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天气反复变化,已是秋日风光,心情也渐渐变得悲伤,仔细观察一下黄色菊花就知重阳节快到了。刚刚试穿了一件粗糙的衣服,品尝了新酿成的绿蚁酒,在阴雨风凉的反复变化中,每刮一次风,下一次雨,天气便渐次转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黄昏时刻的院落,总感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酒醒过后往事涌上心头,愁上加愁。怎么能忍受这漫漫长夜,明月照在这空床之上。听着远处的捣衣声,稀微的蛩鸣声,还有漫长的漏声,感觉时光过的太慢了。
参考资料:
1、 李清照著 杨合林编著 .《李清照集》 .长沙市河西新路10号 :岳麓出版社 ,1999年6月 :58页 .2、 王延梯 .漱玉集注 .山东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 :34 .3、 王传胪.李清照疑词辨真[A].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薄探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转转:犹渐渐。探:探看。金英:菊花。绿蚁: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蚁:酒的泡沫)称为“绿蚁”。
黄昏院落,凄(qī)凄惶(huáng)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zhēn)声捣,蛩(qióng)声细,漏声长。
凄凄惶惶:不安状。那堪:怎么能忍受。砧[zhēn]声捣:捣探的声音,古代妇女将秋冬探物置于砧上用棒槌捶洗,叫捣寒探。蛩:蟋蟀。漏:计时工具。
参考资料:
1、 李清照著 杨合林编著 .《李清照集》 .长沙市河西新路10号 :岳麓出版社 ,1999年6月 :58页 .2、 王延梯 .漱玉集注 .山东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 :34 .3、 王传胪.李清照疑词辨真[A].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此词只冷雪盦本《漱玉词》收入,他本皆未收,故属存疑之作。
李清照婚后,丈夫名城曾离家远行,她以《醉花阴.·重阳》寄给赵明诚,抒写重阳佳节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南渡后,赵明诚病故,她避乱漂泊,在一个 近重阳的时节,写了这首《行香子》,表象他对逝去丈夫的缅怀及悲凉的心情。前者写的是生离,后者写的是死别。故 后者悲苦过之。 从艺术技巧之精湛上说,虽然不像《醉花阴·重阳》那样引人注目,但它的确是一颗明珠瑰宝,在艺海的深处熠熠发光,丝毫没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
词上半部分写大环境,通过重阳时节,秋风、秋雨、秋凉,来描写主人翁所处的悲凉之境。下半部分,由大及小,通过主人翁所处的院落,夕阳、长夜、明月等事物和砧声、蟋蟀声、漏声等声音,来烘托主人翁的落寂心情。前后结句均用排比,加浓了悲凉的后气氛,增强了词的节奏感,音律美。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宇宙 造化 自然 ,使人间世界有四季的区别,给人们以秋日的光景。随着节气及阴雨风寒的往复变化,秋天变得天高气清,烟消云敛,西风飒飒,草木衰微,落叶萧萧,山川寂寥,景象凄肃。《文心雕龙》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景物的变化,使人的思想感情也波动起来。本来易安因国破、家亡、夫丧,又颠沛流离而心境凄悲,看见眼前衰退的景象,怎能不黯然情伤?“转转” 指天气的反复变化。她年轻时看到秋天的景象是无比欣悦的,赞道“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然而现在她已遭受种种苦难的摧残,心境情怀产生巨大的变化,“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这更使他情伤的原因。
“探金英知近重阳” 探 ,仔细察看。金英,黄色菊花。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女主人仔细观察一下黄色菊花就知道重阳佳节临近了。按照古老的习俗,人们要在重阳节这一天,团聚、赏菊、饮菊花酒、插茱萸等。从这两首诗可以看出古时重阳节人们的活动。年轻时她曾写《醉花阴·重阳》“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与丈夫赵明诚仅仅是暂别就使她的感情禁受不住,她比菊花还要消瘦了;而今 国破家亡,明诚逝世,她转徙江浙,“独在异乡为异客” “近重阳”抚今追昔,又何等的“情伤”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薄衣,粗糙的衣服。《梁书·武帝记·入屯阅武堂下令》“菲饮薄衣,请自孤始” ......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这种泡沫后来成为酒的代称,也叫浮蚁、碧蚁。意思是,刚刚试穿了一件粗糙的衣服品尝了新酿成的绿蚁酒。因为时近重阳,衣服要加厚;因为情伤,需要用酒来浇愁。“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思今虑昔,情怀酸楚。词句承前。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此句回应首句的’“转转” 渐,渐次。意思是,在阴雨风凉的反复变化中,每刮一次风,下一次雨,天气便渐次转凉。此句有三个结构相同、两个字相同的词组组成。此类结句,使词自然流动,增加词的音律美和修辞美。
