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早霁南楼
四运相终始,万形纷代续。适临青草湖,再变黄莺曲。
地穴穿东武,江流下西蜀。歌闻枉渚邅,舞见长沙促。
心阻意徒驰,神和生自足。白发悲上春,知常谢先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小池塘。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怎样,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参考资料:
1、 李 淼.禅诗三百首译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12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借问:犹询问。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飞空:飞入空中。
转来深涧(jiàn)满,分出小池平。
深涧:两山中间很深的水。
恬澹(dàn)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恬澹:同“恬淡”。清静淡泊。汉王符《潜夫论·劝将》:“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圣抚之,恬澹无为。”
参考资料:
1、 李 淼.禅诗三百首译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12这是一首山水诗。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咏山泉》作为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一,使此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殷璠《河岳英灵集》)。
参考资料:
1、 李 淼.禅诗三百首译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12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
陶渊明诗中只是采黄菊的黄精。郢都歌曲中新传唱阳春白雪的白雪花英。
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白色不同于黄在篱笆墙下发展(白居易有咏白菊自比白头翁诗),繁盛的白花繁白好像从月亮银水中出生。
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水精。
浮照酒杯少摘一些又打开云云母屏风,连带露水全都移植好像连缀着月亮这个水精。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偏偏称心的五字诗人客对您含着鸡舌香的郎官来称赞,您如这白菊花从此得地就开始欣欣向荣了!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239页陶诗只采黄金实,郢(yǐng)曲新传白雪英。
马郎中:即前水部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是马郎中的诗。陶诗:东晋诗人陶渊明之诗。黄金实:指菊花。陶渊明爱菊,诗中多有对菊花的赞美。郢曲:郢是战国时楚国都城,郢城中有《下里巴人》、《阳春白雪》等歌曲。此借《白雪歌》引出白菊之英。
素色不同篱(lí)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
素:白。素色:白色。
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全移缀(zhuì)水精。
小摘:喻花未盛开。云母:谓花似白云母。水精:即石英。此形容菊上露珠之晶莹。
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芳荣。
称:适合。含香:《汉旧仪)中说尚书郎在光明殿奏事之时,含鸡舌香,即丁香。得地:犹得所。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239页菊花历来是诗人笔下的爱物。东晋陶洲明就以爱菊闻名。尤其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更抬高了菊花的“身价”。不过人们赏菊,多数人喜欢黄色的金菊。而不大喜欢寒素的白菊。唐人也是如此。刘禹锡就在诗中写过当时“家家菊尽黄”(《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虽有夸张。但却反映出大多数人的嗜好,因为“白花冷淡无人爱”(白居易《白牡丹》)。而李商隐这首诗则专为白菊写照,极言其美。
诗一开头便写道:“陶诗只采黄金实,郢曲新传白雪英。”“实”即花。晋代潘尼《秋菊赋》中就有“真人采其实花”之句。“英”也指菊花。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的诗句。“郢曲”与“白雪”都是用典。宋玉《砖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楚国都城)中者,……其为《阳春白雪》,园中属而和者数十人。”诗人觉得东晋陶渊明在他有关菊花的诗作中只写黄菊,不写白菊,似乎不大公平(其实不是不写白菊,我国汉魏及两晋还没有培育出白菊),所以马郎中移栽白菊,并以白菊赋诗,真是难能可贵,其诗作如同《阳春白雪》之曲那般高雅,和者盖寡啊!
接下去,诗人便着力刻画白菊之美。三、四两句:“素色不同篱下发,繁花疑自月中生”,主要刻画白菊之色,而“移”字也随手带出。就色而言,白菊冰肌雪骨,如白玉琢成,似秋霜初降,确实不同于篱下生长出来的黄菊。它那晶莹洁白、玲珑剔透的花朵似乎是从月宫生长出寿的,哪是人世间的凡花俗卉呢?
五、六两句又一分一合更细致地描写白菊:“浮杯小摘开云母,部露全移缀水晶。”“小摘”是分开来看,“全移”是合观一体。此处诗人采取他贯用的写作手法,绕开描至对象本身,别出心裁,以他物出之因为“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舛巧”。(《文心雕龙·神思》),如果直相描写白菊本身容易直白无味,所以诗人便采用比喻的手法,借物之亡者以喻白菊,浮杯小摘,即分开来帝细观看,它晶莹剔透。如同云母一样玲珑。再“带露全移”,从整体上观察,那洁白纯净的花瓣上带着一串串透明的露珠,真如水晶一般明亮这一联笔法精妙,极尽白菊之态。
七、八两句:“偏称含香五字客从兹得地始方荣。”着重赞扬马郎中其人及其移植白菊之事。清人陆昆曾评论这两句诗的时候就说:“含香句,谓花与人称。一经郎中移植,便庆得地。而芳荣自此始矣。”(《李义山诗集注》)。“含香”与“五字客”都是用典。《汉旧仪》中说:在汉代,尚书郎奏事于光明殿。而殿中用胡粉涂墙壁,尚书郎“趋走丹墀。含鸡舌香(即今丁香),伏其下奏事。”另据《世说新语》所载,魏司马景王命中书令虞松作表,虞松写完后上呈,却不合景王之意,让他再行决定。但虞松思路枯竭,半天不能更改,心想此事,面带难色,当时钟会见之便拿过来看,为他改定了五个字,虞松心悦诚服。再送景王之时,景王惊问虞松,虞松吐实之后,景王叹道:“如此大才,应予重用。”此处“含香”与“五字客”是赞扬马郎中其人。白菊为大多数人所不赏,却遇到马郎中这样如钟会一样文采风流的知音,生得其地,也可以一显芳荣了。
