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笠泽水寒鱼尾赤,洞庭霜落树头红。汉史丁公那及齿,陶诗甲子不书元。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钱惟善

钱塘人,字思复,号曲江居士。顺帝至正元年,省试《罗刹江赋》,时锁院三千人,独惟善据枚乘《七发》,辨钱塘江为曲江,由是得名。官副提举。张士诚据吴,弃官。既殁,与杨维桢、陆居仁同葬干山,人称三高士墓。有《江月松风集》。 74篇诗文

猜你喜欢

沉醉东风·重九

: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题诗在红叶上让它带着情意承受御沟的流水飘走,观赏菊花的人醉卧在歌楼上。万里长空雁影稀疏,月亮落了远山变得狭长而显清瘦,暮秋时节到处都是冷冷清清的景象。衰败的杨柳,寒秋的鸣蝉,天地间一片哀愁,这时节,有谁肯送酒来和我一起解忧?
题红叶清流御(yù)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chán)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红叶:化用唐代红叶题诗配佳偶的传说。传说大意是某宫女题诗在红叶上,投入御沟承受水流出宫外,被某士子拾得,后巧结良缘。白衣送酒:指江川刺史王弘派白衣仆人在重阳节给在篱边赏菊的陶渊明送酒事。白衣,古代官府衙役小吏着白衣。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沉醉东风·有所感

:
羊续高高挂起,冯苦苦伤悲。大海边,长江内,多少渔矶?记得荆公旧日题:何处无鱼羹饭吃?
羊续高高挂起,冯苦苦伤悲。大海边,长江内,多少渔矶?记得荆公旧日题:何处无鱼羹饭吃?
羊续做官,把送来的生鱼在庭前高悬;冯依人,为吃不上鱼而弹铗悲叹。大海旁边,长江里面,有多少渔人垂钓的矶岸。我记起王安石当年曾言,江湖隐居,哪里会吃不到鱼羹饭!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沉醉东风·有所感
羊续高高挂起,冯(huān)苦苦伤悲。大海边,长江内,多少渔矶(jī)?记得荆公旧日题:何处无鱼羹(gēng)饭吃?
羊续:东汉人。汉灵帝时任庐江、南阳二郡太守,为官廉正。同僚曾送他一条鱼,他推受不了,就挂在庭前。后来人们再要送鱼,他指着悬挂未动的鱼,示意无心收受。冯:战国时齐国孟尝君的门客。荆公:北宋王安石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鱼羹饭:以鱼羹做成的饭,借指江湖隐士的饭食。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沉醉东风·有所感
羊续高高挂起,冯苦苦伤悲。大海边,长江内,多少渔矶?记得荆公旧日题:何处无鱼羹饭吃?

  本曲共有四首,除末二句语句不变外,其余三首的起首分别是:“流水桃花鳜美,秋风莼菜鲈肥。”“鲲化鹏飞未必,鲤从龙去安知。”“藏剑心肠利己,吞舟度量容谁。”可见诗人的“有所感”,是从“鱼”上生发的。当然用意不在于谈饮食文化,其“所感”的内容还是社会的人事。

  本篇起首使用羊续、冯两则与鱼相关的典故,“高高挂起”与“苦苦伤悲”相映成趣。两人的态度虽截然不同,但一为官吏,一为门客,都是仕途上的人物,在失去自由身这一点上又有共同之处,所以这两句都是铺垫,用来与接下的三句形成对照。在第三、四、五句中,未出现具体的人物,因为“多少渔矶”,隐于江湖的渔翁人数太多了。作者采用问句的形式,暗示“大海”、“长江”无处不可隐居,从而引出了末尾两句的感想。言下之意,羊续高高挂起是为官清廉,冯苦苦伤悲是怀才不遇,他们都比不上那些散隐各地的无名渔翁。利用“鱼”的内在联系,引出用世、出世的优劣比较,这种构思是颇为新奇的。

