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清远峡观音院二首

:
清潭洞澈深千丈,危岫攀萝上几层。
秋尽更无黄叶树,夜阑唯对白头僧。
风入古松添急雨,月临虚槛背残灯。
老猿啸狖还欺客,来撼窗前百尺藤。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卢肇

卢肇

卢肇(818(戊戌年)—882)字子发,江西宜春文标乡(现属分宜)人,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状元,先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过刺史。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31篇诗文

猜你喜欢

菩萨蛮·满宫明月梨花白

: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洒满庭中的月光啊,像院里的梨花一样白,你可照见我那思念的人儿么,相隔万里多少关塞。绣衣上一双金雁展翅欲飞,泪湿罗衫时更愁欢情难再。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看小园绿草凄凄,想起故乡弯弯的越溪。杨柳轻舞着依依春情,春燕归来带着无边的春意。燕归人却不归来,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聚。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胡建次编著.温庭筠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8:第16页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yàn)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满宫:犹“满室”。故人:友人。这里实指远人。金雁:指绣衣上的图案,此指远方亲人来函。古人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越溪:水名,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省境内,相传西施曾在此溪中浣纱。曲:弯曲幽深的地方。依依:轻柔的样子。君:指远离家乡之男子。一说,指宫女。燕:雪本作“雁”。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胡建次编著.温庭筠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8:第16页
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此词写思乡怀人之情。上片以眼前之景,引出春光流逝,故人万里,音信疏隔,悲思深重。下片先设想家乡情景,复以故人盼归抒己怀乡之情。这首词情致凄恻,音促而语婉。语言贴合温词造语精工、密丽浓艳的风格。

  此词上片写宫廷光景,明月相照,梨花盛开,正是初春季节。开首一句,既点明时当春夜,又有“花好月圆”之意。然而词人笔锋一转,下句说远人被“万里关山”所“隔”和金雁双飞,则月圆而人不圆,自然兴起下两句弹筝寄意而泪沾绣衣,其情与景的对比格外鲜明强烈。一往情深的思念,镕铸在这两句中。

  下片女子以越女西施自况,西施虽然色美,又当芳草又绿,杨柳依依,其奈“燕归人不归”。让人想起《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名句。寂寞和惆怅,又在言外。

  这是一首宫词,章法颇为别致。全篇于清绮流丽中弥漫着深长的伤感意味,虽不作激烈情绪迸发语,但自能以真切浓挚的怨思动人。

参考资料:

1、 唐五代词选.唐五代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33页2、 王克俭主编,温庭筠.晏殊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2001:第72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南陵五松山别荀七

:
君即颍水荀,何惭许郡宾。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君即颍水荀,何惭许郡宾。
君即如汉时颍川之荀淑,与许郡陈寔相比又有何惭呢!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你我相逢于此,定有太史奏称有贤人相聚。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玉虽隐身仍从石中可见,兰花枯谢还会再见到春天。

俄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须臾之间你我将分手远别,望君树立明德以朴素淡泊为贵。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569-570页2、 铜陵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铜陵文史资料 第10辑 铜都历代诗词集注 .铜陵市:铜陵市地方志办公室,1994年:24页

君即颍(yǐng)水荀(xún),何惭许郡(jùn)宾。
六即:《唐诗类苑》作“轩昂”。王琦按:“六”字,疑是草书“君”字之讹。颍水:淮河最大支流,自河南流入安徽西北部入淮河。颍水荀:谓荀淑。淑字季和,东汉颍川颍阴人,安帝时征拜郎中,再迁为当途长。许郡宾:谓陈寔。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人。曾为闻喜长,再迁太丘长。年八十四而卒于家。事见《后汉书》传。此亦以陈寔喻荀七。

相逢太史奏,应是聚宝人。

玉隐且在石,兰枯还见春。

(é)成万里别,立德贵清真。
俄:不久,旋即。立德:树立德业。清真:纯洁质朴,朴素淡泊。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569-570页2、 铜陵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铜陵文史资料 第10辑 铜都历代诗词集注 .铜陵市:铜陵市地方志办公室,1994年:24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吾富有钱时

: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当我境况富裕,有很多钱的时候,妻子儿女都待我非常好。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如果我脱下衣裳,他们就会争着帮我把它们叠好。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
我如果出门去经营求财,他们就会殷勤地送我,直到大路上。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我带着钱进入家门,他们见到我马上满脸堆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像白鸽一样盘旋在我的周围,像鹦鹉一样一呼百诺。


