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馀。
今天我离开了寻阳,已经是离家千里之外了。
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
住在水中荷花边,为你寄上一封家书。
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
虽然辛苦不相同,却因为两地分离而悲怆。
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
我自从到秋浦之后,三年中很少收到北来的书信。
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
年轻的容颜已经老去,头上的白发没有办法除去。
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
有个客人来自梁苑,手中提着五色鱼。
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打开鱼肚子看到你的书信,问我有什么打算。
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
虽然路途遥远,江山阻隔,但我们心念如一,永远不变。
参考资料:
1、 《国学曲藏书系》丛书编委会.国学典藏书系 李白诗集.长春市: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291-292页2、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90-292页我今寻阳去,辞家千里馀(yú)。
寻阳:即浔阳,故郡名,在今江西九江市。
结荷倦水宿,却寄大雷书。
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
怆:伤悲,凄怆。
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shū)。
疏:稀少。
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
有客自梁苑(yuàn),手携五色鱼。
梁苑:又叫梁园,兔园,汉代梁孝王刘武所造。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当时,李白的家眷正迁居河南。五色鱼:指书信。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信封。李白所谓“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即指妻子托人捎来的书信。
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
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shū)。
道阻:道路阻隔。殊:两样,不同。
参考资料:
1、 《国学曲藏书系》丛书编委会.国学典藏书系 李白诗集.长春市: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291-292页2、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90-292页全诗采用自述或诉说的语气,如话家常。一开始就说:“我今寻阳去,辞家千余里。”语言平白如话,十分简朴,和口语没什么区别,平实而意蕴较深。如“虽不同辛苦,怆离各自居”,说妻子虽然不曾和自己一样奔波,一样辛苦,但二人相距千里,各自感到独居之苦是一样的。一个“怆”字将离别之苦写的悲伤凄然,牵动人的情感。又如“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诗人抓住妻子的“红颜”,自己的“白发”,写一个因愁悲而红颜落尽,一个因忧伤而白发拔掉又长,两颗悲伤已极的心是同样的。写得情深意切,耐人咀嚼。还如“有客自梁苑,手携五色鱼,开鱼得锦字,归问我何如。”一封家书,难得一捎,内容一定不少,诗人却只引出一句:“归问我何如。”这显然是妻子说一千道一万中最关心的,也是诗人最盼望的,因而也是最能反映夫妻之间的情感的。此言一句胜万句,读着它便津津然生于口腹间。诗歌的最后不是让妻子如愿,而是诗人继续前行:“江山虽道阻,意合不为殊。”虽然行程在继续,道路阻隔,相距越来越远,但两人都在经常思念对方,两颗心永远连在一起。到此搁笔,余味深浓。
总之,这首诗是在平淡中见真情。
参考资料:
1、 杨辇宗,杨实诚.爱情诗注析.太原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290-292页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见的人满含哀愁啊?为何还让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帏帐之上?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36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dài)瑁(mào)梁。
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卢家少妇:泛指少妇。郁金堂:以郁金香料涂抹的堂屋。堂,一作“香”。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玳瑁: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
九月寒砧(zhēn)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寒砧: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木叶:树叶。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音:一作“军”。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jiāo)明月照流黄。
教:使。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更教:一作“使妾”。照:一作“对”。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5-36这首七律,是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此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此诗对后来唐代律诗,尤其是边塞诗影响很大,历来评价甚高。姚鼐说它“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卢家少妇,名莫愁,梁武帝萧衍诗中的人物,后来用作少妇的代称。郁金是一种香料,和泥涂壁能使室内芳香;玳瑁是一种海龟,龟甲极美观,可作装饰品。开头两句以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四壁以郁金香和泥涂饰,顶梁也用玳瑁壳装点起来,无比芬芳,无比华丽。连海燕也飞到梁上来安栖了。“双栖”两字,暗用比兴。看到梁上海燕那相依相偎的柔情密意,这位“莫愁”女也许有所感触吧。此时,又听到窗外西风吹落叶的声音和频频传来的捣衣的砧杵之声。秋深了,天凉了,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有征夫游子在外的人家,就更要格外加紧了。这进一步勾起少妇心中之愁。“寒砧催木叶”,造句十分奇警。分明是萧萧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诗人却故意主宾倒置,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心理反响。事实上,正是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在催动着闺中少妇的相思,促使她更觉内心的空虚寂寞,更觉不见所思的愁苦。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她的苦苦相忆,也已整整十年了。
