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录事兄归襄邓

: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处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你我命运何其艰难,十年间转徙漂泊,居无定所,如那随风飘转的蓬草。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国事艰难,战事不断,转眼间青春已逝,再相逢都已是白发苍苍。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相聚短暂,月已西垂,北风萧萧,你又要踏上遥远征程。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今日一别,天涯遥遥,汉水楚云相距万里,这无尽的伤感啊,如何能消?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yǎo)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杳杳:犹渺茫。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你我命运何其艰难,十年间转徙漂泊,居无定所,如那随风飘转的蓬草。
国事艰难,战事不断,转眼间青春已逝,再处逢都已是白发苍苍
处聚短暂,月已西垂,北风萧萧,你又要踏上遥远征程。
今日一别,天涯遥遥,汉水楚云处距万里,这无尽的伤感啊,如何能消?

注释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杳杳:犹渺茫。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423篇诗文

猜你喜欢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我听阴山人们说过多回,西方热海之水好似煮沸。

海上头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海上各种鸟儿不敢飞翔,水中鲤鱼却是大而肥美!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岸边青草常年不见哀歇,空中雪花远远融化消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沙石炽热燃烧边地层云,波浪沸腾煎煮古时明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地下烈火暗中熊熊燃烧,为何偏把西方一角烘烤!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气浪弥漫西方月窟太白,把那广大边塞地带笼罩。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置酒送君在那天山城郭,热海之畔夕阳正要西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君居柏台威严好似寒霜,热海炎气因而顿觉淡薄!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16-117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51-254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侧闻:表示有所闻的谦词,等于说“从旁听说”。阴山:指西北边地的群山。胡儿:指西北边地少数民族子弟。热海:伊塞克湖,又名大清池、咸海,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崔侍御:未详。侍御,指监察御史。西头:西方的尽头。水如煮:湖水像烧开了一样。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遥旋灭:远远地很快消失。

蒸沙烁(shuò)石燃虏(lǔ)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烁:熔化金属。虏云: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上空的云。汉月:汉时明月,说明月的永恒。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yú)
阴火:指地下的火。潜烧:暗中燃烧。天地炉:喻天地宇宙。隅:角落。

势吞月窟(kū)侵太白,气连赤坂(bǎn)通单于。
吞:弥漫,笼罩。月窟:月生之地,指极西之地。太白:即金星。古时认为太白是西方之星,也是西方之神。赤坂:山名,在新疆吐鲁番境内。单于:指单于都护府所在地区,今内蒙古大沙漠一带。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天山郭:天山脚下的城郭。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柏台:御史台的别称。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16-117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51-254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这首借歌颂热海的奇特无比以壮朋友行色的送别诗,是诗人在北庭,为京官崔侍御还京送行时所作。此诗或写于交河郡,或写于轮台县。热海即伊塞克湖,又名大清池、咸海,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唐时属安西节度使领辖。岑参虽未到过那里,但根据传闻和自己长期在荒远之地的体验,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神奇无比。  

  岑参的边塞诗独具特色,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他的诗突破了以往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而《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则是其中一篇很有特色的边塞诗,它巧妙地把写景与送别结合起来,却又没有丝毫的矫柔伤感之请,代之以热情澎湃,在边塞送别诗中闪出耀眼的光彩。

  全诗十六句,以夸张的手法写热海无与伦比的奇热。读罢全诗,令人如临其境,仿佛感受到蒸腾的热气。

  开头两句,概括出热海的特点。“西头热海水如煮”虽是夸张,但比喻贴切,用滚烫开水作比,使人很容易想象热海的水热的程度。

  热海其热无比,所以第三句说“海上众鸟不敢飞”,但这并不足为奇,奇的是“中有鲤鱼长且肥 ”,在滚烫的热海水中,居然有鲤鱼存活,而且长得又长又肥,这就很使人诧异了。

  以上是“侧闻阴山胡儿语”,所用语言通俗形象,如同口语。接下去写当日亲眼所见。由所闻转入所见,过渡自然,衔接紧凑。所见情景,诗人抓住与海水密切关联的几种具体物象;岸旁青草、空中白雪、沙石虏云和浪波汉月。岸边的草木非但没有被热水灼伤而萎枯,反而青青常绿;但空中的白雪,却在很远的地方遇到热气旋就化为乌有。上有云天白雪,下有绿叶青枝,中间夹着热气腾腾的热海,风光奇异。“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两句十四字中,用了蒸、烁、燃、沸、炎、煎六个动词,夸张地描绘出热海的威力:蒸热了沙子,熔化了岩石,点燃了天边云朵,煮沸了细浪,烤热了波涛,煎烫了高空明月,充分显示出诗人炼字之工和大胆而奇异的想象。

