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门前 一作:前门)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远处田野,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
参考资料:
1、 顾学颉 .白居易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 :167 .2、 李万龙 .古典诗歌鉴赏规律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5年 :44-45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苍苍:灰白色。切切:虫叫声。绝:绝迹。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qiáo)麦花如雪。(门前 一作:前门)
独:单独,一个人。野田:田野。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参考资料:
1、 顾学颉 .白居易诗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 :167 .2、 李万龙 .古典诗歌鉴赏规律 :甘肃教育出版社 ,2005年 :44-45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后两句描绘出乡村之夜的美景。诗人通过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独寂寞的心情。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诗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参考资料:
1、 李万龙.古典诗歌鉴赏规律:甘肃教育出版社,2005年:44-45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红叶片片沉醉于动人的秋色,碧溪潺潺在夜里弹奏起琴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美好的日子逝去不可能再来,凄风苦雨无限让人度日如年。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76-877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叶:一作“树”。碧溪:绿色的溪流。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yǎo)如年。
佳期:美好的时光。杳:昏暗、遥远,没有尽头。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76-877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
此诗首句“红叶醉秋色”五字,用重彩绘出一幅枫叶烂漫、秋色正浓的画面。那优美的景色,宜人的气候,令人心醉神驰。“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描写秋色的名句,然“红叶醉秋色”的境界,却也别具韵味。诗人用一“醉”字,把“红叶”与“秋色”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秋色具体可感,描绘了一幅美丽绚烂的秋景图。用字精炼,以少总多。
次句“碧溪弹夜弦”,也写得情韵萦绕,优美动人。白昼消逝,夜幕降临,枫林隐去,碧蓝澄澈的溪水,潺潺流动,宛然在弹奏一支乐曲,如泣如诉,打破了这也的寂静。夜色如水,不可能不动人情思。这里,“碧”是个诉诸视觉的颜色字。在一般的夜晚,是无法分辨水色的。只有凭借天空的明月,身临溪畔的人,才有可能见得真实,辨得清楚。“弹”字下得也很妙。它不仅写出溪流富有音乐般的诗韵,而且以动衬静,把一个万籁俱寂的夜色,烘托得更加幽深。诗虽未写月,却自有一轮明月朗照;未写人,却有一个少女的倩影徘徊溪畔;未写情,却有一缕悲哀寂寞的情丝,从“夜弦”的曲调中轻轻流出,如泣如诉,萦回耳际。这种虚中见实、实中见虚的写法,笔墨精当,含蕴丰富,营造了一种宁静、幽邃的氛围。
后两句抒情。主人公终于吐出了自己的心声:“佳期不可再,风雨杳如年。”那曾经有过的美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心爱的人儿再也不会和自己共度美好快乐的时光。陪伴自己的只能是那漫长的凄风苦雨、度日如年的生活。这两句直言不讳地把这位徘徊于月下溪畔的女子内心的秘密,和盘托出。原来她是位失恋的女子,曾有过幸福的爱情,而此时,“佳期”却一去不复返了。可是这位多情女子还像过去一样热恋着爱人。在枫叶如醉、碧溪夜月的环境中,她徘徊着,回忆着,祈望着,等待着,从原野来到溪边,从白天直至深夜。可是,物是人非,再也见不到他的身影。“佳期不可再”,寥寥五字,把这位满怀希望的女子推向了绝望的深渊。她想:“今后的生活又将如何呢?”回答是:“风雨杳如年。”风雨如晦,度日如年,未来的日子是渺茫、悲凉、凄迷的。如果把这里的“风雨”理解为社会“风雨”的话,那么这诗所写的爱情悲剧,就具有更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了。
这首诗语短情深,措辞委婉而造语清丽。诗人善于选择典型的意象,渲染了一种迷离愁苦的诗境。诗中以景衬情,情与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张国举 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876-8772、 邓光礼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386-1387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
梁山的倾颓,是因被杞梁妻的恸哭所感动。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这真是深情所在,金石为开啊。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
东海有一位勇妇,其英勇之事迹,一点也不比关东为父报仇的贤女苏来卿差。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她曾向越处子一样的击剑名家学剑,超腾跳跃,快若流星。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她为夫报仇,慷慨捐躯,万死不顾。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她手执雪刃,其精诚可感上苍。
十步两躩跃,三呼一交兵。
十步两跃,三呼一击地与仇人交战。
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结果将仇人之头,高悬于城门之上;将仇人之肠肺,用脚践踏为泥。
豁此伉俪愤,粲然大义明。
以此来报答其夫妻伉俪之情,此举大义粲然,为人称颂。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北海的李使君,将此事上奏朝廷。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
朝廷下旨免罪,以警风俗。其事迹在东海之畔诸郡厂为传颂。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从此她的芳名著于《列女传》之中,在史籍上万古流芳。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萦。
汉朝肘,皇帝因缇萦而免了其父淳于公的牢狴之灾。
津妾一棹歌,脱父于严刑。
