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犯 木芙蓉

:

翠奁空、红鸾蘸影,嫣然弄妆晚。雾鬟低颤。然嫩藕仙裳,清思无限。

象床试锦新翻样,金屏连绣展。最好似、阿环娇困,云酣春帐暖。

寻思水边赋娟娟,新霜□旧约,西风庭院。肠断处,秋江上、彩云轻散。

凭谁向、一筝过雁。细说与、眉心杨柳怨。且趁此、菊花天气,年年寻醉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黄公绍

黄公绍,宋元之际邵武(今属福建)人,字直翁。咸淳进士。入元不仕,隐居樵溪。著《古今韵会》、以《说文》为本,参考宋元以前字书、韵书,集字书训诂之大成,原书已佚,其同时人熊忠所编《古今韵会举要》中,略能见其大概。另有《在轩集》。 42篇诗文

猜你喜欢

城上

:
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
虽然已经从军入幕也只是徒劳无为,生活是这般无聊,我只有独自登上高城。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看沙洲上的禽鸟因失去伴侣而翘首远望,江边的树木在云彩掩映下留下淡淡的阴影。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边境的征伐一直拖延未能取胜,可繁重的军需赋税已把地方榨得民穷财尽。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唉,可叹那贾谊空有游刃有余的韬略,纵然成天作赋论兵也不过是虚度光阴。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 张强 刘海宁解评.李商隐集 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12-113页2、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257页

有客虚投笔,无憀(liáo)独上城。
有客:诗人在郑亚幕府充任幕僚,故自称“有客”。虚:徒劳,枉自,白白地。投笔:投笔从戎的省语。无憀:即无聊,空虚、无所依托的样子。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沙禽:停留在沙洲上的水鸟。著:附着。

边遽(jù)(qǐ)天讨,军须竭地征。
遽:传递官府文书的驿车。稽:迟延。天讨:朝廷对入侵者的征讨,此指对西北边地党项族的征讨。地征:土地赋税的征收。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贾生:指西汉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游刃极:游刃有余,应付自如。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 张强 刘海宁解评.李商隐集 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12-113页2、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257页
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
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
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

  首联“有客虚投笔,无憀独上城”感叹自己无所事事,因“上城”远眺,拟消散心中之“无憀”。“虚”字极佳,将投笔从戎的心事勾起。“独”字传神,万般无奈独上城楼。

  颔联“沙禽失侣远,江树著阴轻”写望中景色,失伴的鸟,树木在云彩掩映下留下淡淡暗影,景语即情语,这些景色是凄清空落的,这一切也压在诗人的心头。

  颈联“边遽稽天讨,军须竭地征”由景物转入议论时事,诗人慨叹讨寇不力而军需赋税苛繁弄得民穷财尽。就算目睹国势动乱,自己纵有韬略,也不过是虚度光阴。国事维艰,这一联给读者以喘不过气来的重压。

  尾联“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宕开一笔,只言才智足以匡国的贾谊被弃之不用。由此上溯首句“虚投笔”之语,一个心忧国事、渴望报效国家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一联情感愤激,极写诗人心中的苦闷。

  诗人登城眺远,写景抒怀,以抒发其壮志难酬的苦闷,写得情景交融,含而不露,颇有韵味。

参考资料:

1、 (唐)李商隐著 张强 刘海宁解评.李商隐集 名家选集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第112-113页2、 李淼著.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12:第25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羁春

: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客游千里追名之心早已厌倦,春天到来我一门心思要回家。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北园里的情景还是那么令人伤感,我又看见花飘花落乱纷飞。

参考资料:

1、 钟江南编著.唐宋诗词注释:广西民族出版社,2008.1: 第94页

客心千里倦(juàn),春事一朝归。
倦:厌烦,疲倦。春事:春天的景物。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落花:落花的寓意很多,凋谢的花朵,人衰老飘零。

参考资料:

1、 钟江南编著.唐宋诗词注释:广西民族出版社,2008.1: 第94页
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
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

  前两句“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先透过春日已归而人犹滞留不归,把王勃为客在外的心神写得神伤情悴。“春事一朝归”是借由春日返回大地的迅速,来比喻为客羁留在外的时间一下子就过了一年。至于“客心千里倦”一句,则是用来强调远在千里为客的神伤情悴,“倦”字原来是厌倦之意,对于远在千里为客感到厌倦,所以觉得神伤情悴。长久因为远在千里作客不得归而神伤的情怀,在眼见春日一朝而归的情景对比下,心灵自然显得益加憔悴恍惚。

  后两句“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则是写出春日重回,春花重开又谢,但是作者羁留在外为客的情况,根本没有改变。“重见落花飞”一句,充分把王勃心中为客,千里外度日如年的心思表达出来。此诗起笔壮阔而有劲,文字修辞平淡而情感深厚,意境的表达十分浑厚,已具有盛唐诗的雏形了。

  这首《羁春》诗与作者另外一首诗作《山中》诗的韵脚完全相同,而且两诗抒写的都是客愁旅思,但写诗的季节不同,环境不同。因此,两诗的情虽同而景则异:《山中》诗用来烘托情意的是秋风起、黄叶飞的景色;《羁春》诗用来烘托情意的是春事了、落花飞的景色。两诗的写法也有不同之处,在这首《羁春》诗中,情与景却是交错出现、杂揉在一起。应当说,《羁春》诗的艺术成就是不及《山中》诗的。相比之下,《山中》诗的笔墨较劲健,意象较浑成,句格也较成熟;《羁春》诗则略嫌柔弱显露,而且是一首失粘的律绝。但是,两诗合参,彰显作者的羁旅之情。

参考资料:

1、 简恩定编著.唐诗选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10:第32页2、 陈邦炎撰.说诗百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2:第11页3、 陈邦炎著.唐人绝句鉴赏集:北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05月第1版:第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元丹丘颍阳山居

:
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
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
到处游访仙人,今天渡过颍阳河,来拜访隐士元丹丘。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老元啊,你怎么丢弃天下苍生的愿望,不去当官,却喜欢与洪崖仙人在一起?

