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枣花虽然很小,但能结果实。桑叶虽然柔软,却能养蚕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可笑牡丹花形大如斗,却什么也不能作,花谢后只剩空空枝条。
参考资料:
1、 陈光辉,席凤宁主编.中国状元大典 (上册:北京出版社,1998.12:312枣花至小能成实,桑(sāng)叶虽柔解吐丝。
牡丹: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桑叶: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又名家桑、荆桑、桑椹树、黄桑等。
堪(kān)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斗大:大如斗。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
参考资料:
1、 陈光辉,席凤宁主编.中国状元大典 (上册:北京出版社,1998.12:312这首《咏牡丹》是宋代大臣王溥的作品。这首诗一反人们对牡丹一向喜爱赞美的心态。诗人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而牡丹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
题目用“咏”,先顺从人众的普遍心理定势,先诱导读者,诗人可没说牡丹的坏话,是要歌咏它。读者乍一看,心理必然想着,歌咏牡丹者多矣,王溥难以说出什么新的东西。这样想着,就好奇地往下读,结果却读出了对牡丹的说三道四。虽然有些生气,但细品,诗人的审美情思落在了两个点上——外表美和实用美。诗人担心人们不服气,先拿枣桑来示例:枣花虽小,秋后有枣儿甜脆可口;桑叶很柔弱,他能养蚕结丝,美艳的绫罗由桑叶生成。还有,她的美艳,她的光彩,耀人眼目,让人心荡神怡,诗人是知道的,但他有意无视这些,因为,这些都是没有实用价值的虚妄的外在美,仅此一点,牡丹不值一提。值得一提的是,她一旦开完美艳的花,就花去枝空,空空如也,没有什么好赞美的。诗人用诗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至于读者读不读,读懂读不懂,认同不认同就不是诗人的事了。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放,远远望去,四周山上的梅花树就像一堆堆白雪一样。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自己变化成数亿身影呢?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参考资料:
1、 王新霞,胡永杰编注.壮心未与年俱老 陆游诗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6:第133页2、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793、 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 陆游:大连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336页闻道梅花坼(chè)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闻道:听说。坼:裂开。这里是绽开的意思。坼晓风:即在晨风中开放。雪堆:指梅花盛开像雪堆似的。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何方:有什么办法。千亿:指能变成千万个放翁(陆游号放翁,字务观)。梅花:一作梅前。
参考资料:
1、 王新霞,胡永杰编注.壮心未与年俱老 陆游诗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06:第133页2、 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793、 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 陆游:大连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336页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紧接的两句,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身化千亿,设想可谓奇妙之至。梅花与诗人面面对应,是梅耶?是人耶?一时实难轻分,这又是诗人命笔奇特之处。这两句虽是点化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的诗意而来,但用在“雪堆遍满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贴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极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诗人78岁的高龄,面对树树姿态有异的梅山花海,一时当然不能逐个寻芳,所以化身分之赏之,自属妙想,此其一。又陆游年事虽高,但童心未泯,平时常有“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举动惹人注目,此时他突发奇思,想学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陆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间不分高下的感觉,如今面对千万树盛开的梅花,诗人自负当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视,须化身千亿才能与之匹敌相称,方不辜负诗人对梅花的一番感情。综观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虽有借鉴之处,深入地体会实属情景相生之辞,正如当年林逋点化江为诗成梅花绝唱一样,均经过诗人的再创造,融会陶铸古人诗意而自出机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诗更富有盎然的诗意和逗人入胜的意境。
前两句的写梅是为后两句写人作陪衬。面对梅花盛开的奇丽景象,诗人突发奇想,愿化身千亿个陆游,而每个陆游前都有一树梅花。这种丰富而大胆的想象,把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高雅脱俗的品格。末句之情,试在脑中拟想,能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
参考资料:
1、 王莉主编.小学课本中的名家作品赏析大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08:第344页2、 乐云,黄鸣主编.中华诗文鉴赏典丛 唐宋诗鉴赏辞典:长江出版传媒,2015.08:第664页夹江百里没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
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
夹江百里没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
赣江两岸,百里没有人家,江流弯曲,更是寂寞难捱。
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
