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花香信尚浅,最玉楼先暖。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
庭院里的花,还没有一点开放的消息,而玉楼中的女子已经最先感到了春天的暖意。本打算夜间做个美梦,去到江南找寻游子,可惜这个梦没有做成。醒来之后仍然觉得江南路途遥远,不能到达。
回纹锦字暗剪,谩寄与、也应归晚。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
暗地里写封信,偷偷地寄给他,那也是徒劳,他照样不会早些回来。如果要问我的相思有多么长的话,那么与之相比,天涯,也得算短的。
参考资料:
1、 (宋)晏殊,珠玉词,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第18页 2、 晏殊,晏几道著;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晏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第106页 3、 王双启编著,晏几道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第298页庭花香信尚浅,最玉楼先暖。梦觉春衾(qīn),江南依旧远。
清商怨:词牌名,双调。四十三字。上下阙各四句,三仄韵。上阙二十一字,下阙二十二字。香信:即花信,开花的消息。尚浅:意谓为时尚早。最:副词。犹正,恰。先暖:先得暖意。春衾:春季用的被子。
回纹锦字暗剪,谩(màn)寄与、也应归晚。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
回文锦字:指寄予爱人的书信。回文,诗词的修辞手法之一。某些诗词的字句。回环往复读之均能成诵。锦字:此处指书信。暗:默默的样子。剪:剪裁,指编排书信的文字。漫:徒然。
参考资料:
1、 (宋)晏殊,珠玉词,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第18页 2、 晏殊,晏几道著;无可奈何花落去 二晏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第106页 3、 王双启编著,晏几道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7.1,第298页起首两句:“庭花香信尚浅,最玉楼先暖”。冬天就要过去,春天就要到了。庭院中的龙木已经浅浅透出报春的消息。虽然离开花还有些日子,但花已含苞,冬天里已经露出一丝春意。春天的气息刚刚出现,玉楼中的思妇就已经感觉到了。言外之意,思妇一直在盼望春天,盼望春暖花开时远行人的归来,所以特别注意天气的细小变化。透出思妇的日夜思念之情。“梦觉香衾,江南依旧远”。然而,一梦醒来,梦去人空,依然是香衾独寝,梦中的江南依旧在遥远的地方。平添一份愁怨和思念。
下阙写思妇日间的活动。“回文锦字暗剪”,含蓄地表达出思妇的心境。她暗暗地、偷偷地剪着回文锦字,将自己的一片相思寄予其中,一个“暗”字,活现出思妇难抑的相思。怕人寻问,噎泪装欢”,却又偷偷地剪着锦字,想寄去一片深情。然而她又想,即使寄去了又能如何,还不是一样当归不归。“回文”二句,写出了思妇从暗暗相思到徒叹枉然的心理活动。结句用“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二句,以天涯比相思,天涯茫茫无边无际,然而以之比思妇的相思之情的话,那么天涯就要短得多了。可见思妇情之长,思之深。使人想起秦观《江城子》中言愁之多的名句:“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此词通过描写思妇的心态与感受,抒发了痛苦的相思之情,然而却是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她不像柳恽《江南曲》中的那位妻子一样,说出“不道新知乐。空言行路远”的诛心之论,也不像《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里的那位妻子一样自我安慰,“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她只是温柔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要问相思,天涯犹自短。”然而和揣测丈夫迟归的原因“江南依旧远”对照起来,男子因为路远而迟迟不归,女子的相思却比天涯更短,这样的对比曲折而深婉,在无言之中表达了怨慕之情。“尚浅”与“归晚”相对,“依旧远”与“犹自短”相对,处处照应,处处伏笔,可谓曲笔深思,温婉含蓄。这首词并不出名,却体现了晏残道词情婉丽的风格特征和精雕细琢的艺术追求,正所谓“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二晏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12,第161页2、 叶桂刚 王贵元 等,中国古代词作精品赏析 (上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203至204页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白天变长了,黄昏前的时光怎么打发呢?偏僻的州郡里,官衙闲寂,尽日掩门。
子美僻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翻开杜甫的僻子,在诗的世界里徜徉,从老子的《道德经》中窥见道的本原。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北院繁花千片随风飘落,月亮升起时在东楼有美酒相伴。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若不是和我同年考中进士的你在商州主持政务,我寥落的情怀又能向谁述说呢?
