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示弟槱

:
只身空后死,千卷未酬恩。
不辱看来世,贪生托立言。
无家称马粪,何史世龙门。
负名今愁晚,中宵吊屈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郑樵

郑樵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郑樵生于北宋崇宁三年三月三十日(1104年4月26日),一生不应科举,刻苦力学30年,立志读遍古今书,毕生从事学术研究,在经学、礼乐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献学、史学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卒于南宋绍兴三十二年三月七日(1162年4月26日)。郑樵著述有80余种,但大部分已佚亡,今存《通志》、《夹漈遗稿》、《尔雅注》、《诗辨妄》等遗文,其中《通志》堪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 66篇诗文

猜你喜欢

风入松·归鞍尚欲小徘徊

:
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
归程何忍太匆匆,还想勒马暂徘徊。岂是秋色看不足?倒霉情绪难排解。人说饮酒可忘忧,奈何我病后体弱不敢挨。回想贤内捣衣时,何等孤独难忍耐;今日独自苦奔波,痛悼亡妻情满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远树凋落晚风哀,乡村小店门尚开。多情只有灯前影,伴我同去又同来。旅店主人来问候,说比前回又见衰。

参考资料:

1、 林冠夫改编.唐宋词: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10:第532页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616页3、 汪业芳 肖志清选注.历朝怀远思乡诗:乌夜啼卷:华夏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第277页4、 王洪主编.唐宋词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1098页

归鞍(ān)尚欲小徘(pái)(huái)。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境物,奈病余孤负金罍(léi)。萧瑟捣(dǎo)衣时候,凄凉鼓缶(fǒu)情怀。
归鞍:回家。鞍,指马。徘徊:来回地行走。逆境:不顺利的境遇,此处指处于逆境中的恶劣情绪。孤负金罍:辜负了金樽美酒。意思是病后体弱,不能开怀畅饮。“孤负”同“辜负”。 金罍,金质的酒器。捣衣:古时候,新制作的衣服需要放在砧上捶打以使其纤维柔软,增增保暖效果,叫作“捣衣”。鼓缶:据《庄子·至乐》:作者借此典表明哀悼妻子的情怀。缶,瓦盆。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摇落:凋落。此翁:作者自指。逆旅主人:旅店老板。

参考资料:

1、 林冠夫改编.唐宋词: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10:第532页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616页3、 汪业芳 肖志清选注.历朝怀远思乡诗:乌夜啼卷:华夏出版社,2000年01月第1版:第277页4、 王洪主编.唐宋词精华分卷:朝华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第1098页
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情怀。
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

  词的上片开头即写词人骑马归来、徬徨歧路的痛苦。曰“归鞍”,曰“徘徊”,曰“逆境难排”,初非出于悼亡,其中暗含政治上失意的悲愤。“逆境难排”一句正说明词人因削职归来,仕途上陷于逆境。这里词人把对亡妻的悼念之情与政治上的失落感糅合在一起,自然浑成,不着痕迹。“人言”二句,用事而能浑化。有病,一可悲也;病而有忧,二可悲也;有忧而不能饮酒,三可悲也。语曲而婉,情深且挚。“孤负”二字,显得感慨沉郁,而又婉曲深挚。如果说以上纯系抒情,那么至歇拍二句,则将情与景融而为一,逐渐点出悼亡的主题,并为下片作铺垫。“萧瑟捣衣时候”,是运典写景,兼点时令。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勾起对昔日生活的回忆,抒发深沉的掉念。“凄凉鼓缶情怀”,是蝉联前句,用典抒情。从归鞍徘徊写到此处,词旨渐趋显豁。这种手法有如剥茧抽丝,将读者渐渐引入词的意境。

  词的下片紧承上片继续写景。“野店犹开”四字,使词情稍稍扬起,将前词所表现的悲哀稍稍冲淡了一些。但是就在一扬一抑之中,感情愈转愈深。“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二句通过孤馆寒灯,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从语言上看,也似带有几分欣喜,然而骨子里却是更深沉的悲哀。词人身处孤馆,唯有一盏寒灯作为伴侣,一种孤寂之感,悼念之情,凄然流于言外。不直接写人亡,而以客观景物作为烘托,这是一种婉曲的手法。结尾二句直率朴实,如出逆旅主人之口。“今回老似前回”,重在一个“老”字。这一形貌上的变化,都是通过逆旅主人的眼光反映出来的。

  词人借景抒情,全词中处处洋溢着词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和绵绵不绝的思念,让读者读来自然真切,凄美悲痛。

参考资料:

1、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616页2、 钟振振、王兆鹏、刘尊明.《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第192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