上阕 写近重阳,天气逐渐转凉,女主人百感交集,格外情伤。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上片,秋光 ,近重阳,点明节序。此处的“黄昏”点明时间。落日的余晖已渲染在茫茫的天边,庭院里也变得昏黄、暗淡。一阵秋风吹来,又有庭树的叶子飘落,发出飒飒的声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一个人在院子里感到惊恐害怕,凄凉的景象恰似她如水的情怀。白天 绿蚁曾使她醉倒,当夜幕要降临的时候,她酒劲过了,麻醉了的神经刚刚恢复正常,种种往事又涌上心头。北国沦丧,至今不的收复;家藏的大量的金石书画,荡然无存;相依为命的丈夫,在兵荒马乱中逝去;自己避乱江浙,飘泊无依,。抚今追昔真是“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愁肠寸断。范仲淹《御街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愁肠,极言愁事熬心。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永夜,漫漫长夜。李清照望着明月,思念逝去的丈夫。美好的明月,它的光辉照耀在词人身边的空床上。过去一起望月,同床共枕的爱人已经不在人世,旧恨新仇,又那忍受得了这般孤单无告的凄凉情景?《古诗·明月何皎皎》“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都是写女子思念丈夫的著名诗句。易安“明月空床”由此点化而成,将诗句浓缩简化,利用明月与空床的美感差异,乐景写哀,其哀倍增。
“闻砧声捣 蛩声细 漏声长”砧,古代捣衣用的石头。古时妇女多在秋季拆洗缝制衣服,忙到深夜。《子夜歌》”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这是妇女在明月之夜听捣衣的声音,怀念远征丈夫的诗。秦观《满庭芳》"有时近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其时节与此词时节是相同的。李煜《捣练子》“深院静 ,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这与易安词意境基本相同。都是表现 听砧人对亲人的怀念。易安在“往事愁肠”的情况下,写出对逝去丈夫的无比怀念,悲苦甚之。
“蛩声细”蛩,蟋蟀。人长夜不寐,听到蟋蟀细微的叫声,倍觉情怀凄切。唐人白居易《闻蛩》“闻蛩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移近卧床边”。杜甫《促织》“促织甚细微,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故妻难及晨。悲诗与急管,感激异天真”。可见古人常用蟋蟀的哀吟衬托愁人的悲哀心境。促织,即蟋蟀。
“漏声长” 。漏,古代一种滴水计时用的器具。毛熙震《更漏子》“更漏咽,蛩鸣切,满院霜华如雪”。古诗词调名与词的内容是一致的。《更漏子》作为常用词调,及其产生的本身,就说明更漏是诗人常写的素材。“长” 说明主人公久久不能入睡。
易安在近重阳之际追念丈夫,饮酒也无法排遣,酒醒时种种往事时他悲伤。明月照耀,她孤苦伶仃,夜阑不寐。沉重的捣衣声,细微的蛩鸣声,迢递的滴漏声,组成一个哀怨、凄凉、婉转的交响乐曲,它与李清照的心曲在节奏、旋律、情调上似乎是合拍的。
下片 。写黄昏时她情怀悒郁,往事愁肠及永夜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作者通过典型环境的描写完美的表达了对逝去的丈夫的怀念这一题旨。之一艺术手段,在此词创作上的体现是昭著卓绝的。她首先选取的是四季风光中的秋光。秋光 是令人情伤的。从这一点说是典型的;写此季节的环境抓住“渐一番风 一番雨 一番凉”,这一秋天气候变化的典型特征来写;进而撷取秋光中“近重阳”这一时节,典型意义在于它是令人“倍思亲”的时节;写此时节的景物抓住了“金英”,因为菊花独放百花杀之一时期的独特特点;进而选取重阳时节中最易使人缅怀往事亲人的“黄昏”“永夜”;写这一时刻的环境时抓住“黄昏院落”“明月空床”“砧声”蛩声”“漏声”这些使人愁发郁勃的典型景物和声音。作者写节序时所摄取的景物都是颇具典型的,通过综合、融化儿塑造出来典型的环境。这表现作者艺术技巧的高超和善于继承优良文学传统,同时也表现作者对生活体察的深微,感受的强烈。