商的心仪和景行仰止的态度。

  第二十五句至第三十二句,诗思又回到自己身上。“朴樕”两句,是自谦之词,承上言,作者才不及陈商,不论何时,都不能成材。“礼节”以下六句,说到作者官职卑微,身为奉礼郎,专司礼仪,与作者的性格相背悖,形容憔悴,如同祭祀后被人抛在路边的刍狗。风雪天在斋坛值班,身穿黑色祭服,神气态度犹如承事箕帚的奴婢。诗句备述作者任职时所受的屈辱。

  诗的最后两句,巧妙运用古小说的典故,表达出宏大的志愿。这层诗意,涵盖陈商和作者两人,说何时天眼张开,他们像古剑那样鸣吼而飞去,施展自己的抱负。李贺诗中,“剑飞”“剑吼”之意象屡见,如“自言汉剑当飞去”(《出城寄权璩杨敬之》),“临岐击剑生铜吼”(《开愁歌》),此诗又云“剑吼”,都有自喻之意,期望实现理想,具有画龙点睛之妙。

  全诗先分别写李贺、陈商,后写李贺师法陈商,再写李贺直斋坛的情景,各用齐整的八句诗为一个诗段,最后两句,以两人同时收结,形成单起双收的结构特征,自始至终将诗人和陈商交糅起来描写,写李贺,其中有陈商的神骨;写陈商,其中有李贺的气质,完善地创造出诗篇的结构美。

参考资料:

1、 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02-10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东海有勇妇

: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梁山的倾颓,是因被杞梁妻的恸哭所感动。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这真是深情所在,金石为开啊。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东海有一位勇妇,其英勇之事迹,一点也不比关东为父报仇的贤女苏来卿差。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她曾向越处子一样的击剑名家学剑,超腾跳跃,快若流星。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她为夫报仇,慷慨捐躯,万死不顾。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她手执雪刃,其精诚可感上苍。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十步两跃,三呼一击地与仇人交战。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结果将仇人之头,高悬于城门之上;将仇人之肠肺,用脚践踏为泥。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以此来报答其夫妻伉俪之情,此举大义粲然,为人称颂。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北海的李使君,将此事上奏朝廷。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朝廷下旨免罪,以警风俗。其事迹在东海之畔诸郡厂为传颂。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从此她的芳名著于《列女传》之中,在史籍上万古流芳。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汉朝肘,皇帝因缇萦而免了其父淳于公的牢狴之灾。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战国内,赵国的津吏之女一曲棹歌从而使其父脱了严刑之苦。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由此看来,就是有十个儿子,若都是些不肖之子,也不如一个女中豪杰。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以前,战国时的刺客豫让,空斩赵襄子之衣,虽有壮心而其事不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春秋时刺杀庆忌的刺客要离,更是为壮土所不齿。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其妻子儿女又有问罪?竞让他焚死以邀买虚名。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他们哪里能比得上这位东海的勇妇啊,事成之后,在青史上独擅美名!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60-162

梁山感杞(qǐ)妻,恸(tòng)哭为之倾。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用杞梁妻哭倒城墙事。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金石:《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qīng)
勇妇:胡震亨云:“勇妇者,似即白同时人。”苏子卿:当为苏来卿之误。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越处子:春秋时越国一个女剑侠。参见本集《结客少年场行》注。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jué)跃,三呼一交兵。
躩跃:跳跃。

斩首掉国门,蹴(cù)踏五藏行。
掉:悬挂。国门:都城门。蹴:踢也。五藏:即五脏。藏.原作臧,误。

豁此伉(kàng)(lì)愤,粲(càn)然大义明。
伉俪:夫妻。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北海:即青州。天宝正午改加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益都县。李使君:使君,原作史君,误。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yíng)
沧瀛:王琦注:“沧瀛,谓东方海隅之地。又,沧州,景城郡;瀛州,河间郡。与青州北海郡相邻近,似谓其声名播于旁郡也。”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tí)(yíng)
淳于免诏狱:淳于公。西汉人,为齐太仓令,有罪当刑。系之长安。其有五女,无男。