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
当初选择此地建山居的目的就为了幽静隐蔽,每次的议论都足称美文。

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此地好风景,北面是马山的断崖峭壁,南面是鹿台山。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溪水连通汝河,共享一轮明月,山峰与嵩山相接,同分漫天白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
你这个人真有闲情逸致,我可是把你佩服得不行。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你在山泉松风里就可发迹,笑看朝暮云飞雨落。

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而我却更喜欢四处游玩,与青鸟为伴,栖息江湄。

参考资料:

1、 (唐)李白著;林东海编著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卷》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19页2、 (唐)李白著;林东海编著.《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卷》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3 :20页

仙游渡颍(yǐng)水,访隐同元君。
颍水:源出河南登封西南,至安徽寿县正阳关入淮。元君:指元丹丘。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苍生望:百姓所望。洪崖:传说中的仙人。或说即黄帝臣子伶伦,帝尧时已三千岁,仙号洪崖。此借喻元丹丘。

卜地初晦(huì)迹,兴言且成文。
晦迹:隐居匿迹。

却顾北山断,前瞻(zhān)南岭分。
“却顾”二句:即诗序所说“北倚马岭”,“南瞻鹿台”。北山,指马岭。南岭,指鹿台山。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sōng)丘云。
汝海:指汝水流域。嵩丘:指嵩山。在今河南登封。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qīn)清芬。
清芬:喻美德。陆机《文赋》:“诵先人之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益愿狎(xiá)青鸟,拂衣栖江濆(fén)
青鸟:海鸟。或说为鸥乌。典与鸥鹭忘机近似。拂衣,振衣。表示隐居。江渍,江滨。

参考资料:

1、 (唐)李白著;林东海编著 .《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卷》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19页2、 (唐)李白著;林东海编著.《黄河之水天上来:李白卷》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3 :20页
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崖群。
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
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濆。
  本文是李白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夏天游汝、洛时题写在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一诗,诗前并有一《序》。元丹丘:唐道人,李白与之交厚。李前后写给元氏的诗文有十馀篇;从其内容看,似乎本诗文应写在与元氏初交之时。颍阳:《唐书·地理志》云,河南道洛州有颍阳县,载初元年(武则天,公元689年)析河南、伊阙、嵩阳置武林县,开元十五年更名颍阳,西北有大谷故关,倚箔山有钟乳。清人王琦评价此诗说:“诗意谓颍阳别业,固尽丘壑之美,而已之所好更在江湖,是以欲与青乌相狎而栖息江渍。”是得李白本诗之意。虽说李白本诗《序》中说:“白从之游,故有此作”,诗中也说到“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但他还是要“益愿狎青鸟,拂衣栖江溃”,还是要迎接风浪、云游四海,这一直是李白出川以来的心情。

参考资料:

1、 闵静.《李白寓居安陆诗文选注》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美丽的山东女郎啊,窗下种植了一株世上罕见的海石榴。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即使是映照绿水的珊瑚也没有石榴的绿叶滋润。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海石榴散发的清香随风飘洒,黄昏时候鸟儿纷纷回到树上的巢穴。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我愿意变为海石榴树上那朝向东南的枝条,低低地垂下,时时牵拂你的绣花衣裙。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唉!没有机会与你一起共攀同折花枝,只好伸长脖子看望你闺房描金的门窗。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茜纱窗下,鲁女同海榴同时出现。一个是富有生命,富有情感美丽迷人的少女,一个是花朵乍开,明艳照人的植物,这一“花面交相映”的情景,构成这幅东窗海石榴图轴的最美的部分。“稀”,既指海榴,也指鲁女,在作者的心目中,他们二者都是世上稀有之物。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海石榴之所以是世间所稀之物,是因为它有倒映着绿水的像珊瑚一样明艳的花朵,它有任何东西所不能与之相比的光辉,它有随风散发的醉人的清香。同样,这两句也包含着赞美鲁女的内容。红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这幅画的基本色调,也充分体现了这幅画的色彩美。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前两句赞美石榴花的色泽,这两句突出石榴花的清香。花红香清,进一步说明了海榴的世所稀。“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出于对海石榴的喜爱,特别是出于对鲁女的爱恋。作者不惜让自己变成东南向的石榴枝,去拂动鲁女的罗衣。可见,这爱是十分强烈的,这痴情是十分浓郁的!

  可惜的是“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当作者要化作东南枝的梦破灭后,他多想走过去同鲁女一起共同攀折石榴花枝,可是“男女授受不亲”的信条阻止了他,双方既不相识,又不曾有片言只语的交谈这一事实,又熄灭了他心头的那一把痴情的火,二人仅仅是陌路相逢,作者内心的衷曲难以表露。

  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作者只能伸长脖子痴痴地望着那近在咫尺却又似乎远在千里的金扉而惆帐,而愁思。诗的最后两句是作者内心的独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是强烈的、真挚的,同时又是微妙、细腻的。

参考资料:

1、 葛世奇 杨春鼎编.历代咏花诗词三百首译析: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9月第1版:300-30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宫词 / 宫中词

: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百花盛开,宫院却寂寂地紧闭大门;俏丽宫女,相依相并伫立廊下赏春。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满怀幽情,都想谈谈宫中忧愁的事,鹦鹉面前,谁也不敢吐露自己苦闷。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qióng)(xuān)
琼轩:对廊台的美称。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这首宫怨诗,构思独特,新辟蹊径。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