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子为王,母为虏。
儿子啊,你为赵王,而你的母亲却成了奴隶。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整日舂米一直到日落西山,常常在死亡边沿徘徊。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与你相离三千里,应当让谁去给你送信,告知你实情呢?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 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6子为王,母为虏(lǔ)。
子为王:指戚夫人之子刘如意为赵王。虏:奴仆。
终日舂(chōng)薄暮,常与死为伍。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使破碎或去皮壳。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rǔ)。
三千里:此处为虚指,赵王刘如意的封国位于赵地,与京城长安相隔甚远。女:通“汝”,你。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 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6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
《戚夫人歌》是汉高祖宠妃戚夫人被囚禁在永巷操杵舂作之时脱口而作的诗歌。此诗唱出了戚夫人悲苦的生活,思子的情怀,以及愤怒的心声。全诗歌辞朴实,明白如话,却哀怨感愤、摄人心魄。
“子为王,母为虏”。《戚夫人歌》这两句平平的开头,实包含了吕后与戚夫人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作为刘邦的宠姬,戚夫人也曾有过一段昙花一现式的体面和风光:她在刘邦称王汉中以后,常侍左右、深得“爱幸”,竟使“为人刚毅,佐高帝定天下”的原配吕后,也因此日见冷落和疏远;她的儿子赵王如意,因为颇有乃父“无赖”之性,不像吕后之子刘盈(后为惠帝)那般“仁弱”,更被刘邦赞为“类我”,几乎取代刘盈立为太子。因为有这样一段关涉帝位的争斗,吕后早就恨透了戚夫人。一当刘邦驾崩,吕后立即下令,将戚夫人囚禁“永巷”(别宫),“髡钳(剃去头发、颈戴铁圈),衣赭衣(罪犯所穿赤褐色衣服)”,罚她操杵舂作。戚夫人贵为高帝之妃、赵王之母,旦暮之间便成了吕后的阶下之囚,反映了汉廷后宫突起的风波何其险恶!《戚夫人歌》开头两句,正以戚夫人母子地位的鲜明对比,唱出了这位贵夫人身陷“永巷”的怨愤和不平。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则紧承起句,进一步抒写戚夫人自朝至暮舂作不息的痛苦境遇。戚夫人当然明白:刘邦一死,刘盈继立为帝,身为“皇太后”的吕雉,是再也不会放过她的了。囚于“永巷”,罚以舂作,不过是为了羞辱她罢了;羞辱过后,还不要致她死命?她实在就是一位迟早待戮的死囚而已!“常与死为伍”一句,酸楚恻怛,使悲愤的唱叹,一下化作绝望的呼号,令人不堪卒听。
《戚夫人歌》从字面上看,句句明白易懂,但具有使人读后感到心情沉重的效果。戚夫人在诗中如泣如诉,字里行间充溢着惨凄忧郁之情。她深感不满的是自己身为藩王的母亲,却在为别人做奴隶,被迫从早到晚不停地舂米,这样的生活好比在死亡的边沿上挣扎,却没有人能把自己这种处境告诉那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她多么希望能有人来救她脱出这无边的苦海啊!她在呼喊,在求救,这也是她唯一能采用的呼救方式。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 等.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62、 李春祥 等.乐府诗鉴赏辞典.郑州:中洲古籍出版社,1990:105
)
其一:【琴曲出自王实甫《西厢记》】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作: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作: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有位俊秀美丽的女子啊,我见了她的容貌就此难以忘怀。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我就像那在空中回旋高飞的凤鸟,在天下各处寻觅著凰鸟。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可惜那心中的佳人啊,未曾住在我家东墙邻近的地方。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我以琴声替代心中情语,姑且描写我内心的情意。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何时能允诺婚事,慰藉我往返徘徊,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希望我的德行可以与你相配,与你携手同在而成百年好合。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无法与你比翼偕飞、百年好合,这样的伤情结果,令我沦陷于情愁而欲丧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凤鸟啊凤鸟,回到了家乡,行踪无定,游览天下只为寻求心中的凰鸟。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未遇凰鸟时啊,不知所往,怎能悟解今日登门后心中所感?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有位美丽而娴雅贞静的女子在她的居室,居处虽近,这美丽女子却离我很远,思念之情,正残虐着我的心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如何能够得此良缘,结为夫妇,做那恩爱的交颈鸳鸯,但愿我这凤鸟,能与你这凰鸟一同双飞,天际游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凰鸟啊凰鸟愿你与我起居相依,形影不离,哺育生子,永远做我的配偶。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情投意合,两心和睦谐顺。半夜里与我互相追随,又有谁会知晓?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展开双翼一起远走高飞,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使我悲伤。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作: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áo)翔兮,四海求凰。
翱翔:鸟回旋飞翔。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ěr)人遐(xiá)毒我肠。
室:房屋;迩:近。房屋就在近处,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xié)颃(háng)兮共翱翔!