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有时我偶然暂时贫穷,他们看到我就不给我好脸色看。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
人有多次贫困的时候,也还有多次富裕的时候以相报偿。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如果只图钱财而不顾念亲人,那就等着看来时的报应吧。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妇儿:妻子、儿女。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
经求:经营求财。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将:携。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xiè)(hòu)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邂逅:不期而至,此处为一旦、偶然的意思。貌哨:脸色难看。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
七:虚指多次。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6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这是一首慨叹人情冷暖的诗作。表面上看,全篇既没有精彩的警句,也很少有环境氛围的艺术描绘,似乎是平平淡淡、语不惊人;实际上它以“直说”见长,指事状物,浅切形象;信口信手,率然成章;言近旨远,发人深省,别具一种淡而有味的诗趣。

  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步步围绕主题,写得颇有情致。首段六句,作者以概述的笔调,指出妻室儿女态度好坏的关键在于一个“钱”字。拥有钱财时,一切都好,妻室儿女也显得十分殷勤。假如要脱衣服,很快就会有人把脱下的袍袄折叠得整整齐齐;假如离家出外经商,还要一直送到大路旁边。诗人在这里选取习见的生活现象,以凝炼的笔触,不加修饰地叙写出各种场景,给人以平凡而生动的感觉。

  接着,作者利用贴切的比喻,进一步刻画出金钱引起的种种媚态:“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当携带金钱回到家中时,他们一个个笑脸相迎,像白鸽那样盘旋在周围,又好似学舌的鹦鹉在耳边喋喋不休。人们向来把鸽子当成嫌贫爱富的鸟类,而鹦鹉则被视作多嘴饶舌、献媚逢迎的形象。因此诗人用“白鸽”、“鹦鹉”来比喻见钱眼开的贪财者。

  最后六句,概括全篇主旨,也是王梵志对世情险薄的愤激之语。句中的“邂逅”、“貌哨”,皆为唐人口语。这几句诗中,作者直率地警告那些庸俗的贪财者,如果只为贪图钱财,而毫不顾及人的情义,那就要看看来时的报应了。这里,诗人率直地写下了他的愤激之情。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明显的特点是:以锐敏的观察力捕捉生活中某些不大为人重视的动作和事理,运用通俗凝炼的语言,设想奇巧的对比描写,着墨不多,无意于渲染,但是那种贪钱者的丑态便跃然纸上。与此同时,诗人的不平之气也豁然而出。作者利用比较娴熟的驾驭民间语言的能力,出语自然,质直素朴,言近旨远,从而开创唐代以俗语俚词入诗的通俗诗派,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参考资料:

1、 张锡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灵隐寺

: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寂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寂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飞来峰山高陡峻,草木葱茏,寺中殿宇肃穆寥落。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中秋时节寺中桂花飘落,佛香冉冉好似飘向天外的云雾。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剖开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山花迎着薄霜开得更旺,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年轻的时候爱好远处奇异美景,可以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漫步踏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参考资料:

1、 耿建华著,唐宋诗词精译(诗卷),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24页2、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74-76

(jiù)岭郁岧(tiáo)(yáo),龙宫锁寂寥。
鹫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岧峣:山高而陡峻的样子。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桂子:即桂花。

(mén)萝登塔远,刳(kū)木取泉遥。
扪萝:攀援藤萝。扪,持、执。登塔远:攀登远处的古塔。刳:剖开。取泉遥:到远处去取水。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更发:(开得)更加旺盛。凋:凋落。

(sù)龄尚遐异,搜对涤(dí)烦嚣。
夙龄:年轻的时候。尚:喜欢。遐:远。异:奇异的美景、胜地。搜:寻求。涤:洗涤。烦嚣: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石桥:指天台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

参考资料:

1、 耿建华著,唐宋诗词精译(诗卷),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24页2、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74-76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这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从飞来峰入手,写到灵隐寺本身和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写到诗人出来后的感想和打算。全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整体上看清新雄壮,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首联描述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概貌:“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是说静穆的寺院座落在高峻葱郁的飞来峰山麓,更显得庄严清寂。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指灵隐山的北高峰即飞来峰。郁:茂盛葱茏之意。岧峣:高峻;高耸。龙宫:借指灵隐寺,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说经法,佛祖所在之地故称龙宫。“锁”

  字透露出佛门清静空寂的永恒。“鹫岭”、“龙宫”,连用两个典故,上下对得精切自然,神话色彩浓郁,引人浮想联翩。排律首联一般不对偶,而这里对得流走自然,给读者以整齐和谐的美感。

  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上句写的是远景,海上日出,光芒四射,红霞满天。下句写的是近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胸怀,壮人豪情,怡人心境,这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和壮观的景色成为千古流芳的佳句。这里的字句并不奇异,辞藻也不繁富,然而却能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第三联“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桂树的种子。桂树开花不结子。天竺桂结子。传说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高气爽时节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降落,称为桂子。天香:祭神的香。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月宫桂子撒落下来,纷纷扬扬,异响阵阵;龙宫中的香烟袅袅升起,直入云天,上下交织成一个清幽空灵之境。这联诗借用神话传说表现了灵隐寺声色香怡人的特色。