颈联出句的“白狼河北”正应上联的辽阳。主人公想:十年了,夫婿音讯断绝,他现在处境怎样?命运是吉是凶?几时才能归来?还有无归来之日?一切一切,都在茫茫未卜之中,叫人连怀念都没有一个准着落。因此,这位长安城南的思妇,在这秋夜空闺之中,心境就不单是孤独、寂寥,也不只是思念、盼望,而且在担心,在忧虑,在惴惴不安,愈思愈愁,愈想愈怕,以至于不敢想象了。上联的“忆”字,在这里有了更深一层的表现。
寒砧声声,秋叶萧萧,叫卢家少妇无法入眠。更有那一轮恼人的明月,竟也来凑趣,透过窗纱把流黄帏帐照得明晃晃的炫人眼目,给人愁上添愁。前六句是诗人充满同情的描述,到这结尾两句则转为女主人公愁苦已极的独白,她不胜其愁而迁怒于明月了。诗句构思新巧,比之前人写望月怀远的意境大大开拓一步,从而增强了抒情色彩。
这首诗,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海燕双栖玳瑁梁”烘托“卢家少妇郁金堂”的孤独寂寞,寒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尾联“含愁独不见”的情语借助“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便显得余韵无穷。论手法,则有反面的映照(“海燕双栖”),有正面的衬托(“木叶”、“秋夜长”),多方面多角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也未脱尽齐梁以来的浮艳习气,却显得境界广远,气势飞动,读起来给人一种“顺流直下”(《诗薮·内编》卷五)之感。
河右澶漫,顽为之魁。
河右土地宽广,李贼占山为王。
王师如雷震,昆仑以颓。
天兵如雷迅猛,震得昆仑欲坍。
上聋下聪,骜不可回。
昏聩不听忠告,李轨积恶难返。
助雠抗有德,惟人之灾。
倒行逆施降灾,万家生灵涂炭。
乃溃乃奋,执缚归厥命。
河右人神共怒,缚贼押解长安。
万室蒙其仁,一夫则病。
百姓始蒙仁德,独夫命归黄泉。
濡以鸿泽,皇之圣。
鸿泽沐浴庶民,三呼圣人李渊。
威畏德怀,功以定。
恩威并施服众,功业臻于大唐。
顺之于理,物咸遂厥性。
顺天顺民顺理,江山万物荣昌。
河右澶(dàn)漫,顽为之魁(kuí)。
澶漫:宽而长,指面积方圆。顽:此处指李轨。魁:首领。
王师如雷震,昆仑以颓。
昆仑以颓:昆仑山因而倾塌。颓:倒塌。
上聋下聪,骜不可回。
上聋下聪:上聋指李轨,下聪谓其部将安兴贵。 骜:通“傲”。
助雠(chóu)抗有德,惟人之灾。
雠:通“仇”。有德:有德之君。
乃溃乃奋,执缚归厥(jué)命。
乃溃乃奋:(人们于是)既恼怒又奋起(出击)。溃:恼怒,奋:奋起、举起。厥:代词,指李轨。
万室蒙其仁,一夫则病。
一夫则病:诛杀李轨。一夫:指李轨。病:使……受严厉惩罚,这里指处以极刑。
濡以鸿泽,皇之圣。
威畏德怀,功以定。
威畏德怀:使动用法,意思是:威严令人畏惧,德仁使人感怀。
顺之于理,物咸遂厥性。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腊(là)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腊月:农历十二月。天街:京城里的街道。雪似盐:《世说新语·言语》:“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jí)藜(lí)衔。
蒺藜:植物名,实有刺。
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听说你要出门远行,仗剑辞别朋友亲人。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幕府之中堪为才子,将军作主任用贤能。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边关一带常多雨雪,出塞途中风沙阵阵。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安边良策应当贡献,男儿报国莫惜生命。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74-76逢君说行迈,倚(yǐ)剑别交亲。
行迈:远行。倚剑:仗剑。交亲:交结很深的亲友。
幕(mù)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幕府:军队出征施用帐幕,故将军的府署称为幕府。将军:指董判官的上级将领。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长策:好计策。莫顾身:不顾惜自身。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74-76送友人赴边,这是高适边塞诗中常见题材。这篇作品以极朴素的语言、极深厚的情谊,慰勉友人莫辞旅途艰辛,施展才略,立功边关。
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情”既悲且壮,而且暗示了友人的身分是从戎,交待了友人行迈辞亲的原因是御边。“行迈”,已可见旅途遥远;辞亲,更不免心中眷恋,然而用“倚剑”二字,不仅点出此行为投身戎旅,而且使辞亲远行带上慷慨之气。
次联写友人赴边作判官,供职幕府,将军以主人身份盛待才子。这两句承接首联,预言友人此次赴边,可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文才,必受主将的赏识,而得真诚接待。如诗人在《别冯判官》一诗中所写道的:“才子方为客,将军正渴贤,遥知幕府下,书记日翩翩。”董判官以才子之能,投奔渴贤之将军,必以其翩翩之姿,得意于将军幕府。诗人在预祝之中,流露出一股羡慕之情。这是诗人对友人赴边后的设想,也是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
颈联仍承上两句设想友人赴边途中的情景。先“近关”,再“出塞”,紧扣“行迈”,具体写出路途遥远;“多雨雪”,“有风尘”,遥领末句,如实描绘边塞苦寒。可见旅途之苦辛。诗人多次出塞,对边地苦寒有切身体验,曾不止一次在诗中提到。如“关山唯一道,雨雪近三边”(《别冯判官》),如“莫言关塞极,云雪尚漫漫”(《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如“北使径大寒,关山饶苦辛”(《答侯少府》)等等。因而“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两句并非夸张之笔,不过是实写关塞景物,从而逼出诗的结尾两句:“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尾联勉励友人莫畏艰辛,要经得住雨雪风尘之苦,为保卫边防贡献良策,为祖国立功奋不顾身。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是一种先抑后扬的笔法,使诗歌顿生波澜。“男儿莫顾身”是对友人的慰勉,但也反映了诗人自己立功边塞的愿望和为国事献身的精神,以高昂的情调回答开头“行迈”的问题,结束全诗,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首联实写眼前,稍露惆张;次联预言今后,情调陡转;三联写旅途情况,凄苦不堪;尾联劝友人立功,文势高扬。全诗先扬后抑,跌宕有致,胸襟抱负,令人钦佩。
参考资料:
1、 张学文.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重庆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74-762、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第1版: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