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
客人像一只孤燕在夕阳西下之时向西飞走,站在禁城宫外远远注视着显贵人家的住宅。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高楼深院全都锁着没人来此居住,早开的花朵调落净尽辜负了大好春风。
参考资料:
1、 伍心铭.新编唐诗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504-5052、 张国动.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133-134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hóu)家。
海燕西飞:喻客西去陇地。天门:宫殿之门、指皇宫。五侯:东汉恒帝时,同日封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为侯,号“五侯”。此处泛指朱门显贵人家。
楼台深锁(suǒ)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第一花:指名贵的花。
参考资料:
1、 伍心铭.新编唐诗三百首鉴赏:时事出版社,2004:504-5052、 张国动.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133-134若无诗题,这首绝句就像是一首写景诗。它写的是在落花时节、日斜时光,遥望王侯第宅,所见到的楼台层叠、重门深闭之景。但联系诗题看,它显然是一首因事而题的托讽诗。它采用借物取喻,托景见意的艺术手法,收到了言微旨远、节短音长的效果。
诗的第一句“海燕西飞白日斜”,表面写日斜燕飞之景,实写在长安“卜居不遂”之客。周邦彦《满庭芳》词“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几句,也是以燕喻人。但周词中的“燕”还有修椽可寄,而许诗所写的“燕”则因无椽可寄而孤飞远去。据《幽闲鼓吹》记述,白居易应举时曾谒见顾况,顾看了白的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住下来可不容易。这一传说未必可信,却可以说明,在唐代想卜居长安是很艰难的。诗中之客既“卜居不遂”,只得“薄游汧陇”,而水和陇州在长安西方,所以诗句以“海燕西飞”影射此行。
与这第一句诗形成对照的是第三句“楼台深锁无人到”。两句诗合起来,自然呈现出一个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这就是:一方面,来到长安的贫士难找一处栖身之地;另方面,重楼空闭,无人居住。根据一些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内,高楼深院的甲第固比比皆是,长期废弃的大宅也所在多有。白居易的《秦中吟》曾对此加以揭露和抨击。如《伤宅》诗说:“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边。丰屋中栉比,高墙外回环。累累六七堂,檐宇相连延。一堂费百万,郁郁起青烟。”又《凶宅》诗说:“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风雨坏檐隙,蛇鼠空墙墉。”这些诗句都是径陈其事,直指其失。但许浑的这首绝句,因为总共只有四句,二十八个字,不可能这样铺叙,就化繁为简,化实为虚。在这句中只从楼台的寂寞景象显示白诗中所描述的事实。它虽然不及白诗那样强烈鲜明,却有含蓄之妙、空灵之美。
尾句“落尽东风第一花”,可说是第三句的补充和延伸。它把第三句所写的那样一个楼台深锁、空无一人的景象烘托得倍加寂寥,起了深化诗境、加强诗意的作用。这句表现的花开花落、空负东风的意境,有点像汤显祖《牡丹亭》中所说的“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曲词隐含无限的惆怅和幽怨,这句诗同样是怅怨之情,浮现纸面。此处,不仅楼台任其废弃,无人居住,而且名花也空自飘落,无人欣赏,就更令人惋惜不尽了。
一首托讽诗,虽是意在彼而言在此,把本事、本意寓藏在对景物的描摹中,但作者总要在字里行间传情示意,或明或暗地点出他的真正意图。这首诗,除了通过诗题表明写作动机外,诗中透露消息的主要是第二句“天门遥望五侯家”。句中的“遥望”二字显露了西去之客在临行前的依恋、怅惘、愤恨之情;“天门”二字则点出遥望之地在京城,望到的就是禁门外的景色。而句中的“五侯家”,在全诗中是承上启下的关捩。承上,是说上句暗指的西去陇之客此时视线所投向的是五侯之家,他的怅愤不平之气所投向的也是五侯之家;启下,是说在下两句中出现的空锁的楼台是属于五侯的,落尽的名花也是属于五侯的。联系唐代历史,自从安史乱后,宦官的权势愈来愈大,后来,连军队的指挥、皇帝的废立等大权也落到他们的手里。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也是一首托讽诗。两诗都以“五侯家”三字点明作者所要讽刺的对象,其所揭示的都是成为唐代政治上一大祸患的宦官专权问题。
在许浑这首诗中,所写的时间既是白日斜,季节又是残花落尽。全诗的色调暗淡,情调低沉,这是“卜居不遂、薄游陇”之客的黯然心情的反映,也可以看作唐王室衰败没落的预兆。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1074-1076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天上宫阙,白玉京城,有十二楼阁,五座城池。仙人为我抚顶,结受长生命符。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突然想来人间一游,误逐世间的环乐,以尽前缘。人间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九十六圣君,空名挂于浮云端。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荣。
以天地为赌注,一掷决定命运,一直战争不停。我曾经学习霸王战略,希望能功成名就,锦衣返乡。
时命乃大谬,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为文竟何成。