参考资料:
1、 胡小伟.中华五千年名诗一万首.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3462、 《宋元诗观止》编委会编.宋元诗观止.上海:学林出版社,2015:10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
简:即书信,用为动词。仲咸:冯伉,字仲咸,与王禹偁为同年进士,且同在商州主持政务。
子美僻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伯阳:即老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zūn)。
风飘:王禹偁诗僻的影印本为“风骚”,《宋诗别裁僻》据《小畜僻》改为“风飘”,以此为准。樽: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主郡:主持政务。牢落:形容无所寄托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胡小伟.中华五千年名诗一万首.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3462、 《宋元诗观止》编委会编.宋元诗观止.上海:学林出版社,2015:10首联写诗人黄昏寂寞无所消遣。“日长”二字点题,笼罩全篇,说明写信原因,意在微露全诗之旨。此句也是情语,刻画了诗人“寂寞恨更长”的苦闷之情。“闲”字,聚全诗精神,为一篇眼目。诗人口中说闲,正是心中不肯闲之故。他为官清正,有志改革,然而诗人在淳化二年(991年),因徐铉诬陷,而贬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作者的不满和惆怅、苦闷和孤独,这就像“一字妥贴,全篇生色”。“郡僻”、“昼掩门”对闲字作了进一步渲染。以下三联均承此而来。
颔联是写读书销愁。王禹偁的诗借鉴杜甫、白居易,“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用“开诗世界”来盛赞杜甫,独具慧眼。但醉翁之意不在酒,诗人意在杜甫诗中寻觅知音,有所寄托,借杜诗之酒杯浇自已之块垒,抒发其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他又从老子《道德经》中寻求精神归宿。但他始终没有避世隐退,而是想积极入仕。这种矛盾,诗人了然于心,他用杜甫和老子的作品合联,正暗示出这种复杂心理。
颈联写风抚落花,借酒消愁。诗人从书中没有找到寄托。想从自然界中寻求安慰。他趁黄昏月出之际,独自登楼以遣心中幽怨,但映入眼帘的是万花飘零的萧瑟景象,其意在排遣,却又添了伤春之情。当此际,孑然一人,抑郁不平之情能与谁诉,诗人感到气咽语塞。此二句未著一情语,而孤独寂寞之情毕现,寓情于景,堪称佳妙。“月上”一词虽冗余,但不能剔除。它交代了流动的时间,又将诗人感情转进一层,白天难熬盼黄昏,到了黄昏又如何,只有一樽在手了。
尾联骤然一转,豁然洞开,抒发了自己同仲咸亲密无间的感情。当时,他常以诗赠仲咸,离商州之日即赋诗别:“二年商岭赖知音,惜别难藏泪满襟”(《留别仲咸》),可见两人友谊之深厚。但若出以肯定之句,便索然寡味,这里妙用反问句法,暗将仲咸与世俗对比,愈见仲咸的高义,世俗的薄情。这样造句,含蓄蕴藉,内涵丰富。
此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饶有风韵,与白居易相近。章法井然,一气流转,“共谁论”、“酒一樽”、“昼掩门”等前呼后应,始终紧扣一“闲”字。二、三联对仗也颇为工稳。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6花深深。一钩罗袜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细结同心。
在一个晴和的春日,踱着轻盈的步子,独自徘徊于花荫之下,看到长长的柳条,便随手攀折了几枝,然后细心编成一个同心结,期望丈夫能与自己永结同心。
日边消息空沈沈。画眉楼上愁登临。愁登临。海棠开后,望到如今。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收到丈夫的来信了,在愁苦无奈的时候,只能独自登上闺楼远眺。从海棠花开就开始盼望,一直盼到现在。
参考资料:
1、 王兆鹏.《婉约词选》:凤凰出版社,2012年:第304页2、 温庭筠等著.《婉约词 插图本》 增订版:凤凰出版社,2012年:第244页花深深。一钩罗袜(wà)行花阴。行花阴。闲将柳带,细结同心。
一钩:常用于形容新月,此喻美人足。同心:即同心结。用锦带打成的连环回文样结子,为男女相爱的象征。
日边消息空沈沈。画眉楼上愁登临。愁登临。海棠开后,望到如今。
参考资料:
1、 王兆鹏.《婉约词选》:凤凰出版社,2012年:第304页2、 温庭筠等著.《婉约词 插图本》 增订版:凤凰出版社,2012年:第244页春和景明,本该夫妻团聚欢乐,携手共游,但此时却良辰美景虚设。不言惆怅,而惆怅自见。第三句“行花阴”重复第二句末三字,不仅是格律上单纯的重复,而含有徘徊复徘徊之意,以引出下面的行动。“闲将柳带”二句写女主人公看到长长的柳条乃随于攀折几枝,精心地编成了一个同心结。以表达对于心心相印的爱情的向往。
如果说上阕是以行动来暗示独处的怅惘和对坚贞爱情的向往的话,那么下阕便是以直抒胸臆来表达她痛苦的期待和热切的召唤。下阕着力写一个“望”字。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
我特别看重这晚秋九月九美好早晨的风物清嘉,命人在高台上张起双重帷幕,让乐队奏响动听的琴瑟琵琶。
