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 其二

:

何处期郎游,小苑花台间。相忆不可见,且复乘月还。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暇

玄宗天宝以前人。生平不详。李康成编《玉台后集》曾录其诗。事迹见《盛唐诗纪》卷一〇七。《全唐诗》存诗5首。 5篇诗文

猜你喜欢

暮归

: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秋箱打黄了碧绿的梧桐树上,白鹤在栖息,城楼上的梆子声惊得乌鸦在啼叫。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踏着明亮的月色我回家进门,寒凉的风中传来不知谁家的捶绢声。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想南去渡过桂水却没有船只,想北回秦川又到处战乱不息。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虽然年过半百却不称心如意,明天看云还要抚杖而行。

参考资料:

1、 宋红.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1252、 杨佐义.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上):长春出版社,1994:847-848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tuò)复乌啼。
黄:在此用作动词,霜使原来的碧梧变黄。梧:梧桐。柝:击柝即打更。乌:乌鸦。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客子:作者自谓。捣练:捣洗白绸。

南渡桂水阙(quē)舟楫(jí),北归秦川多鼓鼙(pí)
桂水:今连江,一说为漓江,均在广西。这里应指湘水。阙:缺。秦川:古地区名。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一带。这里指长安。鼙:一种军用小鼓。鼓鼙在唐诗之中常用来比喻战争。可能是指当年吐蕃入侵。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lí)
不称意:不如意。杖:拄(杖)。藜: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参考资料:

1、 宋红.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1252、 杨佐义.全唐诗精品译注汇典(上):长春出版社,1994:847-848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这首诗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悲哀之感。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边。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天色晚了,城上守卫兵要打梆子警夜。唐诗中写夜景,常有捣练、捣衣、砧杵之类的词语。大约当时民间妇女都在晚上洗衣服,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表现了民生困难,故诗人听了有悲哀之感。

  下半首四句也同样转入抒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要想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年纪已经五十多岁,事事不称心,明天还只得拄着手杖出去看云。这最后一句是描写他旅居夔州时生活的寂寞无聊,只好每天拄杖看云。浦起龙说:“结语见去志。”(《读杜心解》)此评并不准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这首拗体七律体现了杜甫在诗艺上的追求。在这首诗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是虚实结合。尤其是第一句“霜黄碧梧白鹤栖”,一句中出现了三种颜色。仔细推究,这些颜色是有虚实之分的。“黄”和“白”是实在的,但“碧”就是虚写,因为“碧梧”叶已给严霜打“黄”了。可见用字也像用兵那样,可以“虚虚实实”。“虚写”,实质就是突破词义的束缚,使词的组合形式达到意义的丰富性,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努力就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感染力,值得借鉴。

参考资料:

1、 曹余章.历代文学名篇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302、 杜甫 等.杜甫集:三晋出版社,2008:222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夜 / 秋夜客舍

: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白露降了,秋空高远,江水澄清,独自在空山在深夜旅魂震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岸边眠宿着孤帆的暗影,空自映照水上的是散落的疏灯。一弯新月扰自高悬天上,山上不时传来捣衣双杵的鸣声。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从客居云安算起,至今已两度与秋菊重逢,可叹我依旧卧病在山城。北方故乡的书信至今没有捎来,南飞的大雁啊怎么这般无情!

步檐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我拄着拐杖独自徘徊在屋檐下面,久久地久久地遥望牛斗二星。迢递的银河默默地从楼阁上空流过,它的来端该不是通到了长安京城?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杜甫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3472、 袁慧光.杜甫湘中诗集注:岳麓书社,2010:115-116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露下:夜露降下。空山:寂静的山中,指山城夔州。旅魂:旅情,客居他乡的情怀。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chǔ)鸣。
疏灯:指江边稀疏的渔火。双杵:古时女子捣衣,二人对坐,各持一杵。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南菊再逢:杜甫离成都后,第一个秋天在云安,第二个秋天在夔州。北书:故乡的书信。雁无情:古称鸿雁传书,衡山有回雁峰,人未过衡州而无书信,故言雁无情。

步檐(yán)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步檐:檐下的走廊。步,古代量度单位,以五尺为一步。牛斗: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二星都在银河的旁边。银汉:银河。凤城:秦穆公之女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即称京城为凤城。此指长安。