可是时运不佳,长期漂泊五湖四海。曾经去山东学剑,没有什么结果,会写点文章,可那有什么用呢?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出西京。
剑术并非万人之敌,防防身的技术,文章倒是四海闻名,罕有人匹敌。这些都是些儿戏,微不足道,所以我象梁鸿一样看破了世界,唱着五噫歌离开西京长安。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叹君倜(tì)傥才,标举冠群英。
不过在临去之时,我还是流下了慷慨激扬的泪水,打湿了我的帽上红缨。叹君也是个倜傥之才,气质品格冠群英。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鞍马若浮云,送余骠骑亭。
道旁设帐为我饯行,慰籍我此次远征的艰辛。鞍马生涯如浮云,送我送在骠骑亭。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十月到幽州,戈鋋若罗星。
歌声钟鼓声表达不尽你的情意,白日马上就要落在昆明池中。我曾经在某年十月到达幽州,看见安禄山的军阵兵甲灿烂如群星。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君王唐玄宗放弃东北河北,整个地区都由安禄山横行无忌,犹如长鲸在海洋横行。呼吸之间就走遍百川,燕然山也仿佛可被他摧毁。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我心知我在皇上那里不得意,说也无用,只好躲入桃花源,独善一身。想弯弧射天狼,挟着弓却不敢张开,怕祸及自己。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耳空腾骧。
我曾经在北京黄金台揽涕痛哭,呼天喊地:燕昭王啊你在那里啊,怎么没有人识用人才?无人珍贵骏马之骨,天马空自腾骧,不得大用。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蹉跎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即使乐毅再生,到如今这样的形势,也只有逃命的份儿。岁月蹉跎,不得人意,驱骑马儿来到贵乡。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皇。
正逢你在悠闲地欣赏弦歌,肃穆地坐在华美的厅堂。你如远古的百里之王候,陶然而卧如羲皇伏羲氏一般。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行乐在昌乐馆,大开酒筵,罗列壶觞。青娥美女夹坐在贤豪之间,对着烛光俨然成双成行。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欢娱未终朝,秩满归咸阳。
醉舞纷纷散满绮席,清歌袅袅绕飞尘梁。欢娱完毕,你秩满(丧礼守孝期满)以后就要回归咸阳。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饮宴送行的有万人之多,帐蓬遥遥相望。这一别,我俩各隔千里,荣枯不用,炎凉各自。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炎凉几度变化,九州几乎崩溃。唐军抗战叛军,沙尘使云海昏暗无光。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连草木都摇着杀气,星辰更是无光。白骨堆成丘山,苍生竟有何罪,遭此劫难。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长戟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潼关函谷关捍卫皇帝宫殿,国命悬于哥舒翰一身。不料长戟三十万的大军,竟然开关门投降元凶。
公卿如犬羊,忠谠醢与菹。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公卿官僚犹如犬羊,忠诚正直的京城变为废墟。
帝子许专征,秉旄控强楚。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帝子永王受皇上诏命,军事管制楚地。永王节制并非是想做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与晋文公,永王的军师却拥有勇猛的将士。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人心失去体统,贼势腾起风雨。唯有你固守房陵郡,忠诚高节勇冠终古。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瑶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我那时云卧庐山香炉峰顶,学仙人餐霞漱瑶泉。草堂门开九江流转,枕头下面五湖相连。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半夜永王的水军来浔阳,城里城外遍插旌旃。我被空名自误,永王派兵迫胁我上了他的楼船。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他曾经赐与我五百两黄金,我把黄金视为浮烟。我辞去永王的官却不受赏,反而远谪到夜郎那样的穷山恶水的地方。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夜郎离这里万里之遥道,西去令人衰老。海内六合,扫荡清静,我却像负霜之草。
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日月普照,并无私心,有什么办法可以诉冤给苍天听听。你是神明的太守,深知仁心爱民。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处士,虚对鹦鹉洲。
惭愧作你的青云客,三次登上黄鹤楼。惭愧不是祢衡处士,虚对鹦鹉洲。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樊山霸气已尽,天地一派寥落秋色。长江漂流着峨眉山的雪水和三峡的急流。
