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酒失于虔州陆郎中肱,以诗谢之

:
醉时颠蹶醒时羞,麹糵推人不自由。
叵耐一双穷相眼,不堪花卉在前头。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崔橹

崔橹,唐代诗人,进士,曾任棣州司马。他善于撰写杂文,诗作以绝句成就最高,今存诗十六首。他的诗作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托物言志,意境深远。据阿袁(即陈忠远)先生《唐诗故事 .谢诗差幸人原谅 ——崔橹谢罪诗真是戒酒良方》记载,崔橹由于自身经历的缘故,后来还写诗谢罪而戒酒了呢,这可真是令人不由不肃然起敬的事儿了。 35篇诗文

猜你喜欢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曹将军是魏武帝曹操后代子孙,而今却沦为平民百姓成为寒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英雄割据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曹家文章丰采却在你身上留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当年为学书法你先拜师卫夫人,只恨得没有超过王羲之右将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你毕生专攻绘画不知老之将至,荣华富贵对于你却如空中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开元年间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见,承恩载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凌烟阁的功臣画象年久褪颜色,曹将军你挥笔重画又别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良相们的头顶都戴上了进贤冠,猛将们的腰间皆佩带着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他们英姿飒爽好象是正在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开元时先帝的天马名叫玉花骢,多少画家画出的都与原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当天玉花骢被牵到殿中红阶下,昂首屹立宫门更增添它的威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皇上命令你展开丝绢准备作画,你匠心独运惨淡经营刻苦用功。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片刻间九天龙马就在绢上显现,一下比得万代凡马皆成了平庸。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玉花骢图如真马倒在皇帝榻上,榻上马图和阶前屹立真马相同。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皇上含笑催促左右赏赐你黄金,太仆和马倌们个个都迷惘发怔。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将军的门生韩干画技早学上手,他也能画马且有许多不凡形象。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韩干只画外表画不出内在精神,常使骅骝好马的生气凋敝失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将军的画精美美在画中有神韵,偶逢真名士才肯为他动笔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而今你漂泊沦落在战乱的社会,平常所画的却是普通的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你到晚年反而遭受世俗的白眼,人世间还未有人象你这般赤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只要看看历来那些负盛名的人,最终已经坎坷穷愁纠缠其身了。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shù)为清门。
魏武:指魏武帝曹操。庶:即庶人、平民。清门:即寒门,清贫之家。玄宗末年.霸得罪。削籍为庶人。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卫夫人:名铄,字茂猗。晋代有名的女书法家,擅长隶书及正书。王右军:即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xūn)殿。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公元713年——711年)。引见:皇帝召见臣属。承恩:获得皇帝的恩宠。南薰殿:唐宫殿名。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凌烟:即凌烟阁,唐太宗为了褒奖文武开国功臣,于贞观十七年命阎立本等在凌烟阁画二十四功臣图。少颜色,指功臣图像因年久而褪色。开生面:展现出如生的面貌。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进贤冠:古代成名,文儒者之服。大羽箭:大杆长箭。

(bāo)公鄂(è)公毛发动,英姿飒(sà)爽来酣(hān)战。
褒公:即段志玄、封褒国公。鄂公:即尉迟敬德,封鄂国公。二人均系唐代开国名将,同为功臣图中的人物。

先帝御马五花骢(cōng),画工如山貌不同。
先帝:指唐玄宗。死于公元762年。五花骢:玄宗所骑的骏马名。骢是青白色的马。山:众多的意思。貌不同:画得不—样,即画得不象。貌,在这里作动词用。

是日牵来赤墀(chí)下,迥立阊(chāng)(hé)生长风。
赤墀:也叫丹墀。宫殿前的台阶。阊阖:宫门。

诏谓将军拂绢(juàn)素,意匠惨澹(dàn)经营中。
诏:皇帝的命令。意匠:指画家的立意和构思。惨澹:费心良苦。经营:即绘画的“经营位置 ,结构安排。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九重:代指皇宫,因天子有九重门。真龙、古人称马高八尺为龙,这里喻所画的玉花骢。