: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令,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演习场上,军纪严明,军容肃整,万马齐喑。随着一声号角声响,全军立即开始行动。秋日的平原如同手掌,而那枪林刀丛则像手指一样突出挺立其上,队队铁骑奔驰,速度快如流星; 队形纵横,变化莫测。而检阅官张路分正端坐在油幢军帐之中,他按照兵法指挥着外面的千军万马,手执羽扇,神态从容,身着轻裘缓带,大有儒将之风。诸君可否知道,此人(张路分)不但是天生的将种,还颇富文才诗情。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他文思敏捷,诗才横溢,书写时笔走龙蛇,落笔后则风雨为之惊,四座为之倾。他征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万里封候,印金如斗,但这些并不足以平心意。他时时在拭擦腰间的宝剑,决意要驱散金兵,将那金人首领拿下斩首,否则就心意不能平。傍晚归来,那随军乐队所演奏的鼓乐,听起来却已经带上了那沙场上的边声。

参考资料:

1、 (唐)温庭筠著 .婉约词 豪放词,:万卷出版公司,2010.09:第284页

万马不嘶(sī),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令,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zhuàng),戎韬(tāo)总制,羽扇从容裘(qiú)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沁园春:词牌名,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星驰铁骑:带甲的骑兵如流星般奔驰。油幢:油布制的帐幕。戎韬总制:以兵法来部勒指挥。戎韬指的是兵法。羽扇从容:三国时诸葛亮常手执羽扇,从容指挥战事。裘带轻:即轻裘缓带,用羊祜故事。山西将种:古人认为华山以西之地是出将才的地方。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yán)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qiè)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龙蛇:喻书法。惬:满足,畅快。吹毛剑:指锋利的剑。楼兰:此指金统治者。

参考资料:

1、 (唐)温庭筠著 .婉约词 豪放词,:万卷出版公司,2010.09:第284页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扇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刘过虽终身未仕,但对北伐甚为关心,一直期盼全国统一。该词即是作者这种心境的最好体现。词的开篇从听觉角度对“秋阅”开始前和刚开始的景象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万马不嘶”,足以让人联想到当时整肃的军容以及严明的军纪。随即,“一声寒角”陡然响起,嘹亮之极。“寒”字用得妙,既与词题中的“秋”字呼应,又烘托出战场上的肃杀气氛。 “枪刀突出”三句,又从视觉的角度,在不同侧面描绘了演兵场上的盛况;“人在油幢”三句,从士兵写到将领,描绘了张路分指挥千军万马的仪态:只见他“羽扇从容裘带轻”,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君知否”三句,点出张路分“曾系诗盟”,即参加过诗人集会,展现出这位善于用兵治兵的统帅的另一面,使人物形象愈加丰满、完整。

  下片“龙蛇纸上飞腾”三句承接上片,写张路分文采飞扬、才思敏捷的一面,进一步强调了将军的能文能武。“便尘”以下几句写张路分的内心世界。通过描写拂拭佩剑的动作,表现了其不甘于平凡的志向。末三句写秋阅结束时的情景以及作者的感慨。“归来晚”一句,表明演习时间之长。“随军鼓吹”,听起来也好似“边声”,足见作者北伐抗金的迫切心情以及期望朝廷尽早出兵的急切心情。

  全词风格豪放,极具画面感,是宋词中描写军事场面的优秀词作。

参考资料:

1、 《线装经典》编委会编.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01:第27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临江仙·淡水三年欢意

: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几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如君子相交淡如水般已经知心三年,欢乐自在,短短的几夜之间就像这急凑的琴声一般便要分离。明天天色微亮之际,霜打得红叶漫天飞几之时,你们便要踏上归程。如此分别之情,古今同慨,千年叹颂;在这秋意微凉之际,我将日夜思念,时时梦见曾经分别时刻的场面。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端起面前清澈的水酒,默默的留下不舍的泪水,琴弦也凑热闹一般的奏起阳关三叠,仿佛一同相送友人。杜甫曾借诗词寄托思念的友人颇有才名,我亦愿仿效之。小云,小鸿,沈十二,廉叔,我们相约再次相见的地方,在烟雾缭绕的京城。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淡水:语出《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危弦:急弦。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líng)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chóng)城。
渌酒:清酒。阳关:曲调名,即唐王维《渭城曲》。为送别名曲,反复吟唱,故名《阳关三叠》。少陵:唐诗人杜甫。云鸿:指其友人沈十二廉叔、陈十君龙家歌女小云、小鸿。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晏几道是一位多情词人,每到一处,必然与歌妓缱绻缠绵,分手时就有相思痛苦。经历得多,品尝得深,抒发得真切强烈。这首词从某一段感情说起。曾有过三年的欢聚相恋时光,抵不住离别时几夜琴弦上传出的凄苦声调。