津妾(qiè)一棹(zhào)歌,脱父于严刑。
津妾:名娟,赵河津吏之女。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yù)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豫让:战国时刺客。事见《战国策·赵策》。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要离:春秋时吴国刺客。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60-162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全诗分为四段。“梁山”四句为第一段,是比兴性文字,作为发端。言夫妇之深情可以感动无情的土石。前二句言事,后二句言情。“东海”以下“大义明”以上十四句为第二段,写东海勇妇“捐躯报夫仇”。其义,可比报父仇的苏来卿。其勇,可比战胜妖精白猿公的剑客越处子。“超腾”、“躩跃”、呼喊,斩仇首,抛国门,剖仇腹,踏内脏,皆言其勇。“大义明”与“报夫仇”相呼应。“北海”以下“已光荣”以上六句为第三段,写东海勇妇的义举感动朝野,非但免除了其死罪,而且美誉流传,名列史册。末十四句为第四段,用类比和对比的手法,写东海勇妇义举的突出。她的举动可比脱父于肉刑的淳于缇萦和救父免死刑的津吏女;胜过心有余而力不足,空击仇衣的豫让和为刺庆忌,焚妻子、买虚名、为士所轻的要离。“捐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为全诗之纲,前者言事,后者言情。
  
  颂美也是古诗的一种原则,李白乐府诗中,属于颂美的篇章也有不少。如《临江王节士歌》、《司马将军歌》、《东海有勇妇篇》、《秦女休行》,都是以古今烈士、节妇为对象的颂美之作,同样表现了李白个人的人生理想。整体上看,李白乐府诗创作正是上述言志、讽兴为基本的写作原则的一种有宗旨的写作,体现了力求恢复风雅乐流传统的创作理想。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待储光羲不至

: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坐立不安地盼着友人,竖耳倾听有没有车子到来的声音。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原来自己弄错了。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晚钟响在皇家的园林里,细雨从春城的上空轻轻拂过。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已经明白他顾不上过来,是自己太过急切想要见到他。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要欲:好像。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作多情。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此诗写出了诗人很渴望和友人见面的心情。重重门户从清早就打开,这样还不够,还要坐着,想听听载着友人到来的马车发出的声音,这一个细节,写活了抽象的友情。当然,光听见车声还不行,还要等到友人身上的玉佩因步行而发出的清脆的撞击声时,才是出户迎接的绝好时机。首联写动作,颔联写心情,其实都是写渴望,和渴望中些微的焦急,在这一切的核心,是爱。颈联一转,从写心情转移到写景。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跳跃。通常在候人不至之时,为了避免焦虑,等候者会自然地把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即便是最枯燥的风景,也看得津津有味。颈联表达恰好表达出了等待者久候人不至的心情。时间已经不早,晚钟已经响起,诗人已经等待了一天,但是友人未至,而且又下起小雨。可以想象自然的光线已逐渐暗下去,雨在若有若无地降落,在这种阴郁,潮湿,幽暗而又寂静的环境和氛围中,愁绪在以喷泉的速度生长。尾联十字,一声长叹,写已明知友人不来,而期待之情仍萦绕于怀,经久不去。

  王维此诗颈联侧重于听觉,陈与义的《春雨》里也有相似的句子:“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其实细较之下,也可以觉出很大的不同。王维的两句,晚钟鸣响,用耳朵听,自不必说,雨过春城,当然也是用听,两句都是表现一个感官所攫到的效果。反观陈与义的诗,莺啼是听觉,而雨湿高城,却与王维的雨过高城不同。过,只写雨的一种状态,运动的状态,但是湿,却写出了雨过所产生的效果。这大概也是在《泊船瓜洲》中王安石把春风“又到”,“又过”,最终改为“又绿”的原因。但是王维的这两句不能从原诗中孤立出来,此联的“晚钟”是和首联的“朝已启”相照应的,而“过”字,表达的也许是因春雨已过对友人还不来的一种埋怨之情。