  诗的前三联是正面写灵隐寺,下面三联转入侧面衬托。诗人以游山寻胜的所观所感为灵隐寺绘出了一个清幽旷远的背景:藤萝覆道,古塔遥望,泉流潺潺,山花傲霜凌冰。这一切都显示出古朴、静洁、脱俗之美。诗人深受此胜境的感应,不由自主地赞叹: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他自幼向往各处的奇山胜景,这次寻幽访胜如愿以偿了,使他忘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焦燥。

  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这是写诗人的幻觉,他已经沉醉了,误把灵隐当作天台,竟有点飘飘欲仙了。天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石桥传说是神仙所居之处,“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二女子,留半年求归,抵家已七世矣。”诗中暗寓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以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赞叹灵隐寺地势山水环境的优胜,简直可以和天台媲美。

  整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第一联,从外部环境飞来峰入手,接着写到灵隐寺,第二、三两联写的是灵隐寺中的景色,四、五两联是从灵隐寺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两联是诗人离开时的感想和打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并在诗歌的结尾稍稍表示出了他出世归隐的意向。全诗意境开阔,构思奇妙,景色描写清丽淡远,开启了唐代山水诗的道路。

参考资料:

1、 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74-7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纵游淮南

: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十里多长的街道市场处处相连,月明之夜伫立桥上看美女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人生一世要死就应该死在扬州,禅智山风光旖旎是最好的墓田。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山水田园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4:32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02:589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十里长街:指当时扬州城内最繁华的一条大街。十里取其约数,所指即九里三十步街。市井:市场。桥:指二十四桥,唐时扬州风景繁华,共有二十四个桥。神仙:唐人惯以“神仙”代指妓女指歌儿舞女。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chán)智山光好墓田。
合:应。禅智:寺名。即禅智寺,一名上方寺,亦未竹西寺,在扬州东北五里,地居蜀冈上,寺本隋炀帝故宫,后施舍为寺。山光:寺名,即山光寺,原称果胜寺,在扬州东北湾头镇前,古运河之滨,隋大业中建。原为隋炀帝行宫,后舍宫为寺今不存。

参考资料:

1、 蔡景仙.山水田园诗词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04:323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02:589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诗题中的“纵”字,不可轻易放过,表明了诗人游览的尽兴和满足。

  起句平易流畅,直抒胸臆,诗人毫不掩饰对繁华的扬州城的赞叹。扬州城漫长的街道上,家家户户比肩而居,似乎并无特出之处。但打开想象,似乎摩肩接踵的人群,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各式各样的店铺,都一起涌到了眼帘。出语平淡,但是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次句出现了三个意象:月、桥、神仙。共同营造了扬州城傍晚的秀美繁华,首句主要是针对白天繁华的扬州城,而夜晚,却别有一番风味。每到傍晚,扬州城的娱乐场所竞相热闹起来,到处彩灯高挂,妓女们争奇斗艳、逞技献巧,或吟诗,或唱曲,或跳舞,尽情地享受着美好的太平时光。天上的郎朗明月和华彩的人间灯火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第三句“人生只合扬州死”,诗人笔锋一转,不写“生”而写“死”,如此美好的时光,诗人应该沉迷享乐还来不及,而诗人却想到“死”,初看似乎不近人情,细思方觉巧妙,其中寓含了诗人深深的眷念之情。诗人完全为扬州城的繁华所陶醉了,他已经舍不得离开这里,生的时候可以选择长居扬州,而死后也要葬在扬州。诗人以其设想之奇险而出人意料,读之令人拍案叫绝,惊叹不已。这句诗是全篇中之警策。“死”被写得活色生香,将扬州城令人神往的美写到极致。诗人用死事入诗,且又是诗人现身说法,造成了极为传神的夸张效果。

  第三句为扬州景物传神,第四句则只是第三句的具体补充。“禅智山光好墓田”,禅智寺本隋炀帝故宫,既是炀帝故宫,其山光水色之秀美,自可想见。故宫遗址而作好墓田,全然诗家口吻。细玩诗意,除极赞扬州风物这层意思外,对隋炀帝亦或略带微讽。

  此诗用夸张而又细腻的笔法,盛赞了扬州优美的风光,抒发了对扬州的喜爱之情。诗人用笔出语惊人,以死事入诗,表明喜欢之深与热爱之切。除极赞扬州风物外,此诗对隋炀帝奢靡误国亦略带讥讽,其中隐寓了人事之沧桑变化,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出版社,2010.02:5892、 孙艺秋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773、 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47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