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系舟渔者陈子上自号

:

本来无系亦无舟,随意江湖可漫游。纵遣西风吹水外,不妨明月烂沙头。

人情平地波澜起,身世虚空日夜浮。安得从君归把钓,只将吾道付沧洲。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张翥

张翥(1287~1368) 元代诗人。字仲举,晋宁(今山西临汾)人。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张翥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585篇诗文

猜你喜欢

殿前欢·楚怀王

: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
《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
楚怀王不辨忠良,把忠心耿耿的屈原逼得投了汨罗江。

《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
读罢《离骚》我空自惆怅。屈子的精神品格可与日月争光。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
伤心之余只有苦笑一场。笑你这个三闾大夫心性太强,为什么不旷达超脱心胸开放?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与其说是江水玷污了你,不如说是你玷污了汨罗江。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mì)罗江。
楚怀王:战国时楚国的国君。公元前328-前299年在位。忠臣跳入汨罗江:指屈原因楚怀王听信谗言,被放逐沅湘间,自沉汨罗江而死。汨罗江,湘江支流,在湖南省东北部。

《离骚》读罢空惆(chóu)(chàng),日月同光。
日月同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称赞《离骚》“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lǘ)强,为甚不身心放?
三闾:指屈原,他曾任三闾大夫。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孟子.离娄上》云:“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沧浪,汉水的下游,这里指汨罗江。

楚怀王,忠臣跳入汨罗江。
《离骚》读罢罗惆怅,日月同光。
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为甚不身心放?
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首句以楚怀王三字喝起,气势森然。跟着说“忠臣跳入汨罗江”直接揭露和控诉历史和社会现实的不平。三、四句是诗人对屈原的景仰和对历史的沉思,种种伤感、迷惑、反思,尽在“罗惆怅”三字之中。惆怅之余,又忽省悟。第五、六句说从伤心转为失笑,笑屈原过于固执,活得不够洒脱,不懂得从“忠臣”的硬壳中自我解放身心,落得可悲的下场。末句以问作结:“沧浪污你?你污沧浪?”诗人连对屈原投江也持非议态度,简直是石破天惊,令人不可思议。这样写,表面上荒诞不经,其实,对屈原的讽笑,不过是冷峭苦涩的反诘,以摆出玩世不恭的姿态蔑视现实,以说屈原不值得为现实牺牲进而彻底否定丑恶的现实。此曲下半首,抑圣为狂,寓曲于笑,能发人之所未发,是全曲最精警之处。朱权《太和正音谱》说作者散曲风格如“天马脱羁”,此曲命意奇诡洒脱,说明作者的思路确是谁也羁缚不住的。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殿前欢·酒杯浓

: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酒杯中的酒香正浓,而春色更令我陶醉。一边喝酒一边赏春,花的美比酒更能醉人,跟随我的书童,边看边喝兴致无穷,和谁一起回去呢,青山一带来相送。归来途中,虽微有醉意,却一点也不疲倦,步履轻快,仿佛如列子御风而行,飘然欲仙。

参考资料:

1、 蔡践解译.元曲全鉴(典藏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252、 杨鼎夫.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三年级下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60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shāo)重。随我奚(xī)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双调:十二宫调之一,是元曲常用宫调。殿前欢:曲牌名。小令兼用。入双调。春色:此处指酒。宋代安定郡王用黄柑酿酒,名为“洞庭春色”。一说即指春天色彩,亦通。山翁:指山简,字季伦。晋时镇守襄阳,好酒,常出游,并常醉酒而归。花梢:指花木的枝梢。奚童:小童仆,书童。列子:即列御寇,战国时郑人。

参考资料:

1、 蔡践解译.元曲全鉴(典藏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252、 杨鼎夫.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三年级下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60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谁人共?一带青山送。乘风列子,列子乘风。

  古时文人墨客常常借酒抒怀,使得酒成就了“钓诗钩”的美名。这篇《殿前欢》正是卢挚乘着酒兴挥洒而成的作品。这首小令写作者携酒游山,任性自然之乐。曲子开篇就带浓浓醉意,而后极力渲染率情任意的醉翁之态,意态飘逸。