战国内,赵国的津吏之女一曲棹歌从而使其父脱了严刑之苦。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由此看来,就是有十个儿子,若都是些不肖之子,也不如一个女中豪杰。
豫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以前,战国时的刺客豫让,空斩赵襄子之衣,虽有壮心而其事不成。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春秋时刺杀庆忌的刺客要离,更是为壮土所不齿。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其妻子儿女又有问罪?竞让他焚死以邀买虚名。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他们哪里能比得上这位东海的勇妇啊,事成之后,在青史上独擅美名!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60-162梁山感杞(qǐ)妻,恸(tòng)哭为之倾。
梁山感杞妻,恸哭为之倾:用杞梁妻哭倒城墙事。
金石忽暂开,都由激深情。
金石:《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东海有勇妇,何惭苏子卿(qīng)。
勇妇:胡震亨云:“勇妇者,似即白同时人。”苏子卿:当为苏来卿之误。
学剑越处子,超然若流星。
越处子:春秋时越国一个女剑侠。参见本集《结客少年场行》注。
损躯报夫仇,万死不顾生。
白刃耀素雪,苍天感精诚。
十步两躩(jué)跃,三呼一交兵。
躩跃:跳跃。
斩首掉国门,蹴(cù)踏五藏行。
掉:悬挂。国门:都城门。蹴:踢也。五藏:即五脏。藏.原作臧,误。
豁此伉(kàng)俪(lì)愤,粲(càn)然大义明。
伉俪:夫妻。
北海李使君,飞章奏天庭。
北海:即青州。天宝正午改加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益都县。李使君:使君,原作史君,误。
舍罪警风俗,流芳播沧瀛(yíng)。
沧瀛:王琦注:“沧瀛,谓东方海隅之地。又,沧州,景城郡;瀛州,河间郡。与青州北海郡相邻近,似谓其声名播于旁郡也。”
名在列女籍,竹帛已光荣。
淳于免诏狱,汉主为缇(tí)萦(yíng)。
淳于免诏狱:淳于公。西汉人,为齐太仓令,有罪当刑。系之长安。其有五女,无男。
津妾(qiè)一棹(zhào)歌,脱父于严刑。
津妾:名娟,赵河津吏之女。
十子若不肖,不如一女英。
豫(yù)让斩空衣,有心竟无成。
豫让:战国时刺客。事见《战国策·赵策》。
要离杀庆忌,壮夫所素轻。
要离:春秋时吴国刺客。事见《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
岂如东海妇,事立独扬名。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60-16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青天上的明月是什么时候升起的?我现在停下酒杯想问一问。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人追攀明月永远不能做到,月亮行走却与人紧紧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明月皎洁,如明镜飞上天空,映照着宫殿。遮蔽月亮的云雾消散殆尽,幽幽月光尽情挥洒出清冷的光辉。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人们知道这月亮晚上从海上升起,又是否知道它早晨也从这云间消失?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月亮里白兔捣药自秋而春,嫦娥孤单地在月宫住着又有谁与她相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却曾经照耀过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只是匆匆过客,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只希望对着酒杯放歌之时,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38-739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95-196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què),绿烟灭尽清辉发。
阙:朱红色的宫殿。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mò)。
但见:只看到。宁知:怎知。没:隐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嫦娥:神话中的月中女神。传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偷吃了羿的仙药,成为仙人,奔入月中。见《淮南子·览冥训》。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zūn)里。
当歌对酒时:在唱歌饮酒的时候。金樽:精美的酒具。
参考资料:
1、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38-739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95-196“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人停杯凝思,带着些许醉意,仰望万里苍穹,提出疑问:这亘古如斯的一轮明月,究竟是从何时就有的呢?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有史以来,有多少人想要飞升到月宫中,以求长生不老,但都没能实现;而明月却依旧用万里清辉普照人间,伴随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们。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是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此处写出了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那种光彩照人的美丽。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只见明月在夜间从东海升起,拂晓于西天云海隐没,如此循环往复,踪迹实难推测。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是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又该是多么寂寞?到底谁来陪伴她呢?
诗人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我只希望在对酒当歌的时候,皎洁的月光能常照杯中,使我能尽情享受人世间的美好岁月。
全诗感情饱满奔放,语言流畅自然,极富回环错综之美。诗人由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将明月与人生反复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层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问》,下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裴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69-371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