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与她的另一首《行香子》“甚霎儿晴 霎儿雨 霎儿风”都是有三个结构相同、个别一二个字相同的词组组成,前人把它叫做“重笔”此类结句盖祖于温庭筠 《更漏子》结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前人评此句说“此种句法极锻炼,也及自然,故能令人掩卷后作三日之想”,余韵无穷。温词结句是由两个结构相同、一个结构不同的词组组成。是“二重笔”到了苏轼,行香子》“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用了“三重笔”,其中有一个重字“山”。易安两首《行香子》结句用的是“三重笔”二重字,向前发展了。辛弃疾有《三山作》“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问蘧庐随笔》认为此句“胎易安语也”。明人 高启《行香子》“正一番风,一番雨 ,一番凉”更明显看出是从易安句化出。
此词运用“转转”“凄凄惶惶’六个叠字。古诗词常用叠字,《诗经》中“关关雎鸠”“桃之夭夭”“杨柳依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 乔吉《天净沙》’莺莺燕燕春春”,易安“凄凄惨惨戚戚”不胜枚举。此词六个叠字加浓了词的凄凉气氛,把词悲凉的心境表达得更为深切,增强了诗词的音律美。
此词声声凄切,字字血泪。她的哀愁与“为赋新诗强说愁”不同,与浮薄的“闲愁”不同,又与一般的离愁别苦不同,这是在异族残酷进犯,南宋统治集团采取屈辱投降政策之下,一个难民的痛苦呻吟,虽然写的是个人遭逢的凄悲,但却有代表性。国破家亡,夫死妇丧,妻离子散,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这是整个时代的苦难。
参考资料:
1、 周笃文.李清照词鉴赏[M].山东:齐鲁书社出版社,1986.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邓剡在上元节客散后怀念起往事,作一首《忆秦娥》词赠予我,我读过之后顿感凄凉,便按照原韵和了一首,不禁觉得非常悲痛。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过去每逢元宵,成千上万的朝京士女,拥进城里观灯闹元宵。如今皇上太后都被掳到北方去了,京城已不复存在,进京朝拜的路上,行人断绝,有的只是满天风雪。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刚才还是盛极一时,文恬武嬉,载歌载舞,极尽奢靡,转眼便成凄凉瓦砾焦土。唯有当年的明月,仍然永恒地照着人间,照着流泪的蜡烛,照着大家已经花白的头发。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 朱崇才.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35中斋(zhāi)上元客散感旧,赋(fù)《忆秦娥》见属(zhǔ),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中斋:即邓剡,号中斋。词人之友。上元: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称元宵节。见属:赠送。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烧灯:燃灯。正月十五夜各处挂出花灯。朝京:通往京城的路。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fà)。
梅发:指花白的头发。
参考资料:
1、 刘尊明 朱崇才.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35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
这首词从上元节临安道上行人稀少,引发了他的亡国之恨,词情凄苦,表现了一个士大夫对故国的忠贞。
上片触景生情,写上元节凄凉景象。南宋都城临安,上元节多繁华热闹,《梦梁录》曾有这样的记载:“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公子王孙,王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尤未已。”这样的通宵欢乐,词人是记忆犹新的,就引起了与当今的对比。如今的上元节风雪交加,遮天盖地,故都内外,一片苍凉。词人起笔,就以故都烧灯节极度的繁华欢乐与现实中的风雪酷寒、无限凄凉进行强烈的对比,烘托出严酷冷寂的气氛。“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这里的“风和雪”,不单是自然景象的实写,更成了元蒙统治下那种严酷气氛的象征。正因如此,“风和雪”的再次复述,既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有了这着意的强调,作者一腔亡国之痛就顺势而出了。“江山如旧”的“如”字,已蕴含着“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世说新语》)的深哀大痛;“朝京人绝”的“绝”字,又寄寓着故都易主、人心绝望的深仇大恨。字里行间,充满了悲苦凄怆的情调。
上片写景,景以引情,描写元宵之夜故部路上风雪交加行人断绝的凄凉景象;下片抒情,景以衬情,抒发物是人非、怀念故国的悲苦心情。