参考资料:

1、 韩成武.杜甫诗歌精选: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3472、 袁慧光.杜甫湘中诗集注:岳麓书社,2010:115-116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开头两句写景点题,写出山城深秋之夜的环境。第一句点明季节、景物,第二句写出时间、人物。秋天夜空晴朗,因而更使人感到景物的凄清,气氛的幽静。夜色渐浓,露水在渐渐凝结、垂落,楼下的江水,在静静地不断流淌。周围的山峰,像巨人一样屹立。夜风轻拂,一切都是那样柔和、安详。然而这寂静幽美的境界,却触拨了游子的心弦,引动了他的万千愁绪。

  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夜景:远处长江水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灯火,那是夜泊的客船和渔舟,新月高悬,万籁俱寂,这时从城中传来一阵阵捣衣的砧杵之声,回荡在夜空之中。两句写景和上联结合,增加了画面的优美。在这幅画面中,高天是深蓝的,疏灯是飘忽的,月光是柔和的,空山是黝黑的。秋夜、碧空、新月、露珠、江水、渔火、山峰,相互辉映,在这优美的画面之外,又传来断断续续的捣衣声,这岂能不触动诗人异乡作客的无限愁肠呢?

  五、六两句由写景转到抒情。“南菊再逢”,是指诗人从成都东下至今已近两年。杜甫是永泰元年(765)四月从成都携家东下的,但秋天到达云安之后,因肺病、风痹等病复发,只得留下养病,次年夏初才抵达夔州。秋天,又从山腰客堂迁居西阁,因此说“南菊再逢”。此时诗人除了肺病和风湿痹症以外,还患有糖尿病,所以说“人卧病”。“南菊再逢人卧病”,刻划出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处境和心情。因为时局动乱,战争不断,诗人已经很久没有接到故乡亲人的来信了。夔州在长安和洛阳的南面,所以称故乡的来信为“北书”。“北书不至”,自然是有具体原因的,这里却说是“雁无情”,就取得了意在言外、言而无尽的艺术效果。

  最后两句由个人的身世遭遇写到对故乡的思念。上句写自己走到室外,倚杖步檐,仰看星斗。下句写由银河想到长安,表明思念故乡的心情。“步檐”与西阁照应,“倚杖”与“人卧病”照应。由“牛斗”而到“银汉”,由“银汉”而到“凤城”,一层一层地表现出了诗人由仰望星斗到眺望故国的过程。诗人对故国长安的无限思念就蕴含在这伫立步檐倚杖远眺的老人形象之中。

  仇兆鳌曾经指出,这首诗在内容上和《秋兴八首》相似,可以说是八首诗的一个总括。但这首诗和《秋兴八首》在艺术上又各具特色。《秋兴八首》写景壮丽,气魄雄伟,表达诗人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和对祖国命运强烈的关心,风格更为抚郁悲壮,倾吐的爱国热忱更为深沉浩瀚。这首诗虽然写景如画而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体现了杜诗精警凝练、清丽含蓄的风格。把这首诗与《秋兴八首》加以比较,可进一步了解杜诗同中见异的创作风格,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

参考资料:

1、 夏松凉.杜诗鉴赏:辽宁教育出版社,1986:446-449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薛存义序