  “阴火潜烧天地炉”四句,诗人突发奇想,发出喟然之叹:蕴藏在地下的火,以天地为炉,阴阳为炭,万物为铜,常燃不息,为什么偏偏把这西边一角烧得这么热?高处,它吞食月窟,侵及星辰;远处,它的气焰越过西方的赤坂,一直威逼更远的单于。诗的十三、十四句,交代吟诗的环境和原由。吟诗是为了为友送行;地点在天山脚下的城郭;时间是夕阳西下将于海边沉没之际,触景生情,引起一番对热海的赞叹。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用风趣的语言,作了临别赠言:“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意思是说:侍御大人自京师御史台来边陲视察,尽管您威严如霜,但为这热海般的将士赤心所感化,您那冷若寒霜的威严也会淡薄的。

  岑参的这首诗 ,在写作手法上以“侧写”标新,全诗写热海 ,由水中到地面到空中,处处炎气逼人,除了“侧闻”的“水如煮 ”外再没有出现一个“热”字,而是通过鱼、鸟、草、雪、沙、石、云、浪、波和月等景物的描写,表现出热海之热,使全诗真实可感。

  此诗寄情出人意表,构思新奇。诗人巧设回环,在极力描述了热海之奇景,让读者陶醉于热海风光之时才宛然一转,表明自己吟诗的环境和缘由,“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在天山脚下的城郭,在夕阳西下将于海边沉没之时,与朋友送行,无尽的离别之情用一“醉”字消融于无形,豪放不羁。“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这最后两句,用热情洋溢的语言盛赞崔侍御的高风亮节,连热海的炎威也为之消减。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321-32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火山云歌送别

: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山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山高高耸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火云铺山盖岭凝滞不开,方圆千里鸟儿不敢飞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火云清晨刚被胡风吹断,到傍晚又随着塞雨转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回环缭绕吞没了铁关树,蒸腾弥漫半掩了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东,山上孤云将随你向东去。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12、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38-2393、 彭国忠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24-326

火山突兀(wù)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突兀:高耸的样子。赤亭: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在今鄯善县七克台镇境内,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火云:炽热的赤色云。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乍:突然。逐:随着。胡风:西域边地的风。薄暮:接近天黑时。浑:还是。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yūn)半掩交河戍。
缭绕:回环旋转的样子。铁关:铁门关,故址在新疆境内。氛氲:浓厚茂盛的样子。交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内。戍:戍楼。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012、 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38-2393、 彭国忠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24-326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九,是一首送别之作。在这首诗中,“云”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也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火山”二字首先刺激人的审美欲望,把人的注意力拉引到辽远壮阔的塞外。此诗前四句连贯而下,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把火山火云推到人们面前。一二句都以“火山”开头,第三句以“火云”起始承接第二句尾,三句中凡四次出现“火”字,描写的笔锋在“山”“云”上腾挪,让人感到诗人在这种奇异的现象面前兴奋不已。“满山凝未开”从正面具体展现火山云的外观,主体感强。“飞鸟千里不敢来”紧接着从侧面渲染这外观的奇异可惧。火山云的形象便鲜明突出。夸张中已为下文送人经过火山做了铺垫。

  前四句是大笔勾勒,目的在于让人得到火山云的总体印象。次四句笔锋一顿,转写火山云的动态。“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说这些火山云早上刚被风吹散,傍晚又随雨重新聚集起来。同“满山凝未开”的厚重浓浊相比,这种动态的云轻盈灵巧多了。“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两句互文,描写火山云远“侵”近“略”的威力。“斜”“半”分别点出火山云与铁关、交河戍的关系,从空间位置上烘托“吞”“掩”的气势。

