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小宴会随着凉夜的来临散了,自己从平桥上踏着月色归去。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笙歌停止,院落归于平静,楼台上的灯火也熄灭了。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残留的暑气已在蝉声中消失,新的秋天随着大雁南飞而到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拿什么东西来催眠?那就是在临睡时把剩下的酒喝完。
参考资料:
1、 周勋初 严杰选注.白居易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295-296页2、 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简明文学知识辞典: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第339页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追凉:乘凉。平桥:没有弧度的桥。
笙(shēng)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chán)催尽,新秋雁戴(dài)来。
戴:一作“带”。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将何:拿什么。残杯:剩下的酒。
参考资料:
1、 周勋初 严杰选注.白居易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295-296页2、 西北师范学院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简明文学知识辞典: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第1版:第339页以极平淡的语言,从极平常的生活场景里,表现了诗人不同寻常的感受,透露出诗人极为闲适的心情。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描写诗人尽情地领略着这凉爽的秋气。踏着美丽的月色,才觉得今晚的小宴结束得正是时候,似乎是“追凉”而散似的。一个“追”字,道出了诗人宴散步月平桥,沉浸在这新秋之夜的惬意心情。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写的是宴会结束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意犹未尽。可见此次宴会是十分成功的,宾主都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夜晚。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暑尽秋来,蝉随着秋凉的到来,生命的时日将尽,抱树而鸣之声更切;新秋伊始,北雁结队南翔。诗人抓住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特征,把夏去秋来的自然界变化表现得十分富于诗意,称残暑是急切的蝉鸣之声催促而去尽,新秋季节是群雁方引来。五言律诗以第三字为诗眼。这两句以“蝉”、“雁”二字为诗眼,不仅使这两个诗句本身意象生动,警策动人,而且照亮了全诗,深化了诗的主题和意境,加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因此魏庆之在《诗人玉屑》里将这两字作为“唐人句法”中“眼用实字”的范例。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诗人在宴罢闲步时,伴随着明月而来的新秋凉意,诗人兴奋不已,似乎是他首先感受到了这种时令和物候的变化,这新秋的凉风,不仅吹散了诗人身上的“残暑”余热,也掀起了诗人心田秋水般的微澜,不知是喜还是悲,睡意全无。但夜已深沉,万籁俱寂,人们早已进入了梦乡,是该睡觉的时候了。于是诗人,为了今夜酣畅的一觉,又举起酒杯,独酌起来。
这首诗以赴宴归来的情态为描写对象,表现了诗人用山水风月歌颂诗琴酒乐,传达出诗人晚年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足。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你如同谢公最受偏爱的女儿,嫁给我这个贫士事事不顺利。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
你见我没有衣衫就在箱子找,你拔下金钗因我相求而买酒。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你用野蔬充饥却说食物甘美,你用落叶作薪你用枯枝做炊。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如今我高官厚禄你却离人间,为你寄点延请僧道超度士灵。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qián)娄(lóu)百事乖。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
顾我无衣搜荩(jìn)箧(qiè),泥他沽酒拔金钗。(荩箧 一作:画箧)
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泥:软缠,央求。
野蔬充膳甘长藿(huò),落叶添薪(xīn)仰古槐。
藿:豆叶,嫩时可食。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diàn)复营斋(zhāi)。
奠:祭奠,设酒食而祭。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36-338页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3-164页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年12月版 :第942-944页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天上浮云终日飞来飘去,远游的故人为何久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夜晚我总是频频梦到你,可知你对我的深情厚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分别时你总是神色匆匆,还总说相见多不容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江湖上航行多险风恶浪,担心你的船被掀翻沉没。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出门时搔着满头的白发,悔恨辜负自己平生之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才华盖世你却是容颜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谁能说天理公道无欺人,迟暮之年却无辜受牵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即使有流芳千秋的美名,难以补偿遭受的冷落悲戚。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2-124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6-7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浮云:喻游子飘游不定。游子:此指李白。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告归:辞别。局促:不安、不舍的样子。
江湖多风波,舟楫(jí)恐失坠。
出门搔(sāo)白首,若负平生志。
搔首:大概是李白不如意时的习惯举动。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冠:官帽。盖:车上的篷盖。冠盖:指代达官。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孰云:谁说。网恢恢:《老子》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此处指法网恢恢。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22-1242、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6-7此诗紧接前诗,前四句写三夜频梦李白。开篇以比兴领起: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说浮云可见,而游子 (李白) 却不可见。古诗十九首》 中有: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由此引出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说明诗人对李白思念之深切。与前诗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一样,这里是从诗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两人的友情深挚。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 以下六句,写梦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 每当辞别之时,李白总是局促不安,不愿离去,并且再三苦苦诉说: “来一趟多么不易啊! 江湖上风波险恶,我真怕沉船坠水呢!”他出门离去,总是搔着头上的白发,仿佛是为辜负平生壮志而怅恨! 六句中第一二句写不愿“告归”,依依不舍的神态;第三四句是李白 “恐失坠” 的内心独白,写他忧路险、伤坎坷的苦情; 第五六句写他“出门”时的动作,展现他壮志未酬的悠悠心事。真是形可见,声可闻,情可触,李白枯槁惨淡之状,历历在目,令人潸然泪下!