  “荆公”即王安石。张光祖《言行龟鉴》:“介甫(王安石)在政事堂,云吃鱼羹饭。一日因事乞去,云世间何处无鱼羹饭。”但这是元人编的书,从他本人的《临川集》以及相关的宋代笔记中,找不到他“题”过这样的话。只见清人顾栋高《王荆国文公遗事》引《上蔡语录》,谓王安石“作宰相只吃鱼羹饭,得受用底不受用,缘省便去就自在”。《上蔡语录》为宋儒谢良佐的语录,同书还有王安石因荐人未遂,拂袖便辞去宰相职务的记述,可见都是出于传闻。徐再思小令《朝天子·常山江行》中,也有“得闲,且闲,何处无鱼羹饭”的曲句,看来已成为元代流传的习语,归于荆公名下,大概就同“杜甫游春”、“孟浩然寻梅”等一样,属于约定俗成。“鱼羹饭”在古人诗文中倒是出处颇早。五代李珣《渔歌子》:“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南宋戴复古《思归》:“肉糜岂胜鱼羹饭,纨绔何如犊鼻裨。”刘克庄《郑丞相生日口号》:“江湖不欠鱼羹饭,直为君恩未拂衣。”从这些例句中显而易见,“鱼羹饭”代表着“江湖”的“常餐”。推其本原,这三字实同西晋张翰那则思鲈鱼莼羹而决然辞官的著名典故(参看前选张可久《人月圆·客垂虹》注③)有关系,对于在官者来说,“何处无鱼羹饭吃”,也就是随时随地都不妨急流勇退、挂冠回乡的意思。

  小令语言严谨,寓味深长,堪称当行。《录鬼簿续编》载时人对周德清有“天下之独步”的高度评价,想来就是对这样的作品而言。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沉醉东风·有所感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山坡羊·伏低伏弱

:
伏低伏弱,装呆装落,是非犹自来着莫。任从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伏低伏弱,装呆装落,是非犹自来着莫。任从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哪怕我伏低做小,哪怕我装痴卖傻,我不想沾惹是非,麻烦却自来缠扰。既然如此,让它去吧,任从摆布,看能把我怎么了!你不见老天爷尚且顾此失彼,“妨害农事”的罪名左右难逃:下雨吧,阴阴冷冷,坏了蚕桑;放晴吧,日头高照,干了禾苗。阴也犯了过,晴也不讨巧,真不知如何才好!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山坡羊·伏低伏弱
伏低伏弱,装呆装落,是非犹自来着莫。任从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fáng)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伏:通服,屈服。落:衰朽。着莫:撩惹,沾惹。妨农过:妨碍农时的罪过。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山坡羊·伏低伏弱
伏低伏弱,装呆装落,是非犹自来着莫。任从他,待如何,天公尚有妨农过,蚕怕雨寒苗怕火。阴,也是错;晴,也是错。

  小令用尖刻的笔触,揭露封建社会人们动辄得咎,常遭横祸的现实,以及百姓无可奈何的处境,后半以天公为例,是一种调侃的手法,更进一步讽刺了社会黑暗。

  这首小令以自嘲的口吻,吐诉出处世艰难、一筹莫展的愤慨。即使伏低做小,装痴作傻,还是躲不开“是非”的“着莫”,动辄得咎。“蚕怕雨寒苗怕火”的构思,出自苏东坡的《泗州僧伽塔》:“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但苏诗是说矛盾的两极要求至少还能满足一方,也就是“造物”还有百分之五十的周旋余地;而本篇中则阴,也是错;晴,也是错,一无是处。连“天公”也要无端蒙冤,更不用说民间的平头百姓。“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孟郊《追赠崔纯亮》)作品正是以不露声色的议论,表现出同样激越的不平之情。

  以冷语峻笔作嬉笑怒骂,是元散曲讽世作品的常法。乔吉有首《山坡羊》就明显模仿了本篇:“装呆装琳,装聋装口吞,人生一世刚图甚。句闲吟,酒频斟,白云梦绕青山枕,看遍洛阳花似锦。荣,也在恁。枯,也在恁。”

参考资料:

1、 天下阅读网.山坡羊·伏低伏弱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木兰花慢·混一后赋

:
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留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复上古淳风,先王大典,不贵经纶。天君几时挥手,倒银河,直下洗嚣尘。鼓舞五华鸑鷟,讴歌一角麒麟。