万舸此中来,连帆过扬州。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万舸千舟江上往来,连帆一片过扬州。登高极目,万里悠悠,旷然散我忧愁。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纱窗倚天而开,水树翠绿如少女青发。看太阳,怕它马上落山,举起酒杯喜得明月。
吴娃与越艳,窈窕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
吴越美女艳如花,窈窕婀娜,浓装艳抹。呼来款款轻上云梯,含笑羞羞步出帘栊。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
对着客人清唱小垂手,罗衣飘摇舞春风。跪请宾客休息,主人情还未了。
览君荆山作,江鲍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浏览你在荆山的大作,堪与江淹鲍照的文笔媲美。宛如出清水的芙蓉,有大自然天然去雕饰。
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朱门拥虎士,列戟何森森。
逸兴满溢平素的襟怀,无时不想到你的招寻约请。朱门拥立虎士,兵戟罗列森森。
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
剪竹凿石,溪流清深宛然而去。登高楼坐水阁,吐论滔滔不绝,声音清朗。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
言辞贵于白璧,一诺重于黄金。称我不愧于你,宛如青鸟有丹心。
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传闻赦书至,却放夜郎回。
云间五色的喜鹊,飞鸣着从天上飞来。传闻是大赦的文书到了,却被流放夜郎去。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顿时就如没有暖气的寒谷,没有炎烟的死灰,没有希望了。贤君你马上要登朝廷的凤凰池去了,别忘记了我这个被遗弃的贾谊,有机会推荐一下。
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桀犬吠尧,古来之理,别让匈奴千秋笑话我们。我常常在中夜失眠,唉声叹气,为这大国忧愁啊。
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
旌旆飘飘夹两岸之山,黄河当中奔流。群雄相互牵掣,不能一致行动,面对战场犹豫不决。
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头。
如何才有善射的后羿那样的良将,一箭射落敌军的元凶。
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天上二句:道教认为天上有白玉京,昆仑山上有五城十二楼。结发句:指年轻时接受道教长生不老之术。
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
穷理乱:研究治乱。因避唐高宗李治讳,改“治”为“理”。九十六圣君:指自秦始皇至唐玄宗共九十六代皇帝。
天地赌一掷,未能忘战争。试涉霸王略,将期轩冕(miǎn)荣。
天地二句:谓这些帝王像赌博投掷一样,通过战争来争夺天下。霸王略:称霸成王的策略。轩冕:华美的车乘和高级官员所戴礼帽,代指高官显宦。
时命乃大谬(miù),弃之海上行。学剑翻自哂(shěn),为文竟何成。
时命句:谓自己命运不好。自哂:自我微笑。此为李白感叹自己学武不成,转而以诗文扬名四海。
剑非万人敌,文窃四海声。儿戏不足道,五噫(yī)出西京。
五噫句:此处喻指自己离京而隐居。西京,即长安。
临当欲去时,慷慨泪沾缨(yīng)。叹君倜(tì)傥(tǎng)才,标举冠群英。
倜傥才:卓异的才能。标举:高超。
开筵引祖帐,慰此远徂征。鞍马若浮云,送余骠(piào)骑(qí)亭。
祖帐:在郊外设帐摆宴饯别。骠骑亭:地址不详。王琦谓玩诗意当在长安。
歌钟不尽意,白日落昆明。十月到幽州,戈鋋(chán)若罗星。
昆明:池名,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丰水和潏水之间。戈鋋句:鋋,短矛。此处以“戈鋋”泛指兵器。罗星,罗列如星,形容众多。此以兵器之多说明军队严阵备战,预示安禄山即将叛乱。
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
君王二句:谓唐玄宗将北方大片土地交给安禄山。燕然:山名,现名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yíng)。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
蓬灜:即蓬莱、瀛洲,传说大海中的仙山。天狼:星名。此指安禄山。
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无人贵骏骨,騄(lù)耳空腾骧(xiāng)。
黄金台:相传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因曾置千金延请天下之士,故名。今北京市和徐水、满城、定县等县皆有黄金台,多系后世慕名赴会。骏骨:千里马之骨。騄駬:骏马名,周穆王“八骏”之一。腾骧,奔跃。此句比喻贤人无法施展才能。
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蹉(cuō)跎(tuó)不得意,驱马还贵乡。
贵乡:唐县名,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
逢君听弦歌,肃穆坐华堂。百里独太古,陶然卧羲(xī)皇。
弦歌:用孔子弟子子游弦歌而治武城之典,喻指韦良宰当时为贵乡县令。太古:远古。陶然,和乐安闲的样子。羲皇:指伏羲氏。此处赞颂贵乡县在韦良宰治理下民风淳朴,社会安定,像远古伏羲氏时代一样。
征乐昌乐馆,开筵列壶觞。贤豪间青娥,对烛俨成行。
昌乐:县名,今河南南乐县。贤豪:贤能勇壮之士。俨:恭敬的样子。
醉舞纷绮席,清歌绕飞梁。欢娱未终朝,秩(zhì)满归咸阳。
清歌句:用《列子·汤问》故事。比喻歌舞音乐美妙。未终朝:极言时间之短。秩满:指韦良宰为贵乡县令的任期已满,回长安等候调遣。
