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峭壁参差十二峰

:
峭壁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瑶姬宫殿是仙踪。金炉珠帐,香霭昼偏浓。
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

(qiào)壁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瑶姬宫殿是仙踪。金炉珠帐,香霭(ǎi)昼偏浓。
瑶姬:神女。霭:云气,烟雾。这里指香炉的熏烟。

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zhào)动晨钟。
楚王惊梦:即楚王与巫山神女相遇之事。征棹:即征帆。谓远行之舟。棹:摇船的用具,这里指舟船。

峭壁参差十二峰,冷烟寒树重重。瑶姬宫殿是仙踪。金炉珠帐,香霭昼偏浓。
一自楚王惊梦断,人间无路相逢。至今云雨带愁容,月斜江上,征棹动晨钟。
  这首《临江仙》词,吟咏的是楚王神女相遇的故事。上片着重写景。峭壁参差的巫山十二峰,乃神女居住之所。金炉珠帐,云烟缭绕,描绘出凄清美妙的仙境。下片抒情。船行巫峡时,斜月照人。古代在这里传说的一段风流佳话,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咏古抒怀,为词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注释

瑶姬:神女。
霭:云气,烟雾。这里指香炉的熏烟。
楚王惊梦:即楚王与巫山神女相遇之事。
征棹:即征帆。谓远行之舟。棹:摇船的用具,这里指舟船。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评解

  这首《临江仙》词,吟咏的是楚王神女相遇的故事。上片着重写景。峭壁参差的巫山十二峰,乃神女居住之所。金炉珠帐,云烟缭绕,描绘出凄清美妙的仙境。下片抒情。船行巫峡时,斜月照人。古代在这里传说的一段风流佳话,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咏古抒怀,为词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牛希济

五代词人。(872?~?)陇西(今甘肃)人。词人牛峤之侄。早年即有文名,遇丧乱,流寓于蜀,依峤而居。后为前蜀主王建所赏识,任起居郎。前蜀后主王衍时,累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随前蜀主降于后唐,明宗时拜雍州节度副使。 10篇诗文

猜你喜欢

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

: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萧索凄冷的秋天夜晚,豆大的泪珠从我的脸上滑落。枕头和竹席微微的发凉,我翻来覆去全然没有睡意。我残存着醉意,就快要醒来。在半夜时分起身,月光明媚得如同白绢一样,夜空如同水一般绵软平静。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台阶下面“纺织娘”悲哀地啼叫这寒凉的秋天。秋风吹向院子里的树,夜晚悄悄,屋内的门也紧闭了起来。只可惜在旧时携手一起经历欢愉的地方,相思一夜就将人折磨的萎靡不振。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胡言午.梦里不知身是客 南唐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82、 丁国成,迟乃义.中华诗歌精粹·上.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997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84、 费振刚.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南唐二主暨冯延巳词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98

(xiāo)(suǒ)清秋珠泪坠,枕簟(diàn)微凉,展转浑无寐(mèi)。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萧索:萧条冷落。珠泪:珍珠大小的眼泪。坠:指眼泪滑落。枕簟:枕头和竹席。展转:即“辗转”,翻来覆去。浑:全。寐:睡觉。残酒:残留的醉意。中夜:半夜。练:柔软洁白的织品。

阶下寒声啼(tí)(luò)(wěi),庭树金风,悄悄重(chóng)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liáng)一夕成憔(qiáo)(cuì)
阶:屋前台阶。啼:啼叫。络纬:即蟋蟀,一名莎鸡,俗称“纺织娘”。金风:秋风。旧说以四季分配五行,秋令属金。重门:屋内之门。旧欢:旧时的欢愉。思量:思念、回忆。一夕:一晚。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陈如江,胡言午.梦里不知身是客 南唐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82、 丁国成,迟乃义.中华诗歌精粹·上.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997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宋词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584、 费振刚.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南唐二主暨冯延巳词传.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98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起句“萧索清秋珠泪坠”,前四字写景,点明时节;后三字抒情,表现主人公在伤感落泪。起句情与景的交融,渲染了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以下由此出发,层层深入,情与景同时推进。“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枕簟微凉,说明时至秋令;辗转无寐,则言主人公心事重重。同时“萧索清秋”象征着南唐王朝衰败的时局,抒情主人公的“珠泪坠”也暗示词人因忧心国事而难过。