“冠盖” 以下六句,是写梦醒后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长安城里,到处是高冠华盖的达官权贵,惟有李白这样一个大诗人“独憔悴”,困顿不堪,无路可走;甚至在年已五十九岁的 “将老” 之年,被放逐夜郎,连自由也失掉了! 这哪里有“天网恢恢”之事?鲜明的对比,深情的斥责,表现了诗人对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对恶势力的强烈愤恨!“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诗才尽管能享千古盛名,但生前遭遇如此凄惨,“身后” 寂寞无知,又有何用呢!诗人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饱含着自己坎坷零落的无限心事。
此诗与前诗相呼应。前诗以 “死别” 发端,此诗以 “身后” 作结,浑然一体。前诗写初梦,此诗写频梦; 前诗写疑幻疑真,此诗写形象清晰; 前诗重在对李白当时处境的关注,此诗则表对他生平遭遇的同情; 前诗忧惧之情独为李白而发,此诗不平之意兼含诗人的感慨。同为梦李白,题材相同而表现不一,足见诗人高超的诗艺,同时又表达了人间之至真至诚之至情。
参考资料:
1、 赵庆培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98-500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黄鸥鸟啄食着柴色的桑椹,五月里鸣叫在桑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走啊走,我已不记得是什么时日,误以为现在还是阳春。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桑蚕已老,游子尚未还归,白田这地方已开始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趋马继续前行,抚胸长叹空自悲叹。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62、 冯宇.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三):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3983、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55黄鹂啄紫椹(shèn),五月鸣桑枝。
黄鹂:鸟名,即黄莺。椹:桑树的果实。生时为青色,成熟时为紫色。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cán)老客未归,白田已缫(sāo)丝。
蚕老:相传蚕足于桑叶,三俯三起,二十七日而老。缫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
扪心:手抚胸口,有反省思味之意。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9562、 冯宇.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三):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3983、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55这首诗写的是初夏风景,文字通俗易懂,而构思上却独具匠心。
诗人选取了黄莺、桑树、蚕三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又把三者巧妙串连在一起,上承下启,前呼后应,构成一个严谨有序的艺术整体。就在这幅通俗、浅显的乡土风情画中,诗人寄托了他浪迹江湖、一事无成的悲哀。所谓“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蚕老客未归”,言下之意是阳春已过,初夏来临,而自己大业未就,虚掷光阴,空度岁月。
正是桑间黄莺的啼鸣惊醒了诗人,时临收获的季节,应当珍惜年华,不能再作无目的漫游了。但是,驱马向前,扪心自问,前途是如此渺茫,令诗人倍感悲凉,尾联收笔联系深层的现实,而表达的情感正是一种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思想情绪,其中也含有羁旅的愁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全诗先扬后抑,借景抒情,将情与景交融在一起,体现了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博大情怀。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李白诗集新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5552、 王许林.花香鸟语诗词集锦: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