  既有静态的描摹,又有动态的刻画;既有时间的纵向变化,又有空间的横向展开。对火山云的描写便可告一段落,结尾二句自然归结到送别上来。第九句“火山”二字轻轻收束前八句,使得对火山云的描写实际上成了描写送别的环境背景,路途遥遥,行路艰难,——对行人的关怀之情全部包括在“迢迢”二字之中。最后一句不出现人,孤云独马的意象却让人想见军士塞外相别的独特场景,以及军人的骁勇剽悍。

  诗人曾两次出塞,边疆的风沙草石和火山冰雪磨砺了他的意志,军中生活的粗犷豪迈锤炼了他的性格,所以他能临别不伤,通过歌咏塞外特有的奇丽不凡的景色为对方壮行。

参考资料:

1、 彭国忠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24-32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赋得北方有佳人

: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她向来有独来独往的名声,自认有倾国倾城的容貌。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修长的眉毛宛如柳叶,艳丽的面容好似盛开的桃花。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金钏随着手腕的摇动发出响动,腰间的玉环因为舞步转换而发出鸣声。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彩色的腰带与纤细的腰肢相得益彰,红色的衣衫衬着华丽的织成更加鲜艳。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料想到(观舞者)的知遇之恩有多么重要,更觉得自己舞动的腰肢分外轻盈。

参考资料:

1、 李海燕 .唐太宗之贤妃徐惠诗歌综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2009 :31-32 .2、 王力等编著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第151页,第1178页,第731页,第747页,第1747页 .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诗题,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号:宣称,宣扬。倾城:旧以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柳叶:柳树的叶子。多用以形容女子细长之眉。

(wàn)摇金钏(chuàn)响,步转玉环鸣。
金钏:舞女手臂上的配饰。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宝袜:即腰彩。古代女子束于腰间的彩带。织成:名贵的丝织品。

悬知一顾重(zhòng),别觉舞腰轻。
一顾:《战国策·燕策二》有经 伯乐 一顾而马价十倍之说。后以“一顾”喻受人引举称扬或提携知遇。

参考资料:

1、 李海燕 .唐太宗之贤妃徐惠诗歌综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2009 :31-32 .2、 王力等编著 .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第151页,第1178页,第731页,第747页,第1747页 .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城生。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从题目中的“赋得”二字可以看出,《赋得北方有佳人》是一首命题诗歌,诗题来自汉武帝时期李延年的名作:“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既为限题拟古诗作,诗人创作就要受原诗题材内容和形式的限制。而徐惠的这首五言古诗,既保留了原诗那位佳人身城美丽且独立的特点,又有所创新。她另辟蹊径,使用铺陈手法,多角度描摹人物,使得笔下这位“佳人”形象鲜活,极富动感。

  首句“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脱胎于李延年的“绝世而独立”,但作者的笔墨并没有放在"绝世",而是放在了“独立”城,虽然仍未脱六朝宫体浮艳诗风,但这“独立”二字,却体现出女主人公精神城的高洁,将一位极富才情看,舞姿翩然的佳人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形象表现出来,使得全篇境界大转。

  接下去的三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极尽笔墨描写了佳人的容颜、服饰、腰身和舞姿之美。这位佳人,眉如柳叶,面如桃花,腕有金钏摇响,脚城玉环转鸣。她身着红色纱衫,配有艳丽华美的腰巾,舞姿轻盈,步态妩媚,真真一唐人玉女笑容可掬的彩塑像,全无汉家风仪。

  更加难得的是,《赋得北方有佳人》不但全方位,多角度,有声有色的描写了佳人的气质,外貌和仪态,还在末尾一句写出了她的心理活动。“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因为君王的看重而觉得舞动的腰身更加轻盈,显然注入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是在表达自己对君王知遇之恩的感激。虽然是在写其他女子,但又何尝不是作为妃嫔的徐惠本人性格和境遇的写照?故而,这首《赋得北方有佳人》,文面城是述李夫人独立倾城之美,实则也有顾影自怜之意,全可作作者的自画像来读。

  对比徐惠这首《赋得北方有佳人》和李延年的原诗,虽同写北方之佳人,但李诗篇幅短,通过描写观者被佳人“一顾”,“二顾”后的反应来衬托佳人容貌舞姿之美,简洁朴素、接近口语;徐诗则篇幅稍长,华美流畅,注重藻饰;李诗侧面描写含蓄,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徐诗正面描写铺陈扬厉,细腻真实,形象性更强。明朝文学评论家钟惺虽然认为“脸城生”三字“落恶道矣”,却又认为“‘眉间发’尚雅,‘摇’字、‘转’字妙在有风度,‘宜’字,‘艳’字则有衿惜意矣”。可见徐惠此诗虽带有六朝诗雕琢藻饰,浮艳绮丽的痕迹,却已有所雅正,正如清朝人陆昶所评论的那样:“其词风度端雅,善自矜惜,不失为宫妃体制。”