祖道拥万人,供帐遥相望。一别隔千里,荣枯异炎凉。
祖道:践行。供帐:践行所用之帐幕。荣枯句:谓季节变换,草木开花衰萎,暑寒更迭,相别多年。
炎凉几度改,九土中横溃(kuì)。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
九土句:指安禄山叛乱。九土,犹九州,全国。横溃,以水喻乱。汉甲句:指唐军与叛军接战。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函关壮帝居,国命悬哥舒。长戟(jǐ)三十万,开门纳凶渠。
函谷关,古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战国时秦置。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名。其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哥舒:指哥舒翰。长戟:兵器名,此代指士卒。凶渠,指叛军将领。
公卿如犬羊,忠谠(dǎng)醢(hǎi)与菹(zū)。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奴犬羊:为犬羊(指安史叛军)所奴役。忠谠句:谓忠诚敢言之士惨遭杀害。醢与菹,即菹醢,肉酱。此处用作动词,即被杀戮。游豫:游乐,逃亡的讳辞。两京:指长安与洛阳。
帝子许专征,秉旄(máo)控强楚。节制非桓文,军师拥熊虎。
帝子句:帝子,指永王李璘,玄宗之子。专征,皇帝给予统兵征讨的权力。秉旄句:秉旄,掌握军队。旄,古时旗杆上用旄牛尾做的装饰。强楚:指强盛富庶的南方。熊虎:喻勇猛的士兵。
人心失去就,贼势腾风雨。惟君固房陵,诚节冠终古。
固房陵:坚守房陵。房陵,即房州,公元年(天宝元年)改为房陵郡,公元年(乾元元年)复为房州。郡治在今湖北房县。
仆卧香炉顶,餐霞漱(shù)瑶泉。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香炉顶:香炉峰。庐山北部的著名山峰。因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九江:古代传说,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道,故浔阳亦名九江,即今江西九江市,此处指长江。五湖:此处指庐山下的湖泊。其时李白隐居庐山屏风叠,故云。
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jīng)旃(zhān)。空名适自误,迫胁上楼船。
满旌旃:形容军中旌旗之多。
徒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
翻谪:反而被贬谪流放。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
六合:古人以天地、四方为六合。
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良牧称神明,深仁恤交道。
良牧:贤明的地方长官。指韦良宰。恤交道:顾念好友。
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顾惭祢(mí)处士,虚对鹦鹉洲。
一忝句:忝,谦词,辱,有愧于。辱为青云之客,乃李白为韦太守贵宾的客套话。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蛇山黄河矶上。相传始建于公元年(三国吴黄武二年),历代屡毁屡建。祢处士:东汉末名士祢衡。
樊山霸气尽,寥落天地秋。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樊山:在今湖北鄂城县西,三国时孙权曾在此建立霸业。樊,原作“焚”,注云:“一作樊”。今按作“焚”误。川横:一作“横穿”。
万舸(gě)此中来,连帆过扬州。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舸:大船。
纱窗倚天开,水树绿如发。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吴娃与越艳,窈(yǎo)窕(tiǎo)夸铅红。呼来上云梯,含笑出帘栊(lóng)。
吴娃二句:吴娃、越艳,指吴越美女。窈窕,娇美的样子。铅红,铅粉和胭脂。帘栊:本指竹帘和窗棂,此处为偏义复词,指帘子。
对客小垂手,罗衣舞春风。宾跪请休息,主人情未极。
小垂手:古代舞蹈中的一种垂手身段。有大垂手、小垂手之分。
览君荆山作,江鲍(bào)堪动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览君二句:荆山,在今湖北武当山东南、汉水西岸,漳水发源于此。江、鲍,指六朝诗人江淹和鲍照。
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朱门拥虎士,列戟(jǐ)何森森。
逸兴句:谓韦良宰平素胸襟豁达,具有超逸豪放的意兴。虎士,勇猛的卫士。戟,古兵器名。按唐代制度,州府以上衙门前列戟。森森:威严的样子。
剪凿竹石开,萦(yíng)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
剪凿二句:写水阁景色优美,剪竹凿石,清流萦绕。英音:英明卓越的见解。
片辞贵白璧,一诺轻黄金。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
片辞二句:谓韦良宰重义尚信,片言只语比白璧、黄金还要贵重。诺,允诺。
五色云间鹊,飞鸣天上来。传闻赦(shè)书至,却放夜郎回。
暖气变寒谷,炎烟生死灰。君登凤池去,忽弃贾生才。
凤池:凤凰池。此处泛指朝廷要职。贾生;即汉代文人贾谊,此处为诗人自比。
桀(jié)犬尚吠尧,匈奴笑千秋。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桀:夏朝末代君主,此处以桀犬喻叛将余兵,以尧喻唐朝皇帝。按其时安禄山已死,其部史思明、史朝义仍在作乱。
旌旆(pèi)夹两山,黄河当中流。连鸡不得进,饮马空夷犹。
旌旆二句:谓黄河西岸战争仍未平息。两山,指黄河两岸的太华、首阳二山。连鸡:缚在一起的鸡,喻互相牵制,行动不能一致。夷犹:犹豫不进。
