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周与能

:
坠绪今如线,遗书尚满床。
功名两蜗角,世路几羊肠。
癖有登山屐,贫无在笥裳。
故人应见念,莫遣字稀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李兼

(?—791)唐陇西人。玄宗天宝中,仕为校书郎。后为州司马,累迁大州刺史。代宗大历十四年,自秘书少监兼侍御史授鄂州刺史、当州防御使。德宗建中三年,改鄂、岳、沔三州观察防御使,讨梁崇义。襄阳平,加左散骑常侍。旋又副曹王皋讨李希烈,以泾原乱,遂止。贞元元年,为江西观察使。罢省军士,收其资粮,以为月进,希固恩宠。又进六尺高银瓶。人以此少之。七年,征拜国子祭酒。 45篇诗文

猜你喜欢

杜陵绝句

: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向南登上杜陵,北望五陵。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落日的映照使得秋水显得格外明亮,太阳余晖在远山中间慢慢消失。

参考资料:

1、 毛佩琦 .李太白集:插图本 .沈阳市 :万卷出版公司 ,2008年 :285页 .2、 中华书局编辑部 .中华唐诗鉴赏辞典 初中卷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7年 :169-170页 .

南登杜陵(líng)上,北望五陵间。
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为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位于渭水南岸。五陵:汉高祖葬长陵,惠帝葬安陵,景帝葬阳陵,武帝葬茂陵,昭帝葬平陵,均在渭水北岸,今陕西省咸阳市附近。五陵,后来多指豪门贵族聚居之地,也指豪门贵族。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秋水:秋天的河水,这里指渭河水,位于今陕西省境内。流光:流动的光彩或光线。

参考资料:

1、 毛佩琦 .李太白集:插图本 .沈阳市 :万卷出版公司 ,2008年 :285页 .2、 中华书局编辑部 .中华唐诗鉴赏辞典 初中卷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7年 :169-170页 .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这首诗突出了李白创作融情于景的特点,语言简练,通俗易懂。

  首句“南登杜陵上”中,“南”字首先点明了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指出杜陵的位置位于渭水南岸。第二句“北望五陵间”把作者从南岸看到的风景刻画出来。两句一南一北,互作映衬。这两句不仅写出了作者的位置,还为下两句所写的事物做了铺垫。作者站在杜陵上,登高望远,不仅看到了对岸的五陵,还看到了眼前壮阔的渭河,还有远处连绵的群山。第三句“秋水明落日”中的“秋”字点出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明”字在这里应该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使动用法,翻译作“使……明”,这句话的意思是:由于秋水的映照,使得落日光线更加明亮。表面看是写落日的景观,实则含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单从句面上看,很难理解这层意思,但若结合作者创造此诗时的背景就不难理解。

  此诗作于唐天宝二年秋,此时正是诗人第二次入长安。这次诗人得到皇上的恩宠,待诏翰林,是政治上最风光的一段时期。这期间,诗人与诸多好友游历山水,沉浸在江山美景和佳茗陈酿之中。然而由于诗人性格孤傲,不与朝中奸佞之辈同流合污,不久便遭到谗谤。所以,诗中作者虽在描写景物,但其实是对自己当下境遇的描述。末句“流光灭远山”中“流光”指流动的光。渭水流动,使倒映在水中的El光也忽明忽暗,闪烁不定,自然远处的群山也会随着日光的流动而显得若隐若现。这句同上旬一样,在景物描写背后暗藏了作者回归山林的思想。古人尤其是才华横溢的人,如果怀才不遇或在官场上遇到排挤,都会产生隐居山林的想法。李白此时受到谗谤,不免会产生隐居的念头,所以“远山”在他这首诗中就不只是个普通的景物了。

参考资料:

1、 中华书局编辑部 .中华唐诗鉴赏辞典 初中卷 .北京市 :中华书局 ,2007年 :169-170页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暮春有感寄友人

: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
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
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
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
黄莺的啼声惊扰了诗人的美梦,醒来之后眼泪冲淡了昨晚刚化的淡妆。

竹阴初月薄,江泪晚烟浓。
夜晚时分,竹林熙熙,月亮也显得那么的渺小。江边是那么寂泪,夜晚的烟雾也显得格外浓重。

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
门外的燕子衔着泥土筑巢,蜜蜂在采花培养着蜂蜜。

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
只有诗人一个人无限愁思,一个人低语压低了枝松。

参考资料:

1、 苏者聪.女才子诗词一百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09:第82页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
轻妆:淡妆。

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
薄:即淡薄之意。烟:指雾气。

湿觜(zuǐ)(xián)泥燕,香须采蕊(ruǐ)蜂。
觜:即嘴。蕊:即花蕊。

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
亚:通“压”,枝松呈低垂状态。

参考资料:

1、 苏者聪.女才子诗词一百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09:第82页
莺语惊残梦,轻妆改泪容。
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
湿觜衔泥燕,香须采蕊蜂。
独怜无限思,吟罢亚枝松。

  首联描写诗人自己熟睡之时,被莺语惊醒,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由悲转喜。好不容易才化的妆被眼泪淋花,泪眼朦胧,体现出了诗人的孤单之感。

  颔联描写了月夜的景色,幽暗宁静。刚到夜晚,月色还不是那么的淡泊。傍晚时分,江边寂静,烟雾缭绕,从这些悲凉的景色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孤单与寂寞。

  颈联以燕子筑巢蜜蜂采花当做比喻,象征团聚依恋。和诗人的孤单一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味十足。

  尾联又通过描写自己依旧孤独相思,其深情可以压倒松枝。语言浅近自然,风格柔婉清丽。“亚”字通“压”,简单的动词描写出诗人的孤单与寂寞。从身边的细小景色渲染出诗人的心境,韵味十足。

  全诗从内到外,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当时凄凉的心境。通过对环境的仔细刻画,充分地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诗人通对景物的细腻描写,正是为了将心曲微妙地抒发出来,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妙境。诗人用词细腻,描写景物标准,完美的将自己内心情感抒发出来,更能体现出诗人当时的孤独心境,风格柔婉,韵味足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西宫春怨

: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西宫夜晚寂静,百花飘香,想要卷起珠帘外出赏花,又怕春恨绵绵徒增烦恼。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斜抱着云和在月下独自凝望夜空,只看见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不见昭阳宫。

参考资料:

1、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582、1682页2、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2版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西宫: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的妃嫔住的地方。百花:各种花的总称。百为约数。珠帘:用线穿成一条条垂直串珠构成的帘幕。恨:怨恨。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méng)(lóng)树色隐昭(zhāo)阳。
云和:古代琴瑟一类乐器的代称。朦胧: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昭阳:宫殿名,曾为赵飞燕所居。这里指皇帝的居处。

参考资料:

1、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582、1682页2、 王力.《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3月第2版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这首诗以一个“春色恼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为背景,描写一个被幽闭在深宫里的少女的一连串动作和意态,运思深婉,刻画入微,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

  诗的首句“西宫夜静百花香”,点明季节,点明时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花气袭人的春夜。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为了反衬出诗中人的孤独凄凉的处境;就内容而言,它与下文紧密衔接,由此引出了诗中人的矛盾心情和无限幽恨。作者的构思和用词是极其精细的。这里,不写花的颜色,只写花的香气,因为一般说来,在夜色覆盖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况从下面一句看,诗中人此时在珠帘未卷的室内,触发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随风飘来的阵阵花香了。

  照说,在百花开放的时节,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为一个正在好动、爱美年龄的少女,竟然还没有就寝,早该到院中去观赏了,但她却一直把自己关在室内。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户外景色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为怕恼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见心不烦。可是,偏偏有花香透帘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动观赏的念头。

  诗的第二句“欲卷珠帘春恨长”,正是写她动念后的内心活动。这时,她虽然无心出户,倒也曾想把珠帘卷起遥望一番,但这里只说“欲卷”,看来并没有真的去卷。其实,卷帘不过举手之劳,问题是她为什么始而欲卷,终于不卷呢,该句内回答了这个问题。其原因为:不见春景,已是春恨绵绵,当然不必再去添加烦恼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当前,闷坐在重帘之内,又会感到时间难熬,愁恨难遣。诗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见月”,就是诗中人决心不卷珠帘而又百无聊赖之余的举动和情态。看来,她是一位有音乐素养的少女,此时不禁拿起乐器,想以音乐打发时间、排遣愁恨;可是,欲弹辄止,并没有真个去弹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着夜空独自出神罢了。这一“斜抱云和”的描写,正如谭元春在《唐诗归》中所说,“以态则至媚,以情则至苦”。可以与这句诗合参的有崔国辅的《古意·净扫黄金阶》“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以及李白的《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些诗句,所写情事虽然各有不同,但都道出了幽囚在深宫中的怨女的极其微妙、也极其痛苦的心情。

  诗的末句交待了她在月下凝望的是什么,又望到了什么。“朦胧树色隐昭阳”,就是她隔帘望见的景色。这一句,既是以景结情,又是景中见情。句中特别值得玩味的是点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阳宫。这与作者另一首《长信秋词》的结尾“卧听南宫清漏长”句中点出南宫的意义是相同的。它暗示诗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处,而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闭着大批宫人的西宫与昭阳殿之间隔着重重门户,距离本来就很遥远,更何况又在夜幕笼罩之中,诗中人所能望见的只是一片朦朦胧胧的树影而已。这时透过一层、深入一步的写法,写诗中人想把怨情倾注向昭阳宫,而这个昭阳宫却望都望不见,这就加倍说明了她的处境之可怜。

