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荷叶(咏荷)
猛忆西湖,当年一梦难忘。折得曾将盖雨,归思如狂。水云千里,不堪更、回首思量。而今把酒,为伊沈醉何妨。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弯弯的新月挂在林梢,潜流的沟水在枯塘中鸣响,不时望见稀疏的星星闪落在画檐上,原来是几点飞萤小巧的身影。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
思归的乡情已不如往日那般深重,却依旧缠绕在心中。新谱写了歌曲想请歌女来唱,却空对着烟波浩渺的宽阔水面。
参考资料:
1、 韦立军 .《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出版社 ,2009年:第174页2、 唐圭璋 等.《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482-484页新月挂林梢(shāo),暗水鸣枯沼(zhǎo)。时见疏星落画檐(yán),几点流萤(yíng)小。
暗水:潜流的沟水。枯沼:这里指即将干涸的池塘。画檐:有画饰的屋檐。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水阔烟波渺(miǎo)。
连环绕:连接成串的玉连环,常指难以解开的忧愁。这里指连续往返的样子。新声:新谱的曲子。采菱:采菱之人,代指歌女。水阔:宽阔的水面。
参考资料:
1、 韦立军 .《宋词鉴赏辞典》:北京出版社 ,2009年:第174页2、 唐圭璋 等.《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482-484页该词是宋代词人叶梦得所作的一首咏怀词,先用“新月”与“暗水”对比,用“疏星”与“流萤”对比,描写了眼前所见所闻的自然现象,构思极为巧妙。
坐在凤凰亭里,四周一片寂静。仰视天空,见一弯新月慢慢升起,正高挂树梢;侧耳细听,即将干涸的弯曲的池塘,还有涓涓的流水声在暗中发出枯竭前的悲鸣。再纵目四望:稀疏的明星不时从画檐前落下;却有几点流萤在暗处闪闪发光,自由自在地随意到处飘动。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由于是“常见”,便很少有人注意它,更没有人把它集中起来描绘、观察、思考。“新月”是在成长、向上的,不会变成弯曲的“枯沼”,“疏星”是大而明、高而洁的,可是它落下的时候,它的亮光还不如暗处闪闪发光的萤火虫。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却饱含着人生哲理。
“归意已无多,故作连环绕。”叶梦得祖籍苏州晚年闲居吴兴,据《湖州府志》载:“叶元辅居乌程,至梦得已四世。”乌程,即吴兴也。叶梦得居吴兴已“四世”,当然是第二故乡,他的“归意无多”这是原因之一。其二,眼前景色给他以启示:“新月”与“枯沼”,“疏星”与“流萤”都相去无多;从中悟得的道理谱就新声去问他的知音“采菱”人,可是水天空阔、烟波浩渺,却又是无处可寻了。
这首词寓理于物,寓理于情,艺术技巧是很高明的。
参考资料:
1、 李静等 著.《唐诗宋词》:华文出版社,2009年:第204-205页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燕子呢喃,春光迷人。白昼忽然交长。看园林景色。繁花盛开如一片绚丽多彩的锦绣。海棠经过一番春雨.如胭脂一般红艳的花瓣被雨浸透。柳叶展开宫眉。翠叶拂弄行人的头。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到郊外去踏青,恣意歌唱牵手。我已经醉意醺醺。还想寻找美酒。问牧童,他遥遥指着远处的孤村说:“杏花深处的人家有。”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选;王思熠主编.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第106页燕子呢(ní)喃(nán),景色乍长春昼。睹园林、万花如绣。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锦缠道:词牌名,又名《锦缠头》、《锦缠绊》。双调六十六字,上片六句四仄韵,下片六句三仄韵。呢喃: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宫眉:古代皇宫中妇女的画眉。这里指柳叶如眉。翠:指柳叶之色。
向郊原踏青,恣(zì)歌携手。醉醺(xūn)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踏青:即游春。恣:肆意;尽情。醉醺醺:形容人喝醉酒,醉得一塌糊涂的样子。亦指半醉貌。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选;王思熠主编.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第106页上片着意描写春景。“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点明时节是早春,时间是白昼。
“睹园林”以下描写春色蓬勃的园林。“万花如绣”运用比喻总括春色,表现出大自然旺盛的生机。“海棠经雨胭脂透。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这是在总括之后具体描写海棠花以及柳条。词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海棠拟为胭脂、柳叶比作宫眉。“胭脂透”写出了经雨后海棠的鲜艳色泽;而一个“翠”字则将柳叶碧嫩的颜色写了出来。红花碧柳,两相映衬,十分耀目,显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春色。
下片着重抒发游兴。“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说明踏青者并非一人,而是一群人手拉着手集体出游。这两句既点明了郊游之乐,又将载歌载舞的郊游场面描写得十分热闹。“醉醺醺、尚寻芳酒”,本就已经醉意醺醺了,可郊游之人还要寻醉,足见其不拘形迹、恣纵狂放的情态。“问牧童”三句,化用杜牧《清明》一诗中“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意,将踏青的欢畅意绪推至最高点。