玉花却在御榻(tà)上,榻上庭前屹(yì)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yǔ)人太仆皆惆怅。
圉人,管理御马的官吏。太仆:管理皇帝车马的官吏。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韩干:唐代名画家。善画人物,更擅长鞍马。他初师曹霸,注重写生,后来自成一家。穷殊相:极尽各种不同的形姿变化。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huá)(liú)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盖有神:大概有神明之助,极言曹霸画艺高超。写真:指画肖像。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lǚ)貌寻常行路人。
干戈:战争,当指安史之乱。貌:即写真。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kǎn)(lǎn)缠其身。
坎壈:贫困潦倒。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开元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南薰殿。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先帝御马五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阊阖生长风。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赐金,圉人太仆皆惆怅。
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但看古来盛名下,终日坎壈缠其身。
此诗当与前诗并看,互为补充。 诗起笔洗炼,苍凉。先叙曹氏乃魏武之后,今却沦为庶人。然后颂其祖先业绩和辞采丰韵犹存于身。开首就抑扬起伏,跌宕多姿。继而写曹氏在书画上之用功进取,情操高尚。一生沉于丹青,不思富贵,不知老之将至。写 “学书”是衬托,写“丹青”是点题。主次分明,抑扬顿挫,错落有致。 “开元”八句,集中颂扬曹氏人物画的成就。“先帝”八句,细腻刻画曹氏描绘“玉花骢”的经过。 “玉花”八句,写画马的艺术魅力,竟使真假难分,并以韩干之画作为反衬。 “将军”八句,写如此精湛绝伦的画师,竟在战乱年代中落泊江湖,为画路人卖画为生,不禁发出世态炎凉之感慨,抒发自身晚年失意之怅惘。 诗在结构上错综神奇、然宾主分明。情感上抑扬起伏,摇曳多姿。诗的结句,更为历代诗人所赞赏。清代翁方纲曾称此诗为气势充盛,“古今七言诗第一压卷之作”。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野田黄雀行

: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鸟儿们呀,游玩千万不能到炎洲的翡翠堆里追逐玩耍,栖息千万不能接近吴宫的燕子窝。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吴宫筑巢虽好,可经常会因为燕子引起大火烧毁你们的巢穴,炎洲翡翠虽然无比华丽,可经常会有人设下网罗捕捉你们。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可怜的鸟儿只有拍动着两只疲惫的翅膀,在野外荒凉的蓬蒿乱草中找到一处容身之所。就算你是只雄鹰又能如何?还不是一样的命运

游莫逐炎洲翠,栖(qī)莫近吴宫燕。
炎洲:海南琼州,其地居大海之中,广袤数千里,四季炎热,故名炎洲,多产翡翠。吴宫燕:巢于吴宫之燕。春秋吴都有东西宫。后以“吴宫燕”比喻无辜受害者。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萧条两翅蓬蒿(hāo)下,纵有鹰鹯(zhān)奈若何。

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鹯:古书中说的一种猛禽,似鹞鹰。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
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前四句“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吴宫火起焚尔窠,炎洲逐翠遭网罗。”言莫趋炎附势,追名逐利;

  后二句“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言避世自能远祸。

  整理来说,此诗言淡泊避世之志,远祸全身之术。诗以鸟为喻,唤醒人们切莫趋炎附势,追名逐利;而应淡泊名利,与世无争,以达到老子所说的“夫唯不争,故无尤”的境界。

  李白部分作品采用赋题的方法,但恢复古辞的立意,在体制上也恢复汉词的杂言体制。变齐梁无寄托之咏物为有寄托之体。另外,与齐梁呆板的赋题不同,李白之赋题常常是窥入题意,深入形容。如《野田黄雀行》。

  此诗实为野田黄雀自幸之语,就是用“野田黄雀”这个题意来赋写的。此诗运用了刻板咏物、反衬之法。黄雀自语不逐炎洲翠游玩,不近吴宫燕栖息。是因为宫燕易被焚巢,洲翠易遭网罗。而今我深栖野田中蓬蒿之下,可以藏身远害,纵有鹰鹯奈若何!这也是赋题法,只是用得如此巧妙。此诗综合运用发挥古意、赋题与以古题寓今事三种方法,可见李白对传统拟乐府方法的创造性发展。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野田黄雀行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夏夜宿表兄话旧

: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深宵酒醒,小雨轻轻的下着,庭院里百合花的清香阵阵袭来。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和兄弟说起在纷乱的年代写一份叮咛亲友珍重的书信也寄不到,家中的事情,件件桩桩都够凄凉的。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离开的日子里那些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过去的亲朋好友大部分已经亡故。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明天一早又要孤零零的乘船远离,想起河桥下青色的酒幔,心中不由得一阵忧愁,因为又要在那里与亲人分别饯行。

参考资料:

1、 李学忠.咏酒古诗百首.郑州:海燕出版社,1993:74-75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宿:留宿过夜。话旧:叙谈过去的事。夜合花:落叶乔木的花朵。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远书:远方来的书信。珍重:珍贵。达:到达。旧事:往事。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去日:离开的日子。皆:都。昔年:过去的年代。凋零:死去的委婉语。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màn)青。
明朝:明天一早。酒幔:从前酒店门前招客的幌子。

参考资料:

1、 李学忠.咏酒古诗百首.郑州:海燕出版社,1993:74-75
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
远书珍重何曾达,旧事凄凉不可听。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

  此诗主题为怀旧与惜别,诗中描述诗人与表兄夜晚一起畅聊往事,回忆旧时场景,抒发诗人的亲故久别,老大重逢的感慨之情。全诗技巧浑熟,风格平易近人,语言亲切有味,感情真实动人,堪称“情文兼至”的佳作。