颉颃:原指鸟上下翻飞,引申为不相上下,互相抗衡。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zī)尾永为妃。
孳尾:为动物交配繁殖,后多指交尾。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其一:【琴曲出自王实甫《西厢记》】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作: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这首《凤求凰》表达了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畅明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合了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为后人所不能逾越。后来的人根据二人的爱情故事,谱成了经久不衰的琴谱“凤求凰”,千年以来吟唱不已。
第一首表达相如对文君的无限倾慕和热烈追求。相如自喻为凤,比文君为皇(凰),在本诗的特定背景中有多重含义。其一凤凰是传说中的神鸟,雄曰凤,雌曰凰。古人称麟、凤、龟、龙为天地间“四灵”,(《礼记·礼运》)凤凰则为鸟中之王。《大戴礼·易本名》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长卿自幼慕蔺相如之为人才改名“相如”,又在当时文坛上已负盛名;文君亦才貌超绝非等闲女流。故此处比为凤凰,正有浩气凌云、自命非凡之意。
“遨游四海”更加强了一层寓意,既紧扣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羽弱水,莫(暮)宿风穴”(郭璞注《尔雅》引天老云)的神话传说,又隐喻相如的宦游经历:此前他曾游京师,被景帝任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相如志不获展,因借病辞官客游天梁。梁孝王广纳文士,相如在其门下“与诸生游士居数岁”。后因梁王卒,这才反“归故乡”。足见其“良禽择木而栖。”
其二,古人常以“凤凰于飞”、“鸾凤和鸣”喻夫妻和谐美好。如《左传·庄公廿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铿锵。”此处则以凤求凰喻相如向文君求爱,而“遨游四海”,则意味着佳偶之难得。
其三,凤凰又与音乐相关。如《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又《列仙传》载: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吹箫,凤凰皆来止其屋,穆公为作凤台,后弄玉夫妇皆乘凤而去。故李贺尝以“昆山玉碎凤凰叫”(《李凭箜篌引》)比音乐之美。文君雅好音乐,相如以琴声“求其凰”,正喻以琴心求知音之意,使人想起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的音乐交浪,从而发出芸芸人海,知音难觅之叹。
第二首写得更为大胆炽烈,暗约文君半夜幽会,并一起私奔。
“孳尾”,指鸟兽雌雄交媾。《尚书·尧典》:“厥民析,鸟兽孳尾。”《传》云:“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妃”,配偶。《说文》:“妃,匹也。”“交情通意”,交流沟通情意,即情投意合。“中夜”,即半夜。前两句呼唤文君前来幽媾结合,三四句暗示彼此情投意合连夜私奔,不会有人知道;五六句表明远走高飞,叮咛对方不要使我失望,徒然为你感念相思而悲伤。盖相如既已事前买通文君婢女暗通殷勤,对文君寡居心理状态和爱情理想亦早有了解,而今复以琴心挑之,故敢大胆无忌如此。
这两首琴歌之所以赢得后人津津乐道,首先在于“凤求凰”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思想。相如文君大胆冲破了封建礼教的罗网和封建家长制的樊篱,什么“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什么“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仪礼·丧服》)什么“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班昭《女诫》)什么“男女……无币不相见,”(《礼记·坊记》)“门当户对”等等神圣礼法,统统被相如文君的大胆私奔行动崐踩在脚下,成为后代男女青年争取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一面旗帜。试看榜样的力量在后代文学中的影响吧:《西厢记》中张生亦隔墙弹唱《凤求凰》,说:“昔日司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虽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在公公面前更以文君私奔相如为自己私奔辩护;《玉簪记》中潘必正亦以琴心挑动陈妙常私下结合;《琴心记》更是直接把相如文君故事搬上舞台……足见《凤求凰》反封建之影响深远。