  这首诗的深层意思其实在前四句,即肯定储光羲的值得人敬爱的为人,所以才写作者期待之殷切。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150-15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寄王舍人竹楼

: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悠闲地笑着面对那些皇戚权贵,在西江伐取竹子,建起高高竹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南风吹来根本不用摇动蒲扇,头戴“纱帽”与江边的水鸥相对,安闲自在地歇息。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892、 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103、 高品贤.《千家诗七绝》书法与解读: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574、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教育出版社,1991:114-115

傲吏(lì)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傲吏:不为礼法所屈的官吏。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达官显贵。西江:泛指江西一带,其地多竹。起:建造。高楼:指竹楼。

南风不用蒲葵(kuí)扇,纱帽闲眠对水鸥(ōu)
蒲葵扇:用蒲葵叶制成的扇,俗称蒲扇。纱帽:夏季的凉帽。闲眠:悠闲地午睡。水鸥:即鸥鸟。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892、 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103、 高品贤.《千家诗七绝》书法与解读: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574、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教育出版社,1991:114-115
傲吏身闲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楼。
南风不用蒲葵扇,纱帽闲眠对水鸥。

  这首诗通过描写竹楼的安适和楼主的行动来达一种抛却红尘仕宦、钟情独自隐居的情怀和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首句概括竹楼的主人的闲散,次句通过取竹建楼的行动具体描写楼主的“闲”,第三句通过反衬手法写出竹楼的舒适凉爽,末句写主人在竹楼中的闲适生活。全诗意蕴丰美,耐人寻味。

  “傲吏身闲笑五侯”中所谓“傲吏”,大约指的是那位“王舍人”,他既然身己为“吏”,却丝毫没有俗务缠身,更着不起那些气焰熏天、炙手可热的“五侯”,其生活情趣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战国时期的庄子,曾在蒙(今河南商丘)做过漆园小吏,楚威王欲拜他为相,被他拒绝了。后世遂称他为傲吏,如晋郭璞《游仙》诗说:“漆园有傲吏。”这里将王舍人比喻成庄子。

  接下来,作者紧扣诗题,写王舍人的“竹楼”。这里作者着重强调了两点:其一,“西江取竹”。西江历来为产竹之地,而竹却又被视为“岁寒三友”之一,既“直”又有“节”,所以作者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却是在写这位“傲吏”的品格。其二,“起高楼”。本来,以竹为楼,不可能搭得很高,但作者特意拈出“高”字,一下仅能进一步暗示这位“傲吏”非同一般,同时也为下文的“南风”徐来打好了基础。

  诗的后两句表面上是在写竹楼内的生活,实际上仍在写这位“傲吏”蔑视功名、闲适自得的人生态度。“南风不用蒲葵扇”,一是说 “傲吏”在竹楼上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南风,其悠然自得、无争无竞的心情显而易见;另外,它还隐隐借用了“南凤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之句,巧妙地说明只要沐浴王风,宣扬教化,自然可以使所治之民安居乐业,无需多费精神,碌碌多劳。

  而“纱帽闲眠对水鸥”句,则更进一步写出这位“傲吏”的心态:他头戴“纱帽”,悠然地对着水鸥入睡。此处的纱帽,是指平民和官吏均可戴的凉帽,与后世的“乌纱帽”即官帽不同。纱帽作为官帽,那是明代以后的事情。唐宋人诗里,纱帽则多指夏季戴的轻便帽子,官民皆可戴。如白居易《夏日作》诗:“葛衣疏且单,纱帽轻复宽,一衣与一帽,可以过炎天。”“水鸥”在这里可能暗用了典故,据《列子》记载,从前有人在水边每日与鸥鸟为戏,鸥鸟飞临其身而不惊怕。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也用这个典故。当然,此处说他没有用典也是可以的,水鸥在水边自由自在,悠然起飞,与王舍人与世无争的心境正相契合。用典而使人不觉其用典,正是诗家推崇的一种入化的境界。诗人对王舍人的生活情趣及他的竹楼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也就等于表白了自己的心迹:他不仅是这位“傲吏”的知音,而且无时无刻不在向往这种生活。

