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命齐州推事毕寄本府尚书
州民言刺史,蠹物甚于蝗。受命大执法,草草是行装。
仆隶皆分散,单车驿路长。四顾无相识,奔驰若投荒。
重门下长锁,树影空过墙。驱囚绕廊屋,bb々如牛羊。
狱吏相对语,簿书堆满床。敲枷打锁声,终日在目旁。
既舍三山侣,来馀五斗粮。忍学空城雀,潜身入官仓。
国中天子令,头上白日光。曲木用处多,不如直为梁。
恐孤食恩地,昼夜心不遑。仲夏天气热,鬓须忽成霜。
社鼠不可灌,城狐不易防。偶于擒纵间,尽得见否臧。
截断奸吏舌,擘开冤人肠。明朝向西望,走马归汶阳。

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里闭门居。
在万里桥畔住着一位很有才华的歌妓,枇杷花环绕着她的住宅,在那枇杷花丛中,她闭门深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像她那样有才华的女子,在今天已经很少了,即使那些能完全领略文学高妙意境的人,总也有点不如她。
参考资料:
1、 黄永武.新编唐诗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590-591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九):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81-1823、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48-449万里桥边女校书,枇(pí)杷(pá)花里闭门居。
万里桥:在成都南。古时蜀人入吴,皆取道于此。枇杷(:乔木名,果实亦曰枇杷。据《柳亭诗话》,这是与杜鹃花相似的一种花,产于骆谷,本名琵琶,后人不知,改为“枇杷”。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扫眉才子:泛指从古以来的女才子们。扫眉,画眉。管领春风:犹言独领风骚。春风,指春风词笔,风流文采。
参考资料:
1、 黄永武.新编唐诗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590-591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九):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81-1823、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48-449元稹有诗云:“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偷巧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诗将薛涛比卓文君,然而就知名度与实际才学而言,薛涛实在文君之上。
王建这首寄赠之作,在众多献殷勤的赞美诗中,算是出色的一首。薛涛在成都居住,于城郊百花潭有别宅。“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里原是诗圣杜甫居住过的地方。“万里桥边女校书”,开门见山,尊呼薛涛的身份,又点明地望,起笔庄重。据载,薛涛居蜀时好种菖蒲,此物难得开花结实。有时开花,则被古人视为一种祥瑞,如五色云,故元稹诗有“菖蒲花发五云高”之句。后居碧鸡坊,又别种枇杷。“枇杷花里闭门居”一句,意象清丽可人,人们可以通过杜鹃花开的情景来想象枇杷花开的繁盛美丽。女校书端居其中,飘飘然当俨若仙子。“闭门居”三字,不仅有雅静之韵,且有“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意味,与后二句紧密关联。
如果说前两句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已暗寓赞美之意,则后两句便是极其热情的颂扬了:“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扫眉才子”即活用张敞为妻画眉典故,那些从古以来的女才子们在诗中作为女主人公的陪衬。其实不仅是女才子比不上薛涛,当时倾慕薛涛的才子很多,到了所谓“个个公卿欲梦刀”的地步,这些男士们的才情,很少能超出薛涛。“管领春风总不如”,即元稹“纷纷词客多停笔”之意。这个评价看似溢美之辞,但也不全是恭维。薛涛不仅工诗,且擅书法,“其行书妙处,颇得王羲法。”因此,又以巧手慧心,发明了“薛涛笺”,韦庄有诗赞曰:“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在巴蜀文化史上,留下了一页佳话。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448-449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盼望妻子远书不至,寻觅归梦慰藉不成,两者皆悠悠,只有那空荡荡的床榻与那寂寥清冷的素秋默默相对。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台阶下的青苔和庭中被秋霜染红的树叶,在迷濛的秋雨以及冷冷的清月笼罩下,越发勾起我那悠长的愁绪。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素秋:秋天的代称。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liáo)落月中愁。
这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题目“端居”,即闲居之意。
诗人远别家乡和亲人,时间已经很久。妻子从远方的来信,是客居异乡寂寞生活的慰藉,但已很久没有见到它的踪影了。在这寂寥的清秋之夜,得不到家人音书的空廓虚无之感变得如此强烈,为寂寞所咬啮的灵魂便自然而然地想从“归梦”中寻求慰藉。即使是短暂的梦中相聚,也总可稍慰相思。但“路迢归梦难成”(李煜《清平乐》),一觉醒来,竟是悠悠相别经年,魂魄未曾入梦。“远书归梦两悠悠”,正是诗人在盼远书而不至、觅归梦而不成的情况下,从心灵深处发出的一声长长的叹息。“悠悠”二字,既形象地显示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传神地表现出希望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而双方山川阻隔、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也隐见于言外。