其次,在艺术上,这两首琴歌,以“凤求凰”为通体比兴,不仅包含了热烈的求偶,而且也象征着男女主人公理想的非凡,旨趣的高尚,知音的默契等丰富的意蕴。全诗言浅意深,音节流亮,感情热烈奔放而又深挚缠绵,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即使是后人伪托之作,亦并不因此而减弱其艺术价值。
)
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叀礙,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讬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叀礙,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
你好像陶制的罐子。看你所处的位置,就像被悬挂在井口边。虽处于高处面临深水,动一下便有危险。你肚里所装的不是酒而是凉水。你不能左右晃动,并被拴上绳悬挂在高的地方。一旦绳子被挂住,被井壁上的砖碰碎,便会被抛到浑浊的泉水中,粉身碎骨。你的用处只仅限于此,还不如装酒的皮袋。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讬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装酒的皮袋尽管圆滑,肚子却大得像壶。尽管整天往里边装酒,人们仍会借它来买酒。它还被视为贵重之物,经常被放入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上。它甚至还出现在皇帝和太后的宫中,在官府里奔走谋求。从这一点来说,酒本身又有什么过错呢?
参考资料:
1、 本书编委会编.两汉文观止:学林出版社,2015.09:1382、 许海山主编.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4:532 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叀礙,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
箴:一种规戒性的文字,大多有讽谏之意。瓶:古代汲水的器具,是陶制的罐子。眉:边缘,和水边为湄的“湄”,原是一字。醪:一种有渣滓的醇酒。臧:同“藏”。纆徽:原意为捆囚犯的绳索,这里指系瓶的绳子。叀碍:绳子被挂住。叀,悬。瓽:井壁上的砖。轠:碰击。提:抛掷。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讬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鸱夷:装酒的皮袋。滑稽:古代一种圆形的,能转动注酒的酒器。此处借喻圆滑。国器:贵重之器。属车: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两宫:指皇帝及太后的宫。经营:奔走谋求的意思。公家:指官府。
参考资料:
1、 本书编委会编.两汉文观止:学林出版社,2015.09:1382、 许海山主编.中国历代诗词曲赋大观: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4:532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叀礙,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讬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酒箴》短小精悍,是典型的状物小赋,而寄寓深远。在后世的小赋中起了示范的作用。全篇只在开头“子犹瓶矣”一句,点明作者的意图是在借器喻人,其余全部描叙两种盛器的命运遭逢,语近旨远,十分隽永。
全文分两个部分:前面写打水陶罐,后面写盛酒皮囊,看似调侃之作,实在借物抒怀:那朴实无华的水瓶,常遭危害,那浑浑噩噩的酒袋,却自得其乐。作者通过对这两种器具的迥异遭遇,抨击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幽默、讽刺、愤世嫉俗都在这一篇极富有幽默情趣的文章中表现出来了。读来既饶有兴味,又让人颇有心得,反讽的语言表达的是一种人世间的某种真谛。
水是自然的、无色的、透明的,装水的瓶子也朴实无华,可是,装水的瓶子却容易碎,用它放到井里去盛水,一不小心就会碰在井壁的砖石上,变得粉身碎骨。然而酒就完全不一样,酒是有色的、浑浊的、不透明的,装酒的器具也与水瓶完全不一样,表面上看来有点滑稽可笑,可是它肚大腹如壶,尽管整天整天地往里边装东西,却总是装不满,那就是装酒的皮袋,然而这种东西却深受人们的喜欢,成为国家的重要器具,经常随从皇帝的车马出游,出入于皇帝和皇后的宫门,在官府进而穿行无阻。
