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叶县刘明府避地庐山言怀诒郑录事昆季苟尊师兼见赠之

:
明哲良罕遇,遇君辄思齐。挺生著天爵,自思析人珪。
河洛初沸腾,方期扫虹霓。时命竟未合,安能亲鼓鼙。
从此罢飞凫,投簪辞割鸡。驱车适南土,忠孝两不暌。
庐岳镇江介,于焉惬林栖。入门披彩服,出谷杖红藜。
隐令旧闾里,而今复成跻。郑公解簪绂,华萼曜松谿.
贤哉苟征君,灭迹为圃畦。顾已成非薄,忝兹忘筌蹄。
相观对绿樽,逸思凌丹梯。道泰我长往,时清君勿迷。
王孙且无归,芳草正萋萋。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吴筠

吴筠

吴筠 (?一778年),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贞节。一作正节。性高鲠,少举儒子业,进士落第后隐居南阳倚帝山。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人道门。后入嵩山,师承冯齐整而受正一之法。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应对皆名教世务,并以微言讽帝,深蒙赏赐。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固辞还山。东游至会稽,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谥“宗元先生”。 102篇诗文

猜你喜欢

稻田

: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
碧绿的池水涟漪满前陂,极目远望无边的稻田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更有那白鹭千点观不尽,穿过云烟来向这画中飞。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86-187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78-279 .3、 严洁 .晚唐诗鉴赏 :凤凰出版社 ,2006 :566-568 .

绿波春浪满前陂(bēi),极目连云䎬(bà)(yà)肥。
前陂:前面的池塘。连云:一望无际好象同云相连。䎬稏:水稻的别称。

更被鹭(lù)(cí)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千点雪:白色鹭鹭落入绿色水田中,如同千点雪花一样。破烟:穿过烟云。画屏:把前面的景象当成一幅画屏。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86-187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78-279 .3、 严洁 .晚唐诗鉴赏 :凤凰出版社 ,2006 :566-568 .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䎬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稻田》这首诗所描绘的江南水田风光,就从一个侧面间接地展示了创作背景所述的社会现实,间接地表现了诗人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愉悦之情。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写景诗为人称道的是“诗中有画”,即用语言的勾勒描绘把周围的景物如画一般的状态呈现出来,这首诗即达到了这样的这样的艺术效果。这是一幅极其优美恬淡的水田风光图。这幅画的近景是满是绿波春浪的池塘和一望无边的肥美的稻田;远景是蓝天、烟云和点点如雪的白鹭,还有那似有若无的濛濛水气。这些景物浓淡相间,疏密得体,相映成趣。池中的绿水和周围稻田,通过“极目”二字联系起来,使得画面无比开阔。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作者置身此间,是何等心旷神怡。同时,诗人又把眼前池塘和天上的白鹭,通过一个“飞”字巧妙地联起来。这样,就使得近景和远景交织成章,联成一片,使地面空间浑然一体。在这幅图画中除了静态的描写外,还描写了划破静寂的动态。前边说的清水池塘,连天的稻田,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又将如同“千点雪’的白鹭摄入画面,用一个“飞”字突然使这个画面活跃起来,更显得生机盎然。不仅富有绘画美,而且《稻田》还具有绚丽的色彩美。在这幅艺术画面上,“绿”浪碧波相迭,蓝天“白”鹭相映,彩云画屏色彩斑斓,堪称佳作。

  这样,诗的意境便更加深邃而耐人寻味了。总之,这首诗勾勒了一福优美的水田风光的图画。其中有近景,有远景,有静态,有动态。诗人把这些巧妙地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并通过短短的四句小诗描绘出来,语言精炼,构思巧妙。

参考资料:

1、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86-187 .2、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78-279 .3、 严洁 .晚唐诗鉴赏 :凤凰出版社 ,2006 :566-568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两岸青山夹着洛水,船顺水向东航行,东南方向的山谷开阔,洛水与黄河相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稀疏的树木远在天边隐约可见,夕阳映照在汹涌的河水中忽暗忽明。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想起了几年前出现在伊河边的孤零零村落,眼前是雨霁初晴,一只孤雁在朔风中向南方飞去。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我要告诉在洛桥漫游的作官的朋友,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