  “残酒欲醒中夜起”,继续承接前面词意,表明主人公睡前曾借酒消愁,暗合“珠泪坠”的意象,睡后又起,则对应“展转浑无寐”。“起”字在这里起关连作用,为全词“词眼”,下面所有词句,都接续这字,描绘“起”后情景。“月明如练天如水”。因“起”而见寒色。

  下片转而描写室外近景,转换为视觉、听觉,“阶下寒声啼络纬”,庭阶传来冷冷的“纺织娘”的啼叫声,“寒”带感情色彩秋夜劲风,庭树瑟瑟,静悄悄的重门关闭着,“悄悄”,言其静谧,衬托主人公心境的——凄清。

  “阶下寒声啼络纬”,因为“起”而听秋虫啼叫;“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因为“起”而闻秋风吹院门。这时,主人公的残酒大概已经大醒,面对清秋之夜,踱步庭中,相思之情荡漾心中,想起了与情人相处的甜蜜日子——“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主人公认为值得自己珍惜的是旧时欢愉的携手之地,想念了一个夜晚,人变得如此的憔悴,正是相思成病。

  直到这最后,作品才归结出题旨,表达对旧时欢愉的深深怀念之情。这首词的最大艺术特点是情与景的交融,景中寓情,情发于景。词中“萧索清秋”象征南唐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中、岌岌可危的现实。词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怨妇的内心视角含蓄地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4392、 钱仲联.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4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蝶恋花·窗外寒鸡天欲曙

:
窗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坐起浑无绪。庭际高梧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一饷关情,忆遍江南路。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窗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坐起浑无绪。庭际高梧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窗外,天还没亮,夜半寒鸡叫,天也将亮,香印烧了整晚,已成灰烬.起身坐起却没有任何心情,庭外的梧桐树凝结了整晚的雾气,卷起帘子的时候却惊飞了一对喜鹊。

屏上罗衣闲绣缕,一饷关情,忆遍江南路。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罗衣搭在屏风上,懒得去拈针线,片刻的功夫却已动了情,从画屏上忆遍了江南的路.每晚做梦说梦话可休要乱说,因为早已经知道以前的事根本没有了踪影。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50-52页

窗外寒鸡天欲曙(shǔ),香印成灰,坐起浑无绪。庭际高梧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寒鸡:因天寒而提早司晨的鸡。鲍照《舞鹤赋》:“感寒鸡之早晨。“鸡觉得寒冷,不到天明就叫,所谓”夜半寒鸡“。”早晨“,先于晨,亦此意。香印:把香研成细末,印成回纹的图案,然后点火,亦叫“香篆“。唐宋时用以记时辰。“香印成灰”表明香已燃尽,天将破晓。浑无绪:全然没有好情绪。庭际高梧:房屋旁高大的梧桐树。宿雾:夜间下的雾。

屏上罗衣闲绣缕(lǚ),一饷(xiǎng)关情,忆遍江南路。夜夜梦魂休谩(màn)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屏上”句:谓心情不好,懒动针钱,罗衣尚未绣完,即搭在屏风上。绣缕,刺绣用的彩线,此用作动词,即拈针刺绣。一响:片刻、一会儿,通作晌。“一饷“,片刻,亦言”半晌“。关情:感情有所牵系。或从画屏风景联想。如后来晏几道《蝶恋花》“小屏风上西江路“。谩语:胡乱的话。谩,欺骗。梦魂谩语,即梦话,却比呓语稍轻。“休“,休要,否定语。

参考资料:

1、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50-52页
窗外寒鸡天欲曙,香印成灰,坐起浑无绪。庭际高梧凝宿雾,卷帘双鹊惊飞去。
屏上罗衣闲绣缕,一饷关情,忆遍江南路。夜夜梦魂休谩语,已知前事无寻处。
  冯延巳描写男女情事的词约占集中半数,此类词往往不注重人、事描述的具体、真切,而长于表达主人公的愁闷与思绪,这首[鹊踏枝]即是这样。词中侧重写闺中少妇思念的痛苦。她因相思情深,彻夜未眠,起床后亦慵懒无力,无心一切,未绣完的罗衣被搁置一边,朦胧的思绪飞到江南,昔日的欢聚如今已化为乌有,忽然醒悟,梦中的盟誓是那样的虚假而不足凭信。词中通过场景的变换,将恩妇无由排遣的怅惘与烦闷次第展现,情深笔婉,曲折含蓄,颇富情韵。

参考资料:

1、 王友胜选注.唐宋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05月第1版:第8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如梦令·尘拂玉台鸾镜

: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华丽的梳妆台已经落满了灰尘,我的头发也很久没有好好梳理打弄过了。美丽的帘帐上,流苏系绳静静垂立,似乎也在为你不在而哭泣,玉屏遮掩着屋里的愁寂,没有一点声息。我已病了多时,如那天上浮云,无法安定心神,也无法捕捉你的踪迹。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 .如梦令·尘拂玉台鸾镜赏析[J] .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 .2011,44(5):198
尘拂玉台鸾(luán )(jìng),凤(fèng)(jì)不堪重整。绡(xiāo)(zhàng)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玉台:玉饰的镜台;镜台的美称。鸾镜:装饰有鸾鸟图案的铜镜。凤髻:古代的一种发型,即将头发挽结梳成凤形,或在髻上饰以金凤。又叫鸟髻。绡帐:轻纱帐。玉屏:屏障多病:衰疾。行云:比喻人行踪不定。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 .如梦令·尘拂玉台鸾镜赏析[J] .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 .2011,44(5):198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句,作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写作者头发久未打理以及华丽的梳妆台与灰尘的对比来表现出作者的愁闷。这些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画面更加鲜明生动。从而引起读者的对比联想,更突出所要表现的对象,产生艺术感染力。

  “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句,作者在此处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一个“泣”字将本来无生命的纱帐写活了,同时一个“泣”字也点出了作者“闲愁”的词风,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在该部分第二句,作者也巧妙的用“掩”这个字将“愁寂”这种空间之感具体化了,以动写静使人更觉其静。

  “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句,作者通过“反复”的艺术手法连续运用两个“多病”来强调自己已经病了多时,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加深了语气和抒情色彩。在艺术形式上,“反复”也可以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使词句整齐有序。该部分第二句,作者再次寓情于景,借用天上浮云来表现自己无法安定的心神,词句虽然没提到愁字,但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愁情。同时也体现了这首词“悲喜综错、盘旋郁结”的艺术特点。

  作者所要表现的就是人生中常有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愁苦闷,抑郁不欢,一种可能已经存在又似乎是即将来临的人生忧患。很难说清是一种什么样的情,一种什么样的愁。他只是把这种闲情闲愁表现得深沉而持久,想抛掷也抛掷不了,挣扎也挣扎不脱。忧患苦闷的内涵性质,是无法确指的,也是无法界定的,从而留给读者更大的自由创造联想的空间,有着更大的艺术张力。

参考资料:

1、 李晓飞 .论冯延巳词“悲喜综错、盘旋郁结”的艺术风格及成因[D] .中国古代文学 .2007(03):12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谁说闲情逸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19页

谁道闲情抛掷(zhì)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鹊踏枝:词牌名,即“蝶恋花”。清王鹏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鹊踏枝》十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轩《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阳春集笺》引)。闲情:即闲愁、春愁。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体不适。敢辞:不避、不怕。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抛掷:丢弃;弃置。