全词围绕着“春游”这个题目层层深入,写尽春色,写尽游人的雅兴。不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写得有声有色,情景交融,淋漓尽致,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生活时代人们的情趣,流露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审美的角度看,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趣和艺术功力,都属上乘之作,值得借鉴。
参考资料:
1、 (清)朱孝臧编选;王思熠主编.宋词三百首全解: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09:第106页2、 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01:第155页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怎么都无法将春天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让这满地都是脏污的凋落残花。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小怜姑娘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天庭。随风飘扬的杨絮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3-54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2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01留春不住,费尽莺(yīng)儿语。满地残红宫锦(jǐn)污,昨夜南园风雨。
宫锦:宫廷监制并特有的锦缎。这里喻指落花。“满地”“昨夜”二句:应作倒装理解。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小怜:北齐后主淑妃冯小怜,善弹琵琶。这里借指弹琵琶的歌女。杨花:一作“梨花”。
参考资料:
1、 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53-542、 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42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01此词上片以倒装句式描绘暮春萧条的景色,抒写惜花惜春的情意,表达了作者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惆怅情怀;下片抒写暮春伤逝念远的幽怨,以暮春纷飞的杨花不肯飞入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表达了作者不亲权贵的品格。全词情景交融,清新婉丽,曲折多致,笔法精妙,堪称伤春词中的佳作。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之感。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已满地残红了。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感。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好像词人叹息。写莺语的“费尽”,实是衬托出词人的失落感,因为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是自然规律与莺儿无关。妙词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残败的暮春图画。开头从听莺声写起,转而便诉诸视觉。一夜风雨过后,园花凋谢,残红败蕊,满地飘零,狼藉不堪。百花盛开时,灿烂本如宫锦,可惜此时给糟塌得不成样子了!“满地残红”自是残春时节的典型景色,比之美好宫锦之被污损,词人痛惜之情可见。
下面又从视觉转到听觉上来:正当词人目睹这如花似锦的春天匆匆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仿佛从远处传来歌女小怜之辈弹奏琵琶的声音,“弦弦掩抑声声思”,那弦弦声声正是惜春惜花之情。小怜,即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因她“慧黠能弹琵琶”,后代诗人常用以借指歌女。此词中“小怜初上琵琶”,是从李驾《冯小怜》诗“湾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句化出。这琶琶之声哀婉动人,当此即将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闺中佳人长夜不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飞越千里关山,追寻天涯游子。这里,作者抒写的是由春天的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
最后,词人写到眼前触目皆是的杨花——这一暮春特有的风光:只见那如雪的飞花飘扬,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画堂朱户。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融情于景,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性情与风骨,堪称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
参考资料:
1、 高原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528-529春翦绿波,日明金渚,镜光尽浸寒碧。喜溢双蛾,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那时同醉,锦袍湿、乌纱欹侧。英游何在,满目青山,飞下孤白。