  这首诗运用了一些典故,对丰富诗歌的内涵、深化诗歌的主题,具有明显的作用。全诗意蕴丰美,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教育出版社,1991:114-115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31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滞雨

: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连绵不断的夜雨,留滞在长安之夜;独对黯淡的残灯,客子更触绪生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我向往着的故乡,美丽的云水之地;怕的是归乡之梦,不宜于这个清秋。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26-227

(zhì)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滞雨:久雨不止。一说为因雨而停滞之意。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云水地:等于说云水乡,云水弥漫之地。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26-227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这首《滞雨》是一首羁旅诗。“独在异乡为异客”,孤单寂寞的处境本就容易滋生乡愁,更何况还是在秋雨绵绵的深夜?归思难收,归期无定,归梦不宜,这一切并不都是因为“滞雨”的缘故。

  首句“滞雨长安夜”交代时间地点和缘由,意思是说,下雨了,今夜只好滞留在长安。但诗人为什么不说“夜雨滞长安”呢?因为将“滞”字提前,不仅更能体现雨下得久,还能突出夜的漫长,好像是厚实、缠绵的雨连时间的脚步也阻碍了,迟迟不能到黎明。归心似箭,但偏偏又碰上似乎永无休止的连夜雨,给人一种无法排遣的无奈、凝重之感。也为后面的“客愁”、“归梦”蓄势。

  “残灯独客愁”描写场景:一盏灯油将尽的孤灯之下,坐着一个满脸愁容的独客。“残灯”,不仅不能给人以光明、温暖的感觉,与外面无尽的雨夜相比,它反而更让人觉得凄凉、忧伤。灯已残,说明独坐已久;独坐久,说明客难眠;客难眠,说明乡愁深。“残灯独客”与前面的“滞雨夜”共同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孤寂凄清的氛围,在这样的意境下,游子很自然会想到自己的故乡。

  “故乡云水地”是虚写,是故乡在云水相接的苍茫辽阔之地吗?是故乡有云重水复遥远的阻隔吗?还是故乡根本就不存在于现实,而只在自己如行云流水般飘渺的乡思中吗?这一句体现了诗人特有的朦胧性,怎么理解似乎都可以,怎么理解都给人一种真实而亲切的感受。

  “归梦不宜秋”是直抒感慨,语似直切,实则含蓄。雨夜客居,残灯独坐,正是思乡梦回的“好”时候,为什么“不宜秋”呢?因为在诗人眼中,秋就是愁,秋风秋雨秋云秋水,无一不令诗人愁肠百结,在满目愁景的季节,在满怀愁绪的梦中,即使回到故乡,还不是一样愁苦?算了吧,不做归乡梦也罢!其实,这样的梦,在任何季节做都是“不宜”的。诗人在此说“不宜”,其实是“最宜”,有正话反说、不言神伤之妙。

  全诗主旨为思乡。前两句谓客居长安因天雨而行动受阻,独对残灯忧愁不寐,思念故乡;后两句推进一层,谓故乡本是烟树晴岚、碧水萦回之地,可是正值秋雨绵绵之时,即使梦回故里,所见也是霪雨霏霏,故归梦也不宜当此风雨潇潇之秋也。

  如果用知人论诗、以意逆志的方法来读这首《滞雨》,那么,“滞雨”是长期纠缠诗人的牛李两党的纷争与非议;“客愁”是诗人长期受到排挤压制,难以实现抱负理想、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对自己前途命运的迷惘和忧虑;“故乡”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归宿,是才显志成的美好境界。“归梦不宜”是不应该轻易放弃和退却,而应该再坚持等下去,孤独愁苦之后,一定会有雨过天青的时候。“归梦不宜”意为“长安宜留”,在京城之内、天子身边,机会总比“云水”之地要多一些吧。这里理解,意思就完全两样了。所以也可以说《滞雨》是一首托雨言志、寄意深远的“咏物诗”。

参考资料:

1、 陈永正.李商隐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26-2272、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汇编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2-4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