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寻求欢畅任随帽子在风中掉落,彼此劝酒争吹杯里的菊花。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雨后溪水的形态多么澄净空明,初晴的淡淡日光不能映成彩霞。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
我这白头太守真是过份痴愚,指望避邪把茱萸插满了鬓发。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0-71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68-693、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9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jiā)。
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置酒:安排酒宴。物华:自然景物。复帐:双重的帷帐。驻:驻留。鸣笳:泛指奏乐。笳,胡笳,古管乐器名,汉时流行于西域一带少数民族间,初卷芦叶吹之,与乐器相和,后以竹为之。
遨(áo)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
邀欢:寻求欢乐。落风前帽:用孟嘉事。《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有风至,吹嘉帽堕地,嘉不觉之,……温命孙盛作文嘲嘉。”促饮:催人饮酒。酒上花:指菊花。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
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
溪态:犹溪流。日痕:日光。
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zhū)萸(yú)望辟邪。
白头太守:作者自指。“满插”句:古俗于九月九日重阳节佩带茱萸,以祛邪避灾。茱萸,植物名,有山茱萸、吴茱萸、食茱萸三种,生于川谷,其味香烈。辟,同“避”。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0-71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68-693、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9近人陈衍说:“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诗。”(《宋诗精华录》)评价得很好。
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同样写秋晨,则“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赵嘏《长安秋望》),有送目伤秋之愁;“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鲁渊《重九》),则有去国怀乡之思。而宋祁此句,不作愁语,气局一新。这也是诗人境遇气质使然。
次句由“重”字引出。“高台复帐驻鸣茄”,气派十足。又是“高台”,又是“复帐”,又是“鸣茄”,其场面之阔绰,气氛之热烈,历历如绘。这决非庶民之登高,而是富贵人赏秋的情景。诗人少年得志,一生显达,历任知制诰、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晚年知成都府,该诗中有“白首太守”之句,应是晚年在成都所作。
颔联承上,写佳日兴会,形象鲜明。出句与对句分写登高与饮酒两个场面。“遨欢”、“促饮”二语,道出了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的盛况。“任落风前帽”一句活用典故。《晋书·孟嘉传》:“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游龙山,风至,吹嘉帽,温命孙盛为文嘲之。”古人把此事作为风流美事,杜甫曾反其意而用之:“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九日蓝田崔氏庄》)甚为宋人所激赏。宋祁又反杜诗之意。一用“羞”,一用“住”;一沉郁,一洒脱。显示心境不同,诗境亦不同。“争吹酒上花”,意谓争饮菊花酒。重阳节登山饮菊花酒是自古以来的传统雅事。“任落”、“争吹”两词相反相成。诗人兴会淋漓之状毕现。
颈联一转,以景语出之,写登山所见。诗人把酒临风,游目骋怀,只见上下天光,一片清明。“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经过一番秋雨刷洗之后,天宇澄净,秋容清淡。二句境界开阔,气象恢宏。“明”字与“清”字道出了秋晨的特色。其意境与韩琦“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着黄花晚节香”(《九日水阁》)约略有相似处。宋祁修唐书十余年,晚年“弥为进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他“博学能文章,天资蕴藉,好游宴,以矜持自喜,晚年知成都府,带《唐书》于本任刊修……远近观者,皆知尚书修唐书矣,望之如神仙焉。”(《东轩笔录》)此诗的境界与他积极处世的态度有关。