安得羿善射,一箭落旄(máo)头。
羿:又称后羿,传说中夏代东夷族领袖,原为有穷氏部落首领,善于射箭。旄头:又作“髦头”,星宿名,即昴宿。古人认为昴宿是胡星,旄头星特别亮时,预示有胡兵入侵。此处指安史叛军。
此诗是李白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滞留江夏时所作的一首自传体长诗(按此诗作年,王谱、詹谱、王增谱、安谱、郁本、安本作公元759年,黄谱、裴谱作公元760年)。诗人因受永王之败的牵连,被流放至夜郎,中途获上赦宥。此诗是在他被赦免后所作。在这个时候与韦良宰这样一个老朋友相见,李白的感慨当然是很深的。其中最强烈的莫过于他已由旧日的御前歌手沦为一个流犯,而对方已由一介平凡的知县成为名镇一方的主座了。其中一个首要缘由就是韦良宰在骚动变乱中作出了与李白不同的选择。面对老友,李白除了叙及他们的交往始末,着意向他诉说了本身的不幸与委屈,还告诉老朋友骚动变乱前自己北上幽州就是为了探察安禄山的虚实。这如同下面诠释入永王幕的缘故一样,也是为了消除老朋友的误会,表明自身在政治态度上的清白。
这是诗人写的最长一首抒情诗,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同韦良宰的交往为中心,尽情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慨。其中如“十月到幽州”之句所产生的歧义,作为一个大诗人,他不可能感觉不到这一点。对于此只能作一种解释,这是诗人在事后有意造出的一种恍惚语境。他知道这首诗不只是写给这一个老朋友看的,他是有意向世人明示自己在乱世中的态度与先见之明。
此诗流传最广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两句。其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雕饰:指文章雕琢。这两句诗赞美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示了李白自己对诗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这是李白推崇追求的文章风格,反对装饰雕琢。李白自己的作品也正是如此,后人经常引用这两句评价李白的作品。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畏 一作:裹)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已,无处讲述这种心情只能痴狂沉醉。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来到南边邻居处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床铺空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畏 一作:裹)
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浆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疲倦困怠沐浴着和煦春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黄四娘家绽放的鲜花遮蔽了小路,万千花朵将枝条压得低了又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留恋那芬芳花间时时飞舞的彩蝶,自由自在欢声啼鸣的黄莺。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5-556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63-1653、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94-1964、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085、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786、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82-384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diān)狂。
彻:已,尽。颠狂:放荡不羁。颠,即“癫”。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
南邻:指斛斯融。诗原注:“斛斯融,吾酒徒。”旬:十日为一旬。
稠(chóu)花乱蕊畏(wēi)江滨,行步欹(qī)危实怕春。(畏 一作:裹)
稠:密。畏:通“隈”,山水弯曲处。一作“里”。行步:脚步。欹:歪斜。实:一作“独”。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在:语助词,相当于“得”。一说“在”相当于“时”。料理:安排、帮助。白头人:老人。诗中是作者自指。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多事:这里有撩人之意。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送:打发。生涯:生活。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少城:小城。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小城在大城西面。《元和郡县志》载,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可怜:可爱。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yán)。