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初成,好基始建,生物如春。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留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眼望着广阔远大的天地,回想起君臣的遇合犹如变幻的风云。想当年汉好帝业初成的时侯,万物欣欣向荣大地温暖如春。当东风吹遍原野新朝建立的时候,花红叶绿显本性,人情欢忧各纷纷。为风花雪月而流连的成醉客,对局势保持清醒头脑的是醒人。

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复上古淳风,先王大典,不贵经纶。天君几时挥手,倒银河,直下洗嚣尘。鼓舞五华鸑鷟,讴歌一角麒麟。
龙和蛇蛰居而起,屈而复伸,料想新王朝不会轻视礼教丧斯文。应当恢复上古时代淳朴的社会风俗,继承古代帝王的典章制度,治理国家如同理清乱麻需要费精神。老天爷何时挥手下令倒银河,洗净凡世的喧闹、战争和灰尘。到那时,华丽的鸑鷟鸟将出来跳舞,吉祥的麒麟也会讴歌人世间的太平。

参考资料:

1、 张承编.经典诗词品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9:334-336页2、 (清)朱孝臧.宋词三百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01:158页

望乾(qián)(kūn)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dǐng)初成,好基始建,生物如春。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留连醉客,江山憔(qiáo)(cuì)醒人。
木兰花慢:词牌名。双调,一百零一字,上片五平韵,下片七平韵。混一:指元朝统一全国。乾坤浩荡:天地广阔远大。际会:封建时代称君臣遇合,得以行道,为风云际会。风云:多用以比喻人的际遇。汉鼎初成,好基始建:比喻元朝建国开基,统一天下。鼎:封建时代太庙内放有九鼎,鼎代表宗庙社稷。憔悴:黄瘦,瘦损。醒人:由屈原《渔父》“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脱化而来,指对局势保持清醒头脑、志向深远的政治家。

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复上古淳(chún)风,先王大典,不贵经纶。天君几时挥手,倒银河,直下洗嚣(xiāo)尘。鼓舞五华鸑(yuè)(zhuó),讴(ōu)歌一角麒(qí)(lín)
龙蛇:龙和蛇,词中比喻非常之人。屈伸:指能根据政治清明与否决定出仕或退隐。斯文:指礼乐制度,也指文人或儒者。淳风:淳朴的社会风俗。先王:指远古时期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圣贤君王。经纶:原指整理丝绸,词中指处理国家大事。天君:词中指皇帝。嚣尘:污浊的泥土,也用来指尘世间。鸑鷟:水鸟名,古代传说是祥瑞之鸟。讴歌:歌颂,赞美。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太平盛世才出现,是吉祥之兽。

参考资料:

1、 张承编.经典诗词品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9:334-336页2、 (清)朱孝臧.宋词三百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01:158页
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留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复上古淳风,先王大典,不贵经纶。天君几时挥手,倒银河,直下洗嚣尘。鼓舞五华鸑鷟,讴歌一角麒麟。

  词的上片赞颂元朝初建的兴盛气象,下片则书写词人于开国盛世的志向,表达了词人对全国实现和平的兴奋之情,以及对新的统一王朝的热烈祝颂和殷切希望。

  上片写词人生逢大元开国盛世的喜悦心情。

  开头“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六句,从物我两个方面,写元朝的建立带来的新气象。“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三句把元朝与汉、唐相比,借古喻今,写出元王朝的建立,犹如当年“汉鼎初成”“唐基始建”一样,给国家带来希望,给万物带来了生机。词人以汉、唐作比,既指明了元王朝的建立有着坚实的基础,又颂扬了它的无比强大。

  “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留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四句,运用生动的比喻,继续从物我两个方面,写元王朝的建立带来的新气象。“但无言、红绿自纷纷”化用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既以百花盛开比喻统一的兴旺气象,又暗示天下归心。词人因不满金政权而弃官出家,又因受到元世祖的赏识重用而还俗,所以词人自称为“醒人”。词人以“春风”“花月”,比喻元王朝建立后带来的新气象。这样的表达方式使本词显得生动而具体,同时词人又以自己由隐居到出仕的经历,来说明新王朝的建立有化育万物的功效,增强了词作的说服力。