尾联笔力所聚,精彩益显,以欣喜的心情、活脱的形象作结。“白头太守真愚甚”一句,幽默诙谐,乃诗人自画像,形神俱出。“愚甚”两字,表面自嘲,实却矜持。“白头太守”,不仅刻画诗人与众不同的外貌,更表明了诗人的太守身份。意谓“九日置酒”非一般登高,而是太守在宴游。一股富贵气从中透出,照应首联。结句“满插”为“愚甚”作了注脚。古人有重九登高插茱萸以压邪的习俗。《续齐谐记》:“费长房令桓景九月九日囊茱英,登高以避祸。”诗人故用“满插茱萸”的夸张笔法,描绘自己放浪形骸,豁达开朗。杜牧有“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齐山登高》)之句,乃故作旷达语,强颜欢笑;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一诗,亦以茱萸作结,“醉把茱萸仔细看”,乃辛酸语,寄寓了身世飘零之慨。而宋祁此句与之异趣,原因在于身世际遇不同。
此诗俊逸流畅,属对工巧,尤其是末联,给全篇平添喜剧气氛,生活情趣极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诗人适逢其会,发为词章,写成了这首充满兴致的作品。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秋水湖畔,一位美丽的江南女子正在采莲。轻盈的罗袖,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现。她的娇颜倒映在水上,与莲花争妍,她的纤手摘取了香藕,却不防藕丝缕缕,撩起了她的绵绵情思。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鸂鶒滩头临近傍晚风浪越来越急,沉浸于遐想的少女蓦然回神,却只见一派晚烟轻浮,不见了同来的伙伴。此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棹歌声,只听得那歌声愈去愈远,余音袅袅于江南岸边,似是洒下了一路离愁。
参考资料:
1、 郁玉英 .欧阳修词评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chuàn)。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越女:越地自古多出美女,后常用越女泛指美女。轻罗:质地轻软而薄的丝织品。钏:用珠子或玉石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鸂(xī)鶒(chì)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棹:船桨。归棹:归船。
参考资料:
1、 郁玉英 .欧阳修词评注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2 .此词以通俗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明快的节奏,曲折深婉地表现了越女采莲的动人情景。境界迷离惝恍,启人遐想,曲终而味永,正是这首词的妙处。
起首三句即点明人物身份和活动环境,仿佛令人看到一群少女美丽的荷塘里,用灵巧的双手采撷莲花。
她们的衣着颇与文献记载相符——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一四六《乐考》云:宋时教坊有采莲舞队,舞女们均“衣红罗生色绰子(套衫),系晕裙,戴云鬟髻,乘彩船,执莲花”。这里词人只是抓住舞女服饰的一部分,便把她们的绰约丰姿、婀娜舞态勾勒出来,笔法至为简练。“暗露双金钏”一句写得更好,富有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玉腕上的金钏时隐时露,闪闪烁烁,便有一种妙不可言的美感,若是完全显露出来,即毫无意味了。
以下两句分别写采莲姑娘的动作和表情,在明白晓畅的语言中蕴藏着美好的形象和美好的感情,语浅意深,以俗为雅。以荷花比女子,在唐宋词中屡见不鲜。李珣《临江仙》云:“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陈师道《菩萨蛮》云:“玉腕枕香腮,荷花藕上开。”但它们都离开了荷塘的特定环境,没有具体的形象作为陪衬,而且格调不高。这里的“照影摘花花似面”,俗中见雅,形象逼真。它的精神实质是较高雅的,可以娱悦和陶冶人们的性情。就意义来讲,这句话写的是采莲女子先是临水照影,接着伸手采莲,然后感到花如人面,不忍去摘。由于层次多,动作性也很强,故很容易揭示人物的内在感情。
“芳心只共丝争乱”一句,便是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芳心,是形容姑娘们美好的心灵。“丝”字指采摘莲花拗断莲梗时从断口中拉出来的丝,即温庭筠《达摩支曲》所云“拗莲作寸丝难绝”的丝。随事生发,信手拈来,以此丝之乱拟彼心之乱,构想绝妙。
下片采莲船在风浪中颠簸、挣扎,有的竟被风浪冲散,似乎只剩下一个采莲姑娘。“鸂鶒滩头风浪晚”七个字渲染出一种紧张气氛。鸂鶒是一种类似鸳鸯的水鸟,而色多紫,性喜水上偶游,故又称紫鸳鸯。接着词笔转而写采莲姑娘寻找失散的伙伴。“露重烟轻”,是具体地描绘暮色。此时天幕渐渐暗下来,暮色苍茫,能见度极低,也许失散的伙伴相去不远,但采莲姑娘却找不到她们。其焦急之情,仓皇之状,令人可以想见。
根据“隐隐歌声归棹远 ”一句来看,她们已快乐地回家,当然是找到了;而“离愁引著江南岸”,则似若有所失,又像是没有找到。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 .宋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