“百年”二句,承上生发,直抒胸臆,感慨系之。人生百年,本已十分短暂,偏又经受了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深哀大痛;尽管人们都不再去故都观灯欢度佳节了,自己却还要跟知己好友面对故国的明月“感旧”“寄情”。使词人锥心泣血的“兴亡别”,不仅指“宣和旧日,临安南渡,芳景犹自如故”(《永遇乐》)的一去不返,更指南宋覆亡之后“无花只落空悲”(《汉宫春》)的眼前处境。江山剧变,明月如故,只能对月凭吊,寄怀故国了。一个“犹”字,既表达了永念故国的执着深情,也流露出莫可奈何的悲凉心境。词意发展到此,可谓沉痛至极。词人面对着“当时月”,故国情景,纷拥而来,眼前处境,却无比悲凉。这里的“当时月”,当然也不仅是适应词牌格式的需要,更是词人着意的强调,突出了他对故国的耿耿丹心和对元蒙统治的强烈厌恶。词人对月凭吊,寄情故国,“当时月”又在默默地照人如烛之泪,照人如梅之发。这两句对仗工整,情景交融,把“当时月”之善解人意和词人之悲凄坚贞交织起来了,意境苍凉,余味绵绵。
全词辞情哀苦,音调悲怆,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体现了宋亡后遗民作家的惨痛心情,是《须溪词》中的名篇。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113-21142、 刘尊明 朱崇才.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3353、 喻朝刚 周航.分类两宋绝妙好词.北京: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2374、 徐培均.唐宋词小令精华.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458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帘幕在微风的吹拂下,款款摆动,燕子轻语呢喃,像是交流着情话。酒醉醒来,柳絮随风纷飞凌乱。整整一个春天,心里所想的情人至今仍未见。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
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
在百尺高楼之上,将所有的栏杆倚遍,但那细雨和浓云,总是将视线遮拦。还不知道情人早晚归来的确切消息,只能望着斜阳映照水流,流向远方。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571-5722、 周世泉著.人文学者论坛 第2辑 西窗赏评.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05:149-1503、 刘石主编.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08:96-974、 诸葛忆兵.晏殊晏几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03:80帘幕风轻双语燕。午醉醒来,柳絮(xù)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余花落尽青苔院。
撩乱:纷乱,同“缭乱”。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待的事。犹:还,仍。
百尺朱楼闲倚(yǐ)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消息未知归早晚。斜阳只送平波远。
百尺朱楼:朱楼即红楼,富家女子所居,“百尺”形如其高。倚:靠。抵死:总是,老是。平波:平缓而广漠的水流。
参考资料:
1、 林兆祥.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571-5722、 周世泉著.人文学者论坛 第2辑 西窗赏评.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05:149-1503、 刘石主编.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08:96-974、 诸葛忆兵.晏殊晏几道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03:80这是一首伤春怀远之作。
上片主要是写主人公伤春怀人的悲愁和由此引发的纷乱心绪。开篇三句写闺妇触目所见之景,以景起情:晚春的和风轻轻地吹动着帘幕,燕子双双在檐廊的巢上啾啾话语。如此的良辰美景,愈加勾起了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怀念,以至主人公借酒浇愁。然而,愁而饮,饮而醉,碎而睡,一觉醒来,只见庭院的柳絮随风舞。“双语燕”在手法上用的是反衬,即以乐景写哀情,以成对燕儿的亲切话语,对照闺妇块然独处的孤独和凄冷。一个“醉”字,展示了主人公忧愁之深。两句合起来,写出了主人公所处的季节(晚春)、时间(午后)、地点(闺房)和眼前的景物(燕、柳),描绘出一幅暮春时节的风物图画,明里写景,暗里抒情,写物亦人。“心事”一句,明点出闺妇的心态。整整一个春天,在孤单、愁寂中度过,心里想的是什么,自己也说不清。“犹未见”与柳絮的“飞撩乱”相呼应,用的是陪衬,即以哀景写哀情,沸沸扬扬的柳絮在风中飘飞与闺妇思念情人的纷乱心绪是极相吻合的。“余花”句,进一步点染了暮春时节的浓重氛围。长满青苔的庭院,连晚开的花儿都凋落殆尽了。然而,花落人不在,燕语人不归,春老红残,香消色减,青春飞逝,衬托出主人公的悲伤。整个上片,以景语为主,景语与情语互见,物象与心绪交融,反衬与陪衬杂用。特别是最后一句,写得情味隽永,深曲委婉,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
