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监郡鲁公二首 其一

:

镜里湖光煖欲波,客情惆怅不能过。蓉花簇簇开岩岫,云片飞飞起鹳鹅。

载酒小船轻若苇,穿城夹膝小如梭。每因公事归来晚,无奈重楼月色何!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瞿智

智一名荣智,字睿夫,一字惠夫,其先嘉定州人。父晟,迁昆山。兄信字实夫,时齐名,称二瞿先生。智嗜学明《易》,至正间,宪司试辟后青龙镇学教谕,摄绍兴府录判,寻弃官去。睿夫博雅能诗,以书法钩勒兰花,笔致妙绝。时寓华亭,所居有通波阁。与黄晋卿、段吉甫、李季和、成原常、张伯雨诸君友善。 18篇诗文

猜你喜欢

殿前欢·隔帘听

: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穿芳径,十二阑干凭。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穿芳径,十二阑干凭。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隔着帘栊,一次又一次听到风儿送来卖花女那如歌的卖花声。走出闺房才发现夜来下过一场小雨把台阶冲洗得干干净净。在安闲幽静的庭院里,翠袖中微感寒冷。穿过花间小径,倚遍所有的阑干来欣赏春景,只见盛开的杏花舞动着稀疏的枝条,和在细雨中沐浴过更加青翠的柳枝,交相辉映。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殿前欢·隔帘听
隔帘听,几番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净。小院闲庭,轻寒翠袖生。穿芳径,十二阑(lán)干凭。杏花疏(shū)影,杨柳新晴。
天阶:原指宫殿的台阶,此处是泛指。十二阑干:十二是虚指,意谓所有的阑干。古人好用十二地支的数目来组词,如“十二钗”、“十二楼”等等。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殿前欢·隔帘听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清江引·秋居

: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成群的白色大雁好似秋天里飞起雪片,清冷的露珠使秋夜更凉。扫去石边的云雾,踏碎松下的月影,醉意正浓,在满天星斗之下睡入梦乡。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余曲等编著,元曲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第268页 2、 素芹注释,元曲三百首注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02,第184页
白雁(yàn)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白雁:白色的雁。雁多为黑色,白色的雁较为稀少。元代谢宗可有《咏白雁》诗。却:除、去。松根:松树根。

参考资料:

1、 傅德岷,余曲等编著,元曲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第268页 2、 素芹注释,元曲三百首注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02,第184页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

  白雁是深秋的象征。宋彭乘《墨客挥犀》:“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到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入夜了如何会“白雁乱飞”,曲作者没有讲,但同下半句的“秋似雪”必有关系。这里说“似雪”,是因为秋天满布着白霜;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足见白雁也会同乌鸦那样受到“霜满天”的惊扰。次句续写凉夜露水增重的秋景,依然是清凄的笔调,视点却从天空转移到地面。这样就为人物的出现腾出了环境。

  作者的出场是飘然而至的。“扫却石边云”,古人以为云出石中,故以“云根”作为山石的别名,这里无疑是指夜间岩壁旁近的雾气。作者袍角“扫却”了它们,那就几乎是擦着山石而疾行,也不怕擦碰跌绊,这其间已经透出了作者的酒意。下句“醉踏松根月”,则明明白白承认了自己的醉态。“松根月”是指地面靠近松树树根的月光,明月透过松树的荫盖,落到地上已是斑斑驳驳,作者专寻这样的“月”来“踏”,这就显出了他脚步的趔趄。这样的大醉急行,是很难坚持到底的。果然,他仰面朝天躺倒在地,起初还能瞥望“星斗满天”,随后便将外部世界什么也不放在心上,酣然高眠,“人睡也”。

  短短五句,将人物的旷放超豪,表现得入木三分。五句中分插了“雪”、“露”、“云”、“月”、“星”五个关于天象的名词,或实指,或虚影,颇见巧妙。五句中无不在层层状写露天的夜景,却以人物我行我素的行动超脱待之,显示了旷达的高怀。以起首的“白雁乱飞”与结末的“人睡也”作一对照,更能见出这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以“秋居”为题目,而写的是醉后的露宿,这就明显带有“以天地为屋宇,万物于我何与哉”的旷达意味,由此亦可见作者以此为豪、以此为快的情趣。

  秋天年复一年来到人间,面目都是一样的,而到了诗人笔下,它却千变万化。吴西逸这首《清江引·秋居》清淡雅洁、宁静淡泊,像没有人间烟火味的仙界,这是一位隐君子的精神追求。曲子的整个色调是洁白晶莹的。白雁飞过,虽是秋天但让人感觉在下雪。在这支小令中,作者突出了对意象的细节描写,来体现自由自在的田园乐趣。该诗表达了作者追求远离污浊的尘世,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保持高雅的情操。

参考资料:

1、 素芹注释,元曲三百首注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02,第18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拨不断·酒杯深

: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
端起满满的酒杯开怀畅饮,难忘那故人的一片真心,今日相逢请别推,尽情地喝吧。你要唱歌时让我慢慢把酒斟,屈原为了坚持清白节操而自殉由他云吧。醉了的人和清醒的人还争什么?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45
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zhēn),屈原清死由他恁(nèn)。醉和醒争甚?
酒杯深:把酒杯斟得很满。歌:这里指即席吟诗或放声歌唱。由他恁:由他去。恁,如此。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4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我侬词