河畔(pàn)青芜(wú)(dī)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河畔:河边,岸边。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青芜:青草。平林:平原上的树林。李白《菩萨蛮》:“平林澳漠烟如织。”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选注.婉约词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19页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而言,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的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词人在此一句词的开端先用了“谁道”两个字,“谁道”者,原以为可以做到,谁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问之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下面的“闲情抛弃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上面着一“每”字,下面着一“还”,字,再加上后面的“依旧”两个字,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长存。而“每到春来”者,春季乃万物萌生之时,正是生命与感情觉醒的季节,词人于春心觉醒之时,所写的却并非如一般人之属于现实的相思离别之情,而只是含蓄地用了“惆怅”二字。“惆怅”者,是内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一种迷惘的情意,不像相思离别之拘于某人某事,而是较之相思离别更为寂寞、更为无奈的一种情绪。

  “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既然有此无奈的惆怅,而且经过抛弃的挣扎努力之后而依然永在长存,于是下面两句冯氏遂径以殉身无悔的口气,说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两句决心一意承担负荷的话来。上面更着以“日日”两字,更可见出此一份惆怅之情之对花难遣,故唯有“日日”饮酒而已。曰“日日”,盖弥见其除饮酒外之无以度日也。至于下句之“镜里朱颜瘦”,则正是“日日病酒”之生活的必然结果。曰“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却依然用了“不辞”二字,昔《离骚》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不辞”二字所表现的,就正是一种虽殉身而无悔的情意。

  下阕进一步抒发这种与时常新的闲情愁绪。词人把这种迷惘与困惑又直接以疑问的形式再次鲜明突出地揭诸笔端,可谓真率之极;而在“河畔青芜堤上柳”的意象之中,隐含着绵远纤柔、无穷无尽的情意与思绪,又可谓幽微之至。

  “河畔青芜堤上柳。”下半阕承以“河畔青芜堤上柳”一句为开端,在这首词中实在只有这七个字是完全写景的句子,但此七字却又并不是真正只写景物的句子,不过只是以景物为感情之衬托而已。所以虽写春来之景色,却并不写繁枝嫩蕊的万紫千红,只说“青芜”,只说“柳”。“芜”者,丛茂之草也,“芜”的青青草色既然遍接天涯,“柳”的缕缕柔条,更是万丝飘拂。簇这种绿遍天涯的无穷草色,这种’随风飘拂的无尽柔条,它们所唤起的,或者所象喻的,该是一种何等绵远纤柔的情意。而这种草色又不自今日方始,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边柳绿,则此一份绵远纤柔的情意,也就年年与之无尽无穷。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所以下面接下去就说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正式从年年的芜青柳绿,写到“年年有”的“新愁”。虽是“年年有”的“愁”,却又说是“新”,一则此词开端已曾说过“闲情抛掷久”的话,经过一段“抛弃”的挣扎,而重新又复苏起来的“愁”,所以说“新”;再则此愁虽一宋词鉴赏辞典一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受,则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曰“新”。上面用了“为问”二字,下面又用了“何事”二字,造成了一种强烈的疑问语气,从其尝试抛弃之徒劳的挣扎,到问其新愁之何以年年常有,有如此之挣扎与反省而依然不能自解。在此强烈的追问之后,词人却忽然荡开笔墨,更不作任何回答,而只写下了“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两句身外的景物情事,仔细玩味,这十四个字却实在是把惆怅之情写得极深。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试观其“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伶无所荫蔽亦复如在眼前,而且“风满袖”一句之“满”字,写风寒袭人,也写得极饱满有力。在如此寂寞孤伶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见,何况又加上了下面的“平林新月人归后”七个字。“平林新月”,则林梢月上,夜色渐起,“人归后”,则路断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后了。从前面所写的“河畔青芜”之颜色鲜明来看,应该乃是白日之景象,而此一句则直写到月升人定,则诗人承受着满袖风寒在小桥上独立的时间之长久也可以想见了。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排解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的小桥上直立到中宵呢?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卢晋主编.唐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图文本原文·注释·鉴赏:长江出版社,2010.11:31-322、 钱仲联主编.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09.:38-393、 唐圭璋,钟振振主编.宋词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1.08:146-1494、 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01.:145-1485、 唐圭璋,钟振振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2006.10:139-14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