  上片言在颍昌三年,与诸友好淡水之交,深秋时节将别,连日来沉浸在离情别绪之中。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这两句用了比兴手法,形容作者与诸女之交是淡水长情君子之交。“危弦”形容操琴激烈,几乎弦断音绝。未正面写因离别而生的惆伥,却与作者“琵琶弦上说相思”(《临江仙》)“断肠移破秦筝柱”(《蝶恋花》)同一意境。

  “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晓霜”句点出离别时的节令和景物,每到秋季晓霜满地的时候,归程上总是飞舞着坠落的红叶,古今行人都是在驿道上颠沛奔波,在驿亭中魂牵梦萦。

  下片叙饯别酒席上的情景与自己的离恨。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描绘歌女劝酒时的依恋情态。离别酒宴上的送行《阳关曲》和情人的清泪,每次相同,一次次折磨离人。“阳关”(抒发离情别意的古琴曲名)二字点出送别本意。

  “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少陵”(杜甫的称号),在这里作为诗人的代称。是对当年自己的赞许,当下被生活折磨得已经没有了这精气神。云、鸿是歌伎名,晏几道好以属意者名字入词,以记其坠欢零绪之迹。尽管是分别在即,小云、小鸿还与他相约。然而她们身世漂零,俱流转入间,这相约是渺茫的,如同烟雾般可望而不可即。

  全词通篇只写了过去三年的淡水之交,眼前别宴上、骊歌中的清泪和黯淡的前程,未着一字写“不舍”,字里行间却让人深切感受到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参考资料:

1、 诸葛忆兵编选.晏殊 晏几道集:凤凰出版社,2013.03:第102页2、 程自信 许宗元主编.宋词精华分类品汇: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年03月:第233页3、 费振刚主编,陶尔夫,杨庆辰著.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 晏欧词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45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人月圆·小桃枝上春风早

: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试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春风轻柔,小桃上指枝头,脱却厚重冬装,换上新春的罗衣。每年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华美的灯相互竞美的地方,人月两团圆。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御街上箫鼓沸腾,漫长的夜晚寒气四处弥漫,与所爱恋的美人重逢,手携手漫游。夜色将尽,游人渐散,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笑声在帘幕后。

参考资料:

1、 萧希凤注.《宋词三百首简注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27页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小桃:上元前后开花的一种桃树。罗衣:用丝织品制的春杉。华灯:彩饰华美的灯。人月圆时:指人间的团聚和月亮圆满的时候。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xiān)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wéi)
禁街:即御街。禁:古时称皇帝居住的地方。夜永:夜长。纤手:女人纤细的手。更阑:夜深。帏:帷幕。

参考资料:

1、 萧希凤注.《宋词三百首简注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27页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试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该词上片第一句“小桃枝上春风早”,起笔便以花期点明节令。紧接着下句就写自己对早春的切身感受。“初试薄罗衣。”这句大意是说脱却冬装,新着春衫,感到浑身的轻快,满心的喜悦。此刻,词人所喜悦的何止于此,下边纵笔直出本意。“年年乐事,试灯竞处,人月圆时”,寥寥几笔,不但试灯似海、夜明如昼、游人如云、皓月当空,境界全出,而且极高妙地表现了词人自己喜悦之满怀。词人如此喜悦的心怀,也只有遇到这盛大的境界可以充分表现。“人月圆时”,这句话完整地描写出人间天上的美满景象,也包含着词人自己与所爱之人欢会的一份莫大喜悦。虽然“年年乐事”,透露出自己此乐只是一年一度,但将自己此乐融入了全人间的欢乐,词境便阔大,意趣也高远。上片通过描绘试灯似海极从视觉角度写元宵之盛。

  下片第一句“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此处箫鼓沸腾则突出元宵听觉感受之盛。热烈的节日气氛,融化了正月料峭的春寒。欢闹的人群,沉浸于金吾不禁的良宵。词人笔调,带有浪漫色彩。在美好的环境里,词人与所爱恋的美人重逢,手携手漫游欢乐的海洋里。这三句从满街箫鼓写到纤手重携,词人仍然是把一己的欢乐融入人间的欢乐来写的。“更阑人散”说的是夜色将尽,游人渐散,似乎元宵欢乐也到了尽头。然而不然。“千门笑语,声在帘帏”,这两句最后再度把元宵之欢乐推向新境。结笔三句用的是“扫处即生”的手法。扫处即生法,一般是用词的开端,如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即是显例。此词用之于结笔,更见别致。这三句一收一纵、一阖一开,深刻有力地表现了人们包括词人自己此夕欢乐之无极。欢声笑语流溢的千门万户,其中也有词人与情人约会的那一处。所以,结笔是把一己之欢乐融入了人间欢乐。

