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朱颜摇落随光阴。长宵嘹唳鸿命侣,河汉苍苍隔牛女。
宁知一水不可渡,况复万山修且阻。彩丝织绮文双鸳,
昔时赠君君可怜。何言一去瓶落井,流尘歇灭金炉前。

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
夕阳余光点撒在村外的原野上,村里人家炊烟袅袅,乌鸦也早早的飞入密林深处。
长溪南路当群岫,半景东邻照数家。
溪流南边的小路对面群山峻岭,东边的几家邻居还沐浴在夕阳光下。
门通小径连芳草,马饮春泉踏浅沙。
门前的小径两旁花草繁茂,马儿踏于清沙软泥之上自饮甘泉。
欲待主人林上月,还思潘岳县中花。
真是既想待在季友的住处欣赏月色美景,又想去李太守那里游玩赏花。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
寒原:指冬天的原野;冷落寂静的原野。
长溪南路当群岫(xiù),半景东邻照数家。
岫:山。半景:微光,余光。东邻:东边的邻居。
门通小径连芳草,马饮春泉踏浅沙。
欲待主人林上月,还思潘岳县中花。
主人:这里指作者的友人王季友。
参考资料:
1、 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玉台观是滕王建造的,参观玉台观寻访古人的遗迹。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留。
壁画上画有仙人萧史站在彩云之中,石碑上记得有滕王序文,有如鲁恭王在灵光殿留下的文字。
宫阙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玉台观雄伟高耸,直通五方天帝诸神;殿宇中的壁画画出了十洲仙界的仙灵。
人传有笙鹤,时过此山头。(此山头 一作:北山头)
人们传说听到笙鸣鹤叫,大概是晋人王子乔乘鹤飞过北山头。
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
浩劫:道家称宫观的阶层为浩刹。平台:古迹名,在河南商丘东北。相传为春秋时宋国皇国父所筑。此处指玉台观。
彩云萧史驻,文字鲁恭(gōng)留。
彩云:指壁画上的云彩。萧史:此指传说中秦穆公女弄玉之夫萧史驻于云间事。鲁恭:见杜甫《登兖州城楼》注。
宫阙(què)通群帝,乾坤到十洲。
群帝:五方的天帝。 乾坤:代指玉台观的殿宇。
人传有笙(shēng)鹤,时过此山头。(此山头 一作:北山头)
人传有笙鹤:传说中王子乔乘鹤飞升成仙的故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不要说官事冗杂,年纪老大,已经失去了少年时追赶春天的心情。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请你忙里偷闲地先到江边游春散心,看看如今的柳色是否已经很深。
参考资料:
1、 韩愈著 汤贵仁 选注.韩愈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90-1912、 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89-190天街小雨润如酥(sū),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京城街道。润如酥:细腻如酥。酥,动物的油,这里形容春雨的细腻。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最是:正是。处:时。绝胜:远远胜过。皇都:帝都,这里指长安。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官忙身老大:韩愈写此诗时任吏部侍郎,公务繁忙,故云“官忙”;韩愈时年56岁,故云“身老大”。身老大,年纪大。即:已经。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凭:这里作“请”讲。江:曲江,位于唐代京城东南角,为游览胜地,遗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部。
参考资料:
1、 韩愈著 汤贵仁 选注.韩愈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90-1912、 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89-19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莫道官忙身老大,即无年少逐春心。
凭君先到江头看,柳色如今深未深。
第一首诗中,诗人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长安,冬天未过,春天还未来临。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最初的春草芽儿就冒出来了,作者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作者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作者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受了这样的滋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接下来的第三、四句是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在最后,诗人还来个对比:“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比那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不知要胜过多少倍。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的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因为,“遥看近却无”的草色,是早春时节特有的,它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经是“杨柳堆烟”时候,何况“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了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作者喜爱了。像这样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既咏早春,又能摄早春之魂,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一首写景,第二首则注重抒情。后一首也是极力写“早”字。诗以江边春天的柳色映衬官身之路。年少逐春,扑蝶戏蕊,枯草拈花,用自己的童心和稚眼直接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机趣。而老大逐春就别是一番况味了。官事冗杂,世事沧桑,在充分体尝了人间的坎坷困顿之后,忙里偷闲地游一游春,散一散心,自得其乐。此时此刻,贵在童心未泯,贵在能于常物之中发现其丰富蕴涵。
参考资料:
1、 孙昌武.韩愈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89-190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29-730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
中山王的孺子妾,只是凭着美丽的容貌而得到中山王的宠爱。
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
虽然说比不上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但仍然是当时的绝色佳人。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庭院天井中生出的桃树和李树,花开在初春季节,分外艳丽。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一贵一贱,自己怎么能够决定呢,全在于上天的安排。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芙蓉花在寒意渐深的秋霜季节里渐渐老去凋零,美人的团扇很久不用,已经落满了灰尘。
戚姬髡发入舂市,万古共悲辛。
戚夫人在高祖时曾是多么得宠,却落得髡发入舂市的悲惨下场。万古以来,失意人的悲辛都是一样的啊!