水瓶在文章中喻指心地纯明,不会吹牛拍马,不会阿谀奉承的人。朴实无华、心地善良的人也是这样,他装不下浑浊的东西,他也经不起碰撞,在复杂的社会权力网中,也容易碰得粉身碎骨。而酒囊则喻指社会上那些善于投机钻营、逢迎拍马、不顾廉耻、黑心肠厚脸皮的人们。越是浑浊的地方,他们越能生存,越是充满权力争斗的地方,他们越能升官发财。这是对社会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的逼真刻画和辛辣讽刺。
这篇文章把人世间的两种人物写惟妙惟肖,借物以喻人,寓嘲讽和讥笑于形象之中,寓深刻的社会哲理于幽默诙谐之中,文笔犀利,思考冷峻,哲理隽水,充分体现了杨雄既才学满腹又仕途坎坷的人生体味,也蕴涵着杨雄不满当时的社会政治又不愿同流合污的思想意向。
参考资料:
1、 张子泉主编.文学欣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01:157
)
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初意打算南征荆州,施泽惠给江南人民。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面对北伐和南征两种不同意见,便犹豫起来,不知如何为好。
经过至我碣石,心惆怅我东海。
到达碣石后,看到百姓所受的压迫,心情更加伤感。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10-142、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19云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gāo)。
九江:这里指荆州一带。皋:水边高地。
临观异同,心意怀犹豫,不知当复何从?
经过至我碣(jié)石,心惆怅我东海。
碣石:原渤海边的一座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参考资料:
1、 余冠英.三曹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第二版):10-142、 张可礼 宿美丽 编选.曹操曹丕曹植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19
)
携玉手喜同车,比上云阁飞除。
钓台蹇产清虚,池塘灵沼可娱。
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
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
携玉手喜同车,比上云阁飞除。
牵着如玉般的手满心欢喜的与你同车而行,登上高耸入云的楼阁。
钓台蹇产清虚,池塘灵沼可娱。
水边钓鱼台静静矗立,池塘中水波荡漾你我慢游其中欢心娱悦。
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
龙形的大船泛于碧水之间,你俯身摘取水中的芙蓉茎叶。
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
不知不觉想到洛水中的神女,感叹吟咏诗中汉水之畔的游女和苍梧之渊的湘妃。
携玉手喜同车,比上云阁飞除。
玉手:洁白温润如玉的手。多指女手。喜:喜好。喜欢。车:马车。根据诗韵应读‘居’音。比上:比肩登上。云阁:阁名。秦二世胡亥建。泛指高耸入云的楼阁。飞除:飞架的陛阶。高陛。
钓台蹇(jiǎn)产云虚,池塘灵沼可娱。
钓台:钓鱼台。为钓鱼而设在水边的台子。蹇产:亦作“蹇滻”“蹇嵼”。艰难困顿。形容高而盘曲。郁结,不顺畅。云虚:云净虚无,云净空虚。灵沼:灵验的沼泽。池沼的美称。后喻指帝王的恩泽所及之处。可娱:可以娱乐。
仰泛龙舟绿波,俯擢(zhuó)神草枝柯。
仰泛:仰面漂浮。龙舟:龙形的大船。狭长的龙形舟船,多人同时划动数浆,用作竞渡比赛。绿波:绿色的水波。俯擢(zhuó):俯身拔取。神草:灵草,仙草。枝柯:枝条。枝,树的细枝条。柯,树木的粗枝。
想彼宓(fú)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
想彼:想那。宓fú妃:传说中的洛水女神。洛河:洛河,古称雒水,黄河右岸重要支流。在河南偃师境内与伊河并流,亦称为伊洛河。南洛河为洛河在水文上的名称。退咏:退让吟咏。退下吟咏。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
携玉手喜同车,比上云阁飞除。
钓台蹇产清虚,池塘灵沼可娱。
仰泛龙舟绿波,俯擢神草枝柯。
想彼宓妃洛河,退咏汉女湘娥。
参考资料:
1、 赵幼文.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81-4842、 黄 节.曹子建诗注.北京:中华书局,2008: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