参考资料:

1、 李志敏.唐诗名篇鉴赏.北京:京华出版社,2011:1422、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716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huò)大河通。
豁:大洞,此指两山交界处的深谷。大河:指黄河。

寒树南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南微:南稀,因距离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样子。乱流:指众多的河流。

孤村几岁临伊(yī)岸,一雁初晴下朔(shuò)风。
伊岸:伊水畔。

为报洛桥游宦(huàn)侣,扁(piān)舟不系与心同。
洛桥:洛阳洛河上之天津桥。游宦侣:在外地作官的朋友。扁舟:小船。

参考资料:

1、 李志敏.唐诗名篇鉴赏.北京:京华出版社,2011:1422、 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716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首联写李主簿隐居的环境。他结茅隐居于淮水边的古渡口,可以卧看淮水奔流。环境虽然清幽,但从古渡口的废弃不用和淮水的逝去不复返,已暗逗下联时不我待、人将衰老之感慨,韦诗运笔的精致细腻,于此可见一斑。

  颔联为传诵千古的警句,人与树相互映衬:树已逢秋,人焉得不老?窗里将老之人,面对着门前已衰之树,想起岁月不居,壮志蹉跎,这将何以为怀。这中间不仅极其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也寄寓着诗人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其表现手法真是高明之至。

  颈联写李主簿在古渡口的茅屋落中所见到的景象。粗粗一读,仿佛棼是随手拈来,漫不经心;细细品味,入深感是赋比结合,寓意深刻。“寒霈山”切深秋季节,“独过雁”比况李即主簿的孤独、萧索的生活境遇;“暮茎雨”既照应上联之人老树秋,又关合府下联之夕逢归,“远来舟”逗引出蓉下联的“逢归客”。真乃细针密线、友情景交融之佳句。

  尾联仍从李主簿这边落笔,不说诗人遇上李主簿,而说李主簿在傍晚时遇上了一位北归的客人,依然不忘旧情,仍然热情接待。诗至此便戛然而止,至于主客会面以后的情景,便全留在诗外,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通观全篇,全从客位去描绘抒写,诗中所突出的,是居于客位的李主簿的形象与感受,而将诗人主观的感受融化在客体之中。在逢遇一类题材的作品中,是独具一格的。

  这诗写景物有情思,有寄托,重在兴会标举,传神写意。洛水途中,诗人仿佛在赏景,实则心不在焉,沉于思虑。黄河的开阔景象,似乎惊觉了诗人,使他豁然开通,眺望起来。然而他看到的景象,却使他更为无奈而忧伤。遥望前景,萧瑟渺茫:昔日伊水孤村,显示出人民经历过多么深重的灾难;朔风一雁,恰似诗人只身东下赴任,知时而奋飞,济世于无望。于是他想起了朋友们的鼓励和期望,感到悲慨而疚愧,觉得自己终究是个无所求的无能者,济世之情,奋斗之志,都难以实现。这就是此诗的景中情,画外意。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9-6802、 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武汉:崇文书局,2011:321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白头吟

: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锦江之水潺潺流向远方,水波荡漾,一对鸳鸯在水波荡漾处快乐相伴。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它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一个家在长安,一个家在芳草迷漫处。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但彼此心心相许,宁愿共死也不忍分离。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此时阿娇失宠了,长门宫前无限凄凉,她常常愁苦地独坐到天黑。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但愿汉武帝还能够顾念往日的恩情,为了这,又岂会顾惜黄金不让司马相如为自己作赋呢?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相如作赋得到了黄金,就喜新厌旧,对卓文君怀有异心了。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他要聘茂陵一女子为妾,卓文君十分伤心,作《白头吟》以相赠。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从来没有见过东流之水返回西去的,凋零落败的花朵也会重返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菟丝本就无情,任风倾倒。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但菟丝紧紧地缠在女萝上,与它萦抱在一起。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自然界的两草尚且如此,人心却不如草那样执著坚定。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不要把龙须席子卷起来,任它落满灰尘,生满蛛网。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暂且留着琥珀枕头,或许彼此还会有相梦的时候。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覆水难收,弃妾难以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自古以来,至死不相负的爱情,只有青陵台的韩凭及其妻子何氏。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yuān)(yāng)
锦水:即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南。