中山孺子妾,特以色见珍。
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
延年妹:李延年的妹妹李夫人,有倾国倾城之貌,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妃子。
桃李出深井,花艳惊上春。
深井:庭中天井。上春:指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
一贵复一贱,关天岂由身。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xiū)网尘。
团扇:汉成帝时,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作了一首《团扇歌》,以表达自己失宠后的心情。
戚姬髡(kūn)发入舂(chōnɡ)市,万古共悲辛。
戚姬髡剪入舂市:汉高祖刘邦时,戚夫人得宠,高祖驾崩以后,吕后成为皇太后,用残酷的手段整治戚夫人,挖去她的双眼,放入脏臭的猪圈中。
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
平坦空旷的原野上,春天的芳草满是绿意,早晨的莺鸟在远方的树林间啼鸣。
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岑。
阳光晴和,洒落在潇水与湘水的岸边沙洲,云朵断续不接,飘扬在岣嵝山的小峰上。
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
得道成仙是无从盼望的,世间也非我所能承受的居处。
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
沉思凝神也只能空自仰慕,那万里之外,卒于苍梧之野的舜帝英灵。
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
日晴潇湘渚(zhǔ),云断岣嵝(lǒu)岑(cēn)。
潇湘:湖南潇水和湘江的合称。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岣嵝:衡山的主峰。岑:岑崟(yín):山高峻貌。此为岣嵝山之高峻。
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
仙驾:驾,特指大禹的车。
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
凝情:凝,凝聚,集中,这里指怀着深情。景慕:崇敬景仰。苍梧:山名,即九嶷山,在今湖南永州。阴:通荫。
唐代后期由于人烟稀少,蔡家机场一带的湘江东岸尚未开垦耕种,为一片平野。“晓莺啼远林”,进一步说明此片平野面积广阔,一片葱绿的草地。地势低平的湿地土壤中含氧低,不适林木生长,林木多分布平野边缘丘陵上,故曰“远林”。
“潇湘渚”即巴洲滩,诗人清晨泛舟而下,首先到达巴洲滩。此时已早晨七八点钟,一个大好晴天,适宜诗人深入民间访问,考察风土民情。“云断岣嵝岑”,岣嵝岑,乃指“衡山”,它的最高峰为祝融峰。此句意含诗人北望长安,视线被“衡山”所挡。这是诗人曲折表达受迫害的贬谪心情。古史相传,大禹曾驱车到洞庭以南考察水情,禹是传说中的上古圣人之一。此句暗指唐宪宗效法先圣尧舜治理天下。“世途非所任” ,应从积极方面去理解,反映诗人一心报国无门,被贬南荒之地,时刻思念重返朝廷,效忠君皇,为国为民尽自己一份历史责任而不可能,诗人多么盼望皇帝召其北归。诗的最后两句切题,舜帝南巡野死九嶷。诗人一向以邀尧舜为师,表明自己的历史责任感。中国历史上不少志士仁人都具备此种历史责任感,所以他们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脊梁。这两句诗实写苍梧,即九嶷山,暗指舜帝的英明,借喻唐宪宗以兴尧舜之风为己任,能召回永贞革新志士重返朝廷,效忠皇帝,实现政治革新。这仅仅是诗人的主观愿望,此句蕴含诗人多少相思泪!
柳宗元26岁中博学鸿词科,步入仕途,“超取显美”,任礼部员外郎,虽是六品京官,却有资格参加早朝议事。现在身处逆境,成了被禁锢的囚徒,他在零陵深入民间访贫问苦,这是一般被贬斥的朝官不可能自觉做到的。所以只有把握柳宗元政治革新的进步思想本质,才能理解诗人在元和四年春深入民间之举的缘由。“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诗的落脚点在一个“阴”字上,其实还是空望一场,但又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爱民的激情,这是历史上进步文人的共同心态。
这是首次发现柳宗元贬永十年,第一次写于今冷水滩区管辖地域的诗,为研究柳宗元政治革新思想的人民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初步认定《零陵春望》写于元和四年春。此时柳的姨父崔敏已任永州刺史,有了保护伞,所以他的行动较前自由一些,因此盼望回长安的心情更急切。这一时期柳宗元写了一些信向长安亲友求助,设法返回朝廷,这是诗人写《零陵春望》的内心企图。由于唐宪宗及保守派对柳的歧视,致使柳宗元贬永十年不得被召回供职,反而贬到岭南柳州而客死任所。柳宗元一生仕途多舛,报国无门,这是中国历史上许多进步人士的共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