次句写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素秋,是秋天的代称。但它的暗示色彩却相当丰富。它使人联想起洁白清冷的秋霜、皎洁凄寒的秋月、明澈寒冽的秋水,联想起一切散发着萧瑟清寒气息的秋天景物。
对于一个寂处异乡、“远书归梦两悠悠”的客子来说,这凄寒的“素秋”便不仅仅是引动愁绪的一种触媒,而且是对毫无慰藉的心灵一种不堪忍受的重压。然而,诗人可以用来和它对“敌”的却“只有空床”而已。清代冯浩《玉溪生诗笺注》引杨守智说:“‘敌’字险而稳。”这评语很精到。这里本可用一个比较平稳而浑成的“对”字。但“对”只表现“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之状,偏于客观描绘。而“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试比较李煜“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便可发现这里的“敌”字虽然下得较硬较险,初读似感刻露,但细味则感到它在抒写客观环境所给予人的主观感受方面,比“不耐”要深细、隽永得多,而且它本身又是准确而妥帖的。这就和离开整体意境专以雕琢字句为能事者有别。
三、四两句从室内的“空床”移向室外的“青苔”、“红树”。但并不是客观地描绘,而是移情入景,使客观景物对象化,带上浓厚的主观色彩。寂居异乡,平日很少有人来往,阶前长满了青苔,更显出寓所的冷寂。红树,则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青苔、红树,色调本来是比较明丽的,但由于是在夜间,在迷蒙雨色、朦胧夜月的笼罩下,色调便不免显得黯淡模糊。在满怀愁绪的诗人眼里,这“阶下青苔与红树”似乎也在默默相对中呈现出一种无言的愁绪和清冷寥落的意态。这两句中“青苔”与“红树”,“雨中”与“月中”,“寥落”与“愁”,都是互文错举。“雨中”与“月中”,似乎不大可能是同一夜间出现的景象。
但当诗人面对其中的一幅图景时(假定是月夕),自不妨同时在心中浮现先前经历过的另一幅图景(雨夕)。这样把眼前的实景和记忆中的景色交织在一起,无形中将时间的内涵扩展延伸了,暗示出像这样地中宵不寐,思念远人已非一夕。同时,这三组词两两互文错举,后两组又句中自对,又使诗句具有一种回环流动的美。如果联系一开头的“远书”、“归梦”来体味,那么这“雨中寥落月中愁”的青苔、红树,似乎还可以让读者联想起相互远隔的双方“各在天一涯”默默相思的情景。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胸怀愁绪而寥落之情难以排遣,不禁令人满腹怅然,亦生怜惜之心。
全诗四句,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前两句写诗人得不到家人音书而产生归家之梦,以及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后两句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此诗借景抒情,格律工整,具有一种回环流动之美。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76-1177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版本一)
封丘县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破,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版本二)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我本来是在孟渚的野外打渔砍柴的人,一生本是十分悠闲的。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我这样的人只可在草莽之间狂放高歌,哪堪身居卑职,经受尘世扰攘之苦。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只觉得小小城镇没有什么可做的,身在公门却什么事都有期限。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那些下拜迎接大官长上的繁文缛节已经令我心力交瘁,奉命驱策百姓更让我感到悲哀。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回到家中向家人征询意见,全家都苦笑着说,现在竟是这样。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生计还是应该以耕田为主,世事人情都交付给那东流而去的江河之水吧。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我梦中都在想念着的故乡在哪里呢,因为奉了君王之命暂时欲去又未去。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我现在才知道梅福突然数次上书,又想起陶潜曾弃官而去,创作《归去来辞》。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1&徐永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87-388&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1-92&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68-70我本渔樵(qiáo)孟诸(zhū)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渔樵:打渔砍柴。孟诸:古大泽名,在今河南商丘东北。悠悠:闲适貌。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lì)风尘下?