参考资料:

1、 李海燕 .唐太宗之贤妃徐惠诗歌综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2009 :31-32 .2、 (清)陆昶 .历朝名媛诗词 .北京 :红树楼,清乾隆三十八年刻本 ,1773 .3、 史玉德 .名苑雅歌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9 :344 .4、 张红.唐代宫室女性诗歌创作研究:[D].西安:陕西理工学院,20135、 吕靖.唐代女性诗歌之女性意识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6、 杨名:唐代舞蹈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364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91页3、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149-1514、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59-615、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7页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pàn)桂堂东。
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xī)一点通。
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分曹:分组。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jiē)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鼓:指更鼓。应官:犹上班。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364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91页3、 李商隐 著 周振甫 注.李商隐诗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149-1514、 李商隐 著 黄世中 选注.李商隐诗选:中华书局,2006:59-615、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67页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营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佳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木三分。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菩萨蛮·竹风轻动庭除冷

: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
竹梢掠过石阶上,带来阵阵寒风,摇碎珠帘上玲珑的月光。山枕隐去了她的浓妆,只看见绿檀枕端,画着一对描金的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蛾眉淡淡地簇拥着忧伤,她虽身在吴宫,心儿却在遥远的故乡。恨春去匆匆春情更浓,画楼更漏声声敲打着她的无眠,无眠的情思里天边又泛起了晨光。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7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1-22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lóng)影。山枕帘秾(nóng)妆,绿檀金凤凰。
除:台阶。珠帘月上:是“月上珠帘”的倒装句。山枕:枕头形状如山。帘:帘没。又作凭依。秾妆:即浓妆。绿檀:指檀枕。金凤凰:指枕的纹饰。

两蛾(é)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蛾:眉,犹言蛾眉。吴宫:吴地的宫阙。残点声:即漏壶滴水将尽的声音。表示天将明时,漏尽更残。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672、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1-22
竹风轻动庭除冷,珠帘月上玲珑影。山枕隐秾妆,绿檀金凤凰。
两蛾愁黛浅,故国吴宫远。春恨正关情,画楼残点声。

  此词写春愁春恨。与温词中的人物身份大多为普泛化的女性不同,此词的抒情主人公则是一位幽居深宫的女子。词的上片仍从景物环境写起。这是一个清幽冷寂的月夜,庭院里的付林在轻柔的夜风吹拂下沙沙作响,婆娑的竹影使庭院变得更加幽森清冷;皎洁的月光透过珍珠帘子洒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玲珑斑驳的影子。随着月光的指引,方显现出倚凭山枕而卧的女主人公。与另一首同调之作《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所写“深处麝烟长,卧时留薄妆”的情景相似,这位倚枕而卧的女子留着“秾妆”,戴着凤凰金钗,隐约透露出她有所期盼的幽微心理。下片则将描写的笔触继续沿着女子的客颜妆饰,进而深入她的内心世界。一双用青黛描画的蛾眉,经过辗转无眠的煎熬已经变得颜色浅淡,眉宇间流溢着愁思,原来她思念的故土——吴国的宫殿已经十分遥远。至此,抒情主人公方显露她的庐山真面目:原来她是一个远离故国的宫女。这令读者联想起春秋末期被越王勾践作为政治诱饵献给吴王夫差的越国美女西施。词的末尾,又借拂晓前从画楼外传来的更漏残点之声,抒写女主人公缠绵无尽的春恨与愁情。

  通观全词,山枕、秾妆、绿檀、金凤凰之类有关居处环境和容颜妆饰的描写,仍不脱脂粉气息,但竹风、审月、残点等景物意象的渲染烘托,则构筑了一个凄清幽微的艺术境界,用以抒写女主人公幽怨感伤之情,情致深婉,意境浑成。此词虽然写得是宫怨,但从主人公的怨恨声中,似乎还可以感觉到作者对现实的某些不满之情。

参考资料:

1、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21-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