: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河东人薛存义将要启程,我准备把肉放在盘子里,把酒斟满酒杯,追赶进而送到江边,请他喝,请他吃,并且告诉说:“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他们是)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来役使老百姓的。凡是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田亩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目的是让官吏为自己主持公道。现在自己做官的接受了老百姓的俸禄却不认真给他们办事,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哪里只是不认真?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等行径。假若雇一个干活的人在家里,接受了你的报酬,不认真替你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进而赶走、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尽情地把愤怒发泄出来并责罚他们,这是为什么呢?情势不同啊。地位情况不同而道理一样,对我们的老百姓该怎么办?有明于事理的人,能不惶恐并敬畏吗?”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晚上还在考虑问题,辛勤用力而耗费心血,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处理,缴纳赋税的都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恶的,他的行为的确没有白拿俸禄了,他知道惶恐和敬畏也明白无误。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我低贱并且被贬谪。不能在官员的评议中参与什么评议,在他临行的时候,因此,赠给酒肉而再加上这些赠言。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zǔ),崇酒於觞(shāng),追而送之江浒(hǔ),饮(yìn)(sì)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dài)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chù)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将行:将要离开(零陵)。柳子:作者柳宗元自称。载肉于俎:把肉放在器物里。载:承。俎:古代放肉的器物。崇酒於觞:在酒杯里倒满了酒。崇:充实,充满,这里作动词用。浒:水边。饮食之:请他喝,请他吃。给……吃,喝凡吏于土者:所有在地方上做官的人。吏,做官,作动词用。若知其职乎:你知道他们的职责吗?若:你。其:指代“凡吏于土者”。民之役:百姓的仆役。役,仆役,作名词。役民:奴役人民,驱使人民。役:奴役,作动词用。凡民之食于土者:所有依靠土地生活的人。定语“食于土者”后置,中心词为“民”,倒装句式。出其十一佣乎吏:拿出他收入的十分之一来雇佣官吏。意思是:人民给官府纳赋税,官吏的俸禄就从赋税中出。使司平于我也:让官吏给我们百姓办事。司:官吏。平:治理。我:指代“民”、百姓。我受其直:我(官吏)接受了他们(百姓)的报酬。我:指代“吏”。直:同“值”,指官吏所得的俸禄。怠其事者:不认真给他们办事的。怠:懈怠。轻忽。其:指代人民。岂惟怠之:还不仅仅是玩忽职守。岂:语气助词,难道。唯:只。之:指代“其事”,即“民之事”。盗之;窃取百姓钱财,盗:指贪污和敲诈勒索。之:指代人民。向使佣一夫于家:假若你家里雇佣一个仆人。向使:假若。黜罚:责罚、逐出。黜,就官吏而言,是降职或罢免的意思。这里是指主黜仆,可解释为“逐出”。肆:爆发出来,表示出来。势不同也:官与民的关系,情势不同于主与仆的关系。意思是:人民没有办法黜罚官吏。如吾民何:对于老百姓能怎么样呢?如……何,文言固定格式,把……怎么样。达于理者:通达事理的人。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子,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这是一篇赠序体的政论文。作者针对中唐时期贪官污吏遍布天下,阶级矛盾日益加剧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官为民役”的进步观点。他认为人民与官吏应当是雇佣与被雇佣,主人与奴仆的关系。官吏必须“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以便做到“讼者平,赋者均”。官吏如果消极怠惰,甚至贪污受贿,徇私舞弊,人民就有权像对待不称职的奴仆那样惩罚和罢免他们。这种政治理想在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社会中虽然是无法实现的主观臆想,它却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是政治思想发展史上的珍贵资料。文章从送别始,以送别结,中间借送别论吏治,首尾呼应,紧扣文题。“官为民役”的比拟,合情合理,见解卓越。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达摩支曲

: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麝香捣成粉尘香不灭,莲藕折成寸断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历经万难文姬回故乡,白头苏武心如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不见无愁天子尽欢宴,宴后津水之滨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
一旦君臣被虏成囚徒,要吹羌管不禁泪涟涟。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北齐老臣过早添白发,可惜醉梦之中度残年。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人说自古春回梦不回,只见邺城风雨草连天。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4-128

捣麝(shè)成尘香不灭,拗(ào)莲作寸丝难绝。
达摩支曲:乐府舞曲名。摩,一作“磨”。又名《泛兰丛》。麝:麝香,麝腹部香腺分泌物,此物香味浓烈,为上等香料。拗:折断。莲:莲藕。丝:莲藕之丝,与“思”谐音。

红泪文姬(jī)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红泪:血红的眼泪。文姬:汉末女作家蔡琰的字。洛水春:指蔡文姬终于回到故国及后期的生活。洛水,水名,在今河南省,蔡文姬及董祀是陈留郡人,离洛水不远,所以诗人用“洛水春”指代他们的生活。苏武:西汉杜陵人,字子卿,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他奉使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天山雪:说苏武心向汉朝,终不屈节,心洁如天山的霜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zhāng)(pǔ)宴馀清露寒。
无愁高纬,“无愁天子”高纬。高纬,北齐后主,一位荒淫的亡国之君。花漫漫:指其奢侈无度的生活。漫慢,无边无际。漳浦:漳水之滨,此处指漳水之滨的邺城。漳,漳水,源出山西,流经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浦,水边。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wán)澜。
汍澜:流泪的样子。