春风剪出了条条绿波,阳光把山下的沙洲染成金色,江水如一面巨大的镜子,印映浸泡着两岸碧树千棵。东西梁山夹江相互望着,远远望去恰似美女描画的双眉,迎风嫣然一笑,耸立万年依旧含情脉脉。当年就在这里李白与崔宗醉中游乐,锦袍被江水浸湿,乌纱帽歪斜在一侧。潇洒地泛舟何人能见,满目都是座座青山,还有那皎然银月。
片帆谁上天门,我亦明朝,是天门客。平生高兴,青莲一叶,从此飘然八极。矶头绿树,见白马、书生破敌。百年前事,欲问东风,酒醒长笛。
谁扬片帆从天门山过?明天我也是天门山客。平生无求最欢畅,驾着一叶扁舟从此飘然游四方。山头绿树抽新芽,犹见当年兵马在厮杀,白马将军虞允文,大破金兵于采石矶。百年前事已去如清风,诗仙、白马谁是英雄?欲向东风问个究竟,远处长笛声让我突然酒醒。
参考资料:
1、 易文言网.庆宫春·重登峨眉亭感旧春翦(jiǎn)绿波,日明金渚(zhǔ),镜光尽浸寒碧。喜溢双蛾(é),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那时同醉,锦袍湿、乌纱欹(qī)侧。英游何在,满目青山,飞下孤白。
喜溢双蛾,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指远处夹江而立的天门山如同女子的双眉,含情相对。那时同醉,锦袍湿、乌纱敧侧:此指李白。传说李白醉后在采石矶上采月落水而死。英游:英俊之辈;才智杰出的人物。孤白:月亮。
片帆谁上天门,我亦明朝,是天门客。平生高兴,青莲一叶,从此飘然八极。矶(jī)头绿树,见白马、书生破敌。百年前事,欲问东风,酒醒长笛。
青莲一叶:青莲,青色莲花,瓣长而广,青白分明。李白即号青莲居士。此指作者想象像李白一样悠游江湖。八极:八方极远之地。见白马、书生破敌:指南宋初年虞允文在采石矶大败金兵的战役。“白马”比喻虞允文在战争中的洒脱状。因虞允文为文官故称其为“书生”。
参考资料:
1、 易文言网.庆宫春·重登峨眉亭感旧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被午夜、漏声催箭,晓光侵阙。花覆千官鸾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恨黑风吹雨湿霓裳,歌声歇。
宋理宗与谢后整日欢娱,宴会通宵达旦,尽情享乐,人们沉漫在欢乐之中,不觉晨曦已照宫楼。鸾阁外、花丛中文武百官肃立庆贺,龙楼旁、宝鼎中香烟缭绕。元兵南下,一切豪华顿时烟消云散。
人去后,书应绝。肠断处,心难说。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事去空流东汴水,愁来不见西湖月。有谁知、海上泣婵娟,菱花缺。
人走之后,家书已绝。断肠之时,无人诉说。哪能承受杜鹃啼血,遍地哀鸣。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有谁知,北方的边鄙之处,有伊人在哭泣,菱花形的铜镜一碎为二。
参考资料:
1、 马丽选注.满江红:东方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第71-72页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被午夜、漏声催箭,晓光侵阙(què)。花覆千官鸾(luán)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恨黑风吹雨湿霓(ní)裳,歌声歇。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上江虹》、《念良游》、《伤春曲》。王昭仪:即王清惠。作者被元得之前,曾在官廷作琴侍,与王清惠关系甚密。天上人家:指皇官。王母:指谢后。漏:滴漏,古代一种滴水计时工具。阙:官门两边供望的楼,泛指帝王住所。
人去后,书应绝。肠断处,心难说。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事去空流东汴(biàn)水,愁来不见西湖月。有谁知、海上泣婵娟,菱花缺。
杜字:古代蜀国望帝的姓名,相传他死后灵魂化做杜鹏鸟,鸣声凄切,古人又以为,此鸟啼声不断,出血乃止。海上:指北方边鄙之处。
参考资料:
1、 马丽选注.满江红:东方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第71-72页该词上片追述昔日官中的繁华生活,下片设想王昭仪的处境和心曲,代她一诉衷肠。全词多次使用典故,描述了家国破碎的凄惨,将词人内心的哀愁表达地淋漓尽致。
上片主要以追述昔日宫中的繁华生活为主,和王词原作相同。二人身份不同,回忆内容不一。王词中回忆得充之经历,而汪词中多回忆宴会。“天上”三句,借西王母瑶池蟠桃大会的盛况,比喻谢后欢宴的乐。“被午夜”两句,宴会气热烈,通宵达旦,一夜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花覆”二句看出场面的豪华。阁外,龙楼房,花团锦簇,香烟绕。帝王将相,气派十足。
“根黑风”两句,战争的血雨风急降临,豪华顿失。汪词取意于白居易《长根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汪词改用“黑风吹雨”的意象,表达十分含蓄。
“人去后”四个三字句,节奏急促,如音节中的快拍,刻画出王清惠北上后的心境:家书断绝,肝肠寸断,无人可诉。这主要写乡愁。“心难说”是翻录王词原作“千古恨,凭谁说”句,讲家愁国根。时值苍生涂炭,江山疮痍,形势危艰,令人柔肠寸断,加深了“难说”的深度。“杜鹃啼血”常作为国亡家破痛烈心情的象征。“事去”一联,不仅对偶精工,而且内容深广。
“东汴水”句指金灭北宋,“西湖月”句指元灭南宋,十四个字将南北宋亡国历史概括无遗。“西湖月”对应“人去后”其中蕴藏浓浓乡愁。汪元量在北地曾有《向州月夜酒边赋西湖月》长诗:“月亦伤心不肯明,人亦吞声泪如雨。”
词结尾“有谁知”三句,“有谁知”意为此词无他人知,只有己知。“泣”字和王清惠原词中的“泪沾襟血”遥遥相对。汪词引用此典,以镜破喻亲人离散,兼喻国家山河破碎。
汪元量这首和词挥酒自如,用语贴切。和王清惠原作相比,意思相近而不雷同,押其韵而不拘常,丝毫不见丝毫的窘迫和束缚。词中既有对王词的唱和,又倾诉出知己之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词中。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第189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