下片通过对景的拓展来达到对情的深化,进一步从视野的被阻隔来表现相思之无极。“过片”三句,写闺妇为相思所折磨,禁不住登楼望远,以从“天际识归舟”中求得一丝半缕精神上的安慰。可是,展现在她面前的是如烟的春雨和布满浓云的灰黯的天空,眼前的一切都被严严实实地遮盖了,什么也看不见。“百尺”句,勾勒出闺妇倚楼怅望的痴情形象,朱楼而“百尺”,状楼之高,望之远。“闲倚遍”,言登楼之频繁,盼归之殷切,怀人之情深,惆怅之浓重。“薄雨”句,再次点明季节的特征。“抵死”句,说视线被阻,世事多艰,难如人意。主人公不能“望尽天涯路”,而是“抵死遮人面”,望而不能,盼而难求,足见“天地终无情”,其愁苦之深可想而知。由于主人公盼归不能,音信又断,所以就只能是“消息未知归早晚”,游人什么时候回来,无处得知。末句“斜阳只送平波远”,写得极为疏淡、含蓄,具有丰富的表现层次:一说闺妇登楼倚望从薄雨之日到斜阳之时,景观的变换暗示盼归持久;二说游子取水路而归;三说闺妇等待心爱之人而每每落空,终究失望;四说闺妇盼归的离情愁绪如悠悠江水,“无穷无尽”、“欲断更流”。
本词全篇写得语浅情深,词约意浓,反映了封建社会痴情男女悲欢聚散的人生苦难。全词通过暮春景象的描写,表现了闺妇对游子的殷殷思念之情和盼归不能的惆怅、幽怨的心绪。通篇写得淡雅、含蓄、和婉,体现了晏词的一贯风格。
参考资料:
1、 周世泉著.人文学者论坛 第2辑 西窗赏评.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05:149-150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
拍岸春水蘸着轻柔垂杨,流水中花片飘香。追啄花片争叼柳丝小鸳鸯,它们相亲相爱一双跟随着一双。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阑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小楼上珠帘半卷,露出佳人的新妆,薄薄的春衫是柳黄。她转身倚靠栏杆背着斜阳,为那风流情事暗自伤心断肠。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分类两宋绝妙好词: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532-5332、 徐寒.历代古词鉴赏:中国书店,2011:4153、 张国荣.宋词三百首译解: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625拍堤春水蘸垂杨,水流花片香。弄花噆(zǎn)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
醉桃源:词牌名,又名“阮郎归”等,双调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五句四平韵。蘸:以物浸入水中,这里是形容垂杨轻拂水面。噆():衔,叼。
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阑(lán)看处背斜阳,风流暗断肠。
风流:风情,风韵。
参考资料:
1、 喻朝刚.分类两宋绝妙好词: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5:532-5332、 徐寒.历代古词鉴赏:中国书店,2011:4153、 张国荣.宋词三百首译解: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625词的上片所写的境界,在唐宋词中并未少见,像温庭筠《杨柳枝》中的“一渠春水赤阑桥”;韦庄《菩萨蛮》中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欧阳修《采桑子》中的“绿水逶迤,芳草长堤”……总有某种相似之处。然而细细品味,却有所不同,它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味,将画境、诗意、音响感融为一体,在美学上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首句“拍堤春水”,让人感到风吹浪起,湖水轻轻地拍打堤岸的声音;而堤上的杨柳倒挂湖面,轻轻拂水,像是有声,然而却非常细微。再看看水中,瓣瓣落花,随波荡漾,种种色彩,阵阵幽香,都作用于读者的感官。然而词人并未到此为止,他要把这垂杨、流水、落花写足,于是又添上一对对鸳鸯。它们在湖上自由自在游戏,一会儿嬉弄花瓣,一会儿又用小嘴去咬下垂的柳梢。这一“嗜”字看上去有点冷僻,然却用得极工,非常准确地表现了鸳鸯动作的迅速与细巧。添上鸳鸯,整个画面就活了,完整了,并且充满了生意和动态美。