  诗人首先由深夜酒醒落笔。“夜合花开香满庭,夜深微雨醉初醒”。久别重逢,又是中表至亲,自不免开怀畅饮,一醉方休。等到深宵酒醒的时候,微雨萧疏,花气袭人,显得格外宁静。白天初见时由于诸多烦扰,未及细述衷曲,现在夜深人静,正好翦烛西窗,畅聊往事。

  中间二联即话旧。离别久远,年头长,经历多,千头万绪。那纷乱的年代,写一封告嘱亲友珍重的书信也往往寄不到,彼此消息不通,该说的事情太多了。但是真要说起来,那一件件一桩桩都够凄凉的,教人听不下去,可说的事却又太少了。就说熟人吧。当年离别时的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聊可欣慰。但是从前的亲戚朋友却大半去世,健在者不多,令人情伤。这四句,乍一读似乎是话旧只开了头;稍咀嚼,确乎道尽种种往事。亲故重逢的欣喜,人生遭遇的甘苦,都在其中,也在不言中。它提到的,都是常人熟悉的;它不说的,也都是容易想到的。诚如近人俞陛云所说:“以其一片天真,最易感动。中年以上者,人人意中所有也。”(《诗境浅说》)正因为写得真切,所以读来亲切,容易同感共鸣,也就无庸赘辞。

  末联归结到话别,其实也是话旧。聚散匆匆,人生无定,今夕相聚,明朝又将分手。“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幔青”两句,是想象明朝分别的情景。“又是孤舟别”,一个“又”字,表达了诗人对动荡生活的厌倦。今日相晤,亲情无极,明朝一别,孤舟飘零,想到此,真令人惆怅万分。想起那黄河边,桥头下,亲友搭起饯饮的青色幔亭,又要见到当年离别的一幕,真叫人犯愁。最令人难受的怕是明朝河桥边的送别宴了。“那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相逢重别的新愁,其实是勾起往事的旧愁;明朝饯别的苦酒,怎比今晚欢聚的快酒;所以送别不如不送,是谓“愁见”,这两字将诗人惜别之意尽情托出。这两句结束了话旧,也等于在告别,有不尽惜别之情,有人生坎坷的感慨。

  诗从“酒初醒”起,到“酒幔青”结,在重逢和再别之间,在欢饮和苦酒之间,这一夜的话旧,也是清醒地回顾他们的人生经历。

  这首诗的特点是亲切自然。诗中语言朴素,真如对床夜语,闲话家常,朴素中自有一番真趣。司空图《诗品》论“自然”一格时说:“俯拾即是,不取诸邻。”又说:“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其意大抵谓一依自然,无须离饰。如出自纯情自然,固有不夺之美,若感情单薄而欲假修饰以成章,纵使雕绘满目,终如剪彩为花,而生气皆绝。诗中“夜合花开香满庭”句,浅而不浮,艳而不俗,无待修饰而韵味天成。夜合花开,紧扣诗题“夏夜”,结构浑然。花香满庭,透入帘幕。人未出户,已知香气的浓郁程度。“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两句,信手拈来,自然妙对,绝不露斧凿痕迹。前人说,“自然则当然而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叔向此诗,大约可以当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66-667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古朗月行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 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 一作:白云)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55-357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46-147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呼作:称为。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又疑瑶(yáo)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 一作:白云)
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chán)(chú)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蟾蜍: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圆影:指月亮。

羿(yì)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天人:天上人间。

阴精此沦惑(huò),去去不足观。
阴精:指月。沦惑:沉沦迷惑。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凄怆:悲愁伤感。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55-357 .2、 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146-147 .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 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但没有因袭旧的内容。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中前四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然后,又写月亮的升起:“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代神话说,月中有仙人、桂树、白兔。当月亮初升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而后逐渐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看见一轮圆月,看见月中白兔在捣药。诗人运用这一神话传说,写出了月亮初生时逐渐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然而好景不长,月亮渐渐地由圆而蚀:“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蟾蜍,俗称癞蛤蟆;大明,指月亮。传说月蚀就是蟾蜍食月所造成,月亮被蟾蜍所啮食而残损,变得晦暗不明。“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表现出诗人的感慨和希望。古代善射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使天、人都免除了灾难。诗人在这里引出这样的英雄来,既是为现实中缺少这样的英雄而感慨,也是希望能有这样的英雄来扫除天下。

  然而,现实毕竟是现实,诗人深感失望:“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月亮既然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就没有什么可看的了,不如趁早走开吧。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心中的忧愤不仅没有解除,反而加深了:“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55-357 .2、 熊礼汇 .李白诗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50-51 .3、 郑国铨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40-241 .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

春思二首·其一

: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象,而“日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日”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日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巧妙了。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日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诗的语言有时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须可以为读者所理解。也就是说,一首诗可以容纳联想、奇想、幻想、痴想,却不是荒诞不经的胡思乱想;诗人可以自由地飞翔他的想象之翼,却在感情的表达上要有可以引起读者共感之处。这首《春思》诗,正是如此。

向上折叠
展开剩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