岭南草木已泛滋今春的绿叶,岸边芦苇犹残存去秋的白花。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3-246页夹江百里没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
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
参考资料:
1、 朱德才,杨燕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范成大杨万里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43-246页夹江百里没人家,最苦江流曲更斜。
岭草已青今岁叶,岸芦犹白去年花。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1159页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 色彩,慢慢凋谢了。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 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 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一场大雨过后,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絮 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赏花的女子似乎没有受到 什么影响,一步也没有移动,两个、三个游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春天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téng)妆束闹苏堤(dī)。留春春怎知。
不多时:过了不多久。番腾,即“翻腾”。此处指 翻腾衣柜,寻找春衣。苏堤:亦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 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为苏轼任杭州知府疏浚西湖时取 湖泥和葑草堆筑而成。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 春晓”。
花褪雨,絮(xù)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花褪雨:花朵被雨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絮沾 泥: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凌波句:凌波 指水仙。这里指女子步履。寸:寸步。
本词描写南宋都城杭州市民暮春游览西湖的情景。清明、寒食一过,百花逐渐凋谢,人们为 了挽留春光,纷纷出城来到苏堤之上,尽情游赏。 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终于随着 游人的船儿默默无言地归去了。词作抒写惜春、 伤春之情,构思新颖,读来别有一番韵味。《蕙 风词话》谓其“番腾妆束闹苏堤”句,形容粗钗 腻粉,可谓妙于语言,天与娉婷,何有于“翻腾 妆束”,适成其为“闹”而已。“闹”字值得玩 味,“闹”是说“妆束”,相当于“闹妆”的 “闹”,指花花绿绿、眼睛应接不暇的景象。 “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 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有如见 其人,如闻其身之感,表达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黄莺开始啼叫,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细雨蒙蒙,珍贵如油,滋润着草木,那刚刚长出的春草,远看一片嫩绿,近看却仿佛消失了。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有花而不去看它开放,就意味着人生很快消逝。不要等待着春离开大自然,纷纷落花夹杂着绿色的苔藓。
参考资料:
1、 王力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2、 肖寒 .《各代文学名句精华·词曲卷》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0 :138 .3、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虎,饶晓明 .《苏轼词新释辑评》 .北京 :中国书店 ,2007 .4、 吕观仁 .《东坡词注》 .长沙 :岳麓书社 ,2005 :167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
初:刚刚。解:能、知道。语:这里指莺鸣,娇啼婉转,犹如说话。酥:酥油。近却无:近看什么色彩见不到。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diān)倒红英间绿苔。
休辞:不要推托。颠倒:纷乱。红英:落花。
参考资料:
1、 王力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9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 .2、 肖寒 .《各代文学名句精华·词曲卷》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00 :138 .3、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虎,饶晓明 .《苏轼词新释辑评》 .北京 :中国书店 ,2007 .4、 吕观仁 .《东坡词注》 .长沙 :岳麓书社 ,2005 :167 .上片,写初春美好时光。第一、二句点明初春的时令:“莺初解语”;点明初春地位:“最是一年春好处”。接着三、四句就写初春美景:“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通过初春细雨滋润草根而转青色而转明丽这一细微变化,把如画的春光美景生动地描绘出来。尤其是“草色遥看近却无”,观察得极为细致,描写得极为逼真。因为远看刚刚返青的草芽,呈现青色;而近看草芽,则仍是黄色的了。这自然不是东坡的发现,早在唐代,韩愈就注意到了,并写进他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去了。诗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东坡点化运用韩诗的传神之词句,用进上片,正好道出了初春的可贵,而又不露痕迹。
下片,劝人尽赏春光。“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是说不要借“醉倒”沉醉之故,而拒绝去看春花。不看春花,就意味着失去了花会给人的青春活力,意味着时光易逝,人走向衰老。这是最大的人生误区。“人生易老天难老”。东坡的言辞中同样也充满了人生哲理。东坡曾说“人生何以易此乐,天下谁肯从我归。”何不改为“人生何以易此乐,及时看花春常归。”“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带有醒世之意的恒言。不要等到春离开人间吧。否则,将是“红英”纷乱地夹杂着“绿苔”而失去春的魅力。子由《闻子瞻重游终南山》诗一开头就说得好:“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虎,饶晓明 .《苏轼词新释辑评》 .北京 :中国书店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