这首诗句新意关。表现在:诗人写白菊之色不从白菊本身着笔,而是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之。先是疑白菊生自月中。后又用云母水晶来比方。新颖别致,翻空出奇,同时本诗又使用了一些典故,美不胜收。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239页2、 靖宇.唐诗多用途 多功能辞典:辽海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78-79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郑愔像三国时的阮籍以善饮酒知名,畅饮在清风吹拂的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酒喝得半醉甩一下衣袖,拂拭干净龙唇琴上的灰尘准备弹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饮下一杯美酒弹奏一支曲子,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夕阳西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我的志趣本来在寄情山水,听这高山流水之音恰合我的本心。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5-66阮(ruǎn)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
阮籍:字嗣宗,三国时魏人,生活中魏晋易代之际,不满现实,又怕遭迫害,于是纵酒谈玄,蔑视礼法。满:一作“坐”。
半酣(hān)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龙唇琴:古代琴名。这里泛指琴。龙唇,琴的发音部位,后世也作为琴的代称。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
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sù)心。
谐:合。夙心:平素的志向、情趣。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孙佩君.孟浩然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65-66阮籍常与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七人聚集在竹林下喝酒,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首句以阮籍比郑愔,说郑愔像阮籍一样以善饮出名,如今在清风里,在竹林下坐着豪饮。竹林是用典,也是写实。
三四句写郑愔喝得半醉的时候,放下衣衫的长袖,把琴擦擦,开始鼓琴。古人衣袖特长,一般挽着,故云“下衫袖”。龙唇琴,古代琴名。《古琴疏》记载,汉末荀淑有架龙唇琴,一天下大雨不见了。三年后下大雨,有条黑龙飞入李膺家中,李膺一看,是荀淑的琴,就把它送还给荀淑。诗以龙唇琴借指郑愔的琴名贵。
五六句说郑愔一边饮酒,一边弹琴。弹着弹着,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落山。一杯弹一曲是描写郑愔边饮边弹的气派。下句表现郑愔琴艺高超,大家沉浸在美妙的琴声中,光阴流逝,而浑然不觉。孟浩然其人也非常善琴,他的琴艺曾得到著名道士参寥的赞赏,连孟浩然也陶醉在郑愔的琴声中,足见郑愔的琴艺确实精妙。
郑愔的琴艺得到孟浩然的欣赏,他的琴音引起孟浩然的共鸣。浩然志在山水,郑愔的琴音也志在山水,二人志趣相投。春秋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说:“妙呵,听你的琴,眼前就出现巍巍的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锺子期说:“妙呵,听你的琴,就好象滔滔的江河!”诗人表示自己喜欢山水,不愿仕进。借用伯牙锺子期的故事,说郑愔与自己思想志趣相投。一般写弹琴的诗,或渲染琴声的美妙,或感叹琴师的身世,而孟浩然通过对听琴的描写,勾划出一位善琴好饮,放浪潇洒,飘然出尘的高士形象。诗用“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的细节表现郑愔的豪放旷达,用酒、清风、竹林、琴、夕阳烘托其高洁;结尾以自己的高蹈,来表现郑愔的高蹈,展示人物的内心境界。写完弹琴,诗中的人物也就呼之欲出了。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83-84页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洒满庭中的月光啊,像院里的梨花一样白,你可照见我那思念的人儿么,相隔万里多少关塞。绣衣上一双金雁展翅欲飞,泪湿罗衫时更愁欢情难再。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看小园绿草凄凄,想起故乡弯弯的越溪。杨柳轻舞着依依春情,春燕归来带着无边的春意。燕归人却不归来,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聚。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胡建次编著.温庭筠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8:第16页满宫明月梨花白,故人万里关山隔。金雁(yàn)一双飞,泪痕沾绣衣。
满宫:犹“满室”。故人:友人。这里实指远人。金雁:指绣衣上的图案,此指远方亲人来函。古人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小园芳草绿,家住越溪曲。杨柳色依依,燕归君不归。
越溪:水名,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省境内,相传西施曾在此溪中浣纱。曲:弯曲幽深的地方。依依:轻柔的样子。君:指远离家乡之男子。一说,指宫女。燕:雪本作“雁”。
参考资料:
1、 邱美琼,胡建次编著.温庭筠词全集 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8:第16页此词写思乡怀人之情。上片以眼前之景,引出春光流逝,故人万里,音信疏隔,悲思深重。下片先设想家乡情景,复以故人盼归抒己怀乡之情。这首词情致凄恻,音促而语婉。语言贴合温词造语精工、密丽浓艳的风格。
此词上片写宫廷光景,明月相照,梨花盛开,正是初春季节。开首一句,既点明时当春夜,又有“花好月圆”之意。然而词人笔锋一转,下句说远人被“万里关山”所“隔”和金雁双飞,则月圆而人不圆,自然兴起下两句弹筝寄意而泪沾绣衣,其情与景的对比格外鲜明强烈。一往情深的思念,镕铸在这两句中。
下片女子以越女西施自况,西施虽然色美,又当芳草又绿,杨柳依依,其奈“燕归人不归”。让人想起《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名句。寂寞和惆怅,又在言外。
这是一首宫词,章法颇为别致。全篇于清绮流丽中弥漫着深长的伤感意味,虽不作激烈情绪迸发语,但自能以真切浓挚的怨思动人。
参考资料:
1、 唐五代词选.唐五代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第33页2、 王克俭主编,温庭筠.晏殊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2001:第72页