乍可:只可。草泽:草野,民间。宁堪:哪堪。风尘:尘世扰攘。
只言小邑(yì)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小邑:小城。公门:国家机关。期:期限。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tà)黎庶(shù)令人悲。
碎:一作“破”。黎庶:黎民百姓。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归:一作“悲”。妻子:妻子与儿女。举家:全家。
生事应须南亩(mǔ)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生事:生计。南亩田:泛指田地。世情:世态人情。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xián)君命且迟回。
旧山:家山,故乡。衔:奉。且:一作“日”。迟回:徘徊。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梅福:西汉末隐者。曾任南昌县尉,数次上书言事。后弃家隐遁,传说后来修道成仙而去。陶潜:即陶渊明,东晋诗人。归去来:指陶渊明赋《归去来兮辞》。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01&徐永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87-388&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91-92&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68-70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版本一)
封丘县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破,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版本二)
在封建社会方面县吏执行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责,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参与压迫百姓。这首诗就写出了诗人任职期间在履行“拜迎官长”“鞭挞黎庶”等奉上欺下活动时内心的痛苦与矛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
开头四句高亢激越,这是压抑已久的感情的迸发。县尉只不过是“从九品”的卑微之职,主管的无非是捕盗贼、察奸宄一类差使。对一个抱负不凡的才志之士来说,是不甘堕落风尘,做个卑微的小吏的。他不由怀念起当年在孟诸(古泽薮名,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这里泛指梁宋一带)“混迹渔樵”、自由自在的生活。“乍可”“宁堪”相对,突出表现了诗人醒悟追悔和愤激不平的心情。不需要烦琐的描绘,一个忧愤满怀的诗人形象便突兀地站立在读者面前了。
“只言”以下四句,紧接“宁堪作吏风尘下”,加以申述发挥,感情转向深沉,音调亦随之低平。诗人素怀鸿鹄之志:“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别韦参军》)到封丘作县尉,乃是不得已而俯身降志。当初只以为邑小官闲,哪知道一进公门,便是自投罗网,种种令人厌烦的公事,都有规定的章程和期限,约束人不得自由。更受不了的还有“拜迎长官”“鞭挞黎庶”时的难堪,这对高适是莫大的屈辱,不能不“心欲碎”,“令人悲”。这两句诗可见诗人洁身自爱的操守,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朽黑暗,对仗工整,情感激烈。
一腔悲愤实在难以自抑,那就回家向亲人诉说诉说吧。不料妻室儿女竟都不当一回事,反而责怪自己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自己严肃认真的态度倒反成了笑料,这更可悲。家人的“笑”,正反衬出诗人的迂阔真率,不谙世事。既然如此,只好弃此微官,遂我初服:“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还是抛弃世情,归隐躬耕去吧。然而,眼前还是思归而不得归:梦魂萦绕的旧山不可得见;受命为官,一时又还交卸不了。没有圣明的君主在位,一个小小的县尉不可能有什么作为。汉代的南昌尉梅福,竭诚效忠,屡次上书,结果还是徒劳,左思右念,倒又想起欣然而赋《归去来兮辞》的陶渊明了。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里评高适的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也就是诗的情意真挚,并且气势充沛,造语挺拔。此诗很能体现这个特点。全诗运用质朴自然、毫无矫饰的语言,扣紧出仕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称心而言,一气贯注,肝胆照人,正是这诗感动读者的力量所在。全诗四段,不堪作吏是全篇的主意。开头四句,从高处落笔,自叙本来面目,说明不堪作吏的原由,愤慨之情溢于言表。第二段从客观现实申述不堪作吏的实情,与第一段形成强烈的对照,感情转为沉痛压抑。第三段拓展第二段的内容,表明摆脱这种不堪,提出弃官归隐的愿望。第四段就第三段的意思急转急收,因一时不能摆脱作吏的客观碍难,也就更加向往归隐,与第一段遥遥照应。结构严整而又有波澜起伏,感情奔泻而又有旋跌宕之姿。