: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如此多情,情到深处,像火焰一样热烈。拿一块泥,捏一个你,捏一个我,将咱俩再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我的泥人中有你,你的泥人中有我。我和你活着盖同一床被子,死了用同一口棺材。

参考资料:

1、 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166-1682、 张若晨.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戏剧之家,2017(14)
尔侬(nóng)我侬,忒(tè)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niē)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guǒ)
尔:一作“你”。侬:我。江浙一带称我为侬,对人亦可称为侬。第一个“侬”是“我”,第二个“侬”是“你”。忒:太,过甚。似:一作“如”。捻:同“捏”。尔:一作“你”,下同。齐:一作“起”。椁: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参考资料:

1、 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166-1682、 张若晨.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戏剧之家,2017(14)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尔,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赵孟頫想纳妾作了首小词给妻子示意,管氏作《我侬词》以答复。她把他们夫妻巧妙比喻成泥人,向丈夫表达了白头偕老的愿望,而这些都是小妾所不能给予的,夫妻双方都要对彼此忠贞负责任。此诗用喻新警,用词婉转,而字里行间暗藏机锋,透出铿锵英气,绵里藏针。

  《我侬词》用喻新警,把夫妻关系比喻作泥人。从两个人复杂的制作过程:捏塑、打破、调和、再塑,读者可以想象夫妇俩情感的深厚,已经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难分彼此、无法离弃的地步。此诗虽然用词设喻十分巧妙婉转,却态度鲜明,字里行间暗藏机锋,透出铿锵英气,绵里藏针。特别是末句“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表达了诗人对爱情排他性的誓死坚持。

  《我侬词》虽然题名是“词”,行文却更像元曲的白话朴质。“尔依我侬”是湖州方言,是管道昇的家乡话。它以情诗的形式,以朴实直白的语言,表达了夫妻情爱的亲密无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水乳交融难分的关系。捏塑、打破、调和、再塑这些用词表达的是只有结发夫妻オ能做到的同患难共甘苦。这些都是小妾所不能给予的,小妾是做不到也不能与丈夫一起承受的。因此夫妻双方都要对彼此忠贞负责。

  词中的语句通俗易懂,委婉恰当的表达出她反对丈夫纳妾的态度。最一后句“我与尔生同一个衾,死同个椁”,表达的是她希望能与丈夫生死相依白头偕老的共度一生,也表达出夫妻双方要为家庭互守忠诚,是家庭责任感的体现。管道昇没有明确反对丈夫纳要而是通过写诗词的形式対丈夫的深情呼唤来感动丈夫。此诗感情真挚而热烈,却又不失温柔敦厚之旨;形象鲜明,不落半点俗套。诗又全用白话写成,不受传统诗词格律的拘束,读来很像现代人的诗作。

  据说,赵孟頫看了这首诗之后大受感动,深深感到内疚,最终改变了纳妾的想法,夫妻复又恩爱如初。管道昇把他们夫妻巧妙比喻成泥人,“捻”“塑”“打破”用来形容夫妻关系,向丈夫表达了白头偕老的愿望,可谓是机智巧妙地用真情来挽救了这段婚姻。

参考资料:

1、 刘冬颖.中国古代才女诗词.北京:中华书局,2014:166-1682、 张若晨.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我侬词》.戏剧之家,2017(14)3、 蓝墅.情意绵绵《我侬词》.济南大学学报(综合版),1992(04)4、 傅韵.应尚能歌曲《我侬词》的音乐特点及演唱分析.上海师范大学,201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折桂令·过多景楼

: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滔滔春水向东流去,衬得天空分外广阔,飘着的朵朵白云也是如此悠闲,在树梢上停栖着鸟儿远山仿佛美人的眉黛一般,起伏有致,水面上一片平静,积雪渐渐融化,正是月缺时分,形似沉钩这渡口,有桃蕊红妆点缀,有白色梨花渲染。我的离愁在哪里?别人的离别只是短暂,而我却如此漂泊,独自借宿孤舟中。

参考资料:

1、 关汉聊 .《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10月:159
(tāo)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miǎo)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ruǐ)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天阔云闲:天空辽阔,云儿也散去了。横眉:美人的眉黛。消雪:积雪渐渐融化。桃蕊红妆渡口:用桃花装扮过的渡口。

参考资料:

1、 关汉聊 .《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10月:159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多景楼”是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处寺内建筑,具其之所心被称为“多景”,也是因为它建在山上,地势高,万事万物都可尽收眼底。诗人登高望远,前文极写所见景色之美,最后三句一问一答道出哀情,可见此曲采用的是以乐景反衬哀的情的手法。

  前三句写的是整体感受,春水东去,天空辽远、闲云飘散,视野极其开阔,那树显得对么渺远,那鸟仿佛也都消失了踪迹。就像是一种脱离尘嚣的展望,一片豁然开朗。接着具体写了所见景物:山如黛、水如镜、月缺似沉钩,寓意白昼将尽。诗人依次运用了“阔”“闲”“渺”“幽”以及“远”“平”“缺”等加以刻画,句式倒装,使景物描写细腻生动。

  再把视线住下,桃花梨花红白相间的景色下是那“渡口”和“江水”,曲至此,已经透出离别之情。尾三句便点出真意:“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有如蜻蜓点水一点而出,让原本沉浸的乐景中的人,哀感顿生。

参考资料:

1、 关汉聊 .《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10月:1592、 齐义农.《诗情画意品读元曲》: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9月1日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