:
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金船满捧,绮罗愁,丝管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客船徘徊着即将开动,故友又赶来水边相送,虽说是行客和送者心情各不相同,

金船满捧,绮罗愁,丝管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我们仍满饮大斗金杯,用酒来表达惜别之情。歌女在唱着伤愁的送别曲,伴奏的弦管似呜咽着别情。当我向远处回首告别的时候,一弯明月已高挂帆顶。只见如雪的浪花,涌动在浩淼的江中。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842、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89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582-584

离棹(zhào)(qūn)巡欲动,临极浦(pǔ),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离棹:将离别的船。逡巡:迟疑不决,欲进不进的样子。去住:离去与留下。

金船满捧,绮(qǐ)罗愁,丝管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金船:大酒杯,因形如船,故称。又称“金斗”。绮罗:穿绮罗之人,此指侍女、歌女。回别:回首告别,依依不舍貌。回,一作“迥”。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842、 钱国莲 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189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582-584
离棹逡巡欲动,临极浦,故人相送,去住心情知不共。
金船满捧,绮罗愁,丝管咽。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

  这首词是写与故人相别的情景,纯用白描的方法,从“极浦送别”写到帆影消失在“浪如雪”的碧江中,把去者和住者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十分细腻地表现出来。王湘绮说孙词写“常语常景,自然风采”,这首词正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

  词的上片,概括地写“故人相送”的地点和心情。原来“离棹逡巡欲动”的原因, 故人赶来相送,那无穷的离愁,不尽的祝愿,依依难舍的心情,都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去住心情知不共”一语,在结构上来说,既是上片的结句,又是下片的过渡。从传达手法上来说,它是语常而意新,语浅而意深,描绘了更为广阔、更为深邃的美的境界。在去者此时此刻不免有“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之感;而在住者则自然而然地要在内心里发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的疑问。这句话写的常景常情,但它所包含的意义和韵味,大大地超出了它的语言框架,值得去思索和玩味。

  下片十五前三句是铺叙宴别时的情景,是“故人相送”的具体描绘。后三句是写住者伫立凝望的神情,是依依惜别的形象刻画。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情和景,而词人却把它写得别有风采。故人举行丰盛的惜别宴会,捧着满杯的酒,向去者表示美好的祝愿。然而别易会难,聚少离多,在这“连理分枝鸾失伴,又是一场离散” (孙光宪《清平乐》)的时候,那穿着绮罗的美人,必会“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襟”(孙光宪《何满子》)。那奏着丝管的美人,必会发出“轻别离,甘抛掷,江上满帆风疾” (《谒金门》)的感叹。这一个“愁”字,一个“咽”字,把住者黯然销魂的心情形象地表现出来。“回别,帆影灭,江浪如雪”,是以景语总结全词,一句一韵,一韵一顿。他那伫立极浦,目送征帆,一直看到帆影消失在浩渺的烟波之中,但江上的浪涛卷起千堆雪,而他还在伫立凝思,种种神情心事,婉曲传出。这情景很像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的“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和《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他们都是用同一机杼,构造出一个余味无穷的审美意境,都是不言情而情自见。不言愁而愁自深。不过李白写的是当时当地的真实生活,是实写;而作者在这里所写的是想象。是想到“挥手自兹去”以后,故人的一往情深,不忍离别,伫立极浦。如痴如醉的情状,是虚写。以实写虚,或者以虚写实,都是含蓄美最常见、最一般的表现手法。他写的现象是具体的,是有限的,但他辐射出来的内涵却是抽象的、无限的,耐人深思、耐人咀嚼的,因而具有更好的、感人的艺术魅力。吴梅认为“孟文(孙光宪)之沉郁处,可与后主并美。”又说:“俊逸语,亦孟文独有。”这首词的下片的沉郁,上片的俊逸,确实是不容易达到的艺术境界。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60-26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