此外,这首诗结尾含蓄,扩大了诗歌的容量。诗以“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结束,既能使人想到西汉末年和东晋时期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从而与现实紧密相联系,又能令人想到梅、陶人格的高洁;既有历史的广度,又有现实的深度;耐人寻味。
在句法上,全篇每段四句的一二句为散行,三四句是对偶。如此交互为用,经纬成文,既流动,又凝重;四段连结,造成反复回环的旋律。对偶的一联中,不仅字面对仗工整,而且都是一句一意或一句一事,没有意思重复的合掌,显得整饬精炼;更因虚词的承接照应,诗意联贯而下,语势生动自然,成为很好的流水对,读来便觉气势流转,绝无板滞之病。全诗每段一韵,依次为:仄声马韵、平声支韵、仄声纸韵、平声灰韵。这样平仄相间,抑扬鲜明,随着诗的感情变化,音韵也起落有势,增加了声调的美感。
参考资料:
1、 徐永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87-388闻有高踪客,耿介坐幽庄。
听闻有隐居山林的居士,傲然的坐在清幽的山庄之中。
林壑人事少,风烟鸟路长。
林间人烟稀少,风烟和鸟的踪迹时隐时现。
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
瀑布的水中让人清凉得和秋天的凉意一样,垂下的青藤蔓引来了夏天中的凉爽。
苗深全覆陇,荷上半侵塘。
已经长高的苗木将田垄上覆盖完全,荷花已经长满了半个池塘。
钓渚青凫没,村田白鹭翔。
垂钓在水中小空地上,青色羽毛的野鸭出没水中,村里水田上白鹭飞翔。
知君振奇藻,还嗣海隅芳。
知道居士的才华横溢,我还在等到你的芳名传到我这偏远海边。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东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天未亮就吃了饭,赶着牛去村东干。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天刚亮就下了田,直至暮色归家园。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木犁翻土札札响,乌鸦老鹰飞不断。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竭尽筋力勤劳动,收点粮食过一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粮食交尽出苦力,姑且回到空屋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子孙天天长大了,世世代代亦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烟火人家篱笆隔,相聚黄昏来谈白。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院边秋蝉叽叽叫,无风苎麻正寂寂。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收下蚕丝尽交税,空留布机斜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乡村小吏夜到来,杀鸡煮饭备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都说官长心真狠,常有文书来责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车陷泥潭不能出,东乡交租稍延误。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官府从来不宽恕,肆意鞭打血肉糊。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千万备好田租赋,免得皮肉也受苦。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交纳新税就在即,唯恐重蹈东乡路。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路上蒺藜满眼生,弯曲缠绕古城壁。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蓼花覆盖塘堤岸,池中之水更清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此时秋收已完毕,樵夫牧童日暮归。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寒风劲吹柳叶稀,霜下梨枣已透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行路之人迷归路,野鸟竞相寻归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田家老人笑留我,黑夜原孤独谨慎。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幸亏今年收成好,不用担心没得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875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92-294页蓐(rù)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蓐食:坐在床席上吃早饭。徇:从事,尽全力去做。所务:所从事的农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lěi)耜(sì)声,飞飞来乌鸢。