雄巢汉宫树,雌(cí)弄秦草芳。
汉:指长安一带。

宁同万死碎绮(qǐ)(yì),不忍云间两分张。
绮翼:鸳鸯美丽的翅膀。分张:分离。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阿娇:指汉武帝陈皇后。陈皇后失宠,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请司马相如作了一首《长门赋》,以表自己的悲伤之情。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东流不作西归水:用“不见东流水,何时复归西”的语意。归故林:重返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兔丝:即菟丝,一种寄生植物,茎细如丝,寄生缠绕在其他植物上。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yíng)抱。
女萝:菟丝有时缠在女萝上,比喻男女的爱情。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龙须席:用龙须草编织的席子。从他生网丝:任它生蛛网。青陵台:战国时宋康王所筑造。在今河南商丘。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锦水东北流,波荡双鸳鸯。
雄巢汉宫树,雌弄秦草芳。
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
此时阿娇正娇妒,独坐长门愁日暮。
但愿君恩顾妾深,岂惜黄金买词赋。
相如作赋得黄金,丈夫好新多异心。
一朝将聘茂陵女,文君因赠白头吟。
东流不作西归水,落花辞条归故林。
兔丝固无情,随风任倾倒。
谁使女萝枝,而来强萦抱。
两草犹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龙须席,从他生网丝。
且留琥珀枕,或有梦来时。
覆水再收岂满杯,弃妾已去难重回。
古来得意不相负,只今惟见青陵台。
  《白头吟》,传说最初为卓文君所作。司马相如要娶茂陵的女子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才停止纳茂陵女为妾。李白在这首诗里借女子的失宠来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无奈。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闲居

: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不知道自己生性疏懒粗鄙,一年到头住在繁华的都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门前从来没有车马的痕迹,院子里尽是一片蝉的叫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身上有病痛吟诗虽觉辛苦,不再做官梦境已变得幽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什么时候去学学禅机参悟,皈依佛家好古修道的先生。

参考资料:

1、 王洪.中国古代诗歌精译.北京:朝华出版社,1993:45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82-583

不自识疏鄙(bǐ),终年住在城。
疏鄙:粗野,俗陋。这里指诗人自己疏懒的性格。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chán)声。
过门:登门;上门。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休官:辞去官职。

何当学禅(chán)观,依止古先生?
禅观:即禅理、禅道,学佛参禅。禅,梵语“禅那”的省略,意“静思自虐”,“思维修”,为心注一境、正深思虑的意思。观,即观照。古先生:道家对佛的称呼。

参考资料:

1、 王洪.中国古代诗歌精译.北京:朝华出版社,1993:456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582-583
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
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
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

  姚合极称赏王维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

  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姚合自称“野性多疏惰”(《闲居遣怀》其八)。一个性格疏懒,习于野性的人,认为不适宜为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是很清楚的。而自己偏不了解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不得,求闲不能,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本不乐于城市,今终年住在城里,总得自己寻个譬解。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因此认为在城市亦算是隐居。“县去帝城远,为官与隐齐。”(《武功县诗》)自己作这样一番解释,是明心迹,也见心安理得了。这儿写身处县城,却透露了心地的静趣。

  景况也确是这样:“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这第二联写的正是适应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从首二句一气贯注而来。没有马迹过门,就是表明来访者稀少,为官很清闲。蝉声聒噪,充满庭院,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写的满耳声音,却从声音中暗透一个“静”字。上句写出清闲,下句写出清静。正是于有声处见无声,反感静意笼罩。