旧臣头鬓(bìn)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旧臣:指高纬的祖、父两代遗留下来的老臣。霜华早:指由于忧愤而过早地白了头发。华,一作“雪”。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梦:指高纬奢侈无度的生活。

参考资料:

1、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4-128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
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
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
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
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
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

  这是一首入律的七言古风,全诗十二行,以韵脚转换为标志,分为三层。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这两个比喻句,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一机杼。“捣麝成尘”、“拗莲作寸”,显示所受戕害凌迟之难忍。但尽管如此,仍然“香不灭”、“丝难绝”,尤见情意绵邈,之死靡它。然而这所咏相思,却非儿女私情。三、四两句“红泪文姬洛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均为倒文,意思是:文姬红泪如洛水春汛,苏武白头似天山雪峰。天山与洛水,一在塞北,一在中原,两句互文见义,同是身在匈奴,心在汉朝的意思;血泪如涣涣春水,白头似皑皑雪山,则以富于浪漫色彩的奇想,极写苦恋父母之邦的浩茫心事。以上是诗的第一层,借比喻、典故,渲染故国之思,是进入正题前的序曲。

  第二层四句:“君不见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一旦臣僚共囚虏,欲吹羌管先汍澜。”运用对比手法,写高纬纵欲亡国,是全诗的主体。“君不见”,是七言古诗的句首语,用在首句或关键处,起呼告及引起注意的作用。这一层,前两句写齐亡以前。“无愁”,讥讽高纬临危苟安,终日耽于淫乐:“花漫漫”,形容豪华奢靡,一片花花世界。齐都邺城临漳水,故云“漳浦”;宴余夜深,清露生寒,既表现宫廷饮宴之无度,又借宴后的沉寂反衬宴时的热闹,令人想像那灯红酒绿、鼓乐喧阗的狂欢场面和主醉臣酣、文恬武嬉的末世景象,终究不无终了之时。后两句写齐亡之后,高纬君臣在长安为北周阶下囚,终日忍辱饮恨,往事不堪回首;偶以羌笛寻乐,也只是徒然引起漳浦旧梦,曲未成而泪先流。汍澜,承“红泪文姬洛水春”行文,意谓高纬在北国的处境比蔡文姬在匈奴更加难堪。

  第三层前两句“旧臣头鬓霜华早,可惜雄心醉中老”,照应“白头苏武天山雪”,写北齐遗民的亡国之恨。当年那些邺都旧臣,空怀复国之心,苦无回天之力,只好深居醉乡,借酒浇愁,一任岁月蹉跎,早生华发,着实可叹可怜。后两句“万古春归梦不归,邺城风雨连天草”,暗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道理,万古皆然,对晚唐统治者敲起警钟。年复一年,代复一代,自然界的春天岁岁如期归来,邺城繁华的春梦却一去不返,唯见连天荒草在凄风冷雨中飘摇,与当年“无愁高纬花漫漫,漳浦宴馀清露寒”的盛况互相映衬,令人油然而兴今昔沧桑的慨叹,并从中悟出盛衰兴亡之理。全诗以景物描写作尾声,含有余音不尽的妙趣。

  这首诗对腐败的晚唐统治集团不失为一剂有力的针砭,不过这种针砭并为引起统治集团的警醒。

  这首七古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缘情造境,多方烘托。诗的主旨在于揭示高纬亡齐的历史教训,而歌咏此事的诗句却只有六句,下余六句,开头四句和结尾二句都是为渲染亡国之恨而层层着色的:先以麝碎香存、藕断丝连的比兴,写相思的久远;再用蔡文姬、苏武羁留匈奴的典故,写故国之思的痛切;而在叙述北齐亡国的血泪遗事之后,更越世代而下,以“邺城风雨连天草”的衰败景象,抒写后人的叹惋感伤。这样反复地烘托渲染,从时间、空间、情思各方面扩展意境,大大丰富了诗的形象,增强了抒情色彩和感染力量。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108-11092、 尚作恩 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124-1283、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一):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93-954、 刘学锴.温庭筠诗词选: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117-12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猛虎行

: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虽有长戈,却不能把猛虎刺,虽有强弓,却不能把猛虎击。猛虎哺育子子孙孙,要它们像自己一样凶残毒狠。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它把头举起,就像一座城池,它把尾翘起,就像一面旌旗。曾经降伏猛虎的东海黄公,如今怕虎也不敢夜间出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猛虎途中遇到似虎的驺虞,因其不害人伤生而大怒不平。宝刀利剑不能发挥作用,被挂在墙上,悲愤吼啸如雷敏。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泰山脚下,虎害复生,今日又传来了妇人的哭声。官府虽然定有捕捉猛虎的限期,但衙吏们畏惧,不敢听从。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2-175

长戈莫舂(chōng),长弩莫抨(pēng)。乳孙哺子,教得生狞(níng)
舂:冲也。抨:弹也。长弩:一作“强弩”。抨:一作“烹”。生狞:凶猛;凶恶。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举头”二句:举其头,可为城,掉其尾,可为旌,言其猛也。掉,举也。黄公:汉代术士。

道逢驺(zōu)(yú),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驺虞:传说中的义兽名。牛哀:即猛虎。尺刀:短刀。雷鸣:宝刀啸吼也。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官家:旧时对皇帝的称呼。程:期限。

参考资料:

1、 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2-175
长戈莫舂,长弩莫抨。乳孙哺子,教得生狞。
举头为城,掉尾为旌。东海黄公,愁见夜行。
道逢驺虞,牛哀不平。何用尺刀?壁上雷鸣。
泰山之下,妇人哭声。官家有程,吏不敢听。

  此诗共十六句,分三部分。前六句开门见山写虎的凶恶。开始四句以赋的笔法说明戈也不能冲击它,弩也不能弹射它,乳孙哺子,相继为非。五、六两句极言其作恶之甚。当时藩镇拥兵自重,不听朝廷调度,不仅自署文武官吏,征收赋税,甚至以土地传之子孙,父死子握其兵权,企图夺取唐王朝的天下。由于各镇时有叛乱,藩镇和朝廷的战争以及藩镇之间的混战,此起彼伏,严重地破坏了生产,给人民带来无限痛苦。诗人以极大的愤慨面对现实,捕捉住事物最突出的本质特征,以此喻象建立起可感的形象,指摘时弊,切中要害。

  中间四句紧承上面的意思指出,有法术能制虎的黄公都怕遇见它,而它看见具有虎形却不食生物的仁义之兽驺虞,心里还感到不舒服,嗔怪驺虞的无用。这是诗人以独特的感受与典型客观事物有机融和创造出来的“猛虎”形象。李贺生活在如上所述的社会环境中,藩镇为害之烈,在他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头脑中都印象极深。这里不直说虎如何伤人,也不去说虎如何凶猛,而是从别人对它的反应上做出鲜明有力的表现,然后再用仁兽驺虞与它两相矛盾着的因素加以申述,既说明了它的残虐,更指出了它“非仁德所能感化。“这种层次分明”,步步递进的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起到了给人以深刻启示的艺术效果。

  最后六句,前两句先说人有宝刀,但悬之壁间无以为用,不能以之除害,宝刀愤激不甘而作雷鸣。这两句诗感情色彩极其浓烈,寄托着诗人愤世的激情。王琦注云“刀作雷鸣似愤人不能见用之意”。李贺热切期望扫平藩镇,完成国家统一,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十三首》其五),但却遭到小人的排挤,沉沦下僚,前进无路,报国无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他热情的心里进发出愤怒的火花:“忧眠枕剑匣”,“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后四句把矛头直指官家。意思是说泰山之下有妇人一家死于虎口,官家虽然限期捕虎,但只不过是虚张声势的具文,官吏极怕“猛虎”,不敢去冒险。先从“妇人哭声”着墨,陈述人民在官家对虎无能为力,一味退避的形势下受害之深重,然后引到“吏不敢听”,指出他们不敢听官司之期限,创造出对强藩悍将畏之如虎的官家形象。前者写以妇人为代表的广大受难者,后者写以官家为代表的统治者,它们交织在一起显示出诗人正面现实,异常沉痛的心情。

  这首诗古朴无华,意境深邃,用最经济浓缩的笔墨畅述胸怀,从各个侧面充分准确地刻画出猛虎可憎、可恶、可怕、可恨的形象,流露出诗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炽热如焚,忧国悯时的极大痛苦。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787-790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