耒耜:耕地翻土的工具。这里泛指农具。乌鸢:乌鸦和老鹰。这里泛指鸟类。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竭:尽。兹:这个。筋力事:指重体力劳动。持用:拿来取用。穷:过完,度过。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篱(lí)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篱落:篱笆。烟火:指人家。这两句是说,篱笆把一家家隔开,傍晚时左邻右舍聚在一起交谈。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庭际:院落边。虫:一作“蛩”。疏麻:麻名。这里泛指一般的苎麻。方:正。寂历:寂静。
蚕丝尽输税,机杼(zhù)空倚壁。
尽输税:全部拿去交了税。机杼:指织布机。空倚壁:空空的靠在墙边。
里胥(xū)夜经过,鸡黍(shǔ)事筵(yán)席。
里胥:乡村小吏。事:备办。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峻:严厉。各言长官峻:指来的里胥是一批,他们各自都说官长严厉。文字:指文书。督责:督促,责备。
东乡后租期,车毂(gǔ)陷泥泽。
后租期:延误了交税的期限。毂:车轮中心贯轴的圆木,这里是指代车轮。车毂陷泥泽,是解释“后租期”乃因车轮陷进了泥潭里的缘故。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zì)狼藉。
公门:官府。少推恕:很少酌情宽恕。鞭朴:鞭打。恣:肆意,指肆意鞭打。狼藉:纵横散乱的样子。这里形容被打得血肉模糊。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可惜:可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zhǒng)前迹。
迎新:迎接新谷登场。唐德宗时开始分秋夏两季征收赋税,规定夏税要在六月交毕,秋税要在十一月交毕。新谷登场也就是交秋税的时候到了。在此岁:在这个时候。踵前迹:指踏着前人的足迹。
古道饶蒺(jí)藜(lí),萦回古城曲。
饶:盛多。曲:角落。
蓼(liǎo)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蓼花: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水边或湿地。被:遮盖。绿:一作“渌”,澄清。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行人:指诗人自己。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念:关心。原陆:高而平的地面。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zhān)与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875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92-294页蓐食徇所务,驱牛向东阡。
鸡鸣村巷白,夜色归暮田。
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鸢。
竭兹筋力事,持用穷岁年。
尽输助徭役,聊就空自眠。
子孙日已长,世世还复然。
篱落隔烟火,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鸡黍事筵席。
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东乡后租期,车毂陷泥泽。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
努力慎经营,肌肤真可惜。
迎新在此岁,唯恐踵前迹。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田家三首》是一组完整的诗篇。第一首诗写农民一年四季从早到晚,辛勤紧张地在地里劳动,到头来却无法维持生计,因为他们的劳动果实全都被官府以田赋和徭役的形式搜刮去了。他们不仅无法改变自己的处境,而且子子孙孙还得把这种悲惨的遭遇延续下去。第二首诗通过具体的事例真实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吏为催租逼税而威胁恫吓直至私刑拷打农民的种种罪行,从而反映了广大农民在封建暴政下的痛苦生活。这首诗前六句写农民在完成夏税的征敛中被封建官府剥削一空的情景,次十句写里胥在催租时对农民的敲诈勒索和威胁恫吓的情景,后二句写农民听了里胥的一席威胁话语后所产生的恐惧心理。第三首诗前八句描绘的是秋收后农村的景象,后六句则是描绘诗人因迷路在农家借宿的经过。这首诗用非常朴素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淳朴可敬的田翁老人形象,反映了诗人和农民亲密无间的关系。
这三首诗体现了一些共同的特色。一是叙事朴实生动,客观真实;二是语言质朴无华,几近口语,体现了田园诗的本色;三是运用生动的形象描写与对话描写,极富艺术感染力,忠实客观地表现了农村悲惨的生活图景,含蓄而又自然地流露出诗人对封建官吏的憎恶,对穷苦民众深切同情的民本思想和对自己遭贬永州、前途无望的愤慨。清人毛先舒说这组诗“叙事朴到”,这一评价是精当的。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522-524页2、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292-2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