  沈德潜《说诗晬语》说:“王龙标绝句,深情幽怨,意旨微茫。”陆时雍《诗镜总论》也说:“王龙标七言绝句,自是唐人《骚》语,深情苦恨,襞襀重重,使人测之无端,玩之无尽。”这首《西宫春怨》是当之无愧的。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21-123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送无可上人

: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雨后初晴,圭峰上蔚蓝天空格外新鲜,我们为草堂寺无可上人送行。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在蛩鸣的秋天,他带着麈尾,离开了寺院,暂别了亲人。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潭水中倒映着他独行的身影,他多次身倚树边休息。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最终他应烟霞之约,把天台山作为近邻。

参考资料:

1、 滕浩选编.青少年古诗词读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5.01:第186页

(guī)峰霁(jì)色新,送此草堂人。
圭峰:山峰名。位于陕西南鄂县东南紫阁峰东,与重云寺相对,其形如圭,故名。下有草堂寺,寺东又有小圭峰。霁色:雨后天空晴朗的蓝色。草堂:寺名。

(zhǔ)尾同离寺,蛩(qióng)鸣暂别亲。
麈: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蛩:蟋蟀。

独行潭(tán)底影,数息树边身。
潭底影:潭水中的倒影。数息:多次休息。树边身:倚在树上的身体。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烟霞:云雾之气,也指山水胜景。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北,为仙霞岭脉之东支。

参考资料:

1、 滕浩选编.青少年古诗词读本:当代世界出版社,2015.01:第186页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在秋雨初晴的时候,诗人送其从弟至天台问道。“蛩鸣”承“霁色新”,见出雨后之情形,“同离寺”则接次句而来。三、四句承上启下,一写送,一写别,由此过渡到“独行”二句。“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为历来传诵的名句。上句写出堂弟孤寂地行走于潭边,清澈的潭水映出他孤独的身影,在形影相吊的意境中给人以一种寂寞感;后一句写堂弟沿途的疲惫,致使他不断地靠在树边休息,这又在寂寞之中增添了无家可依的悲苦。诗句对偶工巧,造语自然奇特,意境幽冷奇峭。这两句,是贾岛生平得意之语,自注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表面上看,这两句承上离别而来,写自己的孤独。由于从弟离去,在潭边行走,只有水底影子相随;几次歇息下来,也只有树木相伴,而从深层次来看,此联又体观了对佛禅的领悟。独行潭边,潭上之人与潭底之影,是一是二,非一非二,亦一亦二,不免使人想到洞山良价看到潭底之影而豁然开悟的事迹。而在树旁歇息,不过是色身而已。那么,离别之事不须看得太重。但禅家讲纳于境而不滞于境,到底未能泯灭心中的感情,所以最后说:“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他对尘世的厌恶和对佛门清静的向往,以及他对堂弟的留恋之情。首联写明送别地点、对象及景色,颔联写送别情景,以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写离别,写气氛,烘托情感。颈联突出写别后诗人孤寂的外部形象和清冷的内在感受,是贾诗本色。尾联写别后相思意。诗层次清晰,写出送别全过程,语言质朴自然,抒情达意深挚浓郁,确可称为“平淡”。“独行”二句虽不一定“三年得”,但刻划人物心理状态却极为真切。

参考资料:

1、 张宏生,章利国著.中国佛教百科全书·诗偈、书画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12 第1版:第83页2、 张学文评著.离梦别魂 历代送别诗词大观:长征出版社,2007.1:第167页3、 马承五主编.唐宋名家诗词笺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4:第198-199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二十三

: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翡翠鸟栖息于南海之滨,雌雄相伴比翼树林间。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哪里知道美人的心思,对它的珍爱不下于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在炎热的南国被杀害,珍丽的羽毛被放在宫殿之中。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美丽的翠羽制成的首饰光艳夺目,用羽毛装饰的被褥绚丽多彩。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难道南海还不算遥远么,可是猎人们还是罗网追杀而来。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因为自己有才华,却反被才华所累,可叹这珍禽翡翠鸟也遭此厄运!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珠树:即三珠树,古代传说中的树名。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yǐ)(nǐ)光首饰,葳(wēi)(ruí)烂锦衾。
旖旎:本为旌旗随风飘扬貌,引申为柔美貌,犹言婀娜。葳蕤:草木茂盛枝叶下垂貌。

岂不在遐远,虞(yú)罗忽见寻。
虞:虞人(周礼执掌打猎的官名)。罗:罗网。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