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久别后的孤寂渐渐侵入我的心怀,客居他乡使我脸色变得憔悴不堪。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夜不成眠,只有在月色之下弹琴相慰,这样的相思之情怎样才能到尽头?
参考资料:
1、 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3久别侵怀抱,他乡变容色。
侵:侵扰。此处有渐进之义。容色:面容,脸色。容是容貌,色是神色。
月下调鸣琴,相思此何极?
调:整理。何极:什么时候才能终结。
参考资料:
1、 任国绪.初唐四杰诗选.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43这首诗写诗人因思念友人而苦苦煎熬,心情焦虑神情憔悴,以弹琴寄托思绪,也难以排遣痛苦。
首句“久别侵怀抱”,点明写诗的缘起。长久的离别所产生的孤独、乡愁,慢慢地侵入了诗人的怀抱之中,即占据了他的身心,弥漫了他的精神,让他在这种愁思中难以自拔。
因为久别之思慢慢侵入、充溢情怀,所以就有了第二句:“他乡变容色。”乡愁之苦,可谓是一至于斯。排解愁思的办法之一,是“月下调鸣琴”,即在乡愁最深切之月夜整理琴弦,歌之咏之。
但是,从下句“相思此何极”来看,这相思仍然是排遣不了的,所以オ有这个感叹。
这首诗几乎就是直抒胸臆之作,这既是初盛唐之际的唐诗风格,更是王勃的特殊风格,或者说,是由他开创的一种诗风。
参考资料:
1、 苏爱风.王勃诗歌艺术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身在夜郎的我因离居而怨恨愁闷,明月楼中音信稀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
北飞的大雁就要归尽了,仍然没有收到你的书信。
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yù)章书。
豫章:郡名,即洪州,天宝元年改为豫章郡,在今江西南昌。
李白《南流夜郎寄内》诗道:“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北雁春归看欲尽,南来不得豫章书。”这是李白在盼望安陆妻子许氏的来信。“离居”和盼“豫章书”,都足以说明李白已经不是在途中流走了,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地址了。这首诗的标题中的“南流夜郎”和诗句中的“夜郎天外”说明这个固定的地点,只能是夜郎。首句中的“怨”字,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不平。次句言自己身在天外,妻子音信杳疏。最后写北飞的大雁都没有了,仍没有等到妻子的书信。
可知宗氏在白上流途后仍然留在江西,宗璟又何能不陪姊而随李白?“南流”,更可知其不是溯江西去而是向南。时正是在乾元二年春天,按《大唐诏令集》卷八四《以春令减降囚徒制》:“其天下见禁囚徒死罪从流,流罪以下全免”之下有注曰“乾元二年二月”可知,李白正是依此诏免流,时正在洞庭舟中,还没有得闻诏令。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巴蜀书社,1988:233-288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南宫内苑,东墙路旁,那是天子走过的地方。温柔的柳丝已知春的来临,又吐出嫩绿,泛起鹅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杏花也在含情相望,羞红的脸上又有几分彷徨。为什么行人不解杏花的情意,却独爱柳丝只为它愁伤断肠。
参考资料:
1、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19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0-51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0-41南内墙东御(yù)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杨柳枝:原为乐府曲名,后变为宫词,又演变为词牌名。又作“杨柳”。南内:天子的宫禁叫“大内”,简称“内”。墙:一作“桥”。御路:皇宫内的道路。旁:旁边,侧边。丝,一作“枝”。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何事:何用,何须。行:一作“情”。
参考资料:
1、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19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0-51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0-41南内墙东御路旁,预知春色柳丝黄。
杏花未肯无情思,何是情人最断肠。
温庭筠的八首《杨柳枝》描写的都是宫苑边的杨柳。这一首写的是春柳杏花之中,行人所触发的伤别之情。
前两句明写柳,而由柳触发起的别情却隐含其中。“南内墙东御路旁”一句,暗切杨柳。“须知春色柳丝黄”一句,明写柳色,柳丝嫩黄,置于绿的春色中,愈显娇美动人。此句似从李白诗句“春从柳上归”和“柳色黄金嫩”化出,为后两句张本。
后两句以报春的杏花之有情相衬,写行人仍然对柳最伤情,将别情点破。“杏花未肯无情思”,用杏花与柳枝对比,推进一层,说明杏花亦能含情。“何事行人最断肠”一句是写行人在杏花柳色之中,而最引人伤别的,还是柳枝,这就把柳色春思更推进了一层。最后一句用疑问语气,又未直接写柳,但因柳寓含情感,柳的艺术魁力,已在其中。
以往写离情的诗词通常借柳起兴,或见柳生情,而此词写行人离情虽然也是因柳而起,但中间以杏花相衬,于比较中将柳之牵动人情写深了一层。如此构思颇有新意,更耐寻味,堪称精妙。
参考资料:
1、 柯宝成 编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2017:192、 邱美琼 胡建次.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50-513、 房开江 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40-41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五更时分,漏壶滴水声声,催促着拂晓的来临。皇宫院内春色烂漫,桃花红艳醉人。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烈日下旌旗如龙蛇舞动,微风中燕雀高飞于宫殿之上。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大臣们退朝后衣襟都带着熏香味,挥笔便写出华美的诗章。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贾氏父子世代执掌帝王诏书,实为殊荣;如此有才的也就他们一家了。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472、 刘克庄 谢枋得箸 邓启铜注.千家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99 3、 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39-140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五夜:指夜晚的五更天。漏声:漏壶滴水的声音。箭:漏箭。放在漏壶中带有刻度的杆状物体,用于计量。九重:帝王住的宫禁之地。
旌(jīng)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旌旗:旗帜的总称。龙蛇:指旗帜上绣有龙蛇图案。动:舞动。风微:微风轻拂。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香烟:焚香所生的烟雾。珠玉:珠和玉,常比喻优美珍贵之物。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世掌丝纶:指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池:指凤凰池。有凤毛:形容得到了父亲优良的遗传。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 等 .全唐诗(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472、 刘克庄 谢枋得箸 邓启铜注.千家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99 3、 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39-140首联先写漏声催促着天色破晓,像箭一般的飞快,后用“仙桃”代表宫内春景,点出景色醉人。这一联主要突出“早朝”。
颔联则分别写朝见时的仪仗和宫殿中的自然景观及气氛。春日和煦,旌旗上的龙蛇似乎也随着春天的到来而获得了生气,旌旗猎猎,龙蛇也好像在腾跃。大明宫里,和风轻吹,燕雀轻快而高兴地在天上飞着。“日暖”,也含有赞美“圣恩”惠及万民,连龙蛇、燕雀亦且广沽皇泽之意。这一联主要突出“大明宫”。
前二联主要写的是“早朝大明宫”的原题。因为是和诗,接着就不免要转到原诗的作者身上来了。颈联写退朝后,重点突出写贾至的儒雅风流和备受君主恩宠。
尾联用了两个典故。先看丝纶美。因为贾家父子历任两朝的中书舍人,后有一日贾至供职的肃宗对贾至说,“昔先天诰命,乃父为之,今兹命册,又尔为之,两朝盛典出卿家父子,可谓继美矣······”主要意思是赞扬贾至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并能做出像父亲一样的政绩,实在是朝廷里的一段佳话。“池上于今有凤毛”里的凤毛并非简单的凤毛麟角的凤毛,也不时简单说贾至的才华出众,在一班大臣里很少见。而是用了一个典故:南朝时有谢凤和谢超宗父子,他们文章风格和成就都很出众,于是梁武帝就称赞他们说,“超宗殊有凤毛”。意思是想说谢超宗终归继承了父亲谢凤特有的风格和才华。这两句进一步称颂其家世的文采和父子两代执掌朝廷起草诏命职务的荣耀。
这首诗按其体例是一首台阁应酬式的诗,在杜诗中是很少见的。乾元二年(759)在长安任左拾遗也正是杜甫仕途生活中最重要或最煌赫的时期。因为是同僚之间唱酬之作,因此格调也就平正典雅,并且不乏歌功颂德、点缀升平的意味。整首诗艺术上格法严谨,脉胳分明,深得和诗之体,所以历来的诗家对它十分推重。尤其是它的颔联“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派冲融和悦的春天气息,诗家评价很高。当时唐王朝于安史之乱中初得安定,朝廷上下都以为中兴在即,升平可望,因此王维和诗中也有“九天闻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种充满信心的句子。整首诗看来,确乎体现了杜甫诗歌“清词丽句”的另一面特色。另外,即使在清词丽句中,仍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挺拔之姿和雄健之气,这也是杜诗的独特面目。黄生评杜、王、岑三首和诗时说:“杜老气无前,王、岑秀色可揽,一则三春秾李,一则千尺乔松。”苏轼评颔联为“伟丽”,都是此意。
杜甫的这首诗里带出了几分山野的情趣,以及对历史透彻的理解,光是意境就比贾至的高远。这首诗少了一般诗人写宫廷生活所会有的呆板,多了些灵气,而又不减少场面的宏大气势,杜甫比起贾至来绰绰有余。思想决定文章的外在,再如何隐藏,字里行间的精神是很难不露端倪的。贾至是世家出身又较为一帆风顺的人,杜甫则才华横溢饱经风霜,这两种人写出来的文章当然不一样。
参考资料:
1、 陈超敏.千家诗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139-1402、 蒙万夫.千家诗鉴赏辞典: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