  这首词的上片写观灯的盛况,下片写节日的欢腾与喜悦。全词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生动地表现了节日气氛。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2-124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佳人醉·暮景萧萧雨霁

:
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
素光遥指。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

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正月华如天。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
傍晚雨过天晴,庭院里一片寂静。天高云淡,微风细细。在这如天月光中,星光与之交相辉映,仿佛没有边际一般。书房中的冷气将梦打断,只好披上衣服又一次起来。来到台阶前。

素光遥指。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
月光高照。因为想念远方的妻子,远隔千里的音信在何处,同时望着天上的明月。尽凝视。寂寞无法入睡。天色将明,仍独自倚着阑干。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29-1312、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3-44

暮景萧萧雨霁(jì)。云淡天高风细。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liàn)(yàn)无际。冷浸书帷(wéi)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qì)
暮景:傍晚的景色。萧萧:萧条,寂静。雨霁:雨过天晴。月华:月光。金波:本谓月光,月光浮动若金之波流,借指月亮。银汉:银河。潋滟:水波荡漾的样子。此指星光月光交相辉映。书帷:书斋中的帷帐,代指书斋。轩砌:屋前台阶。

素光遥指。因念翠蛾,杳(yǎo)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尽凝睇。厌厌无寐(mèi)。渐晓雕阑独倚。
素光:月光。翠蛾:妇女细而长曲的黛眉,泛指美女。杳隔:远隔。音尘:音信,消息。凝睇:凝望,注视。厌厌:无精打采。雕阑:用彩画装饰的阑干。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29-1312、 薛瑞生.柳永词选.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43-44
暮景萧萧雨霁。云淡天高风细。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冷浸书帷梦断,却披衣重起。临轩砌。
素光遥指。因念翠蛾,杳隔音尘何处,相望同千里。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

  上片先写夜景。“暮景萧萧雨霁”两句写玉宇在暮雨初霁之后的恬静、幽美和辽阔。“云淡天高”让人体味出阔大,而只有在静境中才会感觉到“风细’。前句的“萧萧雨霁”作为时间背景也烘托了后句的环境氛围。正是“萧萧”雨声之止才让人更鲜明地体察到“云淡天高风细”之景。下面三句紧承“暮景”二字,着力描写月色,“正月华如水。金波银汉,潋滟无际”。夜空中,明月与银河交相辉映,波光闪闪,在这如水的月色中,天地如同浸入水中的玻璃世界。“月华”、“银汉”原本既是博大又壮丽的自然意象,词人在这里更以“潋滟无际”四字来有意识地突出它们的浩瀚与无限。柳永是善于描写月色的,像流传千古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寒蝉凄切》),融情入景,在一弯残月中寄托了万种离情;而《倾杯乐·皓月初圆》一词又在“皓月初圆,暮云离散,分明月色如晴昼”中写尽了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这首词则以如水的月光多方烘托词人的怀人之情。接下来,“冷浸书帷梦断”三句写词人因冷气侵入房中而从梦中醒来,披衣来到台阶上。这三句远承“风细”二字,由自然景物写及人的认为方式,以“冷浸书帷”来体现“风细”,并修饰“梦断”,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词人因难耐月夜的清冷之气,而从梦中醒来,其实不然,下面一句“披衣重起”的“重”字暗示了其中端倪。“重”是又一次,再次的意思,说明词人在这一夜中已不是第一次“梦断”而起。那么,词人为何一次次地从梦中醒来?不停打断他梦境的又是什么?

  过片首句继续写景,“素光遥指”,但“遥”字已透出念远怀人之意。“因念翠蛾”三句道出了上片词人梦断重起的真正原因,所思的女子远在千里,音讯难通。一同沐浴着如水的月光,“杳隔音尘”的她显得若近若远,若即若离,这正契合了词人此刻思之而不得的惆怅。接下来一句“相望同千里”,远承“月华”,近承“素光”,从双方着笔,同望明月,借月传情。典出自谢庄《月赋》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又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柳永不是苏轼,他是没有苏轼的旷达的,所以他“尽凝睇。厌厌无寐。渐晓雕阑独倚”,一直注视着夜空中的明月,孤独惆怅,难以入眠,天色将明,仍独倚雕阑,其内心的哀伤由此可见。

  全词以明月为主线贯穿情思,虽叙相思,却逸怀超尘,语言清雅,乃柳永词中之佳作。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 等.柳永词新释辑评.北京市:中华书局,2005年1月第1版:129-1312、 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广州市: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322-323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