盏:一作“锁”。佳人:指官妓。秀筵:丰盛的筵席。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懒困:疲倦困怠。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爱:一作“映”,一作“与”。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千朵万朵压枝低。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小路。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娇:可爱的样子。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爱:一作“看”。肯:犹“拼”。一作“欲”,一作“索”。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ruǐ)商量细细开。
纷纷:多而杂乱。嫩蕊:指含苞待放的花。
参考资料:
1、 彭定求.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5-5562、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63-1653、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94-1964、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085、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786、 韩成武.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82-384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畏 一作:裹)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在成都锦江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意;一连成诗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
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
这组诗,每首都紧扣着寻花题意来写,每首都有花。第一首起句的“江上被花恼不彻”和末首的“不是看花即欲死”遥相呼应,真如常山蛇,扣首则尾应,扣尾则首应,而其中各首都抓绘着赏花、看花,贯串到底。
第一首:“江上被花恼不彻”,花恼人,实际上是花惹人爱。花在江上,花影媚水,水光花色,更是可爱。“颠狂”两字把爱花的情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于是诗人觅伴赏花,“走觅南邻爱酒伴”。可知杜甫是找他的邻居一同赏花的。“经旬出饮独空床”,明写这位爱酒伴是出饮,但他该也是独自赏花去了。这“无处告诉只颠狂”写的是两个人的事——他们都到江畔独步寻花去了。也可能寻花的还有更多的人,谁都爱美。这七首绝句写寻花,贯穿了“颠狂”二字,这第一首诗是解题。
第二首:“稠花乱蕊畏江滨”,是承第一首“江上被花恼不彻”而来的。江上的花是纷繁的花和杂乱的蕊左右包围着江的两边,浣花溪一片花海。第一首头一句说“江上被花恼不彻”,而这首第二句则说“行步欹危实怕春”。王嗣奭在《杜臆》把颠狂的形态和心理都讲得比较透辟。花之醉人如此,接着写驱使诗酒,“未须料理自头人”。这是写花之魅力,花添诗情酒意,花使青春长在。这是寓有哲理,也合乎情理的。
第三首:“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这两句又是承二首句“稠花乱蕊畏江滨”而来,把大的范围缩到小的范围——两三家。范围缩小了,花却繁忙起来了。诗的起句是写静态,红花白花也平常。而加“多事”两字,顿觉热闹非常。“多事”又是从前面花恼人而生发来的,其奇妙处也是前后辉映。
末二句抒情,把春光拟人化。“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似乎有所妙悟,也似有所解脱,但其深情,仍该是爱花。
第四首:“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组诗又宕开一层,写洗花溪边的繁花缤纷,这是村居所见之花;作者这时又想象成都少城之花,“百花高楼更可怜”。这句和他后来写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两句前半截极相似,而后三字哀乐迥异。“更可怜”即多可爱的意思。
遥看少城之花,本是烟雾迷惘的烟花,但不曰烟花,而曰花满烟,真如《杜臆》所云“化腐为新”了。这样把城中之花再来陪衬江上、江滨村中人家之花,有远望近观之异,而乐事则相同。末二句以发问作结,“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实叹招饮无人,徒留想象,余韵无穷。
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第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
“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转。“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增添不少感染力。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最后一首:“不是爱花即欲死”。痛快干脆,毫不藏伏。杜甫惯于一拚到底,常用狠语,如“语不惊人死不休”,即是如此。他又写道:“只恐花尽老相催。”怕的是花谢人老。下两句则是写景,写花枝之易落,花蕊的慢开,景中寓借花之深情,以对句出之,更是加倍写法,而又密不透风,情深语细。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782、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76-2773、 林从龙.古典文学名篇赏析(第二辑).合肥:黄山书社,1983:39-424、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34-5365、 黄慧娟.杜诗里的唐朝往事.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3:118-12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94-795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75-379天门中断楚(chǔ)江开,碧(bì)水东流至此回。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fān)一片日边来。