  下片写词人恢复古道、重振乾坤的雄心壮志。

  “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复上古淳风,先王大典,不贵经纶”五句,紧承上片“醒人”二字,写出自己不仅能归隐,而且能出仕,并且坚信中国优良的文化传统不会丧失,恰恰相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一定能发扬光大,而词人也将以“先王大典”为依据,酌古推今,建立一套新的政治制度,恢复“上古淳风”。这几句词既表现了词人的政治理想,又反映了他决心大干一番的非凡气概。

  “天君几时挥手,倒银河,直下洗嚣尘。鼓舞五华鸑鷟,讴歌一角麒麟”五句,这里词人充满自信,认为在这龙腾虎跃、万象更新之际,定能一显身手,施展鸿图。

  全词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豪放中透着深沉,气势雄健。既有慷慨激昂的叙议,又有生动形象的比喻,语言豪放,意境壮阔,充满欢乐向上的精神。

参考资料:

1、 张承编.经典诗词品读: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09:334-336页2、 朱惠国.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注汇评文库 元明清诗、词、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07 第1版:26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大德歌·夏

: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我那俏冤家,远在天涯,你怎么在外边贪恋新欢,怎么偏偏只有外边才能留得住你?懒洋洋地坐南窗下,每每对着清风想念他。细长的眉毛淡了教谁来描画?脸瘦得不像样子,羞得不敢戴上那石榴花。

参考资料:

1、 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0-23
俏冤(yuān)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里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é)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xiū)带石榴花。
俏冤家:此指在外远游的爱人。“偏那里”句:偏是那里的绿杨树能够拴住你的马?此系怨词,恨爱人久离不归。数:每每。蛾眉:弯而长的眉毛。瘦岩岩:瘦骨嶙峋貌。带:即“戴”。

参考资料:

1、 李雁 吴冰沁.元散曲经典品读.北京:蓝天出版社,2015:20-23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这支小令写少妇对远方情人的猜疑和抱怨,相思之情写得大胆泼辣。开头一句“俏冤家”,传神至极。“冤家”本是妇女对情人的昵称,已经够可爱了,又冠以一个“俏”字,更令人迷恋。可如今他却远走天涯,一去不归,不能不叫人怀疑。“偏那里绿杨堪系马”,更明显地由怀疑流露出抱怨的情绪。“偏”在这里用作副词,表示发生的事,与所期待的恰好相反。一个“偏”字,把少妇爱极而怨深的感情反映得淋漓尽致。此句一语双关,既点明夏日的时令,又比喻滞留异乡、拈花惹草的负心郎。曲子前三句,把爱与恨交织在一起,表面上埋怨“绿杨”,骨子里却怨恨爱人不知早归,不珍惜爱情。

  其实,在远方的情人未必如她所猜想的那样,这或许是少妇的“多虑”。而“多虑”正是一种情深爱笃的表现,故虽抱怨,却并未弃绝。因此第四、五两句“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表现为万般慵懒、无所事事,只有一次次面对清风倾吐自己对远人的情思,大有“不思量,自难忘”、摆不脱、丢不开之苦。这两句虽看似平淡无奇,但词浅意深,清风和美,情思更浓,它进一步刻画出少妇对远人思之弥深、爱之弥笃的感情。

  第六句“蛾眉淡了教谁画?”借用汉代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来表现出少妇对夫妻恩爱生活的回味与渴望。然而好事难成,希望终无由实现,以致愁得“瘦岩岩羞带(戴)石榴花”。“瘦岩岩”比“憔悴”状瘦弱不堪之状,更具体,更形象。“羞”字是尤为传神之笔,它既含戴花与体貌不相称的自我嘲讽之意,又表露出戴花无人欣赏的寂寞。古人说“女为悦己者容”,这里暗化此意,且更形象生动,活画出少妇难以言状的复杂心理状态。

  曲贵新奇,然而,这支曲子蕴藉含蓄,辞尽意未休,具有词的风格。其中首句“俏冤家”是统领全篇的关键句。少妇的思念、怀疑及抱怨都由此而发;少妇对过去美满生活的回味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为悦己者容”的心理,也是以此为依据。故全篇所言少妇的表现,都和这句“俏冤家”紧紧挂钩,句句落实,没有一句是闲笔。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74-75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