  在这清闲、清静的城中一隅,诗人是“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这第三联从“病”写性情。病,带点小病,旧时往往成为士大夫的风雅事;病而不废吟咏,更显得闲情雅致。现今“休官”,连小小的职务也不担任之后,真是梦境也感到很清闲,很清静了。写来步步幽深,益见静境。唐人由于受佛家思想影响,有所谓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逃遁于“禅”,所以第四联作者自问:“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何时能摒除一切萦心的俗务,求古先生(指佛)学这种禅观呢?观,即观照。妄念既除、则心自朗然无所不照。这样的境界,就是禅观(即禅理、禅道),是清闲、清静的更高一境。借禅理说心境,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鄙视厌恶之情,成功地描摹了作者所追求的艺术上静趣的境界。

  姚合是写五律的能手。他刻意苦吟,层层写来,一气贯注;诗句平淡文雅,朴直中寓工巧,而又畅晓自然,所以为佳。

参考资料:

1、 韦立军 .《宋词鉴赏辞典》 :北京出版社 ,2009年05月 :15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题兴化园亭

: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毁坏无数人家的居住地只为了修建一个花池,不种嘉木蔬果却只种华而不实的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秋风萧瑟蔷薇花谢落之后,只剩满庭荆棘您才会知趣。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选注,唐诗精选,大象出版社,2012.07,第221页2、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4093页3、 郭彦全,石惟英编著,千首少儿古诗选译,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11,第141页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qiáng)(wēi)
兴化寺园亭:唐文宗时权臣裴度任中书令修建的一处有水池亭阁的憩园。破却:毁坏。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jīng)(jí)满庭君始知。
始知:方才知道。

参考资料:

1、 管士光选注,唐诗精选,大象出版社,2012.07,第221页2、 孙建军等主编,《全唐诗》选注 (1-16册),线装书局,2002年01月第1版,第4093页3、 郭彦全,石惟英编著,千首少儿古诗选译,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11,第141页
破却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种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庭君始知。

  该诗以家常语,从眼前物中提炼出讥诮聚敛、讽嘲权贵的题旨。在艺术上,该诗巧而不华,素淡中寓深旨。全诗语言平实浅白,表达了诗人对裴度的讽刺之意,暗喻其悲剧的下场终将降临。

  “破却千家作一池”句开宗明义,明确指出,裴度所盖园林是以侵占了千家的居所地产为代价的,这里“千家” 与“一池”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 一个“破”字写出了当权执政者的无情与骄奢。“一池”,这里既可以解释成一口塘,也可看作是指整个园林,不必拘泥。其实,唐代很多官僚建造私人园林宅第,争奇斗胜,相习成风。裴度的政绩,在当时还是比较好的,却也未能免此,故诗人所指,当具有普遍意义。

  “不栽桃李种蔷薇,”句作者诗笔一转,不接着写园林的盛况,而是抓住一个很奇特的细节,在这个园林里,主人不种对人有益的嘉木蔬果,反倒要种植像蔷薇这样的虽能赏玩,却华而不实的东西,走笔至此,人们不禁对园林主人的本意感到不解。这或许正是当时上层社会夸奇争胜的一种表现吧。

  “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始知”两句这里紧接描写种蔷薇的必然结果,诗人借秋天至时的园景,含蓄而深刻地指出如此聚敛的结果其下场必然是可悲的,这就是种蔷薇而得荆棘的关系。 “秋风起”,我们可以理解为官罢势衰,正所谓时候一到,什么都报。《韩诗外传》卷七载:“春种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其实。春种蒺藜者,夏不可釆其叶,秋得其刺焉。”这句话或可作为贾岛这首诗歌之所本。

  这首诗讽喻的目的十分显明,该诗以家常语,从眼前物中提炼出讥诮聚敛、讽嘲权贵的题旨。在艺术上,巧而不华,素淡中寓深意,也是本诗的可取之处。

参考资料:

1、 刘枫主编,贾岛诗集,阳光出版社,2016.10,第20页2、 贺新辉主编,全唐诗鉴赏辞典 第九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1708页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