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94-7952、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75-379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可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但作为一首七言古诗,写得淋漓尽致。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门山》作为绝句的崇尚简省含蓄的特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
“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
参考资料:
1、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75-3792、 刘学锴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33-335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下马走到邺城上面,城池空空有何所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阵阵东风吹起野火,日幕飘入昔日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城角与那望陵合遥遥相对,漳水滔滔东流一去不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武帝宫殿成废墟人已去尽,年年度废春色来又是为谁?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1-122、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90-91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48-150下马登邺(yè)城,城空复何见。
邺城:春秋齐邑,战国魏都,三国时魏置邺都,与长安、洛阳等合称五都,北周大象二年(580)遭战火焚毁,民众南徙,隋开皇十年(590)复为邺县。故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野火:此指焚烧枯草的火。一说为磷火,也称鬼火。飞云殿:无考,当为邺城宫殿一陈迹。
城隅(yú)南对望陵台,漳(zhāng)水东流不复回。
城隅:城墙角上作为屏障的女墙。望陵台:即铜雀台,曹操筑。漳水:即漳河,流经邺城。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武帝:曹操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1-122、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90-913、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48-150首句点题,次句一个“空”字,统领全篇。此“空”,既是对邺都故址败落凄清环境的概括,又是诗人身临其境所产生的茫然无着心情的流露,悲戚怀古之情寓于其中。“复何见”三字,以一设问,自然引出中间四句的具体描绘。东风,在古诗中尤为常见,如李商隐《无题》:“东风无力百花残,”如李煜《虞美人》“小春风吹醒万物,百花欣欣向荣。楼昨夜又东风”等等,暗示出春天已到来,呼应结句“春色”。飞云殿,从名称上可以使作者想见当年的气势。而今,在这样一个暮春的傍晚,却只有东风薛阵,野火飘飘,通过凄凉景象,写出“人去尽’。这两句例重从人事方面写“空”。
以下两句侧重从事业方面写“空’。望陵台,为曹操当年钦酒作乐的地方,曾为曹操事业兴盛的标志,而如今漳水依然东流,高台却只与曹操陵墓空对,如诗人《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中所写:“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城角的高台与城北的流水这种种形象之间的对照和映衬,便透露出事业付流水之意。上文说“城空”,本不该再有所见,但实际上,这四句所见更突出了“城空”,并且使“空”的内容更具体化。诗的最后两句用“人去尽”总承上顶四句,再度强调“空”,回应诗的开头,使“空”字成为首尾贯串的线索。春色依然,人事惧非,这两句又是对春色的感叹,实际是对古人不常在,事业不常在的感叹。开头说“复何见”,结尾说“为谁来”,两处问句迢迢呼应,加深了这种感叹的分量,全诗遂在不尽的感叹中结束。
这首诗以“空”为主线,通过总括、细描、抒慨三个层次的渲染烘托,写出古都邺城的“四空”,凭吊古迹,惋叹人生,寓情于景。全诗语言素淡自然,朴茂浑涵,颇有汉魏古诗的悲凉慷慨的风格。诗篇前四句五言,后四句七言,五、七言并用,不拘一格,依物事的描写、感情的起伏而选择变化,使诗歌既有潇洒明快的格调,很适于表现怀古的主题并具饱满深厚的力度,为岑参早期诗歌代表作之一。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48-1502、 孙钦善.高适岑参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