  “酒杯浓。一葫芦春色醉山翁,一葫芦酒压花梢重。”开篇三句渗透着浓醇的酒香,满目春色尽在酒中。醉后的卢挚品味出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意趣来。一杯接一杯的美酒,蕴藏着生机勃勃的大地和花枝叶茂的美景。酒“钓”出了春景和醉趣,作者将酒葫芦挂在枝丫上,显示出自己率真自然的醉翁情态。不仅作者自己如此,连书童也兴致高昂:“随我奚童,葫芦干、兴不穷。”两人就算喝尽了葫芦中的美酒,兴致也依然高昂。这时候酒已非必要的存在,作者因酒兴而诗意大发,畅游山水间,忘记了俗世的杂念,变得无拘无束。

  “谁人共,一带青山送。”此时他已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于是有了“乘风列子,列子乘风”这样的妙句。列子名列御寇,是传说中得道的“至人”,是“任真脱俗”的代表。此处借用列子的故事来表现自己饮酒之后所达到的冲而不薄,淡而有味的精神境界。卢挚正如其笔下的醉翁一般,既不追求“桃花源”式的理想,他所表现出来的超然也并不是另有寄托,别有怀抱。官运尚算亨通的他,并没有矫揉造作地强诉愁思,而是表达一种纯净无忧的情怀。他饮酒不是为了排解忧郁,而是为了享受独酌的乐趣。以“酒”贯穿全篇,是这首小令的特色。卢挚处处将情绪的表达与“酒兴”结合起来,使整首曲子读来酣畅淋漓。最后两句句式反复,又增加了几分洒脱之趣。

  卢挚是元代早期散曲作家“清丽派”有影响的人物,但他的“清丽”还没有像以后散曲那样过多地向词靠近。此曲体现了散曲特有的灏烂放达之趣。如“葫芦”一词在全曲中重复出现三次,这种情况是作诗词的大忌,然却是散曲特有的风味。这种以“葫芦”为语脉串通全篇,紧扣“酒杯浓”层层递进展开的作法颇得酣畅爽快的曲旨。而曲尾颠倒反复的句式更增加了全曲的洒脱之趣。此外,清丽之中而兼豪放,也是疏斋散曲的一大特色,此曲以“清”为里,以“放”为面,作者是在“我”的抒展中进入“冲虚”之境的。这种悠远和安宁与诗词大多以一种含蓄的内向深化而进入“超然”之境迥异其趣。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55-572、 吕薇芬 黄卉.散曲流派传(上).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103、 陈思思 于湘婉.元曲鉴赏大全集(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7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天净沙·即事

: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一只只黄莺一只只春燕一派大好阳春,一朵朵红花一条条绿柳实实在在迷人。行为举止一言一事都富有风韵,娇嫩多情。真是体态完美卓绝非凡的佳人。

参考资料:

1、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4月:第181页
(yīng)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yùn)韵。娇娇嫩(nèn)嫩,停停当当人人。
真真:暗用杜荀鹤《松窗杂记》故事:唐进士赵颜得到一位美人图,画家说画上美人名真真,为神女,只要呼其名,一百天就会应声,并可复活。后以“真真”代指美女。风风韵韵:指美女富于风韵。停停当当:指完美妥帖,恰到好处。

参考资料:

1、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4月:第181页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天净沙·即事》系叠字小曲,28字全都用叠字,真可谓妙语天成,自然通俗,诗人全用白描手法,写出久别重逢后喜悦的心情,也写出了心上人的娇柔可爱。

  前四句用春天的莺燕双双飞舞、花柳婆娑多姿来形容两情相悦和女子的美好。后三句赞美女子言谈举止事事都很有风度,富于韵致,又是那么娇美年轻,一切都恰到好处,端端正正。全曲音韵和谐,语带双关,言简意丰,极具特色。

  此曲描写春暖花开时燕飞莺啼,柳绿花红的明丽春景,以及那极具风韵、袅娜娉婷的佳人。此曲最突出的特点是全篇使用叠字,颇具重叠复沓的单间之美,将人之美与景之美交融在一起,互相映衬。

  柳绿花红、菩飞莺啼、美人如云,使人产生暇接的感觉,诗人以语言音韵来表情达意,颇有情致。

参考资料:

1、 《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7月版,第681页2、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4月:第181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鹦鹉曲·渔父

: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侬家鹦鹉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舟,睡煞江南烟雨。
我家在鹦鹉洲边住,是一个不识字的打鱼人。我在波涛中一叶扁舟上睡着了,外面下着大雨。

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绿蓑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醒来时感到满眼青山都染上了暮色。抖擞绿蓑衣要回家去了。就算我从前错怪了天公,他也安排我做了渔翁啊。

参考资料:

1、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40页

(nóng)家鹦(yīng)(wǔ)洲边住,是个不识字渔父。浪花中一叶扁(piān)舟,睡煞(shà)江南烟雨。
鹦鹉曲:原名(黑漆弩),后因本曲首句易名为鹦鹉曲。侬:我,吴地方言。鹦鹉洲:在今昔对比武汉市汉阳西南长江中,后被江水冲没。此乃泛指。睡煞:睡得香甜沉酣。煞,甚极。烟雨:烟雾般的濛濛细雨。

觉来时满眼青山暮,抖擞绿蓑(suō)归去。算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抖擞:此作抖动、振动。甚也有:真也有,正也有。

参考资料:

1、 关汉卿.元曲三百首: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40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白沟

: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
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
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
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
宝符藏山自可取,可子孙中谁是杰出英雄。

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
宋朝明月照不到幽燕,没有刘邦的功业何必空唱《大风歌》。

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
赵普反对宋太祖收复幽燕本无四方志,可笑求和的“澶渊之盟”竞成百年丰功。

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辽金侵入中原江淮已成为宋金国界,只归罪于宋徽宗亡国恐怕未必公允。

参考资料:

1、 张国动主编;张国动,闫立君,开芳,张圣洁选注;张圣洁统稿,.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01:第320-321页2、 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3册 宋朝、元朝:武汉出版社,2016.07:第766-767页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
白沟:指今河北容城东面的白沟河。北宋时,宋辽以此为界,故又名界河。宝符藏山:“宝符藏山”故事出自《史记·赵世家》。攻:研究,借鉴。

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
幽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五代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借其势力建立了后晋王朝。空歌海内风:意为宋太祖未能像刘邦那样威加四海,一统天下。空:徒然。

赵普元无四方志,澶(chán)渊堪(kān)笑百年功。
赵普:北宋大臣,官至宰相。元:同“原”,根本。澶渊:指澶渊之盟,北宋与辽所订和约。

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宣和:宋徽宗年号,此代指宋徽宗。

参考资料:

1、 张国动主编;张国动,闫立君,开芳,张圣洁选注;张圣洁统稿,.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01:第320-321页2、 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3册 宋朝、元朝:武汉出版社,2016.07:第766-767页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
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
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
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首联开门见山,指出宋太祖曾图谋收取幽燕,但并未见诸行动,而予孙又不能继承伐燕的遗志,更是一代不如一代。

  颔联沉痛指出严重后果,诗人用两个地名构成对仗,指出北宋没有收复沦陷的国土,空有统一之名,而无统一之实。

  颈联举出两个具体事例构成对仗,开国大臣本无统一大志,而后来的真宗在战争胜利时,又订出屈辱求和的城渊之盟。所谓澶渊和约就遗笑百年。

  尾联议论作结。辽金入侵中原,北宋灭亡,靖康南渡,界河南移,由自沟推至江淮。产生这一局面,仅责怪徽宗,有欠公允。造成北宋覆灭之祸,未能实现统一,其直接原因是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一味妥协退让的结果。

  诗人激于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回顾了北宋一代的兴亡,批判了北宋开国后对敌退让求和的妥协政策。

  全诗“以议论入诗”,但不是抽象的议论,而是运用诗的语言,进行形象的描写。不说北宋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而蜕“幽燕不照中天月”。不说界河南移,而说“白沟移向江淮去”。诗中运用两个典故,自然贴切;而且由虚转实,引史论今。对北宋之亡不单是进行客观的剖析,而且注入了强烈的抒情。诗人对北宋的屈辱求和,给予严正的批判,其中饱含了深刻而沉痛的爱国之情。

参考资料:

1、 王烈夫编著.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3册 宋朝、元朝:武汉出版社,2016.07:第766-767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