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词人把镜头对着小楼,只见珠帘卷处,一位佳人露出淡雅的新妆,在这新妆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她那件柳黄色的春衫。“春衫是柳黄”,同上片的“垂杨”是一样的颜色,人的装束与周围的环境取得了和谐一致。下面接着摄下佳人的一幅剪影:她背着斜阳,凭阑凝望。至于她的容颜和表情究竟如何,词人并未从正面予以描画,而仅仅从侧面着笔,写她的风神,写她的情韵;只是最后“风流暗断肠”一句,才用作者的主观评价给她的情绪淡淡地点上一笔哀愁的色调。整个下片的立意,似从唐人王昌龄《闺怨》诗来。王诗云:“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严羽强调“博取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沧浪诗话·诗辨》)。严仁此处,似得其妙悟。这词的下片同王诗颇为神似,前面几句同样自然轻快,后面同样一个转折,表现了轻微的哀怨,而熔裁衍化,已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这首词的基调是轻快灵妙的。上片写落花流水,剔除了古典诗词中那种习见的伤感;下片写少妇登楼,也不着重表现伤怀念远。全词笔致轻灵,意境新颖,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另外词的下片还注意艺术上的藏和露的关系,露出的是人物最富特征的春衫和倚阑的身影,隐藏的是人物的思想感情。好比画家笔下的断山云雾,在几座峰峦之间留下空白,让幽深的意境隐藏在白云笼罩之下。这就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去想像,去回味。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2369-2370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春风多么会忙忙碌碌啊!总是始终如一地陪伴着红花,陪伴着绿色的柳树。
与燕作泥蜂酿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你使大地回暖,供给了燕子做窝的泥土;又急急忙忙地吹开花朵,让蜜蜂采蜜,酿成甘露。刚刚吹来阴云下了一阵细雨,又将乌云送走,带来了晴朗的天气。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第291-292页春风多可太忙生,长共花边柳外行;
多可:多么能够的意思。忙生:忙的样子。生,语助词,无意。
与燕作泥蜂酿(niàng)蜜,才吹小雨又须晴。
与:替,帮助。须:要。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第291-292页宋人的绝句,很喜欢用拟人化手法。诗人们想象自然及自然间的万物都像人一样具有感情,因而情不自禁地把自然当作人来看待,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这样写,把本来不具有生命的东西带上了人情味,觉得亲切,受到感动。方岳这首《春思》诗,采用的就是这种艺术手法。
用拟人化的笔调,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热情地赞美了富有生机的春风。诗格调清新,不用典实,通篇拟人,富于动感,体物入微,又很有韵致。
诗咏春思,不是说自己对春天引发的种种思维感情,如伤春、惜春等;而是描述春天本身具有的情感。在具体吟咏时,又选择了春的代表———春风来表现,吟咏的主题,则定点在一个“忙”字上。第一句是说春风为什么忙,诗人分析说是因为春风“多可”。多所许可,心甘情愿地想去满足各种不同对象的要求,春风当然要“太忙”了。
以下三句,具体写春风的忙碌。春天,诗人认为变化最大、得风气之先的是、最突出的莫过于红花、绿柳。于是诗写春风一直陪伴着花柳,全心全意地为花柳服务。这句是浑写,读者自然能够由此想象到,整个春天,花先抽叶,后结花蕊,然后绽开花苞,终于繁花怒放,一直到纷纷堕落;想到柳树从吐芽抽条,到万丝绿条随风乱舞,最终柳絮纷飞,绿阴浓密。这全过程,春风无所不在,一刻不停,这就是“太忙生”了。
谈花说柳,当然不是孤立地,而是以之概括了春风对整个自然界中的植物所起的作用。后面两句,便一句写春风如何照拂鸟雀昆虫,一句写春风如何安排气候。诗写春风吹走了寒冷,使大地解冻,让燕子能衔泥筑巢,孵育下一代;又吹开了花朵,让蜜蜂酿出甜甜的蜜糖。它应付自然界的各种需要,刚安排了一阵小雨滋润大地,转而又安排晴天。这样全方位地写,更加突出春风的疲于奔命,诗人对春的歌颂,也就通过诗细微地表达了出来。
春风本来是一个很蒙浑又很广泛的概念,方岳组织了各种意象,娓娓道来,体会精细,令人眼目一新。宋诗的纤巧与理趣,在这首诗中都得到了反映。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第